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663发布日期:2019-10-19 02:50阅读:1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桌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折叠桌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桌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折叠桌通常是将活动桌腿的上端顶靠在桌板下部,这种结构虽然方便折叠与展开,但其在展开时,稳固性较差,桌板和桌腿之间缺乏稳固的纵向固定,容易因为单侧受力过大而使另一侧的桌板与桌腿分离,影响折叠桌的正常使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50409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折叠桌,其桌体支撑装置与外折桌腿4连接;其实施例2中公开以下特征: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桌,其特征是:所述的卓提支撑装置上具有L型固定片、U型框支撑架和支撑架连接片,所述的L型固定片、所述的支撑架连接片通过螺栓组件分别与所述的U型框支撑架连接。

上述结构虽然改善了折叠桌的稳定性,但是其每一次折叠或展开都需要通过螺栓组件来锁紧或松开,操作繁琐,无法实现折叠桌的快速折叠或展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螺栓组件即可快速实现折叠桌的展开,并保证其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折叠桌子,包括桌板、两个相互平行的内折叠桌腿、两个相互平行的外折叠桌腿、横杆和定位件;

所述外折叠桌腿的上端铰接于桌板下部,所述内折叠桌腿的中部铰接于外折叠桌腿内侧的中部,所述横杆连接于两个内折叠桌腿上端之间,所述U型槽设置在桌板下部,所述定位件水平方向设有U型槽,U型槽与横杆配合,所述U型槽的槽口朝向外折叠桌腿上端的位置,所述U型槽的槽底与横杆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桌子结构中,通过将外折叠桌腿上端与桌板铰接,内折叠桌板上端通过设置横杆与水平设置的U型槽插接实现折叠桌子的快速展开,且得到稳固的支撑,由于展开状态下,当桌板承受向下的压力时,横杆向U型槽末端和下部施加斜向下的合力,使得横杆更加稳固地插接于U型槽,而U型槽结构还能避免桌板单侧受力而导致桌板另一侧翘起,在不需要螺栓锁紧的情况下实现了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快速转换,且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折叠桌子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折叠桌子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桌板;2、内折叠桌腿;3、外折叠桌腿;4、横杆;5、定位件;51、U型槽;6、限位板;61、条形槽;7、第一横撑;8、第二横撑;9、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将外折叠桌腿上端与桌板铰接,内折叠桌板上端通过设置横杆与水平设置的U型槽插接实现折叠桌子的快速展开,且得到稳固的支撑。

请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桌子,包括桌板1、两个相互平行的内折叠桌腿2、两个相互平行的外折叠桌腿3、横杆4和定位件5;

所述外折叠桌腿3的上端铰接于桌板1下部,所述内折叠桌腿2的中部铰接于外折叠桌腿3内侧的中部,所述横杆4连接于两个内折叠桌腿2上端之间,所述U型槽51设置在桌板1下部,所述定位件5水平方向设有U型槽51,U型槽51与横杆4配合,所述U型槽51的槽口朝向外折叠桌腿3上端的位置,所述U型槽的槽底与横杆过盈配合。

上述折叠桌子的工作原理说明:当上述折叠桌子需要张开使用时,参照图1,内折叠桌腿2中部与外折叠桌腿3内侧的中部铰接,外折叠桌腿3上端与桌板1铰接固定,而内折叠桌腿2的上端通过横杆4插接于定位件5的U型槽51内而得到固定,使得桌板1得到稳固的支撑。当上述折叠桌子需要折叠收纳时,参照图2,将横杆4退出U型槽51,横杆4水平向外折叠桌腿3上端方向移动,使内折叠桌腿2与外折叠桌腿3重合,再将外折叠桌腿3向桌板1方向转动,使外折叠桌腿3与桌板1平行,完成折叠。

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通过将外折叠桌腿3上端与桌板1铰接,内折叠桌板1上端通过设置横杆4与水平设置的U型槽51插接实现折叠桌子的快速展开,且得到稳固的支撑,由于展开状态下,当桌板1承受向下的压力时,横杆4向U型槽51末端和下部施加斜向下的合力,使得横杆4更加稳固地插接于U型槽51,而U型槽51结构还能避免桌板1单侧受力而导致桌板1另一侧翘起,在不需要螺栓锁紧的情况下实现了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快速转换,且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所述桌板1下部设有与桌板1垂直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设有与桌板1平行的条形槽61,所述横杆4穿设于条形槽61内,使得横杆4在条形槽61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桌板1下部设置限位板6,并在限位板6内设置条形槽61,使横杆4限制在条形槽61内水平移动,使得横杆4更容易地插接或脱离水平的U型槽51,避免错位,进一步提高了折叠桌子的折叠或展开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所述横杆4的形状为圆柱体。

