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吸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640发布日期:2019-10-13 00:4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风动吸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降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动吸尘机。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在割煤时,巷道煤尘大,现场能见度低,容易影响掘进机司机的视线从而严重影响割煤效果,导致巷道成型不好。另外,大量的煤尘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进行割煤时,需要降低巷道中的煤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割煤时的煤尘的风动吸尘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动吸尘机,其包括圆柱形的壳体、支撑架、气动钻机、至少三片叶片组成的叶轮、钻机固定板、轴承固定板、防护网、气管接口、水管接口、喷头、排泥口、传动轴和轴承,其中: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支撑架连接,钻机固定板和轴承固定板设置于壳体内腔的两侧,气管接口和水管接口设置于壳体的顶部,气动钻机设置于壳体内腔中并与钻机固定板连接,气动钻机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气管接口连接,轴承设置于轴承固定板上,传动轴的一端与气动钻机的轴孔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轴承连接,叶轮装在传动轴的另一端并位于轴承的旁边,喷头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并与水管接口连接,防护网设置于壳体靠近轴承固定板的一端,排泥口设置于壳体底部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水管接口和喷头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一个喷头与一个水管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长度为0.7-0.9m,高度为0.4-0.6m,直径为0.35-0.45m;支撑架的高度为0.08-0.12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气动钻机、叶轮、气管接口、水管接口、喷头、排泥口、传动轴和轴承等结构形成风动吸尘机,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及时吸收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煤尘,从而提高了掘进机司机割煤期间能见度,不仅保障了巷道成型,提升了质量标准化水平,而且减少了煤尘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搬运和携带、使用方便及能够有效降低割煤时产生的煤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动吸尘机,其包括圆柱形的壳体1、支撑架2、气动钻机3、至少三片叶片组成的叶轮4、钻机固定板5、轴承固定板6、防护网7、气管接口8、水管接口9、喷头10、排泥口11、传动轴12和轴承13,其中:所述壳体1的底部与支撑架2连接,钻机固定板5和轴承固定板6设置于壳体1内腔的两侧,气管接口8和水管接口9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气动钻机3设置于壳体1内腔中并与钻机固定板5连接,气动钻机3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气管接口8连接,轴承13设置于轴承固定板6上,传动轴12的一端与气动钻机3的轴孔连接,传动轴12的另一端与轴承13连接,叶轮4装在传动轴12的另一端并位于轴承13的旁边,喷头10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中并与水管接口9连接,防护网7设置于壳体1靠近轴承固定板6的一端,排泥口11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水管接口9和喷头10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一个喷头10与一个水管接口9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1的长度为0.7-0.9m,高度为0.4-0.6m,直径为0.35-0.45m;支撑架2的高度为0.08-0.12m。优选地,所述壳体1的长度为0.8m,高度为0.5m,直径为0.4m;支撑架2的高度为0.1m。

可选地,所述壳体1的材料为铁。所述气动钻机3的型号为ZMS-60。

可选地,叶轮上4的叶片的数量为七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掘进机司机操作台的前方,割煤前将气管接口8和水管接口9分别与煤矿井下的气管和水管连接,并开启气管和水管的开关。在掘进过程中,气动钻机3在气体的作用下开始工作,带动传动轴12转动,传动轴12的转动带动轴承13转动,进而带动叶轮4转动,叶轮4转动时将掘进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吸入壳体1中后,煤尘在喷头10喷出的水雾的作用下形成煤泥并以煤泥的形式从排泥口11排出。防护网7可以防止叶片4误伤人,也可以防止割煤中的大尺寸杂质进入壳体1中。传动轴12的一端与气动钻机3的轴孔连接,使得当气动钻机3损坏时,可以仅更换气动钻机,而不影响传动轴12。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