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0000发布日期:2019-11-12 21:5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床垫。



背景技术:

睡眠是健康之本,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除了工作、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外,拥有“卫生、舒适、美观、耐用”的健康寝具是获得高质量睡眠的关键所在。床垫是睡眠文化和睡眠科技发展的重要进步,最初人们睡硬板床、竹床、炕床,为追求身体舒适感,在床上垫上柔软的垫层,随着物质文明和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现代人们使用的床垫种类逐渐趋向多元化,主要有:弹簧床垫、棕榈床垫、乳胶床垫、水床垫、气床垫、磁床垫等。

对于现代人而言,每天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时,需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床垫是必不可少的物品,它可以让自己全身放松地置身其上,从而进入美好的睡眠状态。目前豪华酒店使用的智能床垫可以调节软硬程度,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在床架内设置若干弹簧4,弹簧4托住垫板3,垫板3上放置床垫本体2,用钢丝绳15拉垫板3使垫板3高度发生变化,弹簧4随之发生形变。当垫板3位置越低时,弹簧4压缩量越大,床垫本体2躺上去也就越“硬”;当垫板3位置越高时,弹簧4压缩量越小,床垫本体2躺上去也就越“软”。这种智能床垫在调节床垫本体2软硬程度时,床垫本体2的高度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化,而一些使用人群有“认床”这种睡眠障碍,一旦床垫本体2高度改变,“认床”人群将难以适应,造成失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床垫,具有调节床垫软硬程度时保持床垫高度不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床垫,包括架体,架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床垫本体、垫板、弹簧、平板,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垫板的下表面、平板的上表面,弹簧中穿有竖直的限位杆,限位杆的顶部固定于垫板下表面,限位杆的底部贯穿平板,所述架体上固定设有用于挡住垫板的挡板,挡板位于垫板上方,挡板托住床垫本体,床垫本体受压后可整体弯曲变形,架体内于平板下方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平板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床垫本体被挡板托住后,床垫本体边缘的高度基本保持不变,升降机构驱动平板升降,从而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在弹簧处于压缩变形的长度范围内,当平板距离垫板越远则弹簧压缩量越小,弹簧可上下伸缩的距离越大,人睡在床垫本体上感觉越“软”(床垫本体受压后整体弯曲变形并压在弹簧上,弹簧较小的支持反力作用于床垫本体,整体弯曲变形的床垫本体可上下弹动的幅度较大,给人床垫本体“软”的感觉);当平板距离垫板越近则弹簧压缩量越大,床垫本体和垫板受到的弹力越大,弹簧可上下伸缩的距离越小,人睡在床垫本体上感觉越“硬”(床垫本体受压后整体弯曲变形并压在弹簧上,弹簧较大的支持反力作用于床垫本体,整体弯曲变形的床垫本体可上下弹动的幅度较小,甚至不可上下弹动,给人床垫本体“硬”的感觉)。由于上述过程中调节床垫本体“软硬”程度时,床垫本体的高度基本不变,床垫本体被人体压至轻微弯曲后压在弹簧上,根据弹簧可上下弹动的幅度获得床垫本体“软”或“硬”的身体感受,所以满足调节床垫软硬程度时保持床垫高度不变的条件。

优选的,所述架体内固定有用于感应平板下表面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位于平板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距离传感器感应平板升降的距离,当平板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此时弹簧压缩量达到最大)或最低高度时(此时弹簧的弹力不足以托住垫板和床垫本体),距离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使升降机构停止升降平板。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旋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丝杠,丝杠呈倾斜状,丝杠上配合设有螺母座,螺母座托住平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丝杠旋转时,由于螺母座的上表面受到平板下表面的限位,因此螺母座可沿着丝杠的长度方向移动,螺母座移动过程中可达到升降平板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螺母座上固定有托板,托板与平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托板可提高螺母座升降平板的平稳性。

优选的,所述托板与螺母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可提高托板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所述架体内设有斜坡,第一电机固定于斜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坡可使第一电机驱动倾斜的丝杠旋转。

