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芯及包括该枕芯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5303发布日期:2019-11-19 20:19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枕芯及包括该枕芯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芯及包括该枕芯的枕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枕头有很多种类,一种是普通枕头不区分正侧卧区,也不能调节,使正卧与侧卧时头部高度相同,这种枕头会让用户使用起来有些不舒适;还有一种枕头有分正侧卧区,正卧区设有凹部,使正卧时头部低于侧卧高度,但这种枕头结构成型,不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部深度可调的枕芯,使枕芯的凹部深度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枕芯,包括枕芯本体,所述枕芯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调节绳,所述调节绳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调节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枕芯本体的上侧面外,所述调节端穿过所述枕芯本体后从所述枕芯本体的下侧面伸出;

向下拉动所述调节端,所述调节绳的连接端至少带动所述枕芯本体的上侧面的一部分向所述下侧面靠近,形成凹部;

所述枕芯本体的下侧设有与所述调节绳相配合的锁扣,用于固定所述凹部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枕芯本体的下侧面还设有下调节垫,所述调节端穿过所述枕芯本体和所述下调节垫后伸出。

优选地,所述枕芯本体的上侧面设有上调节垫,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上调节垫连接,通过所述上调节垫至少带动所述枕芯本体的上侧面的一部分向所述下侧面靠近,形成凹部。

优选地,所述下调节垫的尺寸大于所述上调节垫。

优选地,所述下调节垫的硬度大于所述上调节垫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上调节垫采用布料,所述下调节垫采用皮料;或

所述上调节垫采用皮料,所述下调节垫采用硅胶。

优选地,所述调节绳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枕芯本体的上侧面的中部或中部附近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调节绳的外侧套设有绳套,所述调节绳能够在所述绳套的轴向上相对所述绳套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枕头,包括上述任一项枕芯,以及套设在所述枕芯外的枕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枕芯,通过在枕芯本体上设置调节绳来调节枕芯本体的上侧面的一部分向所述下侧面靠近,形成凹部,通过调节绳和锁扣的配合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凹部的深度,并且该枕芯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仅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枕芯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枕芯的调节绳拉紧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枕芯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枕芯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另一种枕芯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枕芯的调节绳拉紧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一种枕头的调节绳拉紧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另一种枕头的调节绳拉紧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枕芯本体;2:调节绳;21:绳套;3:锁扣;4:上调节垫;5:下调节垫;6:枕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枕芯,包括枕芯本体1,在枕芯本体1上至少设有一个调节绳2,该调节绳2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调节端。其中,连接端位于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外,能够带动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移动,调节端穿过枕芯本体1后从枕芯本体1的下侧面伸出。

如图2所示,当向下拉动调节端时,调节绳2至少带动枕芯本体的上侧面的一部分向下侧面靠近,使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形成凹部。另外,在枕芯本体1的下侧,调节端上设有锁扣3,当使用调节绳2将枕芯上侧面的调整出具有合适深度的凹部时,用锁扣3固定住调节绳2,防止凹部的深度发生变化,即锁扣3用于固定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与下侧面的距离,调节绳2的收紧程度决定了凹部的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锁扣3为现有技术中成熟的产品,例如,可以使用衣服、背包等上常用拉绳锁扣,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调节绳2有多根,通过多个调节绳2能够更好的形成枕芯本体1的凹部。

当然,为了调节时方便也可以采用具有多个连接端的调节绳2,而调节端仅有一个即可。

优选地,多个连接端均匀分布需要调节凹部的区域,例如,枕芯本体1的中部或者中部附近的位置。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调节绳2为一根,该调节绳2的两个开放端为调节端,具体地,枕芯本体1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通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调节绳过孔,调节绳2的两个开放端分别经相应的调节绳过孔从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穿到枕芯本体1的下侧面后伸出,两个开放端(调节端)穿过锁扣,通过锁扣3可以配合实现上侧面的凹部调节。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调节绳2的连接端位于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的中部,通过调节能够使枕芯本体1的中部形成凹部,此时如果枕芯本体1是长方体结构,则从相对两侧中任一侧至凹部的距离相同,如果枕芯本体1是正方体结构,则从任一侧至凹部的距离均相同。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调节绳2的连接端位于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的中部附近,使不同侧至凹部的距离不相同,以适应不同人群使用。以一个长方体枕芯本体为例以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绳2的连接端位于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中部稍偏向前侧(靠近使用者肩部的一侧)的位置,此时,通过调节得到的凹部也是位于上侧面中部稍靠前的位置,使前后两侧至凹部的距离不相同,不同颈长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枕头的使用方向,提高使用合适度。

