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2231发布日期:2019-08-13 20:45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分体式互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互感器通常包括一个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的磁环,外壳围成一个供线缆穿设的容腔,当线缆穿设容腔时,互感器对线缆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互感器存在以下缺点:

1、外壳为整体结构,使得线缆只能通过端部穿设于容腔。

2、外壳可打开的互感器,目前这种互感器的两部分一般通过螺丝紧固在一起,一方面安装起来比较麻烦;同时绕有线圈的铁芯(形成电磁体)漏磁较严重,受母线电缆磁场影响非常大导致信号检测误差非常大。

3、外壳前侧需要预留接线端子,当前接线端子都是直接暴露在外,并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主要存在2个缺陷:在使用时,接线端子与线缆连接时,由于连接处裸露在外,很容易受到撞击;此外,在不使用时,端子也是裸露在外,也容易受到撞击。

4、分离式互感器上下两个部件内部的电缆需要进行电连接,当前都是在在接触端面设置金属片,当上下两部件扣在一起时,上下部件的金属片接触从而形成电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不稳定,如果上下外壳接触不够紧密,很容易接触不良导致断电,一旦断电,内部线缆就容易搭在磁环上从而引起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互感器,所述互感器的外壳由上外壳和下外壳组装而成,上外壳和下外壳均呈半环形,上外壳倒扣在下外壳上;

下外壳底部一体成型有一底座,底座的前侧中部设有保护盒,保护盒配备有一翻转盖板,保护盒中设置有两个接线端子,该两个接线端子由保护盒中的隔板相互隔开;

在上外壳的两个接触端面安装有上金属弹片,且下外壳的两个接触端面安装有下金属弹片;

上金属弹片和下金属弹片大体呈L形,上金属弹片或下金属弹片的第一边末端通过螺丝固定在上外壳或下外壳的接触端面,第二边的末端设置有接线孔,且上金属弹片的第一边中部呈向下弯曲的弧边,下金属弹片的第一边中部呈向上弯曲的弧边,上金属弹片的弧边凸出于上外壳的接触端面,下金属弹片的弧边凸出于下外壳的接触端面;

上外壳与下外壳的接触端面均设置有孔,上金属弹片或下金属弹片的第二边通过该孔伸入至上外壳或下外壳的内部中空区域中;

上外壳的两端外壁设置有卡扣,下外壳的两端外壁设置有凸块,且在下外壳的两端侧壁安装有可以上下滑动的U型推块,向上推动U型推块使卡扣与凸块之间解除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上金属弹片和下金属弹片为铜片。

进一步的,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内部均放置有一大一小两个半环形的磁环,且上外壳和下外壳中各自的两个磁环呈同心圆分布。

进一步的,两个下金属弹片第二边的接线孔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接线端子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互感器,将外壳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通过卡扣方式卡接在一起,极大简化了装配流程;同时考虑到拆卸方便,我们在下外壳两端设置有推片,当需要我们将外壳的上下两个部分分离开来,我们向上推动推片,推片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将上外壳的卡扣向外顶,使得上外壳的卡扣与下外壳的凸块之间脱离,进而解除上下外壳之间的卡扣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使得装配更加稳定;同时考虑到上下两部分在装配时,两部分内部的电路连接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上下外壳的接触端面均设置有金属弹片,在上下外壳卡接在一起时,上外壳和下外壳的金属弹片相互挤压使得两者紧密接触,从而保证良好的电学接触,避免上下两部分内部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前侧设置有带盖的保护壳,将接线端子保护在内,在不用时,我们将盖板向上翻转扣起来以保护接线端子,需要接线时,我们将盖子打开,将端子和线缆连接好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互感器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上外壳与下外壳脱离开来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上外壳内磁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其中一对上金属弹片和下金属弹片配合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下外壳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互感器,所述互感器的外壳300由上外壳100和下外壳200组装而成,上外壳100和下外壳200均呈半环形,上外壳100倒扣在下外壳200上;

下外壳200底部一体成型有一底座10,底座10的前侧中部设有保护盒7,保护盒7配备有一翻转盖板6,保护盒7中设置有两个接线端子5,该两个接线端子5由保护盒中的隔板相互隔开;

在上外壳100的两个接触端面安装有上金属弹片101,且下外壳200的两个接触端面安装有下金属弹片201(其中,上外壳100的接触端面是指上外壳100与下外壳200接触的端面,反之亦然);

上金属弹片101和下金属弹片201大体呈L形,第一边(101a或

201a)的末端通过螺丝固定在上外壳或下外壳的端面,第二边(101b或201b)的末端设置有接线孔,上金属弹片101的第一边101a中部呈向下弯曲的弧边,下金属弹片的第一边(201a)中部呈向上弯曲的弧边,上金属弹片101的弧边凸出于上外壳的接触端面,下金属弹片201的弧边凸出于下外壳的接触端面;

上外壳100与下外壳200的接触端面均设置有孔,上金属弹片或下金属弹片的第二边(101b或201b)通过该孔伸入至上外壳或下外壳的内部中空区域中;

上外壳100的两端侧壁设置有卡扣2,下外壳200的两端侧壁设置有凸块3,在下外壳10的两端均安装有一U型推块4,U型推块4三个边的内壁分别与下外壳200的正面、背面和侧面贴合,向上推动U型推块4使卡扣2与凸块3之间解除卡接配合。

可选的,上金属弹片101和下金属弹片201为铜片。如图5可见,其示出了下外壳200一端局部放大图,下金属弹片201的一边通过螺丝固定在下外壳200一端的接触端面上,另一边通过孔210伸入到下外壳200的内部。

可选的,上外壳100和下外壳200均为中空,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内部均放置有一大一小两个半环形的磁环12和13,且上外壳和下外壳中各自的两个磁环呈同心圆分布。

可选的,下外壳200内的两个下金属弹片第二边的接线孔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接线端子相连。

底座10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贯穿底座10整个厚度的横向固定条状孔8,扎带穿过该横向固定条状孔8可以将互感器固定在其他装置上,起到快速固定的作用。

U型推块4的顶边设置有倒角,进而使得U型推块4在上移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将卡扣底端向外顶。

U型推块4前侧和后侧底端均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台阶41,且台阶41底面设置有防滑条纹43。通过设置台阶41,使得人手能够较为轻松的将U型推块4向上滑动,同时也提高了U型推块4的整体强度。台阶41底面设的防滑条纹43用于提高人手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互感器,将外壳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通过卡扣方式卡接在一起,极大简化了装配流程;同时考虑到拆卸方便,我们在下外壳两端设置有推片,当需要我们将外壳的上下两个部分分离开来,我们向上推动推片,推片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将上外壳的卡扣向外顶,使得上外壳的卡扣与下外壳的凸块之间脱离,进而解除上下外壳之间的卡扣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使得装配更加稳定;同时考虑到上下两部分在装配时,两部分内部的电气连接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上下外壳的接触端面均设置有金属弹片,在上下外壳卡接在一起时,上外壳和下外壳的金属弹片相互挤压使得两者紧密接触,从而保证良好的电学接触,避免上下两部分内部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前侧设置有带盖的保护壳,将接线端子保护在内,在不用时,我们将盖板向上翻转扣起来以保护接线端子,需要接线时,我们将盖子打开,将端子和线缆连接好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