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新型五星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7103发布日期:2019-04-17 03:0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新型五星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新型五星脚。



背景技术:

转椅脚,又称五星脚,是转椅、办公椅的常用支撑配件,用以安装升降气缸并支撑转椅,现有的转椅脚通常为整体式结构,这样一方面当其中一个腿臂出现损坏时,就需要将整个五星脚进行更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其整体式结构占用空间大,尤其是在存放或者装箱运输时,浪费空间多,运输成本高,增加了企业的支出。现有的折叠五星脚虽然容易收拢折叠,但是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五星脚的结构强度,此外现有产品中,收拢折叠后的五星脚中支脚部分容易发生与中心体脱落分离的现象,给下一次安装增加了不必要的重复组装操作,另外现有的五星脚在收拢后也容易发生意外打开影响使用的问题。

专利公告号为cn206197512u,公告日为2017.05.3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组合折叠的转椅五星脚,其结构包括:脚条、中心件、固定件、链角、锁键、凸块、固定块、定位块、凹槽,所述脚条侧设有中心件,所述脚条通过链角与中心件活动连接,所述中心件侧设有脚条,所述中心件通过链角与脚条活动连接,所述中心件下设有脚条,所述中心件通过链角与脚条活动连接,所述中心件侧设有脚条,所述中心件通过链角与脚条活动连接,所述中心件下设有固定件,所述中心件与固定件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中心件上设有锁键,所述中心件与锁键固定连接。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转椅五星脚存在展开时支撑强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新型五星脚,其能通过在中心体上设置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以及槽内凸出摩擦部;在支脚上设置第一插入块、第二插入块以及块体凸出摩擦部的方式,达到五星脚有效折叠使用的效果。本发明具有五星脚折叠结构合理有效,折叠收拢时不易脱落分离,展开使用时支撑强度大,以及分体折叠式五星脚整体使用效果好、灵活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新型五星脚,包括中心体以及五个支脚,所述中心体上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支脚上的第一插入块以及第二插入块进行插入夹持后待旋转折叠的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槽内均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入块以及第二插入块侧面上进行变形夹紧的槽内凸出摩擦部,所述第一插入块以及第二插入块上均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槽内侧面上进行变形夹紧的块体凸出摩擦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插入块以及第二插入块上均设有成对的用于插接并旋转的外侧弧形槽以及内侧弧形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槽内均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外侧弧形槽以及内侧弧形槽进行插接安装的侧边连接块以及中部连接块。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槽的内部两侧槽体面上并用于在所述外侧弧形槽的槽体侧面上进行变形夹紧;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设置在所述外侧弧形槽的槽体上并用于在所述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槽的内部两侧槽体面上进行变形夹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外侧弧形槽以及内侧弧形槽均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块以及第二插入块上的槽体边以及圆弧形开槽,所述外侧弧形槽的圆弧形开槽开口位置处设有用于对卡入插接后的所述侧边连接块进行阻挡限位的倾斜凸出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倾斜凸出部的厚度沿所述侧边连接块的卡入方向递增。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设置在所述侧边连接块的内侧上方位置处,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设置在所述外侧弧形槽的槽体边上靠近开口位置处,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的厚度及截面面积均大于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的一侧边设置在所述侧边连接块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中心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槽上端并向下弯曲成槽以用于与支脚安装端面进行接触承压的承压槽体。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承压槽体内设有向下凸出且位于所述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槽内并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入块以及第二插入块环形侧面上进行接触承压的竖向承压块。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插入块以及第二插入块环形侧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竖向承压块进行接触的块体增厚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外侧弧形槽的槽体边以及支脚安装端面上设有结构开槽。

本发明通过在中心体上设置第一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以及槽内凸出摩擦部;在支脚上设置第一插入块、第二插入块以及块体凸出摩擦部的方式,达到五星脚有效折叠使用的效果。本发明具有五星脚折叠结构合理有效,折叠收拢时不易脱落分离,展开使用时支撑强度大,以及分体折叠式五星脚整体使用效果好、灵活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五星脚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中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竖向承压块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脚安装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内侧弧形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五星脚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5以及附图6所示,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新型五星脚,包括中心体1以及五个支脚2,所述中心体1上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支脚2上的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进行插入夹持后待旋转折叠的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内均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侧面上进行变形夹紧的槽内凸出摩擦部103,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上均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内侧面上进行变形夹紧的块体凸出摩擦部2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在所述中心体1上共有5对,以对应5个所述支脚2,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通过两个侧板加一个中间板形成,用于插入安装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保证基本的拆装和折叠开合功能。

另一方面,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设置在所述侧板内侧面上,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外侧面上变形夹紧,避免收拢时五星脚意外脱落分离,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203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外侧面上,用于在所述侧板内侧面上变形夹紧,最终保证所述中心体1与所述支脚2之间共5块连接板之间具有较大且适宜的摩擦强度,避免收拢时所述支脚2从所述中心体1上脱落,保证基本的稳定折叠效果。

而且,所述折叠式五星脚,本质上是可以拆卸的,所述夹紧结构只是用于避免收拢时五星脚意外脱落分离,而当其中一个所述支脚2损坏需要更换时,所述夹紧结构在施力并解除后,新的直接就可以重新安装并使用。

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上均设有成对的用于插接并旋转的外侧弧形槽204以及内侧弧形槽205;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内均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外侧弧形槽204以及内侧弧形槽205进行插接安装的侧边连接块104以及中部连接块1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边连接块104以及中部连接块105为凸出圆柱状块体,配合所述外侧弧形槽204以及内侧弧形槽205上的弧形面,保证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在所述侧边连接块104以及中部连接块105上卡合安装后具有有效的旋转折叠功能,其中所述侧边连接块104、中部连接块105、外侧弧形槽204以及内侧弧形槽205均为2个设置,最终保证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的共4个侧面均具有稳定插入卡合安装结构,保证五星脚的支撑稳定性。

