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角度旋转结构的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4593发布日期:2019-11-08 23:17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角度旋转结构的镜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子,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多角度旋转结构的镜子。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镜子是必备的生活物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镜子的功能及要求也越发重视;现有的镜子,其功能较为单一,镜子本身不具备补光灯,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不能够看清镜像,需要借助外部的灯光,无法满足用户在环境光不足时的使用需求;可移动式的镜子(例如化妆镜)便于携带、移动,通常被用于整理仪容;部分现有的镜子,研发者会在镜子上安装灯源,需灯源照射时,则打开相应的开关;但这类镜子有缺点,必须人为地去开启关闭,无法实现智能化。同时,传统的镜子在调节镜子的角度时,其转动结构简单,只能单一地上下调节,无法实现镜子的多角度转动,在使用上,无法提供更好地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角度旋转结构的镜子,该镜子具有感应发光的功能,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手动补光模式或感应补光模式;该镜子具有智能发光、环保节能等优点,且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同时,该镜子具有多角度旋转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上下左右地转动,可以为照镜子的用户提供多角度的镜像;且该镜子可以调节镜面的高度,可进行收纳,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角度旋转结构的镜子,所述镜子包括:镜体,支撑底座,伸缩模块、感应模块以及灯源;所述镜体包括前后固定的镜片与壳体;

所述支撑底座连接到所述壳体;

所述灯源设于壳体上并朝向镜片前方照射;

所述壳体周侧设有自壳体边缘沿径向内凹的置放槽;

所述伸缩模块设于置放槽内;

所述伸缩模块受力时,沿壳体径向伸缩;且伸缩模块弹出时,突出壳体边缘。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壳体与镜片同侧部分;所述第二侧为第一侧的相对侧。

优选的,所述伸缩模块为弹压伸缩模块。

所述第一侧容纳有镜片,镜片周侧设有灯源。

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感应头以及感应开关电路;所述感应开关电路与感应头、灯源连接;

所述感应头设于伸缩模块上;所述感应开关电路设于壳体内;

所述感应头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感应开关电路,控制感应开关电路断开或闭合;

所述感应开关电路与灯源连接,当感应开关电路闭合时,灯源发光;当感应开关电路断开时,灯源熄灭。

具体的,所述感应头在感应区域范围内,若感应到物体,则感应头产生感应信号,并发送至感应开关电路,控制电路的闭合,从而使灯源发光;若感应区内无物体或物体已不在感应区内,则电路断开,灯源熄灭。

所述伸缩模块沿壳体边缘凸起时,为感应补光模式;所述伸缩模块位于壳体置放槽内部时,为手动补光模式。

具体的,当用户按压弹出伸缩模块,则为感应补光模式,镜子的灯源开启与关闭,由感应模块产生的感应信号决定,无需通过手动来对灯源进行开闭;当伸缩模块位于壳体内部,无弹出时,为手动补光模式,用户可通过开闭按钮来开闭灯源。

优选的,所述伸缩模块上还设有摄像头;

所述镜体通过旋转轴体与支撑底座连接;

所述旋转轴体包括与镜体连接的横向转动端以及与支撑底座连接的竖向转动端;

所述横向转动端与镜体连接处偏离镜体的中心点;

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支撑立柱和底座;支撑立柱上设有轴体活动空间;所述轴体活动空间内设有与竖向转动端轴接的固定心轴。

具体的,在轴体活动空间内设有固定心轴,并与竖向转动端轴接,使得竖向转动端有支撑点,进行转动。

所述横向转动端以旋转轴体轴心为旋转中心转动;

所述竖向转动端沿竖直方向绕固定心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轴体活动空间为设在支撑立柱上端部的通透的活动孔。

优选的,所述轴体活动空间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为限制旋转轴体转动角度的止位部;

具体的,轴体活动空间为通透的活动孔,活动孔上下端部为旋转轴体竖直转动时的止位部,使旋转轴体在竖直方向的转动具有一定的角度,使用上更为合理方便。

优选的,所述横向转动端端面与壳体的第二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向转动端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

