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及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6853发布日期:2019-09-20 21:23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壶盖及茶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壶盖及茶壶。



背景技术:

茶壶是常用的生活用具,用来泡茶喝水。现有的茶壶由壶体、壶盖和漏水盘组成,漏水盘放入壶体内,再向壶体内放入茶叶,倒入水流炮制茶水,再将壶盖盖到壶体的壶口上。现有的壶盖与漏水盘为分开的单独个体,漏水盘为用于放置到壶体内,再将壶盖盖到壶口上,需要将漏水盘取出,用户打开壶盖,再从壶体内取出漏水盘,使用操作不便,使用感较差。同时,在茶壶被触碰或震动时,壶盖易从壶口上滑落,茶水溅出,壶盖放置到壶体上不稳定。并且在搬移茶壶时,需要拿稳壶盖和壶体,才能将茶壶搬移,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设计了一种壶盖及茶壶,使得壶盖盖到壶口上时,漏水盘一起放置到内胆内,且漏水盘与壶盖可一起撤离内胆,使用便利。同时,壶盖在盖到壶口上后,在茶壶被触碰或震动时,壶盖不会轻易从壶口上滑离、掉落,且在搬移茶壶时,将壶盖盖到壶口上,可不用扶稳壶盖,直接搬移茶壶,壶盖稳定的安放在壶口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壶盖,包括,壶盖本体,用于打开或封闭壶口;所述壶盖还包含:

漏水盘,用于与茶壶的内胆进行卡合;

连杆,连接所述漏水盘和所述壶盖本体;

其中,所述连杆还用于在所述壶盖本体打开所述壶口时,提起所述漏水盘,将所述漏水盘与所述内胆相互分离;所述连杆还用于在所述壶盖封闭所述壶口时,下压所述漏水盘,将所述漏水盘与所述内胆进行卡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茶壶,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具有所述壶口的内胆本体、由所述壶口的任意部位向外凸出的壶嘴;所述内胆本体包括内壁、与所述内壁相对的外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沿环绕于所述壶口的方向有部分向壶内收拢,构成环形凸起部,且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壶口的口径,且所述环形凸起部位于所述壶嘴的下方;

所述茶壶还包括:上述的壶盖;

所述壶盖的漏水盘用于与所述环形凸起部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设有壶盖本体、漏水盘和连杆,连杆连接壶盖本体和漏水盘,连杆带动漏水盘伸入到内胆内,壶盖本体盖在壶口上后,漏水盘卡合在内胆上,从而壶盖本体与漏水盘通过连杆连接在一起,可在壶盖本体盖到壶口上时,漏水盘同时放入到内胆里,且在壶盖本体从壶口上取下时,漏水盘与壶盖本体一起撤离内胆,使用操作便利,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另外,漏水盘卡合在内胆上,与内胆稳定相连,壶盖本体稳定的封闭在壶口上,在茶壶受到触碰或碰撞后,壶盖不会与内胆分离,壶盖本体一直盖在壶口,也不会从壶口上滑落,茶水不会溅出。同样的,在搬移茶壶时,不扶持壶盖,壶盖也不会从壶口滑落,搬移更为方便。且在将壶盖本体打开壶口时,连杆带动漏水盘与内胆分离,从而可将壶盖卡在内胆上的同时,也能实现将壶盖与内胆分开。同时,凸起部的设置,使漏水盘伸入到内胆内后可被卡住,防止在茶壶被碰撞移位时,壶盖移位与内胆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盘用于与所述内胆柔性卡合。方便漏水盘卡入内胆中或是从内胆中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盘包含漏水盘本体、环绕于所述漏水盘本体的柔性密封圈,所述柔性密封圈用于与所述内胆柔性接触。从而防止漏水盘杯体在与内胆摩擦接触中,磨损内胆。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密封圈上设置若干个开口。防止内胆内的热水变凉后形成真空,壶盖无法拔离内胆。

进一步的,所述漏水盘本体为分布有漏水孔或者漏水通道的盘状体。从而在漏水盘上放置茶叶等,可让水流泡过茶叶后从漏水盘中漏到茶壶内,漏水盘又可将茶叶带离茶壶,将茶叶与茶水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壶盖本体和所述漏水盘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壶盖本体与漏水盘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茶壶还包含:外壳,用于收纳所述内胆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壁有部分沿所述内壁向壶内收拢的部位内凹,构成环形内凹部;且所述环形内凹部与所述外壳相互隔开形成用于放置灯带的容置区;

所述环形内凹部包含:内凹面、环绕于所述内凹面的承靠面,所述承靠面用于抵住所述外壳的顶部;

