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6270发布日期:2019-08-17 01:3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煮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智能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蒸煮器。



背景技术:

现有蒸煮器的排水结构,通过磁芯带动阀芯移动来实现对排水口的开闭效果,主要为线圈通电后,阀芯和磁芯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磁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移动来打开排水口,但是现有的蒸煮器的磁芯和线圈之间无聚集磁场的结构,导致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泄露较多,磁场不能较好的集中在磁芯上,使得磁芯带动阀芯移动的磁力不集中,阀芯的移动不稳定,容易产生失效的问题。

同时,现有蒸煮器的阀芯在关闭排水口的状态下时,阀芯完全处于线圈的内部,阀芯的底部端面位于线圈的底部端面的上方,线圈通电后,使得线圈的底部对阀芯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来阻止阀芯向上移动,形成阻力,则导致磁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向上移动需要更大的向上的竖向吸合的磁力,特别是在线圈通电启动的瞬间时磁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向上移动的竖向吸合的磁力需要很大才能使得磁芯带动阀芯向上移动,此时则需要线圈的功率更大,线圈的圈数更多,导致线圈的成本较高,且导致阀芯移动不稳定、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煮器,主要解决现有的蒸煮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的底部对阀芯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来阻止阀芯向上移动导致磁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向上移动需要更大的向上的竖向吸合的磁力的问题,主要解决现有蒸煮器的线圈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难以有效的集中在磁芯上的问题,且解决现有蒸煮器的阀芯移动不稳定、容易失效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煮器,包括内锅,内锅安装在煲体内,其特征在于:内锅上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一侧可拆卸地安装阀芯,阀芯可移动来开闭排水口;阀芯的外侧上部安装有磁芯,且阀芯的外侧设置有线圈,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移动;当阀芯处于关闭排水口时,阀芯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一距离h,h≥0mm。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当阀芯处于打开排水口时,阀芯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一距离h1,h>h1≥0mm。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当阀芯处于打开排水口时,阀芯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的底部端面向内缩回一距离h2,h2>0mm。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线圈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当线圈通电后,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移动来打开排水口。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蒸煮器还包括聚磁组件,聚磁组件位于线圈的外侧,聚磁组件至少包覆线圈外部表面的一部分。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聚磁组件包括第一聚磁件,第一聚磁件至少包覆线圈顶部端面的一部分。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磁芯相对第一聚磁件设置为凸起的结构,且磁芯位于线圈的内侧。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聚磁组件还包括第二聚磁件,第二聚磁件至少包覆线圈侧部表面和/或底部端面的一部分。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蒸煮器还包括外锅,内锅位于外锅内。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线圈的一端通过内锅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和/或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外锅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内锅上设置排水通道,排水口位于排水通道的末端,线圈位于排水通道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通过设置磁芯、阀芯,实现在线圈通电下,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向上移动来打开排水口,实现内锅可排水的效果。

本方案通过设置当阀芯处于关闭排水口时,阀芯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一距离h,h≥0mm,实现在线圈通电后启动的时刻,阀芯的底部端面相对线圈的底部端面平齐,或者阀芯的底部端面位于线圈的底部端面下方,实现了有效的降低了线圈的底部对阀芯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即为降低了阻力,并有效的降低了磁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向上移动的竖向吸合的磁力,可以相对减小线圈的功率,并可相对的减小线圈的圈数,线圈成本更低,且阀芯移动更稳定、可靠。

本方案通过设置聚磁组件,聚磁组件至少包覆线圈外部表面的一部分,使得聚磁组件能起到聚磁的作用,第一聚磁件至少包覆线圈顶部端面的一部分实现可使得线圈通电后的产生的磁场能集中在磁芯上,磁场能有效的集中,使得磁芯带动阀芯移动的磁力得到增强,第二聚磁件至少包覆线圈侧部表面和/或底部端面的一部分,实现第二聚磁件可对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起到引导聚磁的作用,线圈产生的磁场泄露较少,线圈侧部表面和底部端面的磁场在第二聚磁件的引导聚磁作用下使得磁场能有效的向上并向内集中,使得在线圈通电情况下磁芯和阀芯之间的磁力得到增强,阀芯的移动更稳定,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蒸煮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方案的内锅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的内锅上阀芯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的内锅上阀芯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方案的内锅位于外锅内且阀芯关闭排水口的示意图;

