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2725发布日期:2019-07-03 03:1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蔬榨汁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不再限于吃饱,而是追求更营养更环保的健康食品。其中,果汁是大多数人每天的必须品,因此,榨汁机(果汁机)越来越多被关注。

相关技术的果汁机多设计呈适用于家庭厨房,但操作界面复杂,且局限于台面操作,不便于携带;而且相关技术的果汁机内主要设计多层滤网单元将果汁与果渣分离,但由于滤网单元的多层结构使得该组件难清洗,长期残留在滤网孔中间的食材则会霉变产生细菌,且肉眼难发现,对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携式榨汁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易携带、易清洗且卫生健康的便携式榨汁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榨汁机,包括:基座组件,所述基座内设置电机;榨汁杯,所述榨汁杯叠设于所述基座组件并形成可拆卸连接,其一端开口且一端封闭,所述榨汁杯包括榨汁杯底壁、由所述榨汁杯底壁弯折延伸的榨汁杯侧壁以及由所述榨汁杯侧壁向内凸出形成的骨位,所述骨位由所述榨汁杯底壁向开口端延伸,所述榨汁杯底壁设有贯穿其中心的第一卡孔;滤杯,所述滤杯装配于所述榨汁杯内,其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滤杯包括滤杯底壁、由所述滤杯底壁弯折延伸的滤杯侧壁以及贯穿所述滤杯侧壁的多条通槽,所述通槽由所述滤杯底壁向其开口端延伸,所述滤杯底壁设有贯穿其中心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孔卡设于所述第一卡孔形成卡合定位并使得所述通槽与所述骨位一一正对,所述骨位的宽度小于所述通槽的宽度,所述骨位插入至所述通槽且不出超所述滤杯侧壁的内侧,并使所述通槽相对两侧形成两间隙;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装设于所述滤杯内,用于对滤杯内的食材进行挤压,其一端依次经所述第二卡孔和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孔及所述第一卡孔形成密封;及杯盖,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榨汁杯的开口端,所述螺旋推进器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杯盖并形成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骨位垂直于所述榨汁杯底壁,所述通槽垂直于所述滤杯底壁。

优选的,所述骨位由所述榨汁杯底壁向所述榨汁杯的开口端呈螺旋延伸;所述通槽由所述滤杯底壁向所述滤杯的开口端呈螺旋延伸。

优选的,所述骨位包括12个,所述通槽包括12条,所述骨位与所述通槽共同形成24条所述间隙。

优选的,多个所述骨位等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旋推进器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基座组件上设有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状态的旋钮,所述旋钮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正转、反转与停机。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便携式榨汁机,在所述滤杯侧壁上开设通槽,同时在所述榨汁杯侧壁的内侧凸出形成与所述通槽正对的骨位,所述骨位的宽度小于所述通槽的宽度,当所述滤杯装配于所述榨汁杯后,所述骨位插入至所述通槽并使通槽的相对两侧形成两道间隙,用于供果汁从所述滤杯内流入至所述榨汁杯内,从而实现汁渣分离,其结构简单易操作,且方便携带;另外,所述通槽与骨位配合实现榨汁滤汁的结构省去了多孔滤网结构,组件拆分后所述通槽的宽度较大,很容易清洗干净,实现了康健卫生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榨汁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便携式榨汁机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便携式榨汁机的榨汁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便携式榨汁机的榨汁杯与内网杯结合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所示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榨汁机100,包括:基座组件1、榨汁杯2、滤杯3、螺旋推进器4以及杯盖5。

所述基座组件1用于支承其它器件。所述基座组件1内设置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未图示)和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状态的旋钮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11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正转、反转与停机,即设有三档控制。

所述榨汁杯2叠设于所述基座组件1并形成可拆卸连接,其一端开口且一端封闭,用于盛装果汁。

具体的,所述榨汁杯2包括榨汁杯底壁21、由所述榨汁杯底壁21弯折延伸的榨汁杯侧壁22以及由所述榨汁杯侧壁22向内凸出形成的骨位23。

所述榨汁杯底壁21设有贯穿其中心的第一卡孔211。

所述骨位23由所述榨汁杯底壁22向开口端延伸。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骨位23与所述榨汁杯底壁22垂直设置。