实施例二

如图4本实施例二枕芯的调节绳2采用一根调节绳,调节绳的两个开放端穿至枕芯本体1的下侧面,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调节绳2的外侧套设有绳套21,且调节绳2能够相对绳套21滑动,即移动调节绳2时,绳套21可以固定不动,但不影响调节绳2的移动,避免在调节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原因,调节绳2易卡住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乳胶枕芯或类似材质的枕芯时,采用绳套结构优势更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案中可以使用现有的具有绳套的调节绳也可以是在枕芯本体1的调节绳过孔中设置覆盖调节绳过孔的结构作为绳套,例如,在调节绳过孔内设置套筒。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枕芯本体1的外侧设有内枕套,该内枕套与枕芯本体之间的关系基本参照实施例四中枕芯本体与枕套之间的关系,调节绳2的调节端要穿过内枕套后位于内枕套的外侧,锁扣3也位于内套的外侧,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枕芯具有多根调节绳2或者调节绳2具有多个连接端等实施方式中,调节绳2外侧均可设置绳套21,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枕芯本体1的下侧面还设有下调节垫5,调节绳2的调节端穿过枕芯本体1和下调节垫5后伸出,下调节垫5的主要作用是辅助调节,用来分散调节绳2的回弹力,有利于枕芯本体1上侧面的凹部的形成。锁扣3位于下调节垫5的外侧,防止锁扣限入枕芯内,便于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有内枕套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内枕套与枕芯本体之间的关系基本参照实施例四中枕芯本体与枕套之间的关系,区别在于:下调节垫5可以设置在内枕套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内枕套的内侧,调节绳2的调节端要穿过内枕套后位于内枕套的外侧,锁扣3也位于内套的外侧,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还设有上调节垫4。其中。其中,连接端与上调节垫4连接,调节端穿过枕芯本体1和下调节垫5后伸出。

如图6所示,当向下拉动调节端时,上调节垫4至少带动枕芯本体的上侧面的一部分(上调节垫4覆盖的部分)向下侧面靠近,使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形成凹部。另外,在枕芯本体1的下侧,调节端上设有锁扣3,当使用调节绳2将枕芯上侧面的调整出具有合适深度的凹部时,用锁扣3固定住调节绳2,防止凹部的深度发生变化,即锁扣3用于固定上调节垫4与枕芯本体1的下侧面的距离,上调节垫4的大小决定了凹部的大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调节垫4位于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的中部或中部附近,通过调节能够使枕芯本体1的中部或者中部附近形成凹部,通过上调节垫4调节凹部是对仅使用调节绳2调节凹部的加深拓展,其位置的变化及效果与实施例一调节绳2的连接端的固定位置变化及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下调节垫5的尺寸大于上调节垫4,更有利于枕芯本体1上侧面的凹部的形成。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下调节垫5的硬度大于上调节垫4的硬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上调节垫4和下调节垫5的厚度来实现两个调节垫具有不同的硬度。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材料来实现两个调节垫具有不同的硬度,例如,上调节垫4采用布料,下调节垫5采用皮料;或者上调节垫4采用皮料,下调节垫5采用硅胶。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枕头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枕芯,在枕芯的外侧套设有枕套6。

如图7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枕芯具有上调节垫4,其中,上调节垫4可以固定在枕套6的上侧面的内侧。当然,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调节垫4也可以是可活动地位于枕套6的上侧面与枕芯本体1的上侧面之间,也就是说,上调节垫4只与调节绳2的连接端连接,使其能够在枕套6和枕芯本体之间活动。

如图8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枕芯具有上调节垫4和下调节垫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枕芯本体1外设有内枕套,枕套6直接套设在内枕套外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