具体的,横向转动端端面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设计,当横向转动端转动时,镜体会随其转动;若横向转动端端面与壳体下方连接,则在水平方向转动过程中,会产生镜体上下左右移动的效果,配合竖向转动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可以抬高或压低镜体,使整个镜体达到多方位、多角度的旋动;在使用上,更加合理方便。

优选的,所述横向转动端内设有止位块;

具体的,在横向转动端内设有止位块,使旋转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具有一定的角度,使用上更为合理方便。同时,由于镜子内设有灯源以及线路,止位块的设计,可以控制镜体的旋转角度,避免因为旋转角度过大,而使得位于旋转轴体内的线路因旋转过度而绞断。

所述支撑立柱上还设有若干个按钮以及触摸感应区域。

所述按钮包括灯源开启按钮、灯源关闭按钮、灯源色调切换按钮。

所述触摸感应区域设有感应调节电路;所述触摸感应区域受触发后,将调节信号传输至感应调节电路,控制灯源的亮度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角度旋转结构的镜子,该镜子具有感应发光的功能,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手动补光模式或感应补光模式;在手动补光模式下,该镜子的感应头隐藏在壳体内;当需要切换为感应补光模式时,使用者通过按压伸缩模块,使感应头沿壳体径向弹出,进行感应,从而触发灯源发光;若在感应区内,无感应对象存在,则触发灯源熄灭。该镜子具有智能发光、环保节能等优点,且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同时,该镜子具有多角度旋转的功能,通过设置与镜体、支撑底座连接的旋转轴体,且旋转轴体为分段式结构,分为横向转动端和竖向转动端,用户通过旋转横向转动端、竖向转动端或同时旋转两端体,可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上下左右地转动,可以为照镜子的用户提供多角度的镜像。

附图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镜子;

11镜体,12支撑底座,13伸缩模块,14感应模块,15灯源,16旋转轴体;

111镜片,112壳体;

112a第一侧,112b第二侧,112c置放槽;

121支撑立柱,122底座,123轴体活动空间,124固定心轴;

141感应头,142感应开关电路;

161横向转动端,162竖向转动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镜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支撑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支撑底座与旋转轴体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旋转轴体与固定心轴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旋转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未旋转且为感应补光模式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未旋转且为手动补光模式的状态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横向旋转90°且为感应补光模式的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横向旋转90°且为手动补光模式的状态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竖向旋转45°且为感应补光模式的状态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竖向旋转45°且为手动补光模式的状态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横竖向旋转且为感应补光模式的状态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横竖向旋转且为手动补光模式的状态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镜体的感应控制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9以及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角度旋转结构的镜子,所述镜子1包括:镜体11,支撑底座12,伸缩模块13、感应模块14以及灯源15;所述镜体11包括镜片111与壳体112;支撑底座12和壳体112连接;该壳体112的正上方处设有沿壳体边缘内凹的置放槽112c;置放槽112c内置放有伸缩模块13;

所述壳体112包括第一侧112a和第二侧112b;所述第一侧112a为壳体112与镜片111同侧部分;所述第二侧112b为第一侧112a的相对侧。

所述第一侧112a容纳有镜片111,镜片111周侧设有一圈灯源15。

所述感应模块14包括感应头141以及感应开关电路142;所述感应开关电路14与感应头141、灯源15连接;感应开关电路142设于壳体内;

伸缩模块13受力时,沿壳体112径向向上伸缩,且伸缩模块13弹出时,沿壳体112边缘凸起。伸缩模块上面对用户的一侧设有感应头141;

所述感应头141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感应开关电路142,控制感应开关电路142断开或闭合;由于感应开关电路142与灯源15连接,当感应开关电路142闭合时,灯源15发光;当感应开关电路142断开时,灯源15熄灭。

具体的,所述感应头141在感应区域范围内,若感应到物体,则感应头141产生感应信号,并发送至感应开关电路,控制电路的闭合,从而使灯源发光;若感应区内无物体或物体已不在感应区内,则电路断开,灯源熄灭。

当伸缩模块13沿壳体112边缘凸起时,为感应补光模式;所述伸缩模块13位于壳体112置放槽内部时,为手动补光模式。当用户按压弹出伸缩模块13,为感应补光模式,镜子的灯源15开启与关闭,由感应模块14产生的感应信号决定,无需通过手动来对灯源15进行开闭;当伸缩模块位于壳体112内部,无弹出时,为手动补光模式,用户可通过开闭按钮来开闭灯源。

