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5317发布日期:2019-06-19 00:2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通常包括底座和壶身,底座和壶身设置为一体或相互分离。壶身的顶部可以设置壶盖,壶身具有较大的体积以盛放液体,底座内可以设置加热装置对壶身内盛放的液体进行加热,因此底座一般会引出电源线以接通电源进行加热。

电源线一般以可拆卸方式或固定方式连接于底座。当采用可拆卸方式时,电源线单独收藏容易丢失;当采用固定方式时,使用电水壶倾倒液体时,底座上引出的电源线造成电水壶使用不便,电水壶不使用时,底座上引出的电源线不便于收藏,当再次使用时,容易出现电源线缠绕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水壶,以解决电水壶的底座上引出的电源线不便于收藏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其包括:

壶身;

底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壶身的底部,并通过所述底座密封所述壶身的底部开口;

所述底座的外侧面设有绕线引导结构,所述绕线引导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

可选地,所述绕线引导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底座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绕线导槽,所述绕线导槽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绕线导槽的横截面为优弧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绕线导槽的内侧设有柔性层。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沿自身轴向间隔分布的引导筋条,所述引导筋条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引导筋条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绕线导槽。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外侧面设有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沿所述底座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引导筋条接触,所述加强筋条上设有插头固定结构。

可选地,所述绕线引导结构包括挡线悬臂,所述挡线悬臂靠近所述底座的底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底座。

可选地,所述挡线悬臂的顶部设有插头固定结构。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所述挡线悬臂连接于所述小径段并沿所述底座的轴线方向延伸到所述大径段。

可选地,所述底座任意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均设有所述绕线引导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底座的外侧面设置绕线引导结构,使电源线能够沿绕线引导结构进行规则收藏和固定,不发生缠绕且使电源线不易松脱,在电水壶使用时或不使用时均能够将电源线收藏于底座,从而解决电源线不便于收藏的技术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底座的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底座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底座;

10-绕线引导结构;

100-绕线导槽;

102-引导筋条;

104-加强筋条;

106-挡线悬臂;

12-插头固定结构;

14-小径段;

16-大径段;

3-壶身;

30-内侧弹性层;

34-外侧支撑层;

340-折叠部位;

36-壶嘴;

5-壶盖;

7-电源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其包括底座1和壶身3。底座1内可以设置加热盘(或其他加热装置)对壶身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底座1上引出电源线7;壶身3可拆卸连接于底座1(例如卡接或磁性吸附等方式),并通过底座1密封壶身3的底部开口(即壶身3 与底座1共同构成容纳液体的腔体);底座1的外侧面设有绕线引导结构 10,通过绕线引导结构10使电源线7规则收藏和固定,使电源线不发生缠绕,并防止电源线7松脱,从而在电水壶使用时和不使用时都能够很好地固定电源线7,解决电源线7的收藏问题。另外,绕线引导结构10设置于底座1的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仅在底座1的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进行引导,而在电源线7位于底座1的侧面上部位则处于自然伸直状态,绕线操作更方便。

具体地,电源线7的端部可以直接通过绕线引导结构10进行固定,也可以设置单独的插头固定结构12进行固定。当设置有插头固定结构12 时,插头固定结构12优选设置于绕线引导结构10远离底座1的底部的一侧,以电源线7优选自下而上固定于底座1的外侧面,避免绕线过程中电源线7滑落。

更具体地,插头固定结构12可以使任意能够固定电源线的结构,例如弹性孔状结构、夹持状结构、粘贴结构或卡扣结构等。优选底座1上可以设置多个插头固定结构12,以适应多种不同长度的电源线7;当然底座 1上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插头固定结构12。

优选地,底座1任意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均设有绕线引导结构10,使电源线7与底座1的任意侧面均处于贴合状态,使电源线7绕线更紧凑。可以理解地,底座1也可以在部分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设置绕线引导结构10。

具体地,相邻的两个绕线引导结构10可以相互连接,形成围绕所述底座1的外侧面的连续的环形结构或螺旋形结构;相邻的两个绕线引导结构10也可以相互隔开。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下,绕线引导结构10包括多个沿底座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绕线导槽100,电源线7容纳于绕线导槽100内,电源线7的端部可以卡接固定于绕线导槽100内,绕线引导结构10沿底座1的轴向呈依次分布且相互隔开的多层,绕线导槽100对各层电源线7 分别起到承托作用,有效避免绕线松动时电源线7自绕线导槽100内滑落,绕线导槽100沿底座1的周向延伸,增大绕线导槽100与电源线7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绕线导槽100的横截面为优弧状结构,对电源线7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使电源线7不会自绕线导槽内脱出,导致绕线松动。可以理解地,绕线导槽100的横截面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或U形等,绕线导槽100的槽口的宽度应不大于绕线导槽100的槽内的主体部分的宽度(或槽内的最大宽度)。

