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571发布日期:2019-09-17 19:4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不但能抗正压冲击,也能抗负压冲击的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



背景技术:

防爆波活门通常安装在人防工程,如防空地下的通风口部,其前方朝向工程外部,后方通常为扩散室或扩散箱,用于战时减弱或阻止冲击波进入工程内部,以保证工程内部不超过允许值,以免造成人员或设备的毁伤。

常见防爆波活门有悬板式防爆波活门和胶管活门。其中悬板式防爆波活门应用最为广泛。

现有悬板式防爆波活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申请号:200420004791.7,公开日:2005-03-09)所述,通常包括与门框墙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固连的钢门框和通过铰耳与钢门框铰接的活门。工程维护期间或平时通风时,活门打开,进排风量最大。活门表面开有通风孔,通风孔外面置有至少一块悬板,悬板上端与铰座铰接。战时,工程不受冲击波冲击时,悬板下端远离活门表面,即悬板处于倾斜悬停的开启状态,通风不受阻。受到冲击波冲击时,悬板上端为轴,下端靠近活门表面,与活门表面紧密贴合,封闭通风孔,通风受阻。

然而,这种悬板式防爆波活门在受到爆炸冲击波后,悬板先是受力闭合,然后可能由于悬板与活门之间的冲击速度过大,悬板在活门表面反作用力下反弹,使闭合的悬板与活门之间产生间隙,密封不严,导致冲击波进入工程内部。

为解决悬板与活门之间密封不严的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申请号:201620712754.4,公开日:2016-12-07)公开了一种防止悬板反弹,影响密封性能的悬板式防爆波活门,其包括带有透气孔的门扇、设置于门扇上且位于透气孔上方的多根固定臂、上端铰接于固定臂的转动臂、用于覆盖透气孔的悬板,其所述门扇上还设有上端面抵接于所述悬板下端面后用于导向所述悬板朝向所述透气孔滑移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端面设有供所述悬板下端嵌入的定位槽。其采用转动臂和固定臂固定悬板的上端,导向板和限位板限定悬板的下端,悬板闭合后转动臂下端连接在悬板上且上端连接在固定臂上,悬板撞击到门扇后下端嵌入到定位槽内,上端受到转动臂和固定臂的抵压,悬板闭合后不会发生反弹,达到了防爆波活门悬板闭合后密封性能好的效果。

然而,包括上述两种在内的现有悬板式防爆波活门都存在共同的缺陷:其均只是为了防止工程外部冲击波进入工程内部而设计,只能抗正压冲击,不具备抗负压冲击、即防止工程内部冲击波的能力。随着既能产生正向冲击波,可使工程内部压力超过人员或设备的承受能力,造成人员或设备的毁伤,还能反向冲击波,导致工程内部出现负压效应的温压弹(也被称为云爆弹、气浪弹、空气燃料弹等)的出现,现有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由于只能抗正压冲击,不能抗负压冲击,难以应对这类攻击,严重影响人防工程的作战效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不但能抗正压冲击,也能抗负压冲击,有效应对温压弹攻击,确保人防工程的作战效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包括内通风板1、外通风板2和悬板3,所述内通风板1与外通风板2上端相互靠近,下端相互远离;还包括与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上端同时密闭固连的搭接部4、与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下端同时密闭固连的底板5,以及与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两侧端分别密闭固连的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所述内通风板1、外通风板2、搭接部4、底板5、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共同围成一空腔7;所述悬板3位于内通风板1与外通风板2之间,悬板3上端悬挂于搭接部4下侧,所述悬板3两端与第一侧板61、第二侧板62内侧存在间隙,悬板3下端与底板5上表面存在间隙;所述内通风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内通风孔11,外通风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外通风孔21,所述悬板3与内通风板1贴合时可完全封闭内通风孔11,悬板3与外通风板2贴合时可完全封闭外通风孔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在于:

1、能抗正压冲击:当冲击波由工程外向工程内冲击时,悬板3在由外向内的冲击波作用下,向内通风板1快速摆动,与内通风板1贴合,将内通风孔11完全封闭,阻止冲击波向工程内扩散,起到防正压冲击的作用;

2、能抗负压冲击:当受到由工程内向工程外的冲击波冲击时,悬板3快速摆向外通风板2,与外通风板2贴合,完全封闭外通风孔21,防止工程内部空气过量外泄;

3、结构简单可靠:整个装置只有一个运动部件悬板,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是可摆动的悬板自然悬垂时的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是可摆动的悬板受到正压冲击时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是可摆动的悬板受到负压冲击时的状态。

