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扣边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6738发布日期:2019-10-13 02:09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扣边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床垫的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扣边框机。



背景技术:

弹簧床垫是现代常用的、性能较优的床垫。在弹簧床垫生产过程中,床网结构中,弹簧与边框的连接需要采用夹码钉连接。现有的夹码扣边框都是人工手动操作,采用手持式的夹码枪将床网的弹簧与床网边框夹码连接,每按一次夹码枪将一个夹码弯曲将一个弹簧与边框连接,这种人工间接式夹码扣边框,夹码效率低,费力,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连续完成一张床垫床网所有夹码钉的夹码,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辅助,效率高的全自动扣边框机。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扣边框机,包括机架、机架上的工作平台、推动机构、翻转机构和夹码机构,推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平台的侧边,推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的导向轨道上并可在导向轨道上滑动;翻转机构设在工作平台的一端;夹码机构设在工作平台与翻转机构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气缸和翻转板,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与翻转板底部连接;在翻转板的上面设有床网放置槽,在放置槽侧边设有若干个夹紧床网压紧夹。

优选的是,所述夹码机构包括夹码气缸、推杆、推杆舌头和曲形钩,夹码气缸的气缸活塞杆通过推动轮与推杆的一端铰接,推杆的另一端与推杆舌头连接,推杆舌头可在支架上左右移动,推杆舌头与曲形钩相对应,推杆舌头与曲形钩相互作用完成夹码钉的夹码。

优选的是,所述推动机构采用气动驱动。

优选的是,所述机架中间设有竖立床网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扣边框机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工作平台、推动机构、翻转机构和夹码机构,推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平台的侧边,推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的导向轨道上并可在导向轨道上滑动;翻转机构设在工作平台的一端;夹码机构设在工作平台与翻转机构之间。这样输送到工作平台的床网,扣边框机按设定程序速度,推动机构从右向左推动床网移动,同时夹码机构启动工作,完成床网一边边框与弹簧的夹码连接,床网继续向左移动,完全移出工作平台进入到翻转机构的翻转板,此时翻转气缸活塞杆伸出,翻转板被顶起,将床网翻转90度;重复上述动作,完成床网边框另一边的夹码连接;重复四次即完成床网整个边框的夹码扣边框。整个过程机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辅助,实现了全自动扣边框,效率高,而且夹码均匀牢固。大大提高了床网的生产效率,节能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导向轨道,2工作平台,3推动机构,4翻转机构,41翻转气缸,42翻转板,421放置槽,422压紧夹,5夹码机构,51夹码气缸,511气缸活塞杆,52推杆,53推杆舌头,54曲形钩,55推动轮,56支架,6支架, 7夹码送料机构,8床网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扣边框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的工作平台2、推动机构3、翻转机构4和夹码机构5,推动机构3设置在工作平台2的侧边,推动机构3安装在机架1上的导向轨道11上并可在气动驱动下沿导向轨道11上滑动;翻转机构4设在工作平台2的一端;夹码机构5有两组,平行对称设在工作平台2与翻转机构4之间。上述翻转机构4包括翻转气缸41和翻转板42,翻转气缸41的活塞杆与翻转板42底部连接;在翻转板42的上面设有床网放置槽421,在放置槽421侧边设有若干个夹紧床网压紧夹422。所述夹码机构5包括夹码气缸51、推杆52、推杆舌头53和曲形钩54,夹码气缸51的气缸活塞杆511通过推动轮55与推杆52的一端铰接,推杆52的另一端与推杆舌头53连接,推杆舌头53可在支架56上左右移动,推杆舌头53与曲形钩54相对应,推杆舌头53与曲形钩54相互作用完成夹码钉的夹码。推动机构3和压紧夹422均采用气动驱动。在机架1中间设有竖立床网支撑板8。

本实用新型扣边框机的工作原理:当床网输送到工作平台2,扣边框机按程序设定的推进速度,推动机构3从右向左推动床网移动,同时夹码机构5启动工作,夹码机构5下方的夹码送料机构7连续有序向夹码机构5输送夹码,保证夹码机构5有序连续夹码,完成床网一边边框与弹簧的夹码连接,床网继续向左移动,完全移出工作平台2整个床网进入到水平状态翻转板42的放置槽421内,此时压紧夹422在气动驱动下夹紧床网,同时翻转气缸41活塞杆伸出,翻转板42被顶起,松开压紧夹422,将床网翻转90度;重复上述动作,完成床网边框的另一边夹码连接;重复四次即完成床网整个边框的夹码扣边框。

本实用新型的扣边框机,整个扣边框过程机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辅助,实现了床网全自动扣边框,效率高,而且夹码均匀牢固。大大提高了床网的生产效率,节能了人力。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