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9231发布日期:2019-08-31 01:05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坐姿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形体矫正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坐姿矫正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学生的坐姿不正确、握笔方法错误、椅子位置离桌子过近或过远以及写作光线不良等因素引起,且不正确的坐姿不仅容易引起眼睛近视,还极易使中小学生的脊柱发生变形,尤其是对于身体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来说,不正确的坐姿容易使其养成弯腰、驼背的习惯,且进一步提高近视的概率或使近视加深。据统计,我国儿童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率高达20%,在我国6至15岁的学生中,10度以上脊柱侧弯的占到2.4%,脊柱侧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严重的危害,可见,正确的坐姿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为了是使得中小学生能够保持正确、良好的坐姿,人们设计出了坐姿矫正器,目前市面上的坐姿矫正器大部分都包括下颌托架和胸托,下颌托架用于托起使用者的下颌,使其与桌面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含腰驼背的现象,而胸托是为了是使用者与桌面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避免写作过程中胸部与桌面紧贴,进一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含腰驼背的现象。

但是,现有的坐姿矫正器的调整范围小,使得同一个坐姿矫正器难以适用于不同年龄层的使用者,导致其使用局限性大。其次,现有的坐姿矫正器为了美观,将坐姿矫正器设置成卡通形状,导致坐姿矫正器的边角过多,容易划伤使用者。再者,现有的坐姿矫正器由于设置了胸托,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不自觉的将身体的重量施加在胸托上,进而使得胸托对使用者的胸部进行挤压,久而久之,既使得使用者养成上述不良习惯,又容易使得使用者的胸部长期受到挤压,对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且能够有效地对使用者进行坐姿矫正的坐姿矫正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姿矫正器,其中,包括安装座、转动座、托架、锁紧机构和下颌托,安装座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安装座的第一侧壁设置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穿过第一侧壁,转动座的第一端与安装座的第二侧壁铰接,转动座中部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敞口位于转动座的第二端,托架包括滑动部和与滑动部连接的安装部,滑动部沿容纳腔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容纳腔内,滑动部沿容纳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卡齿,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按钮和弹性件,锁紧按钮的中部与转动座铰接,锁紧按钮的第一端设置有卡爪,卡爪朝向滑动部设置,卡爪穿过转动座并位于容纳腔内,弹性件抵接在转动座和锁紧按钮的第二端之间,弹性件驱动卡爪绕锁紧按钮与转动座铰接处的铰轴转动,使卡爪与多个卡齿中的一个卡合,下颌托安装在安装部上。

由上可见,转动座与安装座进行铰接,使得托架及下颌托能够进行不同角度的摆动,同时结合托架与转动座的可滑动连接,使得该坐姿矫正器能够适用于不同年龄层的使用者,并且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体形对下颌托的位置进行调节。而采用锁紧机构对托架与转动座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控制,使得当需要对托架的高度进行调节时,仅需通过按压锁紧按钮,以使锁紧按钮的卡爪与托架的卡齿进行脱离或卡合,从而解除对托架的锁定或对托架进行锁定,进而达到对托架的高度进行调节。该坐姿矫正器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且能够有效地对使用者进行坐姿矫正的优点。

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卡齿朝向敞口的一侧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导向面,导向面自卡齿的齿底向卡齿的齿顶延伸地设置,且导向面自齿底朝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地设置。

由上可见,通过对卡齿的结构设计,使得当需要调高托架的高度时,只需直接拉动托架沿容纳腔的轴向容纳腔外移动即可,而无需对锁紧机构进行操作,使坐姿矫正器的调节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侧壁设置有朝向安装座外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第一连接耳上设置有限位孔,第二连接耳上设置有通孔,安装座包括铰接组件,铰接组件包括连接轴和第二轴帽,连接轴包括轴体和第一轴帽,轴体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一轴帽朝向轴体延伸地设置有限位部,轴体与限位部连接,限位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齿圈,转动座的第二端朝向第一齿圈设置有第二齿圈,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啮合,限位部位于限位孔内,轴体位于通孔内,第二轴帽与轴体螺纹连接。

由上可见,转动座上设置第二齿圈以及在第一轴帽上设置第一齿圈,并使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啮合,使得当对转动座进行角度调节时,能够对转动座进行特定角度的调节,且当转动座完成调节时,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的啮合能够起到对转动座的限位、止动作用。此外,第一连接耳上的限位孔用于对第一轴帽上的限位部进行限位,避免当对转动座的角度进行调节时,第一螺帽跟随转动座转动,以及当转动座完成调节时,避免第一螺帽因为出现转动而导致转动座调节角度发生变化。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下颌托由珍珠棉或透气海绵制成。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下颌拖的外表面包覆有护垫层,护垫层由硅胶制成。