其中,所述内胆本体为透明件。从而可将灯带放置到容置区内,在使用茶壶时,灯带开启,从茶壶外部看到灯光,给用于提示或观赏,更好的使用感官。

进一步的,所述内壁朝向所述壶口的一端和所述外壁朝向所述壶口的一端相连,且相连的部位为一斜面,且所述斜面用于在所述壶盖本体封闭所述壶口时与所述壶盖本体相互契合。从而让壶盖本体与壶口更好的契合,且承托住壶盖本体,进一步防止壶盖本体陷入到内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漏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壶盖盖到壶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茶壶无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茶壶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壶盖,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用于打开或封闭壶口5的壶盖本体1、可用于放置茶叶的漏水盘2、连接漏水盘2和壶盖本体1的连杆3,漏水盘2与茶壶的内胆4进行卡合。壶盖本体1封闭壶口5使,将连杆3下压漏水盘2,漏水盘2伸入内胆4中,漏水盘2与内胆4进行卡合。在壶盖本体1打开壶口5时,连杆3提起漏水盘2,将漏水盘2与内胆4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设有壶盖本体1、漏水盘2和连杆3,连杆3连接壶盖本体1和漏水盘2,连杆3带动漏水盘2伸入到内胆4内,壶盖本体1盖在壶口5上后,漏水盘2卡合在内胆4上,从而壶盖本体1与漏水盘2通过连杆3连接在一起,可在壶盖本体1盖到壶口5上时,漏水盘2同时放入到内胆4里,且在壶盖本体1从壶口5上取下时,漏水盘2与壶盖本体1一起撤离内胆4,使用操作便利,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另外,漏水盘2卡合在内胆4上,与内胆4稳定相连,壶盖本体1稳定的封闭在壶口5上,在茶壶受到触碰或碰撞后,壶盖不会与内胆4分离,壶盖本体1一直盖在壶口5,也不会从壶口5上滑落,茶水不会溅出。同样的,在搬移茶壶时,不扶持壶盖,壶盖也不会从壶口5滑落,搬移更为方便。且在将壶盖本体1打开壶口5时,连杆3带动漏水盘2与内胆4分离,从而可将壶盖卡在内胆4上的同时,也能实现将壶盖与内胆4分开。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漏水盘2用于与内胆4柔性卡合。方便漏水盘2卡入内胆4中或是从内胆4中取出。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3所示,漏水盘2包含漏水盘本体6、环绕于漏水盘本体6的柔性密封圈,柔性密封圈用于与内胆4柔性接触,柔性密封圈为橡胶圈,壶盖本体1与壶口5密封时,柔性密封圈与内胆4相抵持卡合。从而防止漏水盘2杯体在与内胆4摩擦接触中,磨损内胆4。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所示,柔性密封圈上设置若干个开口8,开口8可沿着柔性密封圈的边界设置。防止内胆4内的热水变凉后形成真空,壶盖无法拔离内胆4。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漏水盘本体6为分布有漏水孔9或者漏水通道的盘状体。漏水盘本体6为分布有漏水孔9的盘状体时,当使用时,漏水盘2放入到内胆4内,再向内胆4内放入茶叶,茶叶会掉落在漏水盘本体6上,泡茶时茶水泡过茶叶从漏水孔流入到漏水盘本体6下方的内胆4内。将壶盖打开壶口5时,漏水盘2从内胆4中离开,漏水盘本体6上的茶叶一起被带离内胆4,从而内胆4内可剩下无茶叶的茶水,实现茶叶和茶水分离。漏水盘本体6为分布漏水通道的盘状体时,同样实现茶叶和茶水分离。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连杆3分别与壶盖本体1和漏水盘2可拆卸连接,壶盖本体1朝向内胆4的一侧设有插口,连杆3的一端可插入其中,漏水盘2朝向壶盖本体1的一侧设有螺纹孔,连杆3的另一端为螺纹段,直接插入螺纹孔内,与漏水盘2螺纹锁紧。当需要将壶盖本体1与漏水盘2分开时,连杆3从插口中拔出,连杆3的螺纹段从螺纹孔中旋出,从而方便壶盖本体1与漏水盘2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茶壶,如图4所示,包括内胆4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壶盖,内胆4包括具有壶口5的内胆本体41、由壶口5的任意部位向外凸出的壶嘴42。内胆本体41包括内壁411、与内壁411相对的外壁412,内壁411沿环绕于壶口5的方向有部分向壶内收拢,构成环形凸起部11,且环形凸起部11的内径小于壶口5的口径,且环形凸起部11位于壶嘴42的下方。壶盖的漏水盘2与环形凸起部11卡合。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漏水盘2可从壶口5进入到内胆4内,壶口5的口径大于漏水盘2的直径,且内胆本体41包括外壁412和内壁411,内壁411构成环形凸起部11,环形凸起部11的内径小于壶口5的口径,漏水盘2进入内胆4后可与环形凸起部11卡合,从而防止在茶壶被碰撞移位时,壶盖移位与内胆4分离、,需要在外力拔除壶盖时,才能将壶盖与内胆本体41分离。使壶盖盖在壶口5上时,壶盖与壶口5之间连接更为稳定。

凸起部的内径小于壶口5的口径,在后,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茶壶还包含外壳12,收纳内胆本体41。

具体的说,如图5所示,外壁412有部分沿内壁411向壶内收拢的部位内凹,构成环形内凹部。且环形内凹部与外壳12相互隔开形成用于放置灯带的容置区13。环形内凹部包含内凹面17、环绕于内凹面17的承靠面14,承靠面14用于抵住外壳12的顶部,内胆本体41为透明件,承靠面14上部的内胆本体41不被外壳12收拢,灯带16的灯光可透过不被外壳12收纳的内胆本体41部分透出。在使用茶壶时,在茶壶需要泡茶时灯带16开启,茶水泡好灯带16关闭,给人提示茶壶在泡茶中。从而可将灯带16放置到容置区13内,在使用茶壶时,灯带开启,从茶壶外部看到灯光,给用于提示或观赏,更好的使用感官。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内壁411朝向壶口5的一端和外壁412朝向壶口5的一端相连,且相连的部位为一斜面15,且斜面15用于在壶盖本体1封闭壶口5时与壶盖本体1相互契合。从而让壶盖本体1与壶口5更好的契合,且承托住壶盖本体1,进一步防止壶盖本体1陷入到内胆4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