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691发布日期:2019-08-13 20:5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气泡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泡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能够制作气泡水的家用气泡水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其中,气泡水机通过将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中以形成清凉爽口的气泡水。

目前,为使气泡水机能够向用户供应热水、常温水、冷水以及气泡水,通常需在整机内设置多个增压泵,致使整机的体积较大,这样,不仅使得气泡水机的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还会使整机显得臃肿笨重,影响整机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泡水机,该气泡水机仅需在整机内设置一个增压泵就可向用户输送热水、常温水、冷水以及气泡水,在大幅降低了气泡水机的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使整机显得更为小巧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泡水机,该气泡水机包括制冷装置、热罐以及沿水流流向依次布置的净水装置、冷水罐和气泡水罐,所述制冷装置用于对所述冷水罐制冷;

其中,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出水口连接有并联设置的多道纯水出水管路,所述多道纯水出水管路包括与所述冷水罐相连的冷罐供水管路、与所述热罐相连的热罐供水管路以及常温出水管路;

所述冷水罐通过气泡罐供水管路向所述气泡水罐供水,所述气泡罐供水管路旁分出冷水出水管路;

所述净水装置的进水口的上游侧或所述纯水出水口的下游侧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用于将所述纯水出水口的纯水水流泵送至所述冷罐供水管路、所述热罐供水管路和所述常温出水管路。

优选地,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净水装置的上游,所述冷罐供水管路、所述热罐供水管路和所述常温出水管路的水流流量均不小于1.5L/min且不大于2.5L/min。

优选地,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的上游侧设有并联的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管路连接有水箱,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用于接入市政自来水且沿水流流向依次设有进水减压阀、过滤器和外接水电磁阀,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装置的进水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气泡水机包括用于向所述气泡水罐供气的气瓶,连接所述气瓶和所述气泡水罐的进气管路上设有作为旁支管线的外接气管路。

优选地,所述制冷装置用于对所述气泡水罐制冷;或者,所述气泡水罐的外罐体设有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净水装置的纯水出水口连接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包括与所述纯水出水口相连的进口端、与所述冷罐供水管路相连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热罐供水管路相连的第二出口端以及与所述常温出水管路相连的第三出口端。

优选地,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冷媒回路中依次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和盘管式蒸发器,所述冷水罐和所述气泡水罐外分别套设有冷罐导冷件和气泡罐导冷件,所述盘管式蒸发器依次盘绕于所述冷罐导冷件和所述气泡罐导冷件的外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气泡水机包括设有定位凹槽的双罐定位板,所述冷水罐和所述气泡水罐的顶部适配套装于所述定位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冷水罐和所述气泡水罐外设有保温介质。

优选地,所述冷罐供水管路从所述冷水罐的顶壁从上往下伸入所述冷水罐且伸入端呈U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气泡水机中,净水装置的纯水出水口连接有并联设置的冷罐供水管路、热罐供水管路和常温出水管路,且冷水罐通过气泡罐供水管路向气泡水罐供水,气泡罐供水管路旁分出冷水出水管路,此外,在净水装置的进水口的上游侧或纯水出水口的下游侧设有增压泵,其中,该增压泵用于将纯水出水口的纯水水流泵送至冷罐供水管路、热罐供水管路和常温出水管路,如此,仅通过一个增压泵就可向用户输送气泡水机内的热水、常温水、冷水以及气泡水,不仅能够降低气泡水机的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使整机更为小巧美观,从而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气泡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显示杯座复位收纳于前面板上,图2显示杯座处于打开状态;

图3为图2中的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杯座处于打开状态;

图4为图3的结构部分爆炸图;

图5为图4中的杯座主体和枢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遮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双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图9中的冷水罐和气泡水罐插装入冷罐导冷件和气泡罐导冷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冷罐导冷件和气泡罐导冷件外依次盘绕有盘管式蒸发器;

图11为图9中的保温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图9中的冷水罐的剖视图;

图12B为图9中的气泡水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气泡水罐的周壁未图示;