更加具体的,镜体11通过旋转轴体16与支撑底座12连接;旋转轴体16为分段式结构,包括与镜体11连接的横向转动端161以及与支撑底座12连接的竖向转动端162;

所述支撑底座12包括支撑立柱121和底座122;支撑立柱122上设有轴体活动空间123;所述轴体活动空间123内设有与竖向转动端162轴接的固定心轴124。该轴体活动空间123为一设在支撑立柱121上端部的通透的活动孔。

具体的,在轴体活动空间123内设有固定心轴124,并与竖向转动端162轴接,使得竖向转动端162有支撑点,进行转动。横向转动端161以旋转轴体16轴心为旋转中心转动;而竖向转动端162沿竖直方向绕固定心轴124转动;轴体活动空间123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为限制旋转轴体转动角度的止位部;由于轴体活动空间123为通透的活动孔,活动孔上下端部为旋转轴体16竖直转动时的止位部,使旋转轴体16在竖直方向的转动具有一定的角度,使用上更为合理方便。横向转动端161端面与壳体112的第二侧固定连接;横向转动端161的最大转动角度为180°,横向转动端161内设有止位块(图未示出)。

具体的,横向转动端161端面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设计,当横向转动端161转动时,镜体11会随其转动;横向转动端161端面与壳体112下方连接,在水平方向转动过程中,会产生镜体11上下左右移动的效果,配合竖向转动端162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可以抬高或压低镜体11,使整个镜体11达到多方位、多角度的旋动;在使用上,更加合理方便。在横向转动端161内设有止位块,使旋转轴体16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具有一定的角度,使用上更为合理方便。同时,由于镜子1内设有灯源以及线路,止位块的设计,可以控制镜体11的旋转角度,避免因为旋转角度过大,而使得位于旋转轴体内的线路因旋转过度而绞断。

支撑立柱121上还设有灯源开闭按钮以及触摸感应区域;在触摸感应区域内设有感应调节电路,触摸感应区域受触发后,将调节信号传输至感应调节电路,控制灯源的亮度大小。

为了更好地显示镜子的多角度旋动,图10~17为镜子旋转后,各个视角的连续动态变化图例,能更为直观地看清镜子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轴体在轴体活动空间内的转动情况。

如图10所示,图10为镜体11未旋转,仅按压伸缩模块13向上弹出,即感应头弹出,此时为感应补光模式;

如图11所示,图11为镜体11未旋转,且未按压伸缩模块13,伸缩模块13置于置放槽112c内,此时为手动补光模式;

如图12所示,图12为镜体11通过横向转动端161旋转90°,同时按压伸缩模块13向下弹出,即感应头弹出,此时为感应补光模式;

如图13所示,图13为镜体11通过横向转动端161旋转90°,但未按压伸缩模块13,伸缩模块13置于置放槽112c内,此时为手动补光模式;

如图14所示,图14为镜体11通过竖向转动端162向上旋转45°,同时按压伸缩模块13向上弹出,即感应头弹出,此时为感应补光模式;

如图15所示,图15为镜体11通过竖向转动端162向上旋转45°,但未按压伸缩模块13,伸缩模块13置于置放槽112c内,此时为手动补光模式;

如图16所示,图16为镜体11先通过横向转动端161旋转90°,再通过竖向转动端162向上旋转45°,同时按压伸缩模块13向下弹出,即感应头弹出,此时为感应补光模式;

如图17所示,图17为镜体11先通过横向转动端161旋转90°,再通过竖向转动端162向上旋转45°,但未按压伸缩模块13,伸缩模块13置于置放槽112c内,此时为手动补光模式。

图10~17呈现了镜子的多角度变化过程,实际应用中,使用者可以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旋转任意角度,以达到用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1可以通过旋转轴体在一定的立体空间范围内(即图示的矩形空间内)进行旋动,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角度调节,解决了传统的镜子只能单一地上下或左右调节镜子角度;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轴体16结构为分段式结构,可在横向或竖向上调节镜子角度,且横向转动端161与镜体的连接处偏离镜体的中心点,从而达到立体的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