优选的,所述架体侧面设有露出第一电机的旋转轴的通孔,第一电机的旋转轴端部设有沉头多边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工具插入沉头多边形槽内手动旋转第一电机的旋转轴旋转,从而达到手动升降平板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缠绕有钢丝绳,架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有定滑轮,钢丝绳穿过平板后绕过定滑轮再连接于平板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电机驱动转轴旋转,转轴卷绕钢丝绳,钢丝绳即可拉着平板升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不同于其它智能床垫的升降方式,满足了调节床垫软硬程度时保持床垫高度不变的条件;

2.支持手动调节床垫的软硬程度,不依赖电力,适用场所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智能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智能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智能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床垫本体;3、垫板;4、弹簧;5、限位杆;6、平板;7、距离传感器;8、第一电机;9、丝杠;10、螺母座;11、托板;12、加强板;13、第二电机;14、转轴;15、钢丝绳;16、定滑轮;17、挡板;18、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床垫,包括架体1,架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床垫本体2、垫板3、若干弹簧4、平板6,所有弹簧4的两端分别抵于垫板3的下表面、平板6的上表面,垫板3和平板6均呈水平状,每根弹簧4中均穿有竖直的限位杆5,限位杆5的顶部固定于垫板3的下表面,限位杆5的底部贯穿平板6,限位杆5起到对平板6和对弹簧4的限位作用。

如图2所示,架体1顶部边缘固定有用于挡住垫板3的挡板17,挡板17位于垫板3的上方,挡板17托住床垫本体2,床垫本体2受压后可整体弯曲变形。架体1内于平板6下方固定有凸台和距离传感器7,距离传感器7用于感应平板6下表面。凸台上表面为斜坡18,斜坡18上固定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旋转轴14上同轴连接有丝杠9,丝杠9上配合设有螺母座10,螺母座10的上表面水平并与平板6的下表面平贴,螺母座10用于托住平板6。当第一电机8驱动丝杠9旋转时,由于螺母座10受到平板6的限位作用,所以螺母座10可沿着丝杠9的长度方向移动,由于丝杠9呈倾斜状,因此螺母座10移动过程中可抬升平板6或降下平板6。

如图2所示,螺母座10顶部还固定有水平的托板11,托板11用于托住平板6,托板11与螺母座10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12,加强板12用于提高托板11的载重能力。架体1侧面设有通孔,通孔尺寸比第一电机8的旋转轴14略大,通孔用于露出第一电机8的旋转轴14,第一电机8的旋转轴14端部设有沉头多边形槽,可将工具插入沉头多边形槽内手动旋转第一电机8的旋转轴14旋转,从而达到手动升降平板6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床垫本体2被挡板17托住后,床垫本体2边缘的高度基本保持不变,升降机构驱动平板6升降,从而改变弹簧4的压缩程度。在弹簧4处于压缩变形的长度范围内,当平板6距离垫板3越远则弹簧4压缩量越小,弹簧4可上下伸缩的距离越大,人睡在床垫本体2上感觉越“软”(床垫本体2受压后整体弯曲变形并压在弹簧4上,弹簧4较小的支持反力作用于床垫本体2,整体弯曲变形的床垫本体2可上下弹动的幅度较大,给人床垫本体2“软”的感觉);当平板6距离垫板3越近则弹簧4压缩量越大,床垫本体2和垫板3受到的弹力越大,弹簧4可上下伸缩的距离越小,人睡在床垫本体2上感觉越“硬”(床垫本体2受压后整体弯曲变形并压在弹簧4上,弹簧4较大的支持反力作用于床垫本体2,整体弯曲变形的床垫本体2可上下弹动的幅度较小,甚至不可上下弹动,给人床垫本体2“硬”的感觉)。由于上述过程中调节床垫本体2“软硬”程度时,床垫本体2的高度基本不变,床垫本体2被人体压至轻微弯曲后压在弹簧4上,根据弹簧4可上下弹动的幅度获得床垫本体2“软”或“硬”的身体感受,所以满足调节床垫软硬程度时保持床垫高度不变的条件。

实施例2:一种智能床垫,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架体1内不设置第一电机8、丝杠9、螺母座10、斜坡18、托板11及加强板12,而是在架体1内于平板6下方水平固定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通过同步带轮驱动转轴14,转轴14的两端均缠绕一根钢丝绳15,架体1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有定滑轮16,钢丝绳15穿过平板6后绕过定滑轮16再连接于平板6上表面,利用第二电机13驱动转轴14旋转,转轴14卷绕钢丝绳15,钢丝绳15即可拉着平板6升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