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叠床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2234发布日期:2019-08-13 20:4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折叠床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折叠床铺。



背景技术:

宿营车辆对野外拉练、抗震救灾、消防、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执行任务警务人员和消防官兵宿营时能够充分休息以及人身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后勤保障车辆提供更好的野外宿营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折叠床铺,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安装牢固,能够解决安装空间狭小、野外宿营等问题,实现上下铺折叠,满足多人宿营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折叠床铺,包括上铺床、设置在上铺床正下方的下铺床和折叠爬梯,所述上铺床包括固定上铺床和可折叠上铺床,所述固定上铺床固定在车厢厢体上,所述可折叠上铺床的一端与固定上铺床的端部铰接;所述下铺床包括固定下铺床和可折叠下铺床,所述固定下铺床固定在车厢厢体上,所述可折叠下铺床的一端与固定下铺床的端部铰接,所述可折叠下铺床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活动支腿;所述可折叠上铺床的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折叠爬梯与可折叠下铺床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上铺床靠近车厢厢体的两个侧面均经过L型连接板并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车厢厢体上,所述固定上铺床的正面通过连接杆与车厢厢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上铺床和可折叠下铺床可转动0~180°,当可折叠上铺床或者可折叠下铺床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时,可折叠上铺床或者可折叠下铺床处于折叠状态;当可折叠上铺床或者可折叠下铺床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0°时,可折叠上铺床或者可折叠下铺床处于展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爬梯分为第一折叠爬梯和第二折叠爬梯两个部分,所述第一折叠爬梯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可折叠上铺床的端部垂直固定,所述第一折叠爬梯的下端与第二折叠爬梯的上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下铺床的端部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用于插入第二折叠爬梯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下铺床的底部设有四个固定支腿,所述固定支腿的上端与固定下铺床通过第二螺钉固定,所述固定支腿的下端与车厢地面通过第二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下铺床的底部设有两个活动支腿,所述活动支腿包括安装座、插销、套筒和支座,所述支座的上端套入套筒的内部,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上端通过插销与安装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当可折叠下铺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支腿与可折叠下铺床相互垂直,用插销锁紧;当可折叠下铺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活动支腿水平放置在可折叠下铺床的上方,用插销锁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折叠床铺,能够解决车厢空间狭小、野外宿营等问题,该折叠床铺包括上铺床和下铺床,当使用时,将可折叠上铺床和可折叠下铺床展开,其中可折叠下铺床使用活动支腿支撑调平,能够满足多人宿营的需求,当不使用时,将可折叠上铺床和可折叠下铺床折叠起来,不占用车厢内空间,同时,为了上下床方便还安装有折叠爬梯,折叠爬梯连接上下铺床。该折叠床铺简单实用、设计合理、外形美观、性能优越、安装牢固,可实现快速折叠,能够满足多人宿营的需求,广泛应用于宿营车、房车、指挥车等后勤保障车辆,以供工作人员临时宿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折叠床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折叠床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为:1.折叠爬梯,2.固定上铺床,3.可折叠上铺床,4.车厢厢体,5.固定下铺床,6.可折叠下铺床,7.活动支腿,701.安装座,702.插销,703.套筒,704.支座,8.L型连接板,9.第一螺钉,10.连接杆,11.第一折叠爬梯,12.第二折叠爬梯,13.插槽,14.固定支腿,15.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折叠床铺,包括上铺床、设置在上铺床正下方的下铺床和折叠爬梯1,所述上铺床包括固定上铺床2和可折叠上铺床3,所述固定上铺床2固定在车厢厢体4上,位置不可移动,所述可折叠上铺床3的一端与固定上铺床2的端部铰接,可根据需要进行翻转;所述下铺床包括固定下铺床5和可折叠下铺床6,所述固定下铺床5固定在车厢厢体4上,位置不可移动,所述可折叠下铺床6的一端与固定下铺床5的端部铰接,可根据需要进行翻转,所述可折叠下铺床6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活动支腿7,可根据需要进行转动;所述可折叠上铺床3的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折叠爬梯1与可折叠下铺床6的另一端连接,折叠爬梯1的设置便于人员上下床。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上铺床2靠近车厢厢体4的两个侧面经过L型连接板8并通过第一螺钉9固定在车厢厢体4上,此处,对于上述任一侧面,使用一个第一螺钉9将L型连接板8的水平面与固定上铺床2的底面固定连接,再使用一个第一螺钉9将L型连接板8的竖直面与车厢厢体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上铺床2的正面通过连接杆10与车厢厢体4的顶部固定连接。这种安装固定上铺床的方式,使固定上铺床2的三面均与车厢厢体4连接,安装牢固,安全性高。

所述可折叠上铺床3和可折叠下铺床6可转动0~180°,当可折叠上铺床3或者可折叠下铺床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时,可折叠上铺床3或者可折叠下铺床6处于折叠状态;当可折叠上铺床3或者可折叠下铺床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0°时,可折叠上铺床3或者可折叠下铺床6处于展开状态。优选地,所述可折叠上铺床3与固定上铺床2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可折叠下铺床6与固定下铺床5通过合页连接。

所述折叠爬梯1分为第一折叠爬梯11和第二折叠爬梯12两个部分,且第一折叠爬梯11的长度小于第二折叠爬梯12的长度,所述第一折叠爬梯11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可折叠上铺床3的端部垂直固定,所述第一折叠爬梯11的下端与第二折叠爬梯12的上端铰接。所述可折叠下铺床6的端部设有插槽13,所述插槽13用于插入第二折叠爬梯12的下端。当可折叠上铺床3展开时,将第二折叠爬梯12旋转至与第一折叠爬梯11处于一条直线上,第二折叠爬梯12的下端插入插槽13内固定;当可折叠上铺床3折叠起来时,将第二折叠爬梯12从插槽13内取出,第二折叠爬梯12折叠起来,使第二折叠爬梯12、第一折叠爬梯11与可折叠上铺床3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所述固定下铺床5的底部设有四个固定支腿14,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支腿14的上端与固定下铺床2通过第二螺钉15固定,所述固定支腿14的下端与车厢地面通过第二螺钉15固定,通过此种固定方式,将固定下铺床5牢固地固定在车厢厢体4上。

所述可折叠下铺床6的底部设有两个活动支腿7,所述活动支腿7包括安装座701、插销702、套筒703和支座704,所述支座704的上端套入套筒703的内部,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筒703的上端通过插销702与安装座701转动连接。当可折叠下铺床6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支腿7与可折叠下铺床6相互垂直,用插销702锁紧,并且,通过旋转支座704,使支座704在套筒703内做轴向运动,从而调整可折叠下铺床6的高度,使其与固定下铺床5齐平;当可折叠下铺床6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活动支腿7水平放置在可折叠下铺床6的上方,用插销702锁紧。

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折叠床铺展开时,操作人员打开活动支腿7并用插销702锁紧,将可折叠下铺床6展开到位,转动支座704调整活动支腿7高度使下床铺平整;打开折叠爬梯1,在翻转可折叠上铺床3的同时将折叠爬梯1展开到位,将第二折叠爬梯12的下端插入可折叠下铺床6的插槽13中固定,最后铺设床垫。

当折叠床铺撤收时,操作人员先将床垫收起,然后,将第二折叠爬梯12的下端从可折叠下铺床6的插槽13中取出,将折叠爬梯1与可折叠上铺床3同时折叠起来,放置在固定上铺床2上;将可折叠下铺床6和活动支腿7翻转到位,拔下插销702放平活动支腿7再用插销702锁紧。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