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外墙窗口的成品滴水槽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89394发布日期:2019-09-29 18:28阅读:39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外墙窗口的成品滴水槽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滴水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外墙窗口的成品滴水槽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的外墙面改造工程中,建筑外墙均采用铺设保温板的办法进行保温处理。如图1所示,在窗口处的需要安装竖向保温板6和水平保温板5,而且窗口的窗上口还需要安装滴水槽以防止雨水进入房间。具体地,在窗上口处安装水平保温板5,水平保温板5的一端紧贴窗框93,另一端延伸出外墙,与竖向保温板6的外表面平齐。用墨斗弹出滴水槽位置,按照弹好的墨线在保温板上安装好定位靠尺,使用开槽机在水平保温板5的底面切出凹槽51;然后将网格布92压入凹槽51内;如图2所示,在凹槽51内抹入足够的聚合物砂浆91,然后将成品滴水槽94压入凹槽51内,滴水槽的槽口12凸出水平保温板5底面,凸出的高度为抹面砂浆层7的厚度,一般为9mm;最后进行抹面砂浆层7的施工。

现有的成品滴水槽94一般为u型结构,压入凹槽51的深度需要满足使成品滴水槽94的槽口12与最终的抹面砂浆层7的底面平齐的要求。但是施工时,经常出现成品滴水槽94压入太深或太浅的现象。压入太深时,与抹面砂浆层7设计厚度不一致,造成抹面砂浆层7厚度不足,或槽口12嵌入抹面砂浆层7内的情况;压入太浅时,造成成品滴水槽94与凹槽51的粘接不牢,容易在后续抹面砂浆层7施工时掉落或倾斜变形。另外,抹面砂浆层7施工时,很容易将砂浆抹入成品滴水槽94内,因此还需对槽内砂浆进行清理,由于成品滴水槽94截面尺寸很小,一般宽度和深度只有10mm左右,清理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成品滴水槽压入深浅不易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外墙窗口的成品滴水槽,其优点是能够更好控制成品滴水槽压入凹槽内的深度,且安装更加方便、牢固。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u形槽本体,固接于u形槽本体外侧壁的限位块,和垂直固接在u形槽本体的底面能够插入保温板凹槽底面的固定钉;所述限位块的与水平保温板的底面抵接,抵接面距离槽口的距离与抹面砂浆层的设计厚度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用工具敲击u形槽本体,使固定钉插入凹槽底面,至限位块与水平保温板抵接时即可;不仅方便了对成品滴水槽嵌入凹槽深浅的控制,插入保温板的固定钉进一步加强了成品滴水槽与保温板的连接;而且限位块抵接在水平保温板的底面,更好的保证抹面砂浆施工时,成品滴水槽能够处于竖直状态,不会向窗内或窗外倾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内嵌于u形槽本体内的塞条,塞条的高度与u形槽本体的深度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塞条的设置能够避免砂浆进入槽内,减少了后期对槽内砂浆清理的工序,另外,用工具敲击u形槽本体时,塞条参与受力,起到保护槽口不变形的作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成品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塞条包括设置于中间的刚性体和粘接于刚性体两面的弹性体,刚性体与弹性体的高度与u形槽本体的深度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间刚性体用于承担敲击时的受力,保护槽口不变形,两侧的弹性体方便施工完成后塞条的取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沿u形槽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间隔设置可以节约材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为三角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角板可以充当u形槽本体的加强肋,对槽口形成保护,防止其变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固定钉的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固定钉与保温板的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防滑凸起为倒刺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更好的防止成品滴水槽被拔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u形槽本体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加强肋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成品滴水槽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了u形槽本体与聚合物砂浆的接触,使连接更加牢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品滴水槽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在窗上口处安装水平保温板;

步骤二、使用开槽机在水平保温板的底面切出凹槽;

步骤三、将网格布压入凹槽内,并在凹槽内抹入聚合物砂浆;

步骤四、将成品滴水槽正对凹槽位置,用工具敲击u形槽本体的槽口,使固定钉插入凹槽底部并伸入至竖向保温板内,直至限位块与水平保温板的底面抵接;

步骤五、在成品滴水槽的两侧以槽口为基准线施工抹面砂浆层;

步骤六、将成品滴水槽内的塞条拽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成品滴水槽安装更加牢固,同时加强了水平保温板与竖向保温板的连接;成品滴水槽嵌入凹槽的深度更容易控制,操作简便;滴水槽内不会受到砂浆污染,减少了后期清理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完工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方便了对成品滴水槽嵌入凹槽深浅的控制,固定钉进一步加强了成品滴水槽与保温板的连接;

