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双层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2230发布日期:2019-08-13 20:45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双层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双层床。



背景技术:

在学校或企业等宿舍里,由于人数较多,为了节省宿舍空间,宿舍里往往采用的是具有上下铺的双层床,下铺人员上下床比较方便,然而上铺人员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麻烦了,他们需要通过梯子进行上床和下床,而宿舍的双层床的梯子往往采用金属圆柱状,这样人光脚踩在上面就会感到疼痛。再者,爬梯子过程中,稍不小心可能出现踩偏、撞到腿等意外情况,造成一系列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双层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升降双层床,包括支撑柱、下床板、上床板、电动升降杆、可伸缩梯、红外线感应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安全护栏、指示灯、遥控器,支撑柱的底部固定在地面,支撑柱为中空结构,支撑柱设置在下床板的四个角上,支撑柱的上部开口,支撑柱的外端面与下床板供支撑柱穿过的通孔的内壁面固定,电动升降杆的下端与支撑柱连接,并且电动升降杆伸缩设置在支撑柱内部,电动升降杆的顶端与上床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电动升降杆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驱动电动升降杆的升降;下床板与上床板之间设置有可伸缩梯,可伸缩梯与控制器连接,当电动升降杆升降时,控制器驱动可伸缩梯的同步升降;下床板上设置有红外线感应模块,上床板上设置有超声波测距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红外线感应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串联连接,红外线感应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分别输送下床板上是否有人的信号、下床板与上床板之间距离的信号至控制器内,向电动升降杆与可伸缩梯输送是否升降的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感应模块包括菲涅尔透镜、热释电型传感器、带通放大器、比较器、输出电路,菲涅尔透镜与热释电型传感器连接,热释电型传感器与带通放大器电连接,带通放大器与比较器电连接,比较器与输出电路连接;

菲涅尔透镜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聚焦、集中;

热释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出人体辐射出的特定波长红外线,并产生微弱信号;

带通放大器用于进行高收益放大处理;

比较器可有效防止噪声信号及电源网络干扰所造成的误动作;

输出电路根据对比较器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整形处理,输出不同形式的延时脉冲。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升降杆上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梯包括第一梯部和第二梯部,第一梯部设置在上床板与下床板之间,第一梯部滑动设置在第二梯部的侧壁,第二梯部设置在下床板与地面之间,第二梯部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第一梯部、第二梯部的上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上床板、下床板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梯部的侧壁与沿第一梯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凸部固定连接,第二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第二梯部长度方向的滑轨,滑轨内部具有可容纳凸部的凹部,凸部滑动设置在滑轨的凹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梯部和第二梯部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床板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设置有安全护栏,上床板的周边设置有安全护栏,安全护栏与下床板、上床板均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升降杆与可伸缩梯的设置,上铺人员上下床更加安全和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伸缩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滑轨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伸缩梯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红外线感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可升降双层床,包括支撑柱1、下床板2、上床板3、电动升降杆4、可伸缩梯5、红外线感应模块6、超声波测距模块7、安全护栏8、指示灯9、遥控器10、插头11。

支撑柱1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柱1设置在下床板2的四个角上,支撑柱1为中空结构,支撑柱1的上部开口,支撑柱1的外端面与下床板供支撑柱1穿过的通孔的内壁面固定。电动升降杆4的下端与支撑柱1连接并且电动升降杆4滑动设置在支撑柱1内部,电动升降杆4的顶端与上床板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电动升降杆4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驱动电动升降杆4的升降,当上床板3下降时,电动升降杆4缩进支撑柱1内部。

下床板2与上床板3之间设置有可伸缩梯5,可伸缩梯5设置在靠近上床板3与下床板2的左侧。可伸缩梯5与控制器连接,当电动升降杆4升降时,控制器驱动可伸缩梯5的同步升降。

如图2-4所示,可伸缩梯5包括第一梯部501和第二梯部502,第一梯部501设置在上床板2与下床板3之间,第一梯部501的上端通过螺栓503固定在上床板的侧壁,第一梯部501的下端与第二梯部502连接,第二梯部502设置在下床板3与地面之间,第二梯部502的上端通过螺栓503固定在下床板3的侧壁,第二梯部502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第一梯部501的侧壁与凸部504固定连接,凸部504沿第一梯部50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梯部502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第二梯部502长度方向的滑轨505,滑轨505内部具有可容纳凸部504的凹部506,凸部504滑动设置在滑轨505的凹部506内部,从而第一梯部501可沿第二梯部502的侧壁滑动。第一梯部501和第二梯部502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以保证下降过程中不会因为横杆507重合而阻止第一梯部的正常下降。横杆507包裹弹性较好的橡胶材料,以保证踩踏的舒适感。

下床板3上设置有红外线感应模块6,用于检测下床板3上是否有人。红外线感应模块6与控制器连接,通过红外线感应模块6对下床板2上是否有人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当检测到有人时,控制器将禁用下降指令,电动升降杆4与可伸缩梯5不能下降,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如图5所示,红外线感应模块包括菲涅尔透镜、热释电型传感器、带通放大器、比较器、输出电路,菲涅尔透镜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聚焦、集中,菲涅尔透镜与热释电型传感器连接,热释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出人体辐射出的特定波长红外线,并产生微弱信号,热释电型传感器与带通放大器电连接,通过带通放大器进行高收益放大处理,带通放大器与比较器电连接,比较器可有效防止噪声信号及电源网络干扰所造成的误动作,比较器与输出电路连接,输出电路根据对比较器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整形处理,输出不同形式的延时脉冲。

上床板3上设置有超声波测距模块7,超声波测距模块7与控制器连接,超声波测距模块7对上床板3与下床板2之间的距离测量,超声波测距模块7预设有一阈值,若上床板3与下床板2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控制器禁止电动升降杆4与可伸缩梯5下降。

红外线感应模块6、超声波测距模块7为串联连接,红外线感应模块6、超声波测距模块7任意一个模块向控制器传送的信号为不能下降时,电动升降杆4与可伸缩梯5不能下降。红外线感应模块6、超声波测距模块7的感应和测量范围均可覆盖整个床面。

下床板2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设置有安全护栏8,上床板3的周边设置有安全护栏,安全护栏8与下床板2、上床板3均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让学生能够知晓,在电动升降杆4上设置有指示灯9,指示灯9与控制器连接,当发出禁止下降信号时,指示灯显示为红色;当电动升降杆4与可伸缩梯5能够下降时,指示灯显示为绿色。

控制器为遥控器10,遥控器10上具有上升按键和下降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插头11插入插座,接通电源,给遥控器10装上电池。使用遥控器10按下降按键,发出下降指令,控制电动升降杆4带动上床板下降。当下降完成时,上铺人员直接从地面爬上床铺,然后按遥控器的上升按键,带动上床板和人上升到达指定高度后停止上升。当下床时,红外线感应模块6检测下铺是否有人,如果有人的话,指示灯10为红色,下降功能失效,上铺人员可以通过可伸缩梯9爬下床;当没有人时,指示灯为绿色,按下降按键,上床板3下降至合适位置,上铺人员直接从床上到达地面。与此同时超声波测距模块8对上床板3与下床板2之间进行测距,若距离小于设定阈值,则表明床上堆有较高杂物,指示灯为红色,此时下降功能同样失效,将杂物移除,指示灯为绿色,可正常实现下降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