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的内部两侧槽体面上并用于在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槽体侧面上进行变形夹紧;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203设置在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槽体上并用于在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的内部两侧槽体面上进行变形夹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为设置在所述侧边连接块104内侧上方位置处的矩形状块体,用于在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远离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203一侧侧面上滑动变形夹紧,而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203位于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下端位置处,形状为小于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的凸出球头或较小的矩形块体,用于在所述侧边连接块104的外侧下方侧面上进行滑动变形夹紧,两种最终的效果是一致的,都是用于提高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在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上的摩擦强度,保证5个所述支脚2一定施力后收拢并保持,在存放和运输时不易意外打开,出于这个目的,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与所述中心体1的连接内侧厚度略大于外侧厚度,呈外缩形态,同样是提高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安装后的摩擦强度,避免收拢时所述支脚2意外脱落的现象,这样即使手握其中一个支脚,其他4个支脚以及中心体的重量压在连接部位上,也不会出现意外分离的情况,保证插入安装的摩擦强度适宜且足够。

所述外侧弧形槽204以及内侧弧形槽205均包括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上的槽体边以及圆弧形开槽,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圆弧形开槽开口位置处设有用于对卡入插接后的所述侧边连接块104进行阻挡限位的倾斜凸出部207。所述倾斜凸出部207的厚度沿所述侧边连接块104的卡入方向递增。

在本实施例中,1个所述中心体1加5个所述五个支脚2的插接卡合结构在出厂时就是连接安装并收拢的,所述外侧弧形槽204以及内侧弧形槽205的开口设计,是保证出厂时可以插入安装所述侧边连接块104以及中部连接块105,而所述倾斜凸出部207的存在是用于增大所述侧边连接块104以及中部连接块105意外滑出的阻力,所述倾斜凸出部207内厚外薄,呈滑台状设置在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开口位置处,使得所述支脚2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第一,所述支脚2与所述侧边连接块104以及中部连接块105插入卡合后,所述支脚2不易解除卡合而脱落;

第二,当某个支脚意外损坏时,可以在施加较大时,即所述侧边连接块104越过所述倾斜凸出部207的内侧厚边后可以完成单个支脚的拆下更换再安装操作,保证所述五星脚的使用灵活性。

另一方面,所述支脚2在安装时,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开口处朝下,即所述支脚2长轴向近似竖直朝下,所述倾斜凸出部207的内侧厚边被所述侧边连接块104越过后完成安装,所述支脚2向上旋转展开,此时即可支撑座椅来正常使用了。

此外,所述倾斜凸出部207可以填充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整个开口位置处,也可以是在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开口处平面上单独凸出一个倾斜状类似楔子的内厚外薄块体,来阻止所述侧边连接块104卡入后外移。

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设置在所述侧边连接块104的内侧上方位置处,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203设置在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槽体边上靠近开口位置处,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的厚度及截面面积均大于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203,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的一侧边设置在所述侧边连接块104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以及块体凸出摩擦部203位于同一组接触面上,前者位于接触面的内侧上方,而后者位于外侧下方,保证两者不接触即可,否则两种厚度叠加后,由于厚度较大所述支脚1就不能完全旋转了。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在靠近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一侧,即插入前端较厚,而靠近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203一侧,即插入后端较薄,而形成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的三块板体,也是内侧厚、外侧薄,因此所述大块矩形状的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厚度、面积均大于所述块体凸出摩擦部203,保证变形夹紧时,提供的摩擦力与插入夹持强度相匹配,即插入内侧端两侧夹持力度强、则变形摩擦夹紧力度也强,外侧端则为两侧夹持力度小,则变形摩擦夹紧力度也小,这正是体现在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块体小而薄这一点上。

另外,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的矩形结构,由于与所述侧边连接块104连接,即成型时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因此所述矩形结构的下端边相较于完整矩形式具有一个缺口,这也有利于成型时液态树脂或金属一步流动成型,通过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以及侧边连接块104处两个成型槽口贯通的方式,达到接触连接,相较于所述槽内凸出摩擦部103与所述侧边连接块104分开设置,独立成型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接触方式则具有连接强度大的优点。

所述中心体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上端并向下弯曲成槽以用于与支脚安装端面206进行接触承压的承压槽体106。所述承压槽体106内设有向下凸出且位于所述第一插接槽101以及第二插接槽102内并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环形侧面上进行接触承压的竖向承压块108。所述第一插入块201以及第二插入块202环形侧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竖向承压块108进行接触的块体增厚板20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脚2展开后主要进行承压支撑操作,其承压较大,是五星脚的主要结构强度指标,其中所述外侧弧形槽204以及内侧弧形槽205与侧边连接块104以及中部连接块105相对应的卡合“钩住”,有一个向外拉动的趋势,所述支脚安装端面206抵在所述承压槽体106上,有一个向内推动的趋势,最终保证所述支脚2在中心体1上的安装稳固性,而所述块体增厚板208抵在所述竖向承压块108上,用于补充所述支脚安装端面206的支撑强度,最终保证五星脚连接部位,具有“下部拉动、上部按压”的受力方式,保证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来支撑座椅和人的重量。

所述外侧弧形槽204的槽体边以及支脚安装端面206上设有结构开槽20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开槽209用于避免塑料一体成型过程中由于厚度较大而带来的成型塌陷问题,而且可以在基本不影响支撑强度的前体下保证具有较轻的质量,以提高所述五星脚的整体使用体验,该结构开槽设计在所述中心体1以及支脚2上的其他地方均有布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