图4为图1至图3中内通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双向内外开铰链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双向内外开铰链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1-内通风板,11-内通风孔,2-外通风板,21-外通风孔,3-悬板,4-搭接部,5-底板,61-第一侧板,62-第二侧板,7-空腔,8-双向内外开铰链,81-通风板连接部,82-过渡连接部,83-悬板连接部,84-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叙述和理解,本文暂定防爆波活门朝向工程外部的一侧为外,朝向工程内部的一侧为内,具体到实际应用,如用于进风口,则正对进风方向的一侧为外,连接进风扩散室一侧为内。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包括内通风板1、外通风板2和悬板3,所述内通风板1与外通风板2上端相互靠近,下端相互远离;

还包括与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上端同时密闭固连的搭接部4、与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下端同时密闭固连的底板5,以及与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两侧端分别密闭固连的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所述内通风板1、外通风板2、搭接部4、底板5、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共同围成一空腔7;

所述悬板3位于内通风板1与外通风板2之间,悬板3上端悬挂于搭接部4下侧,所述悬板3两端与第一侧板61、第二侧板62内侧存在间隙,悬板3下端与底板5上表面存在间隙;

所述内通风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内通风孔11,外通风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外通风孔21,所述悬板3与内通风板1贴合时可完全封闭内通风孔11,悬板3与外通风板2贴合时可完全封闭外通风孔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当工程没有受到冲击波攻击时,悬板3由于重力作用,自然悬垂,进风先通过外通风孔21、悬板3两端及下端与空腔7之间的空隙,通过内通风孔11进入工程内。排风气流方向相反,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当冲击波由工程外向工程内冲击时,本实用新型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承受正压冲击。

此时,上端悬挂于搭接部4下侧的悬板3在由外向内的冲击波作用下,向内通风板1快速摆动,与内通风板1贴合,将内通风孔11完全封闭,阻止冲击波向工程内扩散,起到防正压冲击的作用。

当工程受到如温压弹之类能产生负压效应的武器攻击时,先是有冲击波由工程外向工程内冲击,本实用新型双向悬板式防爆波活门的工作过程如上所述。

如图3所示,接着会产生由工程内向工程外的冲击波,即负压效应。此时,悬板3由与内通风板1贴合转而分离,并进一步快速摆向外通风板2,与外通风板2贴合,完全封闭外通风孔21,防止工程内部空气过量外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通风板1的外张角可为8°~30°。

所述外通风板2的外张角为8°~30°。

从好的加工性能和使用互换性考虑,外通风板2与内通风板1的外张角相同会比较有利。

但考虑到根据攻击武器性能,悬板式防爆波活门受到的正压冲击与负压冲击之间的压力差会比较大,通常负压小于正压,为保证悬板3与外通风板2、内通风板1均能很好贴合,外通风板2的外张角应小于内通风板1的外张角。

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发现,当外通风板2的外张角为内通风板1的外张角的约一半时,具有很好的双向防爆效果效。

图4为内通风板的结构示意图。为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外通风板2与内通风板1结构尽量相同或相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悬板3上端通过多个双向内外开铰链8悬挂于搭接部4下侧。

该铰链部件8还能起到辅助可摆动的悬板在受到正向冲击或者反向冲击后,能够恢复至中间部位,而不会直接碰撞到另外的通风板。

如图5、6所示,所述双向内外开铰链结构的铰链8,包括用于连接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的通风板连接部81,用于连接悬板3的悬板连接部83,以及用于连接通风板连接部81和悬板连接部83的过渡连接部82.其中过渡连接部82分别通过一根铰轴84连接通风板连接部81和悬板连接部83。将通风板连接部81和悬板连接部83的通风板连接部81和悬板连接部83分别使用紧固连接件螺栓、螺钉连接组件以及铆钉、抽钉等固定在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悬板,实现将悬板3可旋转地连接在内通风板1和外通风板2的中间部位,使用效果较好,使用寿命较长。

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内通风孔11、外通风孔21朝向悬板3一侧外沿设有通风密封条9。这种结构有利于保证悬板3与内、外通风板1、2的贴合,加强对内通风孔11、外通风孔21的密封,提高防正、负压冲击波的能力。

底板5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且既可是一个整体,也可是可拆卸的多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密封连接即可,以便于空腔7内悬板3的维护。

优选地,所述底板5沿气流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或呈向下突出的拆线形。

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尽量加大悬板3的高度,即增大内通风孔11、外通风孔21的设置空间,以增加通风量。从而增加单个活门的额定风量。

搭接部4即可是单独的部件,以便于加工和与其它部件连接,也可以是由内通风板1与外通风板2上端直接固定连接而成。从而可简化整体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