图6为本方案的内锅位于外锅内且阀芯打开排水口的示意图;

图7为本方案蒸煮器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方案蒸煮器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方案蒸煮器的内锅未排水的示意图;

图10为本方案蒸煮器的内锅排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锅,2-内锅,201-排水通道,2011-排水口,3-煲体,4-阀芯,5-线圈,6-磁芯,7-聚磁组件,701-第一聚磁件,702-第二聚磁件,8-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蒸煮器,如图1至图10构成所示,本方案的蒸煮器通过设置外锅1和内锅2,设置内锅2位于外锅1内,并在内锅2上设置有排水口2011,通过阀芯4移动来实现对排水口2011的开闭效果,进而可实现内锅2与外锅1之间的水进行相通,内锅2内的水可排送到外锅1内或者外锅1内的水可进入到内锅2内,能利用该蒸煮器来制作低糖食物,实现水和食材在蒸煮过程中的分离,特别是方便用于制作低糖米饭。

本方案的蒸煮器,内锅2安装在煲体3内,并在内锅2上开设有排水口2011,排水口2011的一侧可拆卸地安装阀芯4,阀芯4可移动来开闭排水口2011,主要在排水口2011的上侧安装阀芯4,阀芯4可独立的拆卸进行清洗,阀芯4直接放置在排水口2011的上侧,无需其他结构安装固定,使得阀芯4可独立的拆卸安装;阀芯4的外侧上部安装有磁芯6,且阀芯4的外侧设置有线圈5,磁芯6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移动,主要为线圈5通电后,线圈5内部的磁芯6和阀芯4吸收线圈5产的磁场来产生磁力,使得磁芯6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移动;阀芯4关闭排水口2011主要依靠阀芯4的重力,在线圈5断电的情况下,阀芯4因自身重力向下移动来关闭排水口2011,整个过程实现阀芯4对排水口2011的开闭效果。

本方案中,当阀芯4处于关闭排水口2011时,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一距离h,h≥omm;包括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平齐,即为h=0,同时包括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凸起,即为h>0;上述两种情况保证了当阀芯4处于关闭排水口2011时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不会出现向线圈5内缩回凹进的情况,即为使得磁芯6的底部端面能够位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平齐位置或向下伸出凸起的某一位置,这样能有效的降低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相对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的磁力为阻力,起到阻止阀芯4向上移动,如果该阻力偏大,则会导致磁芯6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的竖向吸合的磁力需要更大才能带动阀芯4移动,这样就导致需要的线圈5的功率更大,对应的线圈5的圈数也就需要更多,导致线圈5的成本较高;本方案设置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一距离h,h≥0mm,使得阀芯4的底部端面或阀芯4的底部的一部分位于线圈5之外,线圈5通电后产生的磁场难以集中到阀芯4的底部端面上,使得阀芯4的底部端面上或底部的一部分不会产生较多磁力,即为阀芯4的底部端面上或底部的一部分未处于线圈5的磁场内,不会产生较多的磁力,这样使得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的阻力得到降低,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的竖向吸合的磁力也就更小即可实现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

当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一距离h较大时,优选的h≥2mm,阀芯4的底部端面完全处于线圈5的磁场之外,则阀芯4的底部不会产生磁力,这样就杜绝了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的问题,使得只剩下阀芯4位于线圈5内的部分产生磁力,该部分的磁力能与磁芯6的磁力相互吸合,实现磁芯6通过该磁力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实现阀芯4打开排水口2011,且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需要的磁力更小,线圈5的功率更低、圈数更少,对应的线圈5成本也更低。

本方案中,当阀芯4处于关闭排水口2011时,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一距离h,h≥0mm,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2011后,阀芯4存在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为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为向外即为向下伸出凸起一距离,即为阀芯4的底部端面位于线圈5之外,或者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平齐;另一情况为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为向内缩回凹进即为向上伸出一距离,即为线圈5的底部端面位于线圈5之内;其中,当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2011后且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平齐时,则h>0,当h=0时,则当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2011后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为向内缩回凹进即为向上伸出一距离;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实现降低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主要为降低线圈5通电后的瞬间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即为降低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的阻力,则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需要的磁力更小,当阀芯4处于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因阀芯4的顶部端面与磁芯6的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因此磁芯6对阀芯4的相互吸合的磁力越来愈大,则此时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对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的影响越来越小,即为阻力对阀芯4向上移动的影响越来越小。