由上述描述可知,圆柱体的横杆4由于没有棱角,能够更容易地在条形槽61内移动,并更平滑地进出U型槽51,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折叠桌子的折叠或展开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所述U型槽51的槽口设有倒角。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U型槽的槽口设置倒角,使得横杆4更容易插接于U型槽51,进一步提高了折叠桌子的展开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还包括第一横撑7,所述第一横撑7连接于两个外折叠桌腿3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横撑7来加固两个外折叠桌腿3,使外折叠桌腿3保持平行状态,进一步提高折叠桌子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还包括第二横撑8,所述第二横撑8连接于两个内折叠桌腿2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二横撑8来加固两个内折叠桌腿2,使内折叠桌腿2保持平行状态,进一步提高折叠桌子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所述条形槽61的一端位于两个外折叠桌腿3上端铰接点的连线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条形槽61的一端位于两个外折叠桌腿3上端铰接点的连线上,使得横杆4移动至条形槽61上述一端时,内折叠桌腿2与外折叠桌腿3正好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折叠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所述U型槽51的数量为2个,所述条形槽61的另一端位于2个U型槽51末端的连线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条形槽61的另一端位于2个U型槽51末端的连线上,使得横杆4移动至条形槽61上述的另一端时,横杆4正好移动至U型槽51的末端,有利于折叠桌子展开时的快速定位,提高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还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与外折叠桌腿3上端的交接点外侧间隙配合,使得折叠状态下,外折叠桌腿3的外侧接触定位板9内侧。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定位板9,使得折叠桌子在折叠状态下,能够保护桌腿,避免磕碰而造成铰接点磨损。

进一步的,上述折叠桌子结构中,所述定位件5与相应的定位板9之间的最小间距等于外折叠桌腿3与内折叠桌腿2的厚度叠加值。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折叠桌子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定位件5与定位板9之间的间隙来夹持外折叠桌腿3和内折叠桌腿2,避免折叠状态下的折叠桌子在轻微碰撞下自动张开。

实施例1

一种折叠桌子,包括桌板1、两个相互平行的内折叠桌腿2、两个相互平行的外折叠桌腿3、横杆4和定位件5;所述外折叠桌腿3的上端铰接于桌板1下部,所述内折叠桌腿2的中部铰接于外折叠桌腿3内侧的中部,所述横杆4连接于两个内折叠桌腿2上端之间,所述U型槽51设置在桌板1下部,所述定位件5水平方向设有U型槽51,U型槽51与横杆4配合,所述U型槽51的槽口朝向外折叠桌腿3上端的位置,所述U型槽的槽底与横杆过盈配合。

所述桌板1下部设有与桌板1垂直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设有与桌板1平行的条形槽61,所述横杆4穿设于条形槽61内,使得横杆4在条形槽61内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横杆4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U型槽51的槽口设有倒角。所述折叠桌子还包括第一横撑7,所述第一横撑7连接于两个外折叠桌腿3之间。所述折叠桌子还包括第二横撑8,所述第二横撑8连接于两个内折叠桌腿2之间。所述条形槽61的一端位于两个外折叠桌腿3上端铰接点的连线上。所述U型槽51的数量为2个,所述条形槽61的另一端位于2个U型槽51末端的连线上。所述折叠桌子还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与外折叠桌腿3上端的交接点外侧间隙配合,使得折叠状态下,外折叠桌腿3的外侧接触定位板9内侧。所述定位件5与相应的定位板9之间的最小间距等于外折叠桌腿3与内折叠桌腿2的厚度叠加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桌子结构中,通过将外折叠桌腿上端与桌板铰接,内折叠桌板上端通过设置横杆与水平设置的U型槽插接实现折叠桌子的快速展开,且得到稳固的支撑,由于展开状态下,当桌板承受向下的压力时,横杆向U型槽末端和下部施加斜向下的合力,使得横杆更加稳固地插接于U型槽,而U型槽结构还能避免桌板单侧受力而导致桌板另一侧翘起,在不需要螺栓锁紧的情况下实现了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快速转换,且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