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线上用应急救援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938发布日期:2019-09-17 19:44阅读:19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线上用应急救援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线上用应急救援梯。



背景技术:

现动车组在线上运行时会因为某些原因出现故障,导致无法继续运行,此时,车上人员需要进行撤离和疏散,但由于客运线上无站台,无蹬车梯,车门距离地面较高,故人员无法自车上撤离及疏散,目前,虽然少部分车型上配有相关的救援梯,但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产品形式单一,适应性较差

现有救援梯大多无法进行拉伸调整,适应性较差,无法适应多种线上救援环境。

2.现有设备表面防滑性较差

救援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保持一定的倾斜角,现有的救援梯设备表面防滑性较差,当倾斜角度过大时,人员撤离过程中极易滑到。

3.现有设备结构复杂,组装过程繁琐

现有的救援梯设备,结构比较复杂,护栏、锁扣等组装过程比较繁琐,这就导致撤离的准备时间过长,导致现场人员撤离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救援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动车组线上的应急救援梯,该救援梯为可伸缩结构,便于调整整体长度,使设备适用性更强,并且设置凹凸结构的防滑踏面,可有效增大设备的整体防滑性,当该救援梯设备处于倾斜状态时,能够保证人员在撤离过程中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动车组线上用应急救援梯,包括主梯以及与主梯滑动连接的副梯,主梯与副梯通过锁紧机构锁紧,主梯与副梯两侧的纵向支杆之间固定横向支杆,相邻两横向支杆之间固定防滑踏板,防滑踏板表面低于横向支杆,从而使横向支杆与防滑踏板形成的防滑踏面呈凹凸结构,主梯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踏板,顶部踏板与主梯之间呈钝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凹凸结构的防滑踏板,可有效增加整体的防滑性,当救援梯属于倾斜状态时,顶部踏板搭在动车组出口或入口的位置,能够有效保证人员在撤离过程中的安全,同时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优选地,防滑踏板为U型结构,其两端的翻边固定在横向支杆侧面,从而使防滑踏面形成完成的踏面,不易踩空,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还提高了撤离人员的撤离效率。

优选地,顶部踏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主梯的纵向支架外侧,连接件与顶部踏板固定连接的一端为三角形结构,与主梯纵向支架外侧固定连接的一端为矩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一边与顶部踏板一边固定连接,顶部踏板与主梯呈130°-150°夹角。顶部踏板与主梯角度的设置能够有效保证人员在撤离过程中的安全,并且能够保证人员在该救援梯上行走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顶部踏板上表面粘贴有防滑条,提高防滑性能,顶部踏板的下表面固定有橡胶垫板,减小顶部踏板搭在动车组车门处时的滑脱机率,提供安全性。

优选地,主梯两侧的纵向支架上通过快锁组件连接有U型的折叠护栏,折叠护栏上设有防滑胶贴;快锁组件包括固定在纵向支架外侧的U型固定件及固定在折叠护栏端部的滑杆,U型固定件的两侧沿纵向支架的横向方向对称开设有滑槽,滑杆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侧滑槽内,从而使折叠护栏端部可以在U型固定件与主梯纵向支架形成的腔体内滑动。快锁组件的设置可以很方便地对折叠护栏进行展开及收缩,降低设备的准备时长,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优选地,副梯两侧的纵向支架上沿其纵向方向开设有平行排列的定位孔,主梯两侧的纵向支架上设有用于插入定位孔中的锁紧机构,通过锁紧机构锁定可以方便、快速、稳定地调整救援梯的整体长度。

优选地,主梯两侧的纵向支架上还设有抬手,便于救援人员运输。

优选地,主梯底部的两侧纵向支架之间还固定有底部封板,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还可以防止外来物对副梯的滑动造成干扰。

优选地,副梯底部设有带有防滑脚垫的防滑地脚,减少救援梯的滑脱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滑踏板固定在两横向支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设置橡胶垫板及底部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快锁组件与折叠护栏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副梯上开设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梯;11、纵向支杆;111、定位孔;12、横向支杆;13、防滑踏板;131、翻边;14、顶部踏板;141、连接件;15、橡胶垫板;16、快锁组件;161、U型固定件;162、滑槽;163、滑杆;17、横梁;2、副梯;3、锁紧机构;4、折叠护栏;5、抬手;6、底部封板;61、减重孔;7、防滑地脚;71、防滑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组线上用应急救援梯,包括主梯1以及与主梯滑动连接的副梯2,主梯与副梯通过锁紧机构3锁紧,主梯与副梯的两侧纵向支杆11之间固定横向支杆12,相邻两横向支杆之间固定防滑踏板13,防滑踏板表面低于横向支杆,从而使横向支杆与防滑踏板形成的防滑踏面呈凹凸结构,为了提升防滑效果,在防滑踏面的表面粘贴防滑条。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的主梯与副梯实现设备长度可调节的目的,使设备适用性更强,设备长度加长,宽度加宽,使人员撤离过程中更加可靠,更加安全,设备整体可采用工业铝合金制作,外观精美,设备整体重量轻,移动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凹凸板拼接形式的防滑踏面,并在其表面粘贴防滑条,可有效增大设备整体的防滑性,当设备处于倾斜状态时,例如与地面呈40°左右的夹角时,能够有效保证人员在撤离过程中的安全,并且能够保证人员在该救援梯上行走时的稳定性,不易踩空。