所述滤杯3装配于所述榨汁杯2内,其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杯3包括滤杯底壁31、由所述滤杯底壁31弯折延伸的滤杯侧壁32以及贯穿所述滤杯侧壁32的多条通槽33。

所述滤杯底壁31设有贯穿其中心的第二卡孔(未图示)。

所述第二卡孔卡设于所述第一卡孔211形成卡合定位并使得所述通槽33与所述骨位23一一正对。所述骨位23的宽度小于所述通槽33的宽度,所述骨位23插入至所述通槽33且不出超所述滤杯侧壁32的内侧,并使所述通槽33的相对两侧形成两间隙6,该间隙6则用于滤汁,使果汁由所述滤杯3中压榨后经所述间隙6流入至所述榨汁杯2内,而由于该间隙6的宽度细小,滤杯内的果渣则无法通过间隙6,从而实现汁渣分离。

上述所述通槽33与骨位23配合滤汁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且方体积小容易携带。同时该结构配合省去了多孔滤网结构,组件拆分后所述通槽33的宽度较大,很容易清洗干净,实现了康健卫生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通槽33由所述滤杯底壁31向其开口端延伸。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槽33垂直于所述滤杯底壁31。

当然,所述通槽33也由所述滤杯底壁31向所述滤杯3的开口端呈螺旋延伸,以增加所述通槽33的长度。相应的。所述骨位23则同理由所述榨汁杯底壁21向所述榨汁杯2的开口端呈螺旋延伸。该结构可延长间隙6的长度,从而增加果汁的出汁速度以及减小间隙6被果渣堵塞的可能性,提高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骨位23包括12个,所述通槽33包括12条,所述骨位23与所述通槽33共同形成24条所述间隙6。

更优的,多个所述骨位23等间隔设置,则多个所述通槽33也等间隔设置。

所述螺旋推进器4装设于所述滤杯3内,用于对滤杯3内的食材进行挤压,其一端依次经所述第二卡孔和所述第一卡孔211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孔及所述第一卡孔211形成密封,另一端则抵接于杯盖5,开成转动连接。

通过所述旋钮11调节所述电机,比如,将所述旋钮11调到n档,以驱动所述螺旋推进器4顺时针正转,通过螺旋推进器4与滤杯3的滤杯侧壁32实现对所述滤杯3内的食材的360度螺旋挤压,将果渣与果汁分离,并使果汁从所述间隙6流入至所述榨汁杯2内,如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

通过所述旋钮11调节所述电机,将所述旋钮11调到i档,停止工作。

通过所述旋钮11调节所述电机,将所述旋钮11调到p档,以驱动所述螺旋推进器4逆时针反转,挤压后的果渣则会随着所述螺旋推进器4的螺旋轮廓从向外排出,从而从对应的出渣口(图未示)排到渣杯(图未来)中。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推进器4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当需要冷饮时,用户可将所述螺旋推进器4冰冻,约30-60分钟后取出用于榨汁,则可制作出冰镇果汁或其它冷饮。

因使用所述螺旋推进器4而非刀片轮,其旋转速度不需很快,即不会产生噪音异响等问题。

所述杯盖5盖设于所述榨汁杯2的开口端,一方面用于卫生防止异物进入,另一方面用于支撑所述螺旋推进器其中一端并形成转动连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便携式榨汁机100,其基座组件1中带电池,采用全直流电,typec/usb端口,充电方便且便于携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便携式榨汁机,在所述滤杯侧壁上开设通槽,同时在所述榨汁杯侧壁的内侧凸出形成与所述通槽正对的骨位,所述骨位的宽度小于所述通槽的宽度,当所述滤杯装配于所述榨汁杯后,所述骨位插入至所述通槽并使通槽的相对两侧形成两道间隙,用于供果汁从所述滤杯内流入至所述榨汁杯内,从而实现汁渣分离,其结构简单易操作,且方便携带;另外,所述通槽与骨位配合实现榨汁滤汁的结构省去了多孔滤网结构,组件拆分后所述通槽的宽度较大,很容易清洗干净,实现了康健卫生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