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6474发布日期:2019-10-08 22:1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拉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



背景技术:

推拉窗:分左右、上下推拉两种。推拉窗有不占据室内空间的优点,外观美丽、价格经济、密封性较好。采用高档滑轨,轻轻一推,开启灵活。配上大块的玻璃,既增加室内的采光,又改善建筑物的整体形貌。窗扇的受力状态好、不易损坏,但通气面积受一定限制。

推拉窗采用装有滑轮的窗扇在窗框上的轨道滑行,这种窗的优点是窗无论在开关状态下均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构造也较为简单推拉窗一般在两层以上的高楼最为适合,因为开启方式为推拉方式,不会像平开窗那样窗户在外面,为避免窗户发生高空坠物事件,推拉窗最适合于高楼。

传统的推拉窗的防水与隔音性能较差,特别是在雨天,雨水会经过推拉窗的下端流进室内,造成对室内物件的损害。

为此,我们提出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推拉窗的防水与隔音性能较差,特别是在雨天,雨水会经过推拉窗的下端流进室内,造成对室内物件的损害的问题,而提出的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所述安装框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滑轨,且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的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且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通过移动槽套设在滑轨上并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框的外表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且每个隔板均设置在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的两侧,所述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上均固定连接有双层玻璃,且每个双层玻璃之间均为真空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的上下两端均对称滑动连接有多个滑轮,每个所述隔板与滑轨之间均开设有移动槽,且每个滑轮均位于移动槽内与移动槽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水橡胶带,且每个防水橡胶带均固定在第二窗框上。

优选地,每个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窗框靠近安装框的一侧设有把手。

优选地,每个所述双层玻璃的厚度均为30mm-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安装框上的滑轨,使得滑轨与安装框形成一个凸字形结构,在下雨时可以更好的把雨水隔绝在室外,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2、通过安装框上对称固定连接的多个隔板,每个隔板上开设的通孔,使得在下雨天可以防止雨水在隔板与滑轨之间产生积水,起到对安装框的保护。

3、通过设置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的多条防水橡胶带,使得第一窗框与第二窗框连接处的空隙得到了密封,起到更强的防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操作简单,设计科学合理,生产周期短,具有更强的防水性,还可以对安装框进行保护,使得安安装框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的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的防水橡胶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框、2—第一窗框、3—第二窗框、4—双层玻璃、5—把手、6—隔板、7—滑轨、8—滑轮、9—防水橡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推拉气密防水隔音窗,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的内圈上环绕固定连接有气密带,安装框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第一窗框2靠近安装框1的一侧设有把手5;安装框1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滑轨7,且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的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且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通过移动槽套设在滑轨7上并与滑轨7滑动连接,滑轨7与安装框1形成一个凸字形结构,在下雨时可以更好的把雨水隔绝在室外,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安装框1的外表面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6,每个隔板6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在下雨天可以防止雨水在隔板与滑轨7之间产生积水,起到对安装框1的保护;且每个隔板6均设置在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的两侧。

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上均固定连接有双层玻璃4,且每个双层玻璃4之间均为真空设置,使得隔音性更强;每个双层玻璃4的厚度均为30mm-40mm。

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的上下两端均对称滑动连接有多个滑轮8,每个隔板6与滑轨7之间均开设有移动槽,且每个滑轮8均位于移动槽内与移动槽滑动连接,用来辅助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在滑轨7上进行滑动。

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水橡胶带9,且每个防水橡胶带9均固定在第二窗框3上,用来对第一窗框2与第二窗框3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使得防水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