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口鼻内分泌物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0552发布日期:2019-10-13 00:4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用口鼻内分泌物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用口鼻内分泌物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口鼻腔分泌物没有及时清除容易导致鼻窦炎,同时,口鼻腔分泌物可以后鼻腔向咽喉滴漏,部分患者会误吸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成人可以通过吸鼻来清除鼻腔分泌物,床上病人鼻腔内有分泌物时,一般把温热生理盐水盛在碗里,病人将前鼻孔浸于碗中用鼻抽吸,然后经口吐出,如此反复进行,把鼻腔内分泌物清除干净,上述清除方法,虽因简单易推广,但也存有不足之处:一是分泌物经口吐出,不卫生,也不安全,在抽吸时,不小心会吸入呼吸道,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二是生理盐水的加温,常采用热水烫,温度不好掌握,操作也比较麻烦,费时费力。但是,儿科不能够很好的吸鼻,且其鼻腔小,容易堵塞,导致清除鼻腔分泌物困难。

护工使用纸在鼻腔内转动,然后将鼻腔内的脏物粘出,由于儿科鼻腔小,在转动的过程中容易触碰到儿科的鼻腔,容易将鼻腔碰伤,同时也容易将脏物粘到护工的手上,还有的装置在使用时,有专用的吸鼻器,这种设备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通电,比较浪费电,同时容易发生漏电现象,对病人带来危害,从而也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科用口鼻内分泌物清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儿科用口鼻内分泌物清理装置,主要包括盛液腔、转动体、固定板、支杆;所述盛液腔下端均匀分布有出液孔,所述转动体垂直设置于盛液腔下端中心位置,转动体呈中空结构,转动体外表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固定凸条,所述三个固定凸条上均设有刷毛,三个固定凸条之间设有进液孔;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于转动体下端;固定板上端中心位置贯穿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转动体相连,且通过导管活动连接与外界收集袋相连;固定板下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螺旋杆,所述两个螺旋杆上外套设有移动块,螺旋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从齿轮,所述两个从齿轮之间设有与其啮合的主齿轮,固定板上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开口,所述两个开口内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端设有弧形支撑板,移动板另一端与移动块相连,移动板与固定板内壁之间设有缓冲件,移动板与开口之间设有伸缩板;所述弧形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与放置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支杆固定于固定板下端中心位置,支杆内部贯穿设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通过连接杆与主齿轮相连。

进一步地,弹性块内部设有弹性板,弹性块外表面设有充水囊,所述充水囊内设有压力感应器,进行鼻腔支撑时,弹性块和充水囊的缓冲作用,不易对鼻腔内部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缓冲件包括固定座、弹簧杆和缓冲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内壁,固定座的上下两端设有放置腔,所述弹簧杆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外壁,所述缓冲座呈U型结构,缓冲座的两端设置有倾斜板,能够对移动块移动过程进行限位,保证扩张在一定范围内。

进一步地,转动环通过转动轴与所述转动体可拆卸连接,能够对转动体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开口表面上设有刻度线,针对不同情况,能够直观了解扩张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前,对盛液腔倒入清洗液,两个移动板处于固定板中心位置,将该处理装置插入鼻腔中,通过转动调节环,使得主齿轮带动从齿轮对螺旋杆进行转动,移动块带动移动板进行缓慢撑开状态,缓冲件对移动板移动时进行限位,伸缩板进行密封处理,根据开口上的刻度线,进而弹性块和充水囊进行缓冲处理,调节到合适的宽度,再转动转动环,清洗液通过出液孔流入,转动体对鼻腔进行清洗,然后由进液孔对清洗液收集,亦可通过通气管对鼻腔通气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螺旋杆和移动板对鼻腔进行撑开,扩大鼻腔内部体积,弧形支撑板对鼻腔进行缓冲保护,防止撑开过程中队鼻腔造成损伤;同时撑开过程中缓冲件对撑开范围进行限定,结合刻度线能够更好的对鼻腔撑开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清洗液从盛液腔流出,转动体转动,配合刷毛进行清理,由进液孔收集,能够对鼻腔进行全面的清理,清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盛液腔、11-出液孔、2-转动体、21-固定凸块、22-刷毛、23-进液孔、3-固定板、31-转动环、32-螺旋杆、321-从齿轮、322-主齿轮、33-移动块、34-开口、35-移动板、36-弧形支撑板、361-放置槽、362-弹性块、363-弹性板、364-充水囊、37-伸缩板、4-支杆、41-调节环、5-缓冲件、51-固定座、52-弹簧杆、53-缓冲座、54-放置腔、55-倾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一种儿科用口鼻内分泌物清理装置,主要包括盛液腔1、转动体2、固定块3、支杆4;盛液腔1下端均匀分布有出液孔11,盛液腔1外表面通过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连;转动体2垂直设置于盛液腔1下端中心位置,转动体2呈中空结构,转动体2外表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固定凸条21,三个固定凸条21上均设有刷毛22,三个固定凸条21之间设有进液孔23;固定块3垂直设置于转动体2下端;固定块3上端中心位置贯穿设有转动环31,转动环31与转动体2相连,且通过导管活动连接与外界收集袋相连,转动环31通过转动轴与转动体2可拆卸连接;固定块3下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螺旋杆32,两个螺旋杆32上外套设有移动块33,螺旋杆32一端固定连接有从齿轮321,两个从齿轮321之间设有与其啮合的主齿轮322,固定块3上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开口34,开口34表面上设有刻度线,两个开口34内设置有移动板35,移动板35一端设有弧形支撑板36,移动板35另一端与移动块33相连,移动板33与固定块3内壁之间设有缓冲件5;

如图3所示,缓冲件5包括固定座51、弹簧杆52和缓冲座53,固定座51固定于固定板3内壁,固定座51的上下两端设有放置腔54,弹簧杆52设置于放置腔54外壁,缓冲座53呈U型结构,缓冲座53的两端设置有倾斜板55;移动板35与开口34之间设有伸缩板37;

如图4所示,弧形支撑板36上均匀分布有放置槽361,放置槽361内设有弹性块362,弹性块362与放置槽361之间设有弹簧,弹性块362内部设有弹性板363,弹性块362外表面设有充水囊364,充水囊364内设有压力感应器;支杆4固定于固定块3下端中心位置,支杆4内部贯穿设有调节环41,调节环41通过连接杆与主齿轮322相连。

在使用前,对盛液腔1倒入清洗液,两个移动板35处于固定板3中心位置,将该处理装置插入鼻腔中,通过转动调节环41,使得主齿轮322带动从齿轮321对螺旋杆32进行转动,移动块33带动移动板35进行缓慢撑开状态,缓冲件5对移动板35移动时进行限位,伸缩板37进行密封处理,根据开口34上的刻度线,进而弹性块362和充水囊364进行缓冲处理,调节到合适的宽度,再转动转动环31,清洗液通过出液孔11流入,转动体2对鼻腔进行清洗,然后由进液孔23对清洗液收集,亦可通过通气管对鼻腔通气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