图13和图14为图2去除部分机壳后的气泡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显示气泡水机的右侧视图,图14显示气泡水机的左侧视图,且热罐设置于热罐护罩内;

图15为气泡水机的支架示意图,其中,前支架、背支架和底支架一体成型;

图16为图14中的气瓶枢转连接于分隔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侧视图;

图18为图16的结构爆炸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气泡水机的管线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气泡水机的清洗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气泡水机的清洗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净水装置 200 冷水罐

300 气泡水罐 400 热罐

500 增压泵 600 水箱

700 气瓶 900 接水盒

101 滤芯 201 冷罐导冷件

301 气泡罐导冷件 302 双罐定位板

303 保温介质 304 缓流板

801 压缩机 802 冷凝器

803 盘管式蒸发器 804 风扇散热组件

1 杯座 2 机壳

3 出水嘴 4 过滤器

7 双罐组件 8 热罐护罩

11 杯座主体 12 枢转支架

13 杯座磁性吸合件 14 金属圆盘

22 机壳磁性吸合件 23 杯座主体收纳槽

25 冷凝器散热口 26 前面板

27 遮盖板 51 前支架

52 背支架 53 底支架

54 分隔板 61 固定座

62 活动块

12A 拱形件 12B 竖向限位件

27A 凸起部

L1 冷罐供水管路 L2 气泡罐供水管路

L3 冷水出水管路 L4 气泡水出水管路

L5 常温出水管路 L6 热罐供水管路

L7 热罐出水管路 L8 第一进水管路

L9 第二进水管路 L10 进气管路

L11 外接气管路 F1 四通阀

F2 冷水出水阀 F3 气泡水出水阀

F4 常温出水阀 F5 热罐出水阀

F6 外接水电磁阀 F7 进水减压阀

F8 气瓶减压阀 F9 单向阀

F10 气泡罐泄压阀 T1 冷罐感温探头

T2 气泡罐感温探头 W1 气泡罐水位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泡水机,参照图1和图19,该气泡水机包括制冷装置、热罐400以及沿水流流向依次布置的净水装置100、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制冷装置用于对冷水罐200制冷;其中,净水装置100的纯水出水口连接有并联设置的多道纯水出水管路,多道纯水出水管路包括与冷水罐200相连的冷罐供水管路L1、与热罐400相连的热罐供水管路L6以及常温出水管路L5;冷水罐200通过气泡罐供水管路L2向气泡水罐300供水,气泡罐供水管路L2旁分出冷水出水管路L3;净水装置100的进水口的上游侧或纯水出水口的下游侧设有增压泵500,增压泵500用于将纯水出水口的纯水水流泵送至冷罐供水管路L1、热罐供水管路L6和常温出水管路L5。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净水装置100的进水口的上游侧或纯水出水口的下游侧设置增压泵500,能够使气泡水机仅通过该增压泵500就可向用户输送热水、常温水、冷水以及气泡水,这样,就不需再在气泡水机内设置多个增压泵500以输送流体,即气泡水机内设置一个增压泵500即可,如此,气泡水机内所需设置的增压泵500的数量少了,不仅能够大幅降低整机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可有效减少整机所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降低气泡水机的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此外,气泡水机体积小了,还可使整机显得更为地小巧美观,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参照图19,启动增压泵500,同时连通常温出水管路L5,气泡水机就可向用户供应常温水,而后关停增压泵500并切断常温出水管路L5,气泡水机就停止输出常温水;同理,当用户需饮用来自热罐400的热水时,启动增压泵500,同时连通热罐供水管路L6和与热罐400相连的热罐出水管路L7,当用户取用热水完毕时,关停增压泵500,同时切断热罐供水管路L6和热罐出水管路L7;启动增压泵500,同时连通冷罐供水管路L1、气泡罐供水管路L2和冷水出水管路L3,气泡水机可向用户输送来自冷水罐200的冷水,关闭增压泵500并切断冷水出水管路L3,气泡水机就停止向用户供应冷水。此外,通过进气管路L10向气泡水罐300持续供气(如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增压泵500将冷水罐200内的冷水压入气泡水罐300内,使得水和气在气泡水罐300内混合以形成气泡水,且气泡水罐300的罐内压力较高(可达6MPa至9MPa),如此,当与气泡水罐300相连的气泡水出水管路L4连通时,就可将气泡水罐300内的气泡水经气泡水出水管路L4压出,当用户取用气泡水完毕时,切断气泡水出水管路L4。