2、限位块抵接在水平保温板的底面,更好的保证抹面砂浆施工时,成品滴水槽能够处于竖直状态,提高最终成品质量;

3、塞条的设置能够避免砂浆进入槽内,减少了后期对槽内砂浆清理的工序,另外,起到保护槽口在敲击时不变形的作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水平保温板底面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成品滴水槽安装及抹面砂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成品滴水槽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成品滴水槽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成品滴水槽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u形槽本体;11、加强肋条;12、槽口;3、限位块;4、固定钉;41、防滑凸起;5、水平保温板;51、凹槽;6、竖向保温板;7、抹面砂浆层;8、塞条;81、刚性体;82、弹性体;91、聚合物砂浆;92、网格布;93、窗框;94、成品滴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外墙窗口的成品滴水槽,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u形槽本体1,固接于u形槽本体1外侧壁的限位块3,和垂直固接在u形槽本体1的底面能够插入保温板凹槽51底面的固定钉4。u形槽本体1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加强肋条11。限位块3对称设置在u形槽本体1的两个外侧面,其远离u形槽本体1的槽口12的一端为平面,安装时,该平面与水平保温板5的底面抵接,抵接面距离槽口12的距离与抹面砂浆层7的设计厚度相同(参考图5)。限位块3可以是方形块或三角块,可以沿u形槽本体1长度方向通长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如图中所示,优选设置为每25cm间隔设置一个三角板,三角板的顶角与槽口12平齐。固定钉4与间隔设置的限位块3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固定钉4的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41,可以是点状凸起或环状凸起,如图中所示,优选为倒刺形的点状凸起。u形槽本体1、限位块3和加固钉可以均采用塑料在模具中一体成型。

如图4所示,为了解决砂浆进入槽内的问题,该成品滴水槽还包括内嵌于u形槽本体1内的塞条8,塞条8可以是整根橡胶条,也可以是包括设置于中间的刚性体81和粘接于刚性体81两面的弹性体82,刚性体81与弹性体82的高度与u形槽本体1的深度相同。刚性体81可以采用塑料或钢铁材料,弹性体82可以是橡胶或泡棉等。

参考图5,安装时,用工具敲击u形槽本体1,使固定钉4插入凹槽51底面,至限位块3与水平保温板5抵接,此时固定钉4插入至竖向保温板6内。由于限位块3的作用,安装时,工人不必担心成品滴水槽嵌入深浅的问题,只要用榔头等工具向上敲击u形槽本体1直至限位块3与水平保温板5的底面抵接即可。因此,安装时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对成品滴水槽嵌入凹槽51深浅能够很好的控制。此外,插入保温板的固定钉4进一步将成品滴水槽、水平保温板5和竖向保温板6的连接成整体,防止成品滴水槽在聚合物砂浆91未凝固时因自身重力而掉落或位置下移。抹面砂浆层7施工时,抹灰刀难免在u形槽本体1的槽口12进行剐蹭,此时抵接在水平保温板5的底面的限位块3能够更好的保证成品滴水槽能够处于竖直状态,不会向窗内或窗外倾斜,从而提高了最终滴水槽的线条质量。

塞条8的设置不仅能够避免砂浆进入槽内,减少了后期对槽内砂浆清理的工序,另外,用工具敲击u形槽本体1时,塞条8参与受力,起到保护槽口12不变形的作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成品质量。

实施例2:一种成品滴水槽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在窗上口处安装水平保温板5,水平保温板5的一端紧贴窗框93,另一端延伸出外墙,与竖向保温板6的外表面平齐;

步骤二、用墨斗弹出滴水槽位置,按照弹好的墨线在保温板上安装好定位靠尺,使用开槽机在水平保温板5的底面切出凹槽51;

步骤三、将网格布92压入凹槽51内,并在凹槽51内抹入聚合物砂浆91;

步骤四、将成品滴水槽正对凹槽51位置,用榔头敲击u形槽本体1的槽口12,使固定钉4插入凹槽51底部并伸入至竖向保温板6内,直至限位块3与水平保温板5的底面抵接;

步骤五、在成品滴水槽的两侧以槽口12为基准线施工抹面砂浆层7;

步骤六、将成品滴水槽内的塞条8拽出。

该施工方法相比现有技术,成品滴水槽安装更加牢固,最终的滴水槽线条质量更高,滴水槽内不会受到砂浆污染。而且因为有敲击操作,可以使聚合物砂浆91更好的在凹槽51内分布均匀,并能够快速从u形槽本体1与凹槽51的空隙中流出,大大提升安装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