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9320发布日期:2019-12-06 16:5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茶壶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



背景技术: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茶壶是生活中常见的餐具,目前,市面上茶壶种类非常多,大多数茶壶的结构均是由带有倒茶嘴的陶瓷壶体、及陶瓷壶体上设有的把手及壶盖组成,这样的茶壶功能简单,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包括第一壶体,所述第一壶体上设有壶盖,所述壶盖上设有圆盘,所述连圆盘上设有手柄,所述第一壶体的一侧设有壶嘴,所述第一壶体下方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为半圈,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三角形倒角,所述第一壶体下方设有第二壶体,所述第二壶体顶端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第二壶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圈上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为半圈,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连接环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杆匹配,所述凹槽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所述三角形凹槽与所述三角形倒角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壶体上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壶体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上均设有防护保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壶体的底部设有保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壶嘴上设有嘴盖,所述壶嘴与所述嘴盖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第一壶体下方设有第一连接环,在第一连接环上设有外螺纹,且所述外螺纹为一圈,在第一连接环的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在连接杆上设有三角形倒角,在第二壶体顶端设有第二连接环,在第二连接环内圈上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为一圈,且内螺纹与外螺纹匹配,当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时,三角形倒角与三角形凹槽啮合,对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起到固定作用,使之变成茶壶,拆开之后,使第二壶体可以用做杯子,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茶壶拆分之后可以当做杯子使用,可以使之在茶壶和杯子之间转换,提高了茶壶的多样性和功能性。

(2)、在第一壶体上设有第一把手,在第二壶体上设有第二把手,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上均设有防护保护套,可以在使用时对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

(3)、在第一连接环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层,可以在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连接之后,对其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水从连接处流出。

(4)、在第二壶体的底部设有保护层,可以对第二壶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在壶嘴上设有嘴盖,壶嘴与嘴盖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可以对壶嘴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通过壶嘴进入第一壶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中第二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壶体;2、壶盖;3、圆盘;4、手柄;5、壶嘴;6、第一连接环;7、外螺纹;8、连接杆;9、三角形倒角;10、第二壶体;11、第二连接环;12、内螺纹;13、凹槽;14、三角形凹槽;15、第一把手;16、第二把手;17、保护套;18、密封层;19、保护层;20、嘴盖;2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转换性的陶瓷茶壶,包括第一壶体1,所述第一壶体1上设有壶盖2,所述壶盖2上设有圆盘3,所述连圆盘3上设有手柄4,所述第一壶体1的一侧设有壶嘴5,所述第一壶体1下方设有第一连接环6,所述第一连接环6上设有外螺纹7,且所述外螺纹7为一圈,所述第一连接环6的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设有三角形倒角9,所述第一壶体1下方设有第二壶体10,所述第二壶体10顶端设有第二连接环11,所述第二连接环11与所述第二壶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11的内圈上设有内螺纹12,且所述内螺纹12为一圈,所述内螺纹12与所述外螺纹7相匹配,所述第二连接环11上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与所述连接杆匹配,所述凹槽13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14,所述三角形凹槽14与所述三角形倒角9相匹配。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一壶体1下方设有第一连接环6,在第一连接环6上设有外螺纹7,且外螺纹7为一圈,在第一连接环6的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8,在连接杆8上设有三角形倒角9,在第二壶体10顶端设有第二连接环11,在第二连接环11内圈上设有内螺纹12,且内螺纹12为一圈,且内螺纹12与外螺纹7匹配,当内螺纹12与外螺纹7啮合时,三角形倒角9与三角形凹槽14啮合,对第一壶体1和第二壶体10起到固定作用,使之变成茶壶,拆开之后,使第二壶体10可以用做杯子,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茶壶拆分之后可以当做杯子使用,可以使之在茶壶和杯子之间转换,提高了茶壶的多样性和功能性。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第一壶体1上设有第一把手15,所述第二壶体10上设有第二把手16,所述第一把手15与所述第二把手16上均设有防护保护套17;所述第一连接环6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层18;所述第二壶体10的底部设有保护层19;所述壶嘴5上设有嘴盖20,所述壶嘴5与所述嘴盖20通过转轴21活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第一壶体1上设有第一把手15,在第二壶体10上设有第二把手16,在第一把手15和第二把手16上均设有防护保护套17,可以在使用时对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在第一连接环6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层18,可以在第一壶体1和第二壶体10连接之后,对其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水从连接处流出;在第二壶体10的底部设有保护层19,可以对第二壶体1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壶嘴5桑上设有嘴盖20,壶嘴5与嘴盖20通过转轴21活动连接,可以对壶嘴5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通过壶嘴5进入第一壶体1。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壶体1上设有第一把手15,在第二壶体10上设有第二把手16,在第一把手15和第二把手16上均设有防护保护套17,可以在使用时对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在第一连接环6的外壁上设有密封层18,可以在第一壶体1和第二壶体10连接之后,对其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水从连接处流出;在第二壶体10的底部设有保护层19,可以对第二壶体1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壶嘴5桑上设有嘴盖20,壶嘴5与嘴盖20通过转轴21活动连接,可以对壶嘴5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通过壶嘴5进入第一壶体1;通过在第一壶体1下方设有第一连接环6,在第一连接环6上设有外螺纹7,且外螺纹7为一圈,在第一连接环6的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8,在连接杆8上设有三角形倒角9,在第二壶体10顶端设有第二连接环11,在第二连接环11内圈上设有内螺纹12,且内螺纹12为一圈,且内螺纹12与外螺纹7匹配,当内螺纹12与外螺纹7啮合时,三角形倒角9与三角形凹槽14啮合,对第一壶体1和第二壶体10起到固定作用,使之变成茶壶,拆开之后,使第二壶体10可以用做杯子,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茶壶拆分之后可以当做杯子使用,可以使之在茶壶和杯子之间转换,提高了茶壶的多样性和功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