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温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9337发布日期:2019-12-06 16:5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温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温茶具。



背景技术: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的环境一般是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品茶之时选用最合品茶者口味和最佳的茶具,饮茶之时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人们在泡茶之时需要选用温度比较高的水,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由于水的比热比较大,储存热量大,散热较为缓慢,往往需要等很长的时间才能饮用,而且根据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每个人对茶水的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水温并且控制降温幅度的茶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降温茶具,包括茶具本体,所述茶具本体包括上流杯、立轴和若干上下间隔设置的导流盘,所述上流杯的下侧开设有通孔,所述上流杯的外侧壁与通孔相对处固定连接有下流管,所述上流杯的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所述立轴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立轴包括支撑台和若干阶梯式设于支撑台上方的圆柱形固定台阶;

所述导流盘均为环形,导流盘依次套设于立轴的固定台阶上,所述导流盘内部设有隔水板和导流板,所述隔水板的一端与导流盘的外环面相连、另一端与导流盘的内环面相连,所述导流板将导流盘的内部分为至少两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板上靠近隔水板处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槽的底面沿水流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每节导流盘内导流槽的最低处均开设有用于水流通向下节导流盘的下流孔,相邻两节导流盘内导流槽的水流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内的下流孔和与其相邻的导流板上的导流孔分别位于隔水板的两侧,相邻导流板上的导流孔分别位于隔水板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为上小下大的结构,支撑台的侧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流盘内部固定连接有环状固定板,所述导流盘、固定板、隔水板和导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导流盘为5个,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导流盘、第二导流盘、第三导流盘、第四导流盘和第五导流盘。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盘内设一个导流板将其内部分为内外两个导流槽(9),位于外侧的导流槽内开设有下流孔,第二导流盘内设一个导流板将其内部分为两个内外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盘内设两个导流板将其内部分为三个导流槽(9),所述第四导流盘内设三个导流板将其内部分为四个导流槽,所述第五导流盘(5)内设三个导流板将其内部分为四个导流槽。

优选的,所述第五导流盘外侧设有与导流盘底面平行的翻边,第五导流盘的下流孔外固定连接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上流杯的内侧壁下部设有边缘与其密封连接弧形滤水网,所述上流杯的下流管设于第一导流盘内侧的导流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立轴和导流盘使用前分开包装,使用时可以进行组装,运输方便;

2.水流从上流杯流下,流经每个导流盘内的导流槽,茶水在导流槽内的高处流向低处,在流动的过程中可对水进行降温;

3.导流盘套设在固定台阶上,使用时导流盘可以进行转动,可以改变最初流入导流槽内茶水的位置,由于导流槽内每处所对应的深度均不相同,水向低处流动,从而改变茶水在导流槽内的流经路线,进而改变水的降温程度,以达到所需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立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上流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一导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一导流盘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二导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二导流盘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三导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三导流盘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四导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四导流盘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五导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温茶具的第五导流盘的a-a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第一导流盘,2为第二导流盘,3为第三导流盘,4为第四导流盘,5为第五导流盘,6为上流杯,7为立轴,8为下流孔,9为导流槽,10为隔水板,11为固定板,12为导流孔,13为出水管,14为导流板,601为连接管,602为下流管,603为滤水网,701为支撑台,702为固定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13所示,一种可降温茶具,包括茶具本体,所述茶具本体包括上流杯6、立轴7和若干上下间隔设置的导流盘,所述上流杯6的内侧壁下部设有边缘与其密封连接弧形滤水网603,所述上流杯6的下侧开设有通孔,所述上流杯6的外侧壁与通孔相对处固定连接有下流管602,所述上流杯6的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601;

所述立轴7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立轴7包括支撑台701和若干阶梯式设于支撑台701上方的圆柱形固定台阶702,所述支撑台701为上小下大的结构,支撑台701的侧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

所述导流盘为环形,导流盘依次套设于立轴7的固定台阶702上,所述导流盘内部设有隔水板10和导流板14,所述隔水板10的一端与导流盘的外环面相连、另一端与导流盘的内环面相连,所述导流板14将导流盘的内部分为至少两个导流槽9,所述导流板14上靠近隔水板10处开设有导流孔12,所述导流槽9的底面沿水流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每节导流盘内导流槽9的最低处均开设有用于水流通向下节导流盘的下流孔8,所述导流槽9内的下流孔8和与其相邻的导流板14上的导流孔12分别位于隔水板的两侧,相邻导流板14上的导流孔12分别位于隔水板10的两侧,相邻两节导流盘内导流槽9的水流方向相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盘内部固定连接有环状固定板11,所述导流盘、固定板11、隔水板10和导流板1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导流盘为5个,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导流盘1、第二导流盘2、第三导流盘3、第四导流盘4和第五导流盘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流盘1内设一个导流板14将其内部分为内外两个导流槽9,位于外侧的导流槽9内开设有下流孔8,所述上流杯6的下流管602设于第一导流盘1内侧的导流槽9内;第二导流盘2内设一个导流板14将其内部分为内外两个导流槽9,位于内侧的导流槽9内开设有下流孔8;所述第三导流盘3内设两个导流板14将其内部分为三个导流槽9,位于最外侧的导流槽9内开设有下流孔8;所述第四导流盘4内设三个导流板14将其内部分为四个导流槽9,位于最内侧的导流槽9内开设有下流孔8;所述第五导流盘5内设三个导流板14将其内部分为四个导流槽9,位于最外侧的导流槽9内开设有下流孔8,第五导流盘5的下流孔8外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3,所述第五导流盘5外侧设有与导流盘底面平行的翻边。

具体实施时,首先将导流盘按照第五导流盘5、第四导流盘4、第三导流盘3、第二导流盘2和第一导流盘1的顺序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到立轴7上,上流杯6的连接管601插入到立轴7上部的开口内。使用时,向上流杯6内倒入茶水,滤水网603挡住茶叶,使不含茶叶的茶水从上流杯6的下流管602内流下,首先进入第一导流盘1内部的导流槽9内,在内侧导流槽9内流动然后通过导流板14上的导流孔12进入外侧的导流槽9内,最后通过下流孔8流到第二导流盘2外侧的导流槽9内;在导流槽9内流动然后通过导流板14上的导流孔12流入第二导流盘2内侧的导流槽9内,在内侧的导流槽9内流动最后通过下流孔8流入第三导流盘3最内侧的导流槽9内;水流在导流槽9内流动并通过第三导流盘3内导流板14上的导流孔12,最后流入第三导流盘3最外侧的导流槽9内,水流通过在第三导流盘3最外侧导流槽9内的下流孔8流入第四导流盘4的最外侧的导流槽9内;水流在导流槽9内流动并通过第四导流盘4内导流板14上的导流孔12,最后流入第四导流盘4最内侧的导流槽9内,水流通过在第四导流盘4最内侧导流槽9内的下流孔8流入第五导流盘5最内侧的导流槽9内;水流在导流槽9内流动并通过第五导流盘5内的导流板14上的导流孔12,最后流入第五导流盘5最外侧的导流槽9内,通过第五导流盘5的下流孔8流经出水管13,最后通过杯子接水。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导流盘可以改变水流流入时在导流槽9内的位置,由于导流槽9内每处所对应的深度均不相同,水向低处流动,从而改变茶水在导流槽9内的流经路线,因茶水在导流槽9内流经的距离越长,茶水温降低的温度越多,从而改变茶水的温度。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