优选地,增压泵500设置于净水装置100的上游,参照图19,如此,可使冷罐供水管路L1、热罐供水管路L6和常温出水管路L5的水流流量均不小于1.5L/min且不大于2.5L/min,即经冷水出水管路L3、热罐出水管路L7和常温出水管路L5分别向用户输出的冷水、热水和常温水的水流流量也均介于1.5L/min至2.5L/min之间,这样,通过将增压泵500设置于净水装置100的上游,提高了气泡水机的出水流量,有利于缩短用户的接水时间,使用户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当然,也可将增压泵500设置于净水装置100的下游,此时增压泵500的作业压力和阻力均较小,有利于降低增压泵500的作业噪音,也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增压泵500的进水口的上游侧设有并联的第一进水管路L8和第二进水管路L9,第一进水管路L8连接有水箱600,第二进水管路L9用于接入市政自来水且沿水流流向依次设有进水减压阀F7、过滤器4和外接水电磁阀F6,增压泵500的出水口与净水装置100的进水口相连,参照图19,如此,能够满足用户的多场景应用需求,即用户可通过往水箱600内加水以提供水源,也可以选用外接市政自来水作为水源,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为便于向气泡水罐300内供气,参照图19,气泡水机包括用于向气泡水罐300供气的气瓶700。但由于适用于家用气泡水机的气瓶700规格较小,使得气瓶700的更换周期较短,且频繁更换不利于用户的便捷使用,因此,优选地在连接气瓶700和气泡水罐300的进气管路L10上设有作为旁支管线的外接气管路L11,这样,用户就可将设置于整机外部的外接气瓶通过外接气管路L11向气泡水罐300供气,且由于外接气瓶的规格可不受整机空间的限制,则用户可自行购买较大规格的外接气瓶,这样能够大幅降低气瓶700的更换频率,进而便于用户使用操作。当然,在进气管路L10上设置作为旁支管线的外接气管路L11,也有利于满足用户的多场景应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净水装置100的纯水出水口连接有四通阀F1,四通阀F1包括与纯水出水口相连的进口端、与冷罐供水管路L1相连的第一出口端、与热罐供水管路L6相连的第二出口端以及与常温出水管路L5相连的第三出口端,参照图19,如此,能够减少管路上所需设置的管件数量,有利于降低整机的生产成本。此外,管路上设置的管件数量少了,不仅能够降低整机漏水风险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还能够减少装配工序以提高整机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来自净水装置100的纯水为常温水(大约25℃),其与气泡水口感最佳时的水温(大约4℃)之间的温差较大,因此,若制冷装置仅对冷水罐200制冷,则冷水罐200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来冷却常温水,待冷水罐200内的水温接近气泡水最佳口感水温时,再将冷水罐200内的冷水压入气泡水罐300中,因此,为大幅缩短用户等待饮用气泡水的时间,制冷装置优选地还可对气泡水罐300制冷。其中,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可以是相互独立制冷,可以是同步制冷。此外,制冷装置也可仅对冷水罐200制冷,同时在气泡水罐300的外罐体设置保温层以维持气泡水罐300内的气泡水的低温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泡水机,参照图1和图2,该气泡水机包括机壳2以及位于机壳2的前侧的出水嘴3和杯座1,杯座1位于出水嘴3的正下方且能够复位收纳于机壳2的前面板26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杯座1位于出水嘴3的正下方,且该杯座1能够复位收纳于机壳2的前面板26上,如此,当用户用于盛液的杯体较矮时,可将该较矮杯体放置于杯座1上,从而可有效缩短出水嘴3与较矮杯体之间的高度落差,这样,当出水嘴3流出液体时,能够有效防止流入较矮杯体内的液体出现反溅出杯外的情形,有利于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用户使用较高的杯体盛液时,可将该杯座1复位收纳于机壳2的前面板26上,而后再将较高杯体置于出水嘴3的下方即可,便于用户使用操作。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2,在机壳2的前侧底部设有位于出水嘴3的正下方的接水盒900,杯座1位于接水盒900的上方,如此,当用户的杯体较矮时,放置于杯座1上接水,当用户的杯体较高时,杯座1复位收纳,而后将杯体放置于接水盒900上接水。此外,接水盒900用于承接从出水嘴3流出而未落入用户杯体内的液体,从而防止污染用户操作台面,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杯座1包括杯座主体11和枢转支架12,枢转支架12枢转连接于前面板26上,参照图2至图4,此种杯座1与前面板26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作业可靠性高。当然,杯座1与前面板26还可以为其它适当的连接方式,例如在前面板26的背面设置安装座,杯座1可从前面板26的前侧横向向内线性插装于安装座内,并能够横向向外伸出以用于盛放杯体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5,枢转支架12包括从杯座主体11向上延伸出的拱形件12A以及从拱形件12A的末端向下伸出的竖向限位件12B,前面板26设有供拱形件12A和竖向限位件12B穿过的贯通孔,竖向限位件12B的底端设置于贯通孔的下方且与前面板26的背面枢转连接,如此,在杯座1打开时,竖向限位件12B限位抵靠于前面板26的背面,使得杯座主体11能够较为稳固地处于水平摆置的状态;杯座1复位收纳时,杯座主体11与前面板26的前面相贴合。