进一步地,绕线导槽100的内侧可以设置柔性层,避免划伤电源线7,另外由于柔性层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也使绕线导槽100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电源线7的规格。

进一步地,底座1上设有多个沿自身轴向间隔分布的引导筋条102,引导筋条沿底座1的周向延伸,相邻两个引导筋条102之间的间隙构成绕线导槽100,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设置绕线导槽100的深度,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源线,引导筋条102突出与底座1的外侧面,对底座1的侧壁起到加强作用,同时,由于不需要在底座1的侧壁上开设凹槽形成绕线导槽100,可以减小底座1的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底座1的外侧面设有加强筋条104,加强筋条104沿底座 1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引导筋条102(沿底座1的轴线方向的最外侧的引导筋条102)接触,对引导筋条102起到加强作用,防止多次绕线使引导筋条102发生变形或断裂,插头固定结构12设置于加强筋条104,简化底座1的结构,优选插头固定结构12为沿加强筋条104的厚度方向贯穿加强筋条104的通孔,该通孔靠近加强筋条104的边缘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可以理解地,加强筋条104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当加强筋条104 设置多个时,可以在每个加强筋条104上均设置插头固定结构12,也可以仅在部分加强筋条104上设置插头固定结构12。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下,绕线引导结构10包括挡线悬臂106,挡线悬臂106靠近底座1的底部的一侧连接于底座1,挡线悬臂106与底座1的侧壁之间留有绕线间隙,在挡线悬臂106的作用下,电源线7可以与底座1的侧壁贴合,并形成多层螺旋状绕线形式,电源线7 的端部可以卡接与挡线悬臂106与底座1的侧壁之间,结构简单,绕线方便。

进一步地,插头固定结构12设置于挡线悬臂106的顶部,简化底座1 的结构,方便绕线操作。优选插头固定结构12为通孔状结构,通孔状结构靠近挡线悬臂106的边缘的一侧设有安装缺口。

进一步地,底座1可以包括小径段14和大径段16,底座1靠近自身底部的一段为小径段14,挡线悬臂106连接于小径段14并沿底座1的轴线方向延伸到大径段16,使挡线悬臂106与底座1的侧面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均匀,即靠近底部的一段的间隙较大以容纳电源线7,远离底部的一端的间隙较小以防止电源线7脱出。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壶身3的外形可以为固定式,也可以为可折叠式。当采用可折叠式时,壶身3可以包括相互贴合的内侧弹性层30和外侧支撑层34;内侧弹性层的下部与底座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从而确保折叠水壶不发生漏水,外侧支撑层34设有折叠部位340,壶身3在折叠部位340处可以折叠,从而改变壶身3的形状,减小壶身3占用空间的大小;折叠部位340沿壶身3的轴线方向延伸,从而使壶身3能够横向折叠,提高折叠水壶使用时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折叠部位340沿壶身3的轴线方向贯穿壶身3,从而使壶身3能够顺利折叠。折叠部位3可以是任意能够形成折痕的结构,例如折叠缝或弹性填充条等。

具体地,壶身3的顶部开口可以设置壶盖5,壶盖5可以与壶身3设置为一体,也可以与壶身3设置为两个单独的部件,壶盖5的边缘部位可以设置缺口,从而形成折叠水壶的壶嘴36。优选壶盖5的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拐角处)设置缺口,即在壶身3的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拐角处)形成壶嘴36,以方便壶身3内的液体的倾倒。

可以理解地,壶身3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任意适当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壶身3的侧壁可以与壶身3的轴线平行,即壶身3的纵截面(穿过壶身3的轴线的截面)的边缘为直线,该直线与壶身3的轴线平行;壶身3的侧壁也可以与壶身3的轴线不平行,即壶身3 的纵截面(穿过壶身3的轴线的截面)的边缘为曲线;优选壶身3的侧壁与壶身3的轴线平行,当壶身3横向折叠时,沿壶身3的轴线方向,壶身 3的侧壁能够完全贴合,不留间隙,减小壶身3占用的空间;更优选地,壶身3为方形(或多边形)壶身,即壶身3的侧壁为平板状结构,使壶身 3占用的空间达到最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