由上可见,珍珠棉或透气海绵支撑的下颌托以及下颌托外设置的护垫层均能够提高下颌托整体的柔软性,使得当使用者的下颌与下颌托接触时,能够对使用者的下颌进行保护,避免硌伤使用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锁紧螺栓包括螺柱、旋钮和防滑垫,螺柱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螺柱与第一侧壁螺纹连,旋钮与螺柱的第一端固定连接,防滑垫与螺柱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防滑垫位于安装座的U型开口内。

由上可见,设置旋钮使得用户能够直接通过旋钮对螺柱进行调节,而无需借助外部工具,简化安装座的安装。而防滑垫能够保证安装座被固定后不易相对桌体发生滑动,提高坐姿矫正器的安装的可靠性,同时,防滑垫还能够避免螺柱与被安装桌体直接接触,防止桌体被螺柱损伤,对桌体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坐姿矫正器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坐姿矫正器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坐姿矫正器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座体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坐姿矫正器实施例的连接轴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坐姿矫正器实施例的转动座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坐姿矫正器实施例的托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坐姿矫正器实施例的锁紧按钮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坐姿矫正器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坐姿矫正器100包括安装座1、转动座2、托架3、锁紧机构4和下颌托5。

安装座1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安装座1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锁紧螺栓111,锁紧螺栓111穿过第一侧壁11。转动座2的第一端与安装座1的第二侧壁12铰接,且转动座2的中部设置有容纳腔21,容纳腔21的敞口位于转动座2 的第二端。

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结合图2,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分别位于第二侧壁12的相对的两侧,而通过对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的相对位置设计,使得坐姿矫正器100安装时,第三侧壁13与桌体上表面接触,并通过第一侧壁11上的锁紧螺栓111抵接桌体下表面对坐姿矫正器100进行固定,此时,第二侧壁12的外表面面向使用者,使得第二侧壁12上设置的转动座2、托架3、下颌托5等能够自然而然的使使用者与桌体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需要设置胸托来使使用者与桌体边缘保持距离。此外,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的相对位置设计还能够为第三侧壁13的外表面腾出足够的空间,使得第三侧壁13的外表面可以进一步地设置托盘等其他储物结构,以为使用者提供放置杂物的空间,例如,可以在第三侧壁13上设置置物盒,使得该置物盒可以用于收纳橡皮擦、铅笔、铅笔削等文具。

锁紧螺栓111优选包括螺柱1111、旋钮1112和防滑垫1113,其中,螺柱111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螺柱1111通过该螺纹与第一侧壁11螺纹连接,并穿过第一侧壁11。旋钮1112与螺柱111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而防滑垫1113与螺柱111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防滑垫1113位于安装座1的U型开口内,防滑垫1113朝向第三侧壁13的一面设置有防滑纹路。在螺柱1111上设置旋钮1112,使得用户能够直接通过旋钮1112对螺柱1111进行调节,从而使安装座1固定在座体上而无需借助外部工具,简化安装座1的安装。防滑垫1113能够保证安装座1被固定后不易相对桌体发生滑动,提高坐姿矫正器100的安装的可靠性,同时,防滑垫1113还能够避免螺柱1111与被安装桌体直接接触,防止桌体被螺柱损伤,对桌体起到保护作用。

转动座2可与第二侧壁12之间铰接,而优选地,转动座2可通过以下连接结构与安装座1铰接,具体的连接结构如下:

第二侧壁12朝向安装座1外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21和第二连接耳122,第一连接耳121与第二连接耳122对称设置。其中,第一连接耳上121上设置有限位孔1211,第二连接耳122上设置有通孔1221,限位孔1211与通孔1221共轴设置。

安装座1还包括铰接组件14,铰接组件14包括连接轴141和第二轴帽142,如图4所示,连接轴141包括轴体1411和第一轴帽1412,轴体1411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一轴帽1412朝向轴体1411延伸地设置有限位部14121,轴体1411与第一限位部14121连接,优选地,轴体1411和第一轴帽1412一体成型。限位部1412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齿圈14122,转动座2的第二端朝向第一齿圈14122设置有第二齿圈22,第一齿圈14122与第二齿圈22啮合,而限位部14121位于限位孔1211内,轴体1411位于通孔1221内,第二轴帽142与轴体1411螺纹连接。

在转动座2上设置第二齿圈22以及在第一轴帽1412上设置第一齿圈14122,并使第一齿圈14122与第二齿圈22啮合,使得当对转动座2进行角度调节时,能够对转动座2进行特定角度转动,且当转动座2完成调节时,第一齿圈14122和第二齿圈22的啮合能够起到对转动座2的限位、止动作用。因为,第一连接耳121上的限位孔1211对第一轴帽1412上的限位部14121进行限位,使得当对转动座2进行角度调节时,第一螺帽1412不会跟随转动座2转动,并且保证当转动座2完成角度调节时,第一螺帽1412能够通过限位部14121和限位孔1211的限制而保持固定不动,从而通过第一齿圈14122和第二齿圈22对转动座2进行锁死,避免转动座2由于受力而相对安装座1转动,保证坐姿矫正器100使用时的稳定性。