优选地,气泡水机包括具有凸起部27A的遮盖板27,参照图2、图4和图6,遮盖板27安装于前面板26的背面时,凸起部27A对位插装于贯通孔的上部,如此,在用户打开或复位收纳杯座1时,能够防止机壳2内的内部构件从贯通孔裸露出来,使得整机更为美观。具体地,当在机壳2上装配杯座1时,将拱形件12A和竖向限位件12B经贯通孔从前面板26的前侧向内伸入机壳内,而后将竖向限位件12B设置于贯通孔的下方且与前面板26的背面枢转连接,这样,杯座1在打开和复位时,拱形件12A在贯通孔的下部往复移动,而贯通孔的上部则无遮挡,机壳内腔中的内部构件就会从此处裸露出来。

为使市面上大多数的较矮杯体放置于杯座主体11上,都具有较好地防止液体溅出杯外的效果,在杯座1打开时,出水嘴3的底端和杯座主体11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应不小于100mm且不大于150mm。

优选地,参照图1、图3、图4和图7,杯座主体11上设有杯座磁性吸合件13,且前面板26上相应地设有机壳磁性吸合件22,如此设置,当用户需要复位收纳杯座1时,只需将水平摆置的杯座主体11枢转至与前面板26相贴合,通过杯座磁性吸合件13和机壳磁性吸合件22的吸合力,将杯座主体11固定收纳于前面板26上,便于用户使用操作。当然,杯座主体11也可通过卡扣等形式贴合收纳于前面板26上等,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杯座主体11呈圆盘状且顶盘面和底盘面均设有作为装饰用的金属圆盘14,且前面板26的前面设有与杯座主体11适配的杯座主体收纳槽23,参照图1、图2和图4,这样,无论是杯座1打开时,还是杯座1复位收纳时,都可使整机较为美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参照图9、图10、图13和图19,气泡水机包括制冷装置以及沿水流流向依次布置的净水装置100、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制冷装置包括冷媒回路中依次设置的压缩机801、冷凝器802和盘管式蒸发器803,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外分别套设有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盘管式蒸发器803依次盘绕于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的外周壁上。可以理解地,来自净水装置100的纯水为常温水,其与气泡水口感最佳时的水温(大约4℃)之间的温差较大,因此,为大幅缩短用户等待饮用气泡水的时间,制冷装置在对冷水罐200制冷的同时,还可对气泡水罐300进行制冷。其中,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可以是相互独立制冷,也可以是同步制冷。此外,在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外增设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还可避免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出现局部过冷的情形,使得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内的液体温度较为均匀。