上述的一种情况,如图3所示,当阀芯4处于打开排水口2011时,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外伸出一距离h1,h>h1≥0mm;当h1=0mm时,即为阀芯4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2011后阀芯4的底部相对线圈5的底部端面平齐,此时在阀芯4处于关闭排水口2011时的h>0mm,此时h即为阀芯4向上移动的距离,优选的,h≥2mm;当h1>0mm时,即为阀芯4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2011后阀芯4的底部相对线圈5的底部端面为不平齐,此时在阀芯4处于关闭排水口2011时的h>h1,使得阀芯4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2011后,阀芯4的底部端面依然位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以下,即为阀芯4的底部位于线圈5之外,阀芯4的该部分不会产生磁力,即为不会产生影响阀芯4向上移动的阻力,优选的,h≥5mm>h1≥1mm。

上述的另一种情况,如图4所示,当阀芯4处于打开排水口2011时,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内缩回一距离h2,h2>0mm;当h=0mm时,即为在阀芯4关闭排水口2011的状态下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平齐,则阀芯4向上移动打开排水口2011后使得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内缩回一距离h2,此时阀芯4的底部端面位于线圈5之内,但是因阀芯4向上移动过程中阀芯4的顶部端面与磁芯6的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越近磁力越大,此时可以忽略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产生向下吸合的磁力对阀芯4向上移动的影响,即为忽略阻力的影响;当h>0mm时,此时也可为阀芯4向上移动后使得阀芯4的底部端面相对于线圈5的底部端面向内缩回一距离h2,只需要设定h2>h即可,h2即为阀芯4向上移动的距离,阀芯4向上移动后,但是因阀芯4向上移动过程中阀芯4的顶部端面与磁芯6的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越近磁力越大,此时可以忽略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产生向下吸合的磁力对阀芯4向上移动的影响,即为忽略阻力的影响。

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实现有效的降低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的磁力,则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需要的磁力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并可对应降低线圈5的功率,减少线圈5的圈数,即可实现磁芯6带动阀芯4移动。

本方案的聚磁结构,蒸煮器还包括聚磁组件7,聚磁组件7位于线圈5的外侧,聚磁组件7至少包覆线圈5外部表面的一部分,聚磁组件7包覆线圈5使得聚磁组件7能起到聚磁的作用,聚磁组件7能使得线圈5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聚集到线圈5的上部和内部,有利于磁芯6和阀芯4对线圈5磁场的吸收,有利于提升磁芯6和阀芯4在线圈5的内部产生更多的磁力,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的竖向吸合的磁力更大,确保了阀芯4移动更稳定可靠。

可选的,聚磁组件7包括第一聚磁件701,第一聚磁件701至少包覆线圈5顶部端面的一部分,第一聚磁件701使得线圈5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能集中在磁芯6上,磁场能有效的集中,使得磁芯6带动阀芯4移动的磁力得到增强,第一聚磁件701对线圈5产生的磁场起到引导左右,引导磁场集中到磁芯6上,有利于磁芯6产生更强的磁力。

优选的,磁芯6相对第一聚磁件701设置为凸起的结构,且磁芯6位于线圈5的内侧,即为第一聚磁件701包覆线圈5顶部端面,磁芯6相对第一聚磁件701向下伸出为凸起的结构,有利于第一聚磁件701引导的磁场集中到磁芯6上,且有利于磁芯6带动阀芯4移动的磁力集中,实现磁性和阀芯4的对应相互磁力吸合。

可选的,聚磁组件7还包括第二聚磁件702,第二聚磁件702至少包覆线圈5侧部表面和/或底部端面的一部分,第二聚磁件702可对线圈5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起到引导聚磁的作用,第二聚磁件702包覆线圈5的侧部表面实现线圈5产生的磁场泄露较少,第二聚磁件702包覆线圈5的底部端面实现线圈5产生的磁场向上集中,线圈5外侧部表面和底部端面的磁场在第二聚磁件702的引导聚磁作用下使得磁场能有效的向上并向内集中,使得在线圈5通电情况下磁芯6和阀芯4之间的磁力得到增强。

优选的,第二聚磁件702包覆线圈5侧部端面和底部端面的全部分,第二聚磁件702对线圈5产生的磁场的引导聚磁效果最佳,可降低线圈5磁场的泄露,并使得线圈5磁场集中走向线圈5的上部和内部,有利于磁场集中到磁芯6和阀芯4上。

