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6866发布日期:2019-06-11 21:4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行为,作为三餐中的主食米饭则显得尤为重要。一般人们制作米饭,是将大米洗干净放入电饭煲的锅体内,然后加入适量水后通电加热一段时间,即可吃到香喷喷的米饭。但是如此一锅煮出来的米饭都是一样的干米饭,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体质的人需要的米饭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不能食用过高的淀粉,而有些人又需要补充大量的淀粉,现有煮米饭的方式,大米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大量的淀粉溶解在水中,如此使得大米中的淀粉最后都存在于煮好的米饭中,那么不利于不同体质的人进行选择食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可以快速实现汤米分离,提高使用便利性。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包括外壳、上盖、加热装置、锅体以及汤米分离器,其中,所述上盖设于外壳的上方,所述上盖内固定有小马达,所述加热装置设于外壳内部底侧,所述锅体放置于加热装置上方,用于盛装大米和水,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锅体内的大米和水使其受热成汤和米,所述汤米分离器放置于锅体内,用于将锅体内的汤和米分离,所述汤米分离器包含盛汤容器、上圆筒体、下圆筒体、传动轴、出汤管以及叶片泵,所述上圆筒体自盛汤容器的底面向上凸起形成上容置腔,所述下圆筒体位于盛汤容器的下方形成下容置腔,所述叶片泵位于下容置腔的底部,所述传动轴位于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内,传动轴的底端与叶片泵连接,顶部可在上盖盖设于外壳上时与小马达连接,所述出汤管位于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内,出汤管的底端与叶片泵连接,顶端与上圆筒体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圆筒体的下侧设有多个过滤筛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的上端向内侧延伸设有多个延伸台,所述盛汤容器的上端边缘向外延伸设有多个搭接片,所述搭接片与延伸台一一对应并搭接在延伸台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马达的下端延伸有扣持条,所述传动轴的顶部外侧设有与扣持条相对应的扣槽,所述扣持条在上盖盖设于外壳上时扣设于扣槽内,用于固定小马达和传动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扣持条上端的宽度大于扣持条下端的宽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圆筒体的内直径大于上圆筒体的内直径。

本发明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包括外壳、上盖、加热装置、锅体以及汤米分离器,上盖内固定有小马达,加热装置设于外壳内部底侧,锅体放置于加热装置上方,汤米分离器放置于锅体内,用于将锅体内的汤和米分离,汤米分离器包含盛汤容器、上圆筒体、下圆筒体、传动轴、出汤管以及叶片泵,下圆筒体上设有多个过滤筛孔,传动轴的底端与叶片泵连接,顶部可在上盖盖设于外壳上时与小马达连接,在小马达的驱动力下,传动轴带动叶片泵进行工作将锅体内的汤自过滤筛孔抽进出汤管内,继而流出至盛汤容器内,实现汤和米的快速分离,以供不同的人进行选择食用,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汤米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包括外壳1、上盖2、加热装置3、锅体4以及汤米分离器5。

其中,所述上盖2设于外壳1的上方,可采用一般电饭煲的外壳和上盖组合方式进行设置,在此不做累述。所述上盖2内固定有小马达21,所述小马达21的下端延伸有扣持条22,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扣持条22上端的宽度大于扣持条22下端的宽度,呈逐渐减小状。

所述加热装置3设于外壳1内部底侧,在此,加热装置3可以选用现有的电饭煲内的加热装置,无须特殊设置,既只要能达到加热煮饭的效果即可。

所述锅体4放置于加热装置3的上方,用于盛装大米和水,所述加热装置3用于加热锅体4内的大米和水使其受热成汤和米。在此,所述锅体4的上端向内侧延伸设有多个延伸台41,且多个延伸台41均匀间隔设置。

所述汤米分离器5放置于锅体4内,用于将锅体4内的汤和米分离,所述汤米分离器5包含盛汤容器51、上圆筒体52、下圆筒体53、传动轴54、出汤管55以及叶片泵56。所述盛汤容器51的上端边缘向外延伸设有多个搭接片511,所述搭接片511与延伸台51一一对应并搭接在延伸台511的上方。

所述上圆筒体52自盛汤容器51的底面向上凸起形成上容置腔57,所述下圆筒体53位于盛汤容器51的下方形成下容置腔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圆筒体53的内直径大于上圆筒体52的内直径。

所述叶片泵56位于下容置腔58的底部,所述传动轴54位于上容置腔57和下容置腔58内,传动轴54的底端与叶片泵56连接,顶部可在上盖2盖设于外壳1上时与小马达21连接。其中,所述传动轴54的顶部外侧设有与扣持条22相对应的扣槽541,所述扣持条22在上盖2盖设于外壳1上时扣设于扣槽541内,用于固定小马达21和传动轴54。

所述出汤管55位于上容置腔57和下容置腔58内,出汤管55的底端与叶片泵56连接,顶端与上圆筒体52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圆筒体53的下侧设有多个过滤筛孔531。

在使用时,先在锅体4内装大米和水放置于外壳1内的加热装置3,再将汤米分离器5放入锅体4内,使得盛汤容器51上的多个搭接片511分别一一对应搭接在延伸台511的上方,达到汤米分离器5在锅体4内固定而不会造成晃动的效果;将上盖2盖好于外壳1上,使得小马达21上的扣持条22扣设于传动轴54上的扣槽541内,以固定小马达21和传动轴54,实现稳固的连接;待加热装置加热一定后,大米中的大量淀粉已溶解在汤中时,启动小马达21,在小马达21的驱动力下,传动轴54带动叶片泵56进行工作将锅体4内的汤自过滤筛孔531抽进出汤管55内,继而流出至盛汤容器51内,实现汤和米的快速分离,以供不同的人进行选择食用,提高使用便利性。如不需要进行汤米分离,则无需将分离器放入锅体4内,也可作为普通电饭煲使用,从而达到一锅两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汤米分离器的电饭煲,包括外壳、上盖、加热装置、锅体以及汤米分离器,上盖内固定有小马达,加热装置设于外壳内部底侧,锅体放置于加热装置上方,汤米分离器放置于锅体内,用于将锅体内的汤和米分离,汤米分离器包含盛汤容器、上圆筒体、下圆筒体、传动轴、出汤管以及叶片泵,下圆筒体上设有多个过滤筛孔,传动轴的底端与叶片泵连接,顶部可在上盖盖设于外壳上时与小马达连接,在小马达的驱动力下,传动轴带动叶片泵进行工作将锅体内的汤自过滤筛孔抽进出汤管内,继而流出至盛汤容器内,实现汤和米的快速分离,以供不同的人进行选择食用,提高使用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嵩彪;徐岱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程嵩彪;徐岱江
技术研发日:2019.01.28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