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298发布日期:2019-11-08 23:21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少数电饭煲具备收集米汤的功能,带收集米汤的功能的电饭煲普遍结构较复杂,有的采用电泵抽米汤的方式,有的采用底部开导流孔通过磁吸开关导流的方式,其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易藏污纳垢,不便于清洁。为克服上述缺陷,对电饭煲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电饭煲,它能有效使电饭煲在具备收集米汤功能的前提下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便于清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饭煲,它包括底盖、饭煲本体、加热元件、内锅、内胆、上盖、控制器,饭煲本体安装在底盖上,内锅安装在饭煲本体内,内胆放置在内锅内,上盖活动连接于饭煲本体上,加热元件安装在内锅内且与内胆的底部接触,加热元件与控制器电联接,它还包括筛网、感温弹片,筛网的上部设有定位边,感温弹片安装在定位边的底部,内胆上设有定位台,筛网通过定位台放置在内胆上。

感温弹片的形变温度为70-120度。

定位台为沿水平面向外延伸的平台。

定位台设置在内胆的中部或者上部。

筛网上设有泄水孔。

泄水孔设置在筛网的底部。

泄水孔设置在筛网的侧部。

泄水孔设置在筛网的底部和侧部。

上盖设有用于排放蒸汽的蒸汽通道。

内胆放置在内锅内且与上盖密闭连接。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它包括底盖、加热元件、饭煲本体、内锅、内胆、上盖、控制器,饭煲本体安装在底盖上,内锅安装在饭煲本体内,内胆放置在内锅内,上盖活动连接于饭煲本体上,加热元件安装在内锅内且与内胆的底部接触,加热元件与控制器电联接,它还包括筛网、感温弹片,筛网的上部设有定位边,感温弹片安装在定位边的底部,内胆上设有定位台,筛网通过定位台放置在内胆上。电饭煲工作时,筛网装米,内胆装水,加热元件加热内胆内的水,热水和蒸汽对筛网内的米进行加热,感温弹片受热后自身形状发生改变,从而将筛网顶起,使米饭和米汤脱离,形成的米汤汇集在内胆中,蒸煮熟的米饭留在筛网内。故能有效使电饭煲在具备收集米汤功能的前提下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便于清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筛网7和感温弹片8在常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筛网7和感温弹片8在受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主视图。

图6是图4的主视图。

图7是筛网7和内胆5在常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筛网7和内胆5在受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开始煮饭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煮饭完成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附图10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种电饭煲,它包括底盖1、饭煲本体2、加热元件3、内锅4、内胆5、上盖6、筛网7、感温弹片8、控制器,饭煲本体2安装在底盖1上,内锅4安装在饭煲本体2内,内胆5放置在内锅4内,上盖6活动连接于饭煲本体2上,加热元件3安装在内锅4内且与内胆5的底部接触,加热元件3与控制器电联接,筛网7的上部设有定位边,感温弹片8安装在定位边的底部,内胆5上设有定位台,筛网7通过定位台放置在内胆5上。电饭煲工作时,筛网7装米,内胆5装水,加热元件3加热内胆5内的水,热水和蒸汽对筛网7内的米进行加热,感温弹片8受热后自身形状发生改变,从而将筛网7顶起,使米饭和米汤脱离,形成的米汤汇集在内胆5中,蒸煮熟的米饭留在筛网7内。本实施例的结构使电饭煲能够具备收集米汤的功能,且该结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清洁。

感温弹片8的形变温度为70-120度,内胆5内的温度达到70-120度,此时达到感温弹片8的形变温度,例如70度、80度、90度、100度、110度、120度、130度、140度、150度、160度或170度等等温度。

定位台为沿水平面向外延伸的平台,便于筛网7的定位,有利于筛网7平稳地放置在定位台上。

定位台设置在内胆5的中部或者上部,使筛网7的底部与内胆5的底部保持一段距离,有利于在内胆5中形成一个专门容纳米汤的空腔。

筛网7上设有泄水孔,内胆5内的水可通过泄水孔进入筛网7,便于热水对筛网7内的米进行加热。

泄水孔设置在筛网7的底部,有利于筛网7内的热水顺利通过泄水孔回流至内胆5内。

泄水孔设置在筛网7的侧部,可使筛网7内保留一定的水,有利于消费者使用筛网7蒸制更多菜肴。

泄水孔设置在筛网7的底部和侧部,有利于蒸汽从不同角度进入筛网7内,可更快速地蒸制米饭。

上盖6设有用于排放蒸汽的蒸汽通道,当电饭煲进入煲饭的工作状态时,会产生大量的蒸汽,蒸汽从上盖6上的蒸汽通道顺利排出。

内胆5放置在内锅4且与上盖6密闭连接,内胆5放置在内锅4内,内锅4安装在饭煲本体2内时,内胆5可与上盖6密闭连接,使蒸煮米饭时内胆5内保持足够的密封性,有利于提升米饭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工作时,筛网7内装米,内胆5内装水,加热元件3通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加热内胆5内的水。此时大部分的水留在内胆5中,小部分的水通过泄水孔进入筛网7,热水对筛网7内的米进行煮米。

加热米饭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煮米,第二阶段为蒸米。

煮米时,加热元件3通电加热,以迅速加热内胆5内的水,部分热水进入筛网7内加热筛网7内的米,米粒受热后吸收部分水分,内胆5内的水位下降,在筛网7内的部分热水由泄水孔流入内胆5内聚集。

蒸米时,加热元件3继续加热内胆5内的水,水沸腾后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向上流动,穿过筛网7上的泄流孔,进入筛网7内,对筛网7内的米粒进行加热。部分水蒸气在筛网7内汇集成热水,该部分热水通过泄水孔回流到内胆5中。内胆5内产生的水蒸气对筛网7里的米进行持续加热,最后将米加热成米饭。

电饭煲开始工作时,感温弹片8顶住内胆5的定位台,由于未达到感温弹片8的形变温度,感温弹片8的形状为下弧形。随着工作时间推移和温度升高,热水和蒸汽对筛网7内的米进行加热,米会吸收水份,且水沸腾蒸发,筛网7内水面下降,内胆5内的水形成米汤,当温度达到感温弹片8形变温度后,感温弹片8的形状变为上弧形,感温弹片8将筛网7顶起一定的高度,使米饭和米汤脱离,减少了筛网7内的米浸泡在水里的时间,形成的米汤汇集在内胆5中,蒸煮熟的米饭留在筛网7内,也避免了筛网7的底部米饭由于泡水时间长而煮得太烂,增加制取米汤和蒸饭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电泵抽米汤的结构,也不需要开导流孔通过磁吸开关导流米汤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便于清洁,不易藏污纳垢,能有效使电饭煲在具备收集米汤功能的前提下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便于清洁。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界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结构,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