可选的,磁芯6和第一聚磁件701设置为一体的整体式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分体式结构,均可实现第一聚磁件701的聚磁效果;优选的将磁芯6和第一聚磁件701设置为整体式的一体式结构,第一聚磁件701的聚磁效果最佳。

聚磁组件7起到立体引导聚磁的效果,第一聚磁件701和第二聚磁件702共同形成对线圈5的立体包覆聚磁效果,线圈5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在第一聚磁件701和第二聚磁件702的立体包覆聚磁下能使得磁场更好的被引导聚集到线圈5的上部和内部,一方面使得磁芯6能聚集更多的磁场,使得磁芯6的磁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使得位于线圈5内侧的阀芯4能聚集更多的磁场,使得阀芯4的磁力得到增强,且磁芯6和阀芯4之间相互的吸引的磁力得到增强且更稳定,实现磁芯6通过竖向吸合的磁力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更稳定可靠的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

可选的,为了取得更好的聚磁效果,其中聚磁组件7、阀芯4设置为铁材质制成或不锈钢材质制成,有利于聚磁组件7的聚磁效果,在线圈5通电的情况下,以便聚磁组件7能更好的聚集线圈5产生的磁场,使得磁场能集中在磁芯6上,同时阀芯4在线圈5内也能产生更强的磁力,使得磁芯6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移动的磁力更强,磁力更稳定。

其中,当第二聚磁件702包覆线圈5的底部端面的一部分时,特别是包覆线圈5的底部端面的全部分时,此时线圈5和第二聚磁件702均对阀芯4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磁力,该磁力为阻止阀芯4向上移动的阻力,此时该阻力相对较大,通过本方案将阀芯4的底部端面设置在线圈5之外,更能有效的降低线圈5和第二聚磁件702均对阀芯4的底部端面产生向下的吸合磁力,即为有效的降低该阻力,杜绝了因设置第二聚磁件702导致阻力大的问题,实现了第二聚磁件702的引导聚磁效果好且不会产生影响阀芯4向上移动的阻力。

可选的,针对本方案的内锅2结构,在内锅2上设置排水通道201,排水口2011位于排水通道201的末端,线圈5位于排水通道201的外侧,排水通道201作为内锅2上独立的排水部分,阀芯4位于排水通道201的内侧,即为阀芯4在排水通道201内上下移动来实现排水口2011的开闭效果,磁芯6安装在排水通道201的外侧,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安装,只需使得磁芯6能通磁力带动阀芯4移动即可。

本方案的蒸煮器在初始工作时,外锅1内的水可以为用户先向外锅1加部分水,并同时向内锅2内加部分水,加热件位于煲体3内且位于外锅1的外侧下部,加热件对外锅1进行加热产生蒸汽并实现对内锅2的加热;还可以为蒸煮器初始工作时,用户只是向内锅2中加水,蒸煮器启动后,电控板上的控制模块内设置有工作程序,控制模块控制电源模块8对线圈5通电一定的时间,使得磁芯6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移动然后打开排水口2011,此时内锅2向外锅1排送一部分水,则外锅1和内锅2内均盛放有水,然后加热件对外锅1进行加热产生蒸汽并实现对内锅2的加热;均可实现在蒸煮器初始工作时外锅1内能盛放一部分水用于加热件对外锅1进行加热,然后通过蒸汽对内锅2进行加热熬煮,实现制作低糖食物,如低糖米饭。

本方案的阀芯4可拆卸的独立进行清洗,主要结构为,阀芯4安装在轴杆上,阀芯4可在轴杆上移动,轴杆的上端安装过滤件,过滤件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且过滤件放置在内锅2的内部底端面上用于支撑阀芯4;即为阀芯4、轴杆、过滤件可一个整体的拆卸下取出进行独立的清洗,整体可拆卸的安装在排水通道201内,可拆卸的安装使得方便对阀芯4的清洗。