进一步地,气泡水机包括设有定位凹槽的双罐定位板302,参照图9,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的顶部适配套装于定位凹槽中。具体地,将盘管式蒸发器803依次缠绕于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上,此时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通过盘管式蒸发器803相连,再将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分别插装入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内,而后在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的顶部套装双罐定位板302,最后采用螺钉或铆钉等固定连接方式将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分别紧固于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上,如此,使得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形成为一个结构紧凑的双罐组件7,所需占用的空间较少,可使整机更为小巧紧凑。

优选地,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外设有保温介质303,参照图8、图9至图11,即在罐外依次设有导冷件、盘管式蒸发器803和保温介质303,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盘管式蒸发器803的冷量损耗,从而提高制冷装置乃至整机的能效。

具体地,参照图8至图11,保温介质303优选为泡沫保温层且包括相互扣合的左泡沫保温层和右泡沫保温层,首先在左泡沫保温层和右泡沫保温层中的任一者内对位置入盘绕有盘管式蒸发器803的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再将双罐定位板302套设于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的顶部,而后采用螺钉或铆钉等固定连接方式将冷罐导冷件201和气泡罐导冷件301分别紧固于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上,最后再将剩余的泡沫保温层扣合紧固以形成一个结构紧凑的双罐组件7。

另外,参照图12A,净水装置100通过冷罐供水管路L1向冷水罐200供水,冷罐供水管路L1从冷水罐200的顶壁从上往下伸入冷水罐200且伸入端呈U形,如此,能够有效减缓来自净水装置100的常温水对于冷水罐200内的冷水的冲击,有利于减缓常温水和冷水的窜温。此外,在冷水罐200的上部开设有可启闭的排气孔,当冷水罐200内首次通入液体时,该排气孔打开以用于将冷水罐200内的空气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2A、图12B和图19,气泡水罐300内的液体温度普遍为下方的水温低于上方的水温,因此,将气泡水出水管路L4的进水端布置于气泡水罐300的底部,不仅能够确保出水水压充足,而且还可确保优先输出温度较低的气泡水。将气泡罐供水管路L2的进水端布置于冷水罐200的底部,亦是同理。此外,在冷水罐200内设有实时探测罐内水温的冷罐感温探头T1;在气泡水罐300内设有用于实时探测罐内水温的气泡罐感温探头T2、实时探测罐内水位的气泡罐水位探头W1以及实时监测罐内气压的气泡罐泄压阀F10,该气泡罐水位探头W1用于确保气泡水罐300内气压的稳定。

其中,在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内分别设置冷罐感温探头T1和气泡罐感温探头T2,能够防止罐内液体温度过低而结冰,从而避免冷水罐200、气泡水罐300以及相应的管路(如气泡罐供水管路L2、气泡水出水管路L4等)出现炸裂的情形,有利于提高整机作业的可靠性。此外,当气泡罐水位探头W1感测的气泡水罐300内的水位小于气泡罐预设水位下阈值时,控制启动增压泵500以使冷水罐200内的冷水压入气泡水罐300内,进而制取气泡水,这样,能够防止在用户需要饮用气泡水时出现气泡水不足的情形。

优选地,在气泡罐供水管路L2伸入气泡水罐300内的伸入端设置喷嘴,使得进入气泡水罐300内的液体是喷洒状的,这样,既不会扰动气泡水罐300内液体的温度场,还可提高液体中的二氧化碳的溶解率,从而使输出的气泡水具有较佳的水温和较好的饮用口感。或者,也可在气泡罐供水管路L2的伸入端不采用喷嘴,而在气泡水罐300中设置用于承接和缓流进水的缓流板304,即从气泡罐供水管路L2流入气泡罐300内的液体先滴落至缓流板304上,再通过缓流板304的边缘缓慢流入气泡水罐300的水中。