如图5至图8所示,并结合图2,托架3包括滑动部31和安装部32,滑动部31与安装部32一体成型,滑动部31沿容纳腔21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容纳腔21内,且滑动部31沿容纳腔2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卡齿311,下颌托5安装在安装部32上。

优选地,安装部32包括两个呈镜像设置的支臂321,使托架3呈Y型设置,下颌托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臂321连接。通过对安装部32的结构设计,使得下颌托5受力能够更加平衡,避免下颌托5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平衡而发生倾斜。优选地,下颌托5由珍珠棉或透气海绵制成。此外,下颌托5的外表面包覆有护垫层51,护垫层51由硅胶制成。珍珠棉或透气海绵支撑的下颌托以及下颌托外设置的护垫层51能够提高下颌托5整体的柔软性,使得当使用者的下颌与下颌托5接触时,能够对使用者的下颌进行保护,避免硌伤使用者。进一步地,两个支臂321之间设置有支撑轴33,下颌托5套装在所述支撑轴33上。

其中,为了便于托架3的生产,可将托架3设置成分体结构,包括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第一架体301和第二架体302之间可通过螺栓、卡扣等锁紧件进行固定连接。

转动座2的外壁上设置有容纳腔23,容纳腔23的底部设置有开口24,开口24连通容纳腔21、与容纳腔23,此外,容纳腔23的底部在远离开口24的一端设置有柱销25。

锁紧机构4包括锁紧按钮41和弹性件42,锁紧按钮41的中部通过铰轴413与转动座2铰接,且锁紧按钮41位于容纳腔23内。锁紧按钮41的第一端设置有卡爪411,卡爪411朝向滑动部31设置,卡爪411穿过转动座2的容纳腔23底部的开口24并位于容纳腔21内,锁紧按钮41的第二端朝向容纳腔23内设置有柱销414。

弹性件42抵接在转动座2和锁紧按钮41的第二端之间,且弹性件42的两端分别套装在柱销25和柱销414上。弹性件42用于驱动卡爪411绕锁紧按钮41与转动座2铰接处的铰轴413转动,使卡爪411与滑动部31上的多个卡齿311中的一个卡合。

优选地,每一个卡齿311朝向容纳腔21的敞口的一侧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导向面3111,导向面3111自卡齿311的齿底向卡齿311的齿顶延伸地设置,且导向面3111自齿底311朝向容纳腔21的底部延伸地设置。通过对卡齿311的结构设计,使得当需要调高托架3的高度时,只需直接拉动托架3沿容纳腔21的轴向容纳腔21外移动即可,而无需对锁紧机构4进行操作,使坐姿矫正器100的调节更加方便。进一步地,锁紧按钮41的卡爪411 朝向容纳腔2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斜面412,斜面412用于与导向面3111邻接,设置楔面412使得当卡爪411与导向面3111接触时,能够降低导向面3111上的压强,避免导向面3111被损坏。

当需要升高下颌托5的高度时,通过拉动托架3沿容纳腔21的轴向朝向容纳腔21外移动,并使托架3移动到所需高度即可。其中,在托架3移动过程中,卡座311通过导向面3111推动卡爪411绕铰轴413转动,使卡爪411脱离与当前卡齿311的啮合,并向下一个卡齿311移动,同时,锁紧按钮41的第二端对弹性件42进行压缩蓄能,当卡爪411越过当前卡齿311时,锁紧按钮41会在弹性件42的弹性势能作用下驱动卡爪411进行复位,从而使得卡爪411与下一个卡齿311卡合,完成对下颌托5的高度调节。卡爪411越过卡齿311的数量由托架3升高的高度成正比。

当需要降低下颌托5的高度时,按下锁紧按钮41的第二端,使得锁紧按钮41的第二端对弹性件42进行压缩蓄能,同时,锁紧按钮41第一端的卡爪411脱离与当前卡齿311的卡合。此时,对托架3的高度进行降低,当托架3的高度降低至所需高度时,松开锁紧按钮41的第二端,锁紧按钮41在弹性件42的弹性势能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得卡爪411重新与相对应的一个卡齿311卡合,实现对托架3的锁定,从而完成下颌托5的高度调节。

当需要对转动座2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拧松第二轴帽142,连接轴141的第一轴帽1412的使得第一齿圈14122与转动座2的第二齿圈22之间出现间隙。接着,旋转转动座2,使第一齿圈14122与第二齿圈22相对转动直至完成对转动座2的角度调节。接着,重新拧紧第二轴帽142,使得第一齿圈14122与第二齿圈22之间的间隙被消除,并保证第一齿圈14122与第二齿圈22相互啮合,从而完成对转动座2的角度调节。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姿矫正器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且能够有效地对使用者进行坐姿矫正的优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