本方案线圈5的一端通过内锅2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和/或线圈5的另一端通过外锅1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具体为主要通过内锅2和外锅1作为通电的载体来实现对线圈5的供电,线圈5的一端通过内锅2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主要为线圈5的一端与内锅2电性相连,内锅2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线圈5的另一端通过外锅1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主要为线圈5的另一端与外锅1电性相连,外锅1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外锅1和内锅2分别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即可实现线圈5的一端通过内锅2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线圈5的另一端通过外锅1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实现电源模块8对线圈5的供电;当内锅2放置到外锅1内时,主要通过在内锅2上设置导柱来实现线圈5的另一端与外锅1的电性相连,整个过程实现对线圈5供电的通路;电源模块8上的电流进入到内锅2,通过内锅2进入到线圈5的一端,然后进入到线圈5的另一端,再进入到外锅1,最后再通过导线或温度传感器回到电源模块8上,实现整个对线圈5供电的电流回路。

本方案蒸煮器的电路结构,主要为对线圈5进行供电,确保线圈5与电源模块8的电性相连,线圈5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使得磁芯6和阀芯4产生一定的磁力,才能实现磁芯6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移动,线圈5与电源模块8电性相连,当线圈5通电后,磁芯6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移动来打开排水口2011;电源模块8与电路板电性相连,电路板上的控制模块实现对电源模块8的电源的开闭控制,当需要对线圈5供电时,控制模块控制电源模块8对线圈5通电,此时线圈5可实现磁芯6带动阀芯4移动来实现开闭排水口2011的效果。

本方案的线圈5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5的作用为,当线圈5通电后,因线圈5内部的电流通过使得位于线圈5内侧的磁芯6和阀芯4能产生一定磁力,当线圈5通电后,磁芯6和阀芯4具有磁力,主要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力,磁芯6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实现打开排水口2011;当线圈5无通电后,磁芯6和阀芯4的磁力消失,此时阀芯4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整个过程实现线圈5对磁芯6和阀芯4的磁力供给;线圈5的有无通电主要为线圈5需连接电源模块8,通过电源模块8实现对线圈5的供电;本方案对线圈5的供电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蒸煮器对线圈5供电的结构复杂,且在内锅2上安装通电插接端子导致的内锅2难以清洗,使用不安全的问题。

本方案的蒸煮器制作低糖食物,如制作低糖米饭的过程,外锅1内盛放水,内锅2内用于盛放水和米,加热件对外锅1进行加热,外锅1内的水在加热件的加热作用下产生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可直接对内锅2进行高温蒸汽加热,也可以通过在内锅2的上部设置通气孔使得部分高温蒸汽能从外锅1进入到内锅2内,以便高温蒸汽对内锅2内的水和米进行蒸汽加热,当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和米在内锅2内经过充分的熬煮后,此时电源模块8通过内锅2和外锅1实现线圈5的供电,电源模块8、内锅2、线圈5、外锅1之间形成供电的通路,线圈5通电后可使得磁芯6和阀芯4产生一定的磁力,此时磁芯6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实现排水口2011打开,使得内锅2内的米汤通过排水口2011进入到外锅1内,实现了内锅2内的水和米饭的分离,米汤在排送的过程中带走了米饭中的淀粉和糖,使得内锅2内的米饭中的合淀粉和糖的含量降低,内锅2内水和米饭分离后,加热件持续加热使得内锅2内的米饭在高温蒸汽下被蒸熟,即实现了低糖米饭的制作。

低糖食物,如低糖米饭因其米饭中的合淀粉和糖的含量低,可供糖尿病人或肥胖人士食用,减少对淀粉和糖的摄入量,且同时能增加饱腹感,且低糖米饭的口感相对平常米饭的口感更佳,正常人食用也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工作原理:本方案的蒸煮器包括内锅2、外锅1,内锅2位于外锅1内,食材和水位于内锅2内,外锅1内盛放水,内锅2上安装磁芯6、阀芯4、线圈5,线圈5通电后,磁芯6和阀芯4产生磁力使得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来打开排水口2011,此时内锅2内的水可通过排水口2011被排送到外锅1内,实现内锅2内的水和食材的分离,当线圈5断电后,阀芯4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来关闭排水口2011,此时内锅2内的水无法通过排水口2011,加热件对外锅1加热产生蒸汽并对内锅2加热,可实现对低糖食材的制作,特别方便制作低糖米饭;针对磁芯6带动阀芯4移动,为了降低线圈5对阀芯4的阻力,该阻力为线圈5的底部对阀芯4的底部产生向下吸合的磁力,将阀芯4的底部端面设置为相对线圈5的底部端面平齐或向外伸出凸起,使得阀芯4的底部位于线圈5之外,即为该部分不产生磁力,有利于磁芯6带动阀芯4向上移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