优选地,参照图13和图15,气泡水机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支架51、背支架52和底支架53,如此,相较于前支架51、背支架52和底支架53分别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一体成型的支架其支撑强度更强,且前支架51、背支架52和底支架53不需再耗费额外的人工进行组装,还有利于提高整机的装配效率。其中,在前支架51的前面安装有前面板26。此外,净水装置100的进水口的上游侧或纯水出水口的下游侧设有增压泵500,增压泵500和压缩机801均设置于底支架53的顶面上,这样,还有利于减震,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增压泵500和压缩机801的上方设有竖直摆置的分隔板54,分隔板5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支架51和背支架52固定相连,参照图13至图15,分隔板54的一侧设有净水装置100的滤芯101和用于向气泡水罐300供气的气瓶700,分隔板54的另一侧设有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如此设置,通过增设分隔板54,可将机壳内腔分隔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即隔板下方的压缩机801和增压泵500,隔板一侧的滤芯101和气瓶700,隔板另一侧的冷水罐200和气泡水罐300,这样,将滤芯101和气瓶700放置于同一侧,便于用户定期对滤芯101和/或气瓶700进行更换。

优选地,参照图14、图16至图18,气泡水机包括枢转安装于分隔板54上的气瓶减压阀F8,气瓶700的瓶口插接于气瓶减压阀F8的进气阀口。具体地,气泡水机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分隔板54上的固定座61和与固定座61枢转相连的活动块62,且气瓶减压阀F8与活动块62固定相连。如此设置,气瓶700可随着气瓶减压阀F8进行枢转,这样,便于用户更替气瓶700。

另外,在背支架52上设有冷凝器散热口25,参照图13和图15,背面板的前面上设有依次叠置于冷凝器散热口25上的风扇散热组件804和冷凝器802,如此设置,通过风扇散热组件804可将冷凝器802散发的热量通过冷凝器散热口25排出整机外部,有利于确保冷凝器802正常作业,提高冷凝器802乃至整机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另外还提供了一种气泡水机的清洗方法,参照图20和图21,该清洗方法包括非热管清洗步骤,非热管清洗步骤包括:

非热管浸泡洗步骤:通过增压泵500,使得混有清洗介质的清洗流体被泵送并充满常温出水管路L5、冷罐供水管路L1、气泡罐供水管路L2、冷水出水管路L3、冷水罐200、气泡水罐300以及与气泡水罐300相连的气泡水出水管路L4,并且静置;

非热管冲洗步骤:通过增压泵500,使用清水冲洗常温出水管路L5、冷罐供水管路L1、气泡罐供水管路L2、冷水出水管路L3、气泡水出水管路L4、冷水罐200以及气泡水罐300。

其中,为使清洗流体能够与管路内的污垢充分接触,进而使污垢溶解或脱落,静置时间应不小于2分钟且不大于4分钟。此外,在静置设定时间后,重复非热管浸泡洗步骤,在此过程中,可将带有污垢的清洗流体排出,同时使管路重新充满新鲜的清洗流体,有利于提高浸泡洗的管路浸泡除垢效果。

优选地,在非热管浸泡洗步骤中,在启动增压泵500时,依次开启和关闭常温出水管路L5的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管路L3的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管路L4的气泡水出水阀F3中的第一者、第二者和第三者,待第三者被关闭时,同步关闭增压泵500并静置。具体地,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的依次启闭顺序不限,即可以为先开启和关闭常温出水阀F4,而后再开启和关闭冷水出水阀F2,最后再开启和关闭气泡水出水阀F3;也可以为先开启和关闭气泡水出水阀F3,而后再开启和关闭常温出水阀F4,最后再开启和关闭冷水出水阀F2等。其中,为使管线内充满清洗流体,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各自的开启时长应不小于40秒且不大于80秒。

