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顺畅的茶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7321发布日期:2019-07-06 11:07阅读:49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顺畅的茶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盘,具体的说是指一种排水顺畅的茶盘。



背景技术:

茶盘又称茶船,是用于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茶盘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单层茶盘直接通过排水管与一茶水承接桶连通。现有的单层茶盘包括茶盘本体,茶盘本体的顶面设有排水孔,茶盘本体的侧面设有与排水孔连通的出水孔,该出水孔与一排水管连通。现有单层茶盘在排水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茶叶等残渣会随着茶水一同进入排水孔内,最终将出水孔堵住,造成茶水无法及时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排水顺畅的茶盘,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茶盘的出水孔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排水顺畅的茶盘,包括茶盘本体,所述茶盘本体的顶面中部设有泡茶区,该泡茶区的中部设有条形槽,该条形槽的底面设有多个呈“┻”形的第一阻隔条及多个呈“┳”形的第二阻隔条,所述多个第一阻隔条从左至右间隔地布置,所述多个第二阻隔条也从从左至右间隔地布置,每个第二阻隔条位于相邻的两第一阻隔条之间,所述第一阻隔条的前端与条形槽的前侧面之间、第二阻隔条的后端与条形槽的后侧面之间均形成储物槽,该第一阻隔条的后端与条形槽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阻隔条的前端与条形槽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槽的中部沿着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排水孔,每个第一阻隔条和每个第二阻隔条的竖直部分的左、右侧均分布有所述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对应的储物槽连通,所述茶盘本体的底面设有与多个排水孔对应设置的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的一端为出水端。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开设于茶盘本体底面的排水槽以及固设于排水槽底部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呈类“┛”形,所述密封条的顶面为从左至右向下倾斜的斜面,该密封条的右端为出水端,所述茶盘本体的底面设有容纳槽,该容纳槽位于出水端的右侧,所述出水端设有管连接头,该管连接头位于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茶盘本体的顶面设有电烧水壶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当人们在泡茶时,如有茶叶等残渣随茶水倒出时,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尽可能地将茶叶等残渣阻挡于储物槽内,然后茶水再将经储物槽流入排水孔和排水通道,最终由排水通道的出水端排出。本实用新型可尽量地减少茶叶等残渣进入到排水通道内,避免排水通道最终发生堵塞而无法正常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排水顺畅的茶盘,包括茶盘本体1,该茶盘本体1的顶面中部设有泡茶区2,该泡茶区2的中部设有条形槽3,该条形槽3的底面设有多个呈“┻”形的第一阻隔条4及多个呈“┳”形的第二阻隔条5。所述多个第一阻隔条4从左至右间隔地布置,所述多个第二阻隔条5也从从左至右间隔地布置,每个第二阻隔条5位于相邻的两第一阻隔条4之间。所述第一阻隔条4的前端与条形槽3的前侧面之间、第二阻隔条5的后端与条形槽3的后侧面之间均形成储物槽6,该第一阻隔条4的后端与条形槽3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阻隔条5的前端与条形槽3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槽3的中部沿着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排水孔7,每个第一阻隔条4和每个第二阻隔条5的竖直部分的左、右侧均分布有所述排水孔7,所述排水孔7与对应的储物槽6连通。所述茶盘本体1的底面设有与多个排水孔7对应设置的排水通道8,该排水通道8的一端为出水端。

参照图1和图2。所述排水通道8包括开设于茶盘本体1底面的排水槽81以及固设于排水槽81底部的密封条82,所述密封条82呈类“┛”形,该密封条82的顶面为从左至右向下倾斜的斜面821,该密封条82的右端为出水端822。所述茶盘本体1的底面设有容纳槽11,该容纳槽11位于出水端822的右侧,所述出水端822设有管连接头9,该管连接头9位于容纳槽11内。所述密封条82的顶面为从左至右向下倾斜的斜面821,这使得茶水可以从顺畅地从管连接头9流出。所述茶盘本体1的顶面设有电烧水壶座10,该电烧水壶座10与市电连接,该电烧水壶座10可直接与电烧水壶配合进行烧水。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如下:当人们在泡茶时,如有茶叶等残渣随茶水倒出时,第一阻隔条4和第二阻隔条5尽可能地将茶叶等残渣阻挡于储物槽6内,然后茶水再将经储物槽6流入排水孔7和排水通道8,最终由排水通道8的出水端822上的管连接头9排出,所述管连接头9可通过排水管与接水桶连接,用于承接茶水。本实用新型可尽量地减少茶叶等残渣进入到排水通道8内,避免排水通道8的出水端822和管连接头9最终发生堵塞而无法正常排水。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