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充棉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9379发布日期:2019-08-13 21:3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充棉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棉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充棉枪。



背景技术:

在充棉机出现以前,人们对棉花的填充一般为手动填充,比如对棉服、棉絮枕头、棉絮填充玩具等的填充都是依靠工人的手工填充作业,劳动强度极大、效率低、填充计量靠经验、误差较大,计量不准确;因此产生了充棉机来代替人工操作,现有的充棉机的充棉头设计不合理,当充棉机在充棉的时候,充棉头处于裁片内,充棉头只设有一道回气装置,排气不够快,充棉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排气装置易被堵塞,清理不方便,排气慢造成的结果是充棉慢,甚至充不进棉,效率低下;同时在排气的同时,易带出棉絮,使得棉絮到处飞扬,浪费了棉絮资源并影响了工作环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于2017年申请了专利号为:201721293703.3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充棉机的充棉头的专利,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改善了工作环境;但是还存在些不足,该产品的环形过滤网由于回气时棉絮交容易将滤网堵塞,必须经常拆卸卡环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充棉枪,有效的防止了充棉枪的堵塞,提高了充棉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充棉枪,包括顺次贯通相连的出棉段、变径接头段和进棉段,所述进棉段与所述变径接头段相离的一端与通过电磁阀控制阀体的开和闭的炮筒阀相连;

所述出棉段包括第一内套管和第一外套管,所述第一外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内套管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一内套管和所述第一外套管之间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外套管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贯通的多个密集的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内套管与所述变径接头段相离的一端呈锥形。

进一步,所述变径接头段朝向所述进棉段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变径接头段与所述第一内套管彼此相邻端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进棉段包括第三内套管和第三外套管,所述第三外套管套接在所述第三内套管的中后段,所述第三内套管和所述第三外套管之间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锥形过滤网片;所述锥形过滤网片的前端环形焊接于所述第三内套管的外表面;所述锥形过滤网片(6)上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第三外套管上设有吹气口;所述第三外套管连接所述炮筒阀所述炮筒阀与所述第三内套管相贯通,所述吹气口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贯通。

进一步,所述炮筒阀上设有排气管和控制管,所述控制管上设有两个气管接口连接电磁阀,以用于控制炮筒阀的开与闭。

进一步,所述第三内套管与所述第三外套管相离的一端插入所述变径接头段中,且与所述变径接头段之间设有第二空腔。

进一步,所述变径接头段的两端通过固定卡箍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套管和第三外套管相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高了充棉枪的充棉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充棉枪的清洗效率。有效的防止了充棉枪的堵塞;通过控制炮筒阀的排气管的开度,当进行充棉时,炮筒阀打开;当充棉结束后,炮筒阀关闭;通过吹气口连接管所吹出的气体对充棉枪进行清理,锥形过滤网片上的棉絮会从充棉枪口吹出,自动清理,比人工清理干净快捷;通过两道卡环的设计,方便充棉枪的安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充棉枪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充棉枪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型充棉枪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一种新型充棉枪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一种新型充棉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新型充棉枪,包括顺次贯通相连的出棉段1、变径接头段2和进棉段3,所述进棉段3与所述变径接头段2相离的一端与通过电磁阀控制阀体的开和闭的炮筒阀4相连;

所述出棉段1包括第一内套管101和第一外套管102,所述第一外套管102套接于所述第一内套管101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一内套管101和所述第一外套管102之间设有第一空腔103,所述第一外套管102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103相贯通的多个密集的第一孔洞104;所述第一内套管101与所述变径接头段2相离的一端呈锥形。

其中,第一内套管101与变径接头段2相离的一端插入裁片中,或第一内套管101和第一外套管102的一部分伸入裁片中,充棉。第一空腔103和第一孔洞104的作用为将裁片中的气体排出;此外,第一孔洞104还能将回流气体中的棉絮过滤。

所述变径接头段2朝向所述进棉段3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变径接头段2与所述第一内套管101彼此相邻端的直径相同。

所述进棉段3包括第三内套管301和第三外套管302,所述第三外套管302套接在所述第三内套管301的中后段,所述第三内套管301和所述第三外套管302之间设有第三空腔303,所述第三空腔303内设有锥形过滤网片6,所述锥形过滤网片6的前端环形焊接于所述第三内套管301的外表面;所述锥形过滤网片6上设有多个排气孔306;所述第三外套管302上设有吹气口305;所述第三外套管302连接所述炮筒阀所述炮筒阀4与所述第三内套管301相贯通,所述吹气口305与所述第三空腔303相贯通。

所述第三内套管301与所述第三外套管302相离一端的表面设有多个密集第三孔洞306。

所述炮筒阀4上设有排气管和控制管,所述控制管上设有两个气管接口连接电磁阀,以用于控制炮筒阀的开与闭。

所述第三内套管301与所述第三外套管302相离的一端插入所述变径接头段2中,且与所述变径接头段2之间设有第二空腔201。

即,第三内套管301与变径接头段2相邻段的表面设有多个密集的第三孔洞306;第三内套管301与变径接头段2相离段套接有第三外套管302,第三外套管302与第三内套管301之间设有第三空腔303,第三外套管302与第三内套管301之间设有锥形过滤网片6;即锥形过滤网片6安装在第三空腔303内,对进入第三空腔303和排入空气中的回流气体,进行过滤;防止回流气体中的棉絮直接排入空气中。

所述变径接头段2的两端通过固定卡箍5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套管101和第三外套管302相卡接。

一种新型充棉枪的的操作原理为:

1)将进棉段3的进气口与充棉机的气管相连接;

2)将第一内套管101的出口端或第一内套管101和第一外套管102的一部分伸入裁片中,调节炮筒阀4,使套管内处于通气状态,充棉;其中,裁片中的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一外套管102上的第一孔洞104排出;炮筒201、第三空腔303,通过锥形过滤网片6进入炮筒阀4的排气管排出;

3)调节炮筒阀4,使套管内处于闭气状态,使吹气口连接管305处于通气状态,吹气口连接管305所导通的气体能够将第三空腔303和锥形过滤网片6、第一空腔103和第一孔洞104以及充棉枪内的棉絮吹出并清理干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