另外,在非热管冲洗步骤中,在启动增压泵500时,依次循环开启和关闭常温出水管路L5的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管路L3的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管路L4的气泡水出水阀F3中的第一者、第二者和第三者,待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的累积开启时间达到非热管预设冲洗时间时,同时关闭增压泵500、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具体地,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的依次循环启闭顺序不限,只要在一个启闭循环中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各启闭一次即可,例如一次循环启闭顺序可以为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也可以为冷水出水阀F2、常温出水阀F4和气泡水出水阀F3等。其中,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一次的开启时长应不小于10秒且不大于30秒。此外,为达到较好的管路冲洗效果,非热管预设冲洗时间应不小于4分钟且不大于6分钟。

优选地,参照图20和图21,清洗方法包括热管清洗步骤,热管清洗步骤包括:

热管浸泡洗步骤:通过增压泵500,使得混有清洗介质的清洗流体被泵送并充满热罐供水管路L6、热罐400以及与热罐400相连的热罐出水管路L7,并且静置;

热管冲洗步骤:通过增压泵500,使用清水冲洗热罐供水管路L6、热罐400以及热罐出水管路L7。

其中,为使清洗流体能够与管路内的污垢充分接触,进而使污垢溶解或脱落,静置时间应不小于4分钟且不大于6分钟。此外,在静置设定时间后,重复热管浸泡洗步骤,在此过程中,可将带有污垢的清洗流体排出,同时使管路重新充满新鲜的清洗流体,有利于提高浸泡洗的管路浸泡除垢效果。

优选地,在热管浸泡洗步骤中,启动增压泵500,同时启动设于热罐供水管路L6或热罐出水管路L7上的热罐出水阀F5,待热罐出水阀F5的开启时间达到热管预设开启时间时,同步关闭增压泵500和热罐出水阀F5。其中,为使管线内充满清洗流体,热管预设开启时间应不小于20秒且不大于80秒。

另外,在热管冲洗步骤中,启动增压泵500,同时启动设于热罐供水管路L6或热罐出水管路L7上的热罐出水阀F5,待热罐出水阀F5的累积开启时间达到热管预设冲洗时间时,同步关闭增压泵500和热罐出水阀F5。其中,为达到较好的管路冲洗效果,热管预设冲洗时间应不小于1分钟且不大于3分钟。

具体地,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洗方法采用清洗流体对管路进行清洗,因此为避免损伤滤芯101,应在清洗管路之前将滤芯101从管路中移出,并用空心管替代滤芯101装入管路中,但滤芯101连接于管路中,使得滤芯101下游的管路处于承压状态,致使用户较难将滤芯101从管路上移出,不便于用户的使用操作,因此,优选地清洗方法还包括泄压步骤。此外,用户可在水箱内添加清洗流体或清水以用于气泡水机的清洗,也可以将清洗流体或清水接入第二进水管路L9以对气泡水机进行清洗。

优选地,参照图20和图21,泄压步骤包括:在非热管清洗步骤和热管清洗步骤之前,同时开启常温出水管路L5的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管路L3的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管路L4的气泡水出水阀F3并待开启时间达到预设泄压时间时,同时关闭常温出水阀F4、冷水出水阀F2和气泡水出水阀F3。其中,预设泄压时间优选为不小于4秒且不大于10秒,这样,能够较好地将管路内的压力卸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泡水机的清洗方法,可以为先进行泄压步骤,再使用空心管替换滤芯101,而后进行非热管清洗步骤,最后再进行热罐清洗步骤,参照图20;也可以为先进行泄压步骤,再使用空心管替换滤芯101,而后进行热罐清洗步骤,最后再进行非热管清洗步骤,参照图21;还可以为先进行泄压步骤,再使用空心管替换滤芯101,而后进行非热管浸泡洗步骤和热管浸泡洗步骤,最后再进行非热管冲洗步骤和热管冲洗步骤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泡水机的其它构成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