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4799发布日期:2019-08-30 22:2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床具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床。



背景技术:

床是供人休息的家具,每天人们要在床上度过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因此,人们对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及多样化,在追求舒适度的同时,还要确保床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较高的宿舍学生床或者高低床,如不慎跌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对于儿童,在床铺上设置防护装置也是必要的。目前现有的具有防护装置的床,大多数是直接在床上设置固定的防护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跌落,但人们在上下床时会产生不便,尤其是夜间上下床,容易磕碰或者跌倒;市面上也有活动护栏床,但大多需要手动控制,或者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因此设计一款安全简单、操作方便的防护床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护床,当有人躺在床上时,床边的防护栏自动抬起,当躺在床上的人起身时,防护栏自动落下,方便使用者下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护床,包括床板、床支架、防护栏、杠杆结构和若干个u型限位器,床板设置在床支架上,所述床板包括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第二床板固定在床支架上;

所述u型限位器固定设置在床支架的一侧,开口端朝向第一床板,第一床板伸入进u型限位器开口内从而限制其上下方向的活动范围,u型限位器开口内竖直设置有弹簧,u型限位器下端中心处设置有通孔,与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床板下表面处固定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穿过弹簧和通孔伸入第一床板下部,第一床板可通过对弹簧产生压力和弹簧的回弹力而在u型限位器开口内上下运动;

所述防护栏由若干根长防护杆和短防护杆活动连接组成,防护栏可变型,固定设置在床支架一侧边缘;

所述杠杆结构包括z型杠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与z型杠杆的中心处活动连接,另一端与u型限位器固定连接,z型杠杆可绕第二支杆转动,所述z型杠杆一端与第一床板下表面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防护栏中心处活动连接,第一床板向下运动时,z型杠杆与第一床板下表面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与防护栏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防护栏抬起,达到防止使用者跌落床下的作用;第一床板向上运动时,z型杠杆与第一床板下表面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与防护栏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防护栏落下,方便使用者下床。

进一步的,所述床支架上还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括长防护板和两个短防护板,所述两个短防护板分别设置在床支架的床头和床尾,长防护板设置在床支架中无防护栏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栏由三根长防护杆和三根短防护杆组成,所述三根长防护杆和三根短防护杆活动连接形成“田”形。

进一步的,所述u型限位器的设计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床板的宽度与床支架的宽度一致,长度为床支架长度的三分之一,和第二床板的宽度与床支架的宽度一致,长度为床支架长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床板分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平板,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平板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连接端的长度为第一床板长度的四分之一,第一连接端的厚度为第一平板厚度的一半;

所述第二床板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平板,第二连接端和第二平板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连接端的长度为第二床板长度的八分之一,第二连接端的厚度为第二平板厚度的一半;

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搭接而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呈一排设置有两个孔,相应的,第二连接端呈一排设置有两个圆柱状的突起,所述两个孔与两个突起的尺寸相适应,使得第一床板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长防护杆和短防护杆活动连接方式为铰接;第二支杆一端与z型杠杆的中心处铰接;z型杠杆一端与第一床板下表面铰接,另一端与防护栏中心处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床支架由四个支腿和一个平板组成,形成本装置的基本承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床板下表面与第一支杆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u型限位器和弹簧,使第一床板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运动,并通过控制z型杠杆的上下运动,使防护栏抬起或者落下,起到防护的作用,达到当有人躺在床上时,床边的防护栏自动抬起,当躺在床上的人起身时,防护栏自动落下的效果;本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可防止使用者跌落下床的同时,也方便了使用者上下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u型限位器与床板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z型杠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u型限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z型杠杆与上床板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防护栏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上床板和下床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防护栏抬起状态图;

图9是本发明防护栏落下状态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床支架;2、防护板;3、防护栏;4、u型限位器;5、第一床板;5-1、第一连接端;5-2、第一平板;6、第二床板;6-1、第二连接端;6-2、第二平板;7、第一支杆;8、z型杠杆;9、长防护杆;10、短防护杆;11、第二支杆;12、长防护板;13、短防护板;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各图,一种防护床,包括床板、床支架1、防护栏3、杠杆结构和四个u型限位器4,床支架1由四个支腿和一个平板组成,形成本装置的基本承载结构,床板设置在床支架1上,所述床板包括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第二床板6固定在床支架1上;所述u型限位器4固定设置在床支架1的一侧,开口端朝向第一床板5,第一床板5伸入进u型限位器4开口内从而限制其上下方向的活动范围,u型限位器4开口内竖直设置有弹簧14,u型限位器4下端中心处设置有通孔,与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床板5下表面处固定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杆7,本实施例中,第一床板5下表面与第一支杆7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杆7穿过弹簧14和通孔伸入第一床板5下部,第一床板5可通过对弹簧14产生压力和弹簧14的回弹力而在u型限位器4开口内上下运动;所述防护栏3由若干根长防护杆9和短防护杆10活动连接组成,防护栏3可变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栏3由三根长防护杆9和三根短防护杆10组成,所述三根长防护杆9和三根短防护杆10活动连接形成“田”形,固定设置在床支架1一侧边缘;所述杠杆结构包括z型杠杆8和第二支杆11,所述第二支杆11一端与z型杠杆8的中心处活动连接,另一端与u型限位器4固定连接,z型杠杆8可绕第二支杆11转动,所述z型杠杆8一端与第一床板5下表面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防护栏3中心处活动连接,第一床板5向下运动时,z型杠杆8与第一床板5下表面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与防护栏3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防护栏3抬起,达到防止使用者跌落床下的作用;第一床板5向上运动时,z型杠杆8与第一床板5下表面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与防护栏3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防护栏3落下,方便使用者下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床支架1上还设置有防护板2,所述防护板2包括长防护板12和两个短防护板13,所述两个短防护板13分别设置在床支架1的床头和床尾,长防护板12设置在床支架1中无防护栏3的一侧。

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板5的宽度与床支架1的宽度一致,长度为床支架1长度的三分之一,和第二床板6的宽度与床支架1的宽度一致,长度为床支架1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一床板5分为第一连接端5-1和第一平板5-2,第一连接端5-1和第一平板5-2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连接端5-1的长度为第一床板5长度的四分之一,第一连接端5-1的厚度为第一平板5-2厚度的一半;

如图所示,第二床板6包括第二连接端6-1和第二平板6-2,第二连接端6-1和第二平板6-2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连接端6-1的长度为第二床板6长度的八分之一,第二连接端6-1的厚度为第二平板6-2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床板5和第二床板6通过第一连接端5-1与第二连接端6-1的搭接而连接在一起。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5-1上呈一排设置有两个孔,相应的,第二连接端6-1呈一排设置有两个圆柱状的突起,所述两个孔与两个突起的尺寸相适应,使得第一床板5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沿竖直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长防护杆9和短防护杆10活动连接方式为铰接;第二支杆11一端与z型杠杆8的中心处铰接;z型杠杆8一端与第一床板5下表面铰接,另一端与防护栏3中心处铰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人躺在床上时,第一床板5受到压力,挤压弹簧14向下运动,进而z型杠杆8与第一床板5下表面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与防护栏3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防护栏3抬起,达到防止使用者跌落床下的作用;当人起床时,在弹簧14回弹力的作用下,第一床板5向上运动,进而z型杠杆8与第一床板5下表面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与防护栏3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防护栏3落下,方便使用者下床。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