具体地,主梯纵向支杆内侧可以设置滑轨供副梯的纵向支杆滑动。

具体地,为了实现防滑踏面的凹凸形式,防滑踏板13可以设置成U型结构,其两端的翻边131通过螺钉固定在横向支杆侧面上,从而使防滑踏板与横向支杆形成不间断的防滑踏面,如图2所示。

为了便于救援梯与动车车门相配合,主梯顶部通过连接件141固定连接有与其呈钝角分布的顶部踏板14,如图1所示,具体地,连接件141与顶部踏板固定连接的一端为三角形结构,与主梯顶部纵向支架外侧固定连接的一端为矩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一边与顶部踏板一边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三角形的角度即可确定顶部踏板与主梯之间的夹角,顶部踏板水平搭在车门处,便于人员踩踏;优选地,顶部踏板与主梯上表面呈130°-150°夹角,也即,救援梯在使用时,主梯与地面之间的形成的夹角为30°-50°,进一步优选地,顶部踏板与主梯上表面呈140°夹角,主梯与地面之间形成40°夹角,该角度最方便人员从动车上撤离,不会太陡,而且保证了行走的安全性;为了防止顶部踏板发生滑动,顶部踏板14的下表面固定有橡胶垫板15,如图3所示,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员撤离时的安全性。

在人员撤离过程中,为了便于人员有所扶持,在主梯两侧的纵向支架上通过快锁组件16连接有U型的折叠护栏4,折叠护栏上设有防滑胶贴,折叠护栏可以由工业护栏根据需求弯折而成,具体地,快锁组件包括U型固定件161及滑杆163,如图4所示,U型固定件161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其两侧设有裙边,裙边处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梯纵向支架11外侧,U型固定件的两侧沿纵向支架的横向方向对称开设有滑槽162,折叠护栏4的端部固定滑杆163,滑杆163滑动安装在滑槽162内,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援梯时,将原本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叠护栏扳直,并将滑杆163滑至滑槽162底部,此时,折叠护栏4的端部插入U型固定件与主梯纵向支架围成的空间内,折叠护栏4不会发生晃动,折叠护栏4伸展后便于人员扶持,当救援梯使用完后,将滑杆163抽至滑槽162顶部,将折叠护栏4折叠至主梯上侧即可,从而便于运输。

当需要延长救援梯的长度时,抽拉副梯至合适长度,并拧紧锁紧机构即可,具体地,副梯12两侧的纵向支架12上沿其纵向方向开设有平行排列的定位孔111,如图5所示,主梯1两侧的纵向支架11上设有用于插入定位孔111中的锁紧机构3,锁紧机构3可以采用快速锁紧销。

为了提高主梯和副梯的稳固性,可以在两侧的纵向支架之间防滑踏面的下方固定安装横梁17,进一步保证人员的安全,如图5所示。

为了便于救援人员搬运救援梯,在主梯1两侧的纵向支架11上还设有抬手5。

为了防止外界干扰物干扰副梯的滑动,主梯底部还设有固定在两侧纵向支架上的底部封板6,底部封板将副梯封装在其与主梯之间的腔体内,为了减轻重量,底部封板6上开设有减重孔61。

为了提高整体救援梯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副梯底部设有带有防滑脚垫71的防滑地脚7,副梯两侧的纵向支架底部均固定有防滑地脚7。

所述救援梯还包括用于将主梯与动车车门处固定连接的安全绳,安全绳上设有用于防止其松脱的锁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设计方式,将护栏及其他设备组件与设备主体有机结合,展开、收缩时极其便捷,明显减少了设备的准备时长,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当动车组在线上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救援人员携带救援梯快速到达现场,将救援梯顶部踏板搭在车门处,根据救援环境调整救援长度,长度调整完成后,将主梯与副梯锁紧,将安全绳连接到动车组安全护栏上,调整安全绳长度,并将安全绳上的锁扣锁紧,然后,将折叠护栏展开,护栏采用快锁形式,护栏立直后会自动锁紧,此时,车上人员可借助救援梯进行快速撤离,救援工作人员在旁进行辅助,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救援梯使用完成后,将护栏折叠,副梯部分收回至主梯内部,从而便于运走。

本实用新型采用拉伸的方式,可以适用于多种检修环境,可以根据其需求调整长度,整体设备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重量轻,结构牢固,外观精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滑踏板和防滑条,保证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人员的安全,折叠护栏的设置使得展开收缩方便,固定牢固,整体结构使得现场救援更加便利。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结构轻便,稳定性高,可适用于多种环境,当动车组运行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使车上人员迅速撤离,避免对人身及财产造成损害,并且有助于检修人员快速到达车上对动车组进行维修,缩短故障时间,提高动车组的上线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