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1834发布日期:2019-12-03 23:3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折叠椅作为轻便、可叠放功能的座椅,既方便搬动,又节省空间,最初用于军事用途。常用于各类培训机构、各级学校、公共场所、医院、餐厅、酒店、公司、家庭等场所。

现有一般的折叠座椅结构简单,仅仅能够实现折叠的功能,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且折叠方式或者连接方式不可靠,各部件之间配合关系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折叠座椅调节不便以及部件之间连接方式不可靠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折叠座椅,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折叠座椅,包括底座支架、转动连接于底座支架后端上方的座椅靠背、连接于底座支架下方左右两侧并且可上下调节高度的两组支腿、转动连接于底座支架前端的腿托、转动连接于座椅靠背左右两侧的两个扶手以及转动连接于座椅靠背顶端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与支腿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支腿高度的第一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底座支架与座椅靠背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并固定二者之间相对角度的第二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座椅靠背与扶手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扶手角度的第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座椅靠背与头枕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和固定头枕位置的第四角度调节装置,此外,所述底座支架与腿托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腿托角度的第五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底座支架为矩形支架,四边均为横截面呈矩形、内部中空且下端无底的壳体,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支架左右两侧边框内部的第一螺杆、连接于第一螺杆和支腿之间的第一螺母以及设置于底座支架后端内部的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螺杆在底座支架的左右两边框内部呈前后分布,每组所述支腿为两根铰接并呈x型分布的长杆,两根长杆顶端分别与第一螺母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的前后部,所述第一驱动轴左右方向分布设置于底座支架后边框内部,第一驱动轴与第一螺杆之间均通过锥齿轮传动组转动相连,具体的,第一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第一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相连。

优选的,所述座椅靠背由靠背左支架、靠背右支架以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上横梁组成,所述靠背左支架和靠背右支架与底座支架之间均连接有一组第二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半圆齿、第一转轴、第一固定板,所述半圆齿固定连接于底座边框后部并且位于靠背左支架和靠背右支架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半圆齿横截面分布并且固定连接于半圆齿内外两侧,第一转轴和座椅靠背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板可转动连接于半圆齿外侧并且与座椅靠背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上下分布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下方固定连接有垂直分布于第一固定板外侧的第一固定轴,所述半圆齿上啮合连接有锁止块,所述锁止块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台,下部设有与半圆齿啮合的第一轮齿,后端设有第二轮齿,所述凸台与长条孔配合并且二者之间滑动相连,所述凸台下部与第一固定板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转轴上还设有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平面涡卷弹簧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相连,此外,所述第二轮齿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两组第二角度调节装置之间的驱动齿轮均和用于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二驱动轴同轴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扶手主要包括扶杆,所述扶杆呈空腔结构,所述扶杆和座椅靠背之间连接有第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三角度调节装置位于扶杆内部,第三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座椅靠背外侧的第一转轴以及位于扶杆内部并且自后向前依次分布的第一齿轮、滑块、第二固定板、连接杆、转动板以及拨杆,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扶杆轴线方向分布并且转动连接于扶杆内部后端,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转轴同轴转动相连,所述滑块由矩形块和固定连接于矩形块前端的横轴组成,矩形块与扶杆内腔之间前后滑动相连并且在靠近第一齿轮一侧面上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轮齿,所述第二固定板沿垂直于扶杆轴线方向分布,所述横轴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板上的通孔内,矩形块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横轴上同轴连接有复位弹簧,伸出第二固定板前端的横轴部分与连接杆固定相连,所述扶杆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轴线沿着左右方向分布,所述转动板通过第三转轴前后转动连接于扶杆内部,此外,所述转动板还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固定连接于转动板前端并且伸出扶杆空腔前方一定长度。

优选的,所述头枕包括头枕骨架包覆在头枕骨架表面的头枕外套,所述头枕骨架和位于座椅靠背上端的上横梁相连,所述头枕骨架主要由分别可转动连接于上横梁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横杆组成,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均设有用于穿过上横梁的通孔,所述第四角度调节装置连接于头枕骨架和上横梁之间,主要包括限位齿轮、内齿圈以及限位装置,所述限位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于上横梁靠近第一支架一侧,所述内齿圈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内侧并且内齿圈与第三齿轮同轴啮合相连,所述限位装置固定连接于上横梁靠近第二支架内侧,限位装置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为同轴固定连接于上横梁的挡板,所述压缩弹簧连接于挡板和第二支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底座支架和腿托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五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杆、三通管、第三驱动轴、丝杠结构以及传动杆体,其中:

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两根,前后方向水平分布并且固定连接于底座支架内,两个固定杆平行分布;

所述三通管固定连接于两固定杆之间,三通管包括主管和支管,主管内部和支管内部分别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三伞齿轮和第四伞齿轮,并且所述第三伞齿轮上设有沿轴线分布的中心通孔,第三伞齿轮和第四伞齿轮啮合相连并且二者轴线垂直分布;

所述第三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三伞齿轮的中心通孔;

所述丝杠结构包括第二螺杆、第一杆体,所述第二螺杆一端与第四伞齿轮固定相连,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杆体内部,并且第二螺杆向前下方倾斜一定角度分布;

所述传动杆体包括第二杆体、第三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上部转动连接于两固定杆之间,第二杆体中部与第一杆体之间转动相连,第二杆体与腿托之间连接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一端与第二杆体下部铰接,另一端与腿托铰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管口处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轴承,所述第三伞齿轮与主管上的轴承内圈同轴固定相连,所述第四伞齿轮与支管内的轴承内圈同轴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轴伸出底座支架一侧一定距离并且伸出部分固定连接有转动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头枕与座椅靠背、座椅靠背与底座、底座与支腿、底座与腿托之间的角度以及位置均可以方便的调节,并且传动方式稳固可靠;正常使用情况下,各部件之间互相锁止,当不使用座椅时,可通过各部件之间的位置调节来对座椅折叠,极大减少了座椅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支架与支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驱动轴与第一螺杆传动分布示意图

图4为底座支架与支腿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座支架与座椅靠背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锁止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座椅靠背与扶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座椅靠背与头枕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支架的a-a向视图

图11、图12为底座支架与腿托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座椅折叠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座椅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座支架,2-支腿,3-座椅靠背,4-扶手,401-扶杆,402-橡胶垫,5-头枕,6-腿托,7-第一螺杆,8-第一螺母,9-第一伞齿轮,10-第二伞齿轮,11-第一驱动轴,12-固定块,13-固定螺母;

14-上横梁,15-半圆齿,16-锁止块,1601-第一轮齿,1602-第二轮齿,1603-凸台,1604-第一弹簧固定孔,17-第一固定板,1701-长条孔,1702-第二驱动轴孔,1703-第一转轴孔,1704-第一固定轴,18-驱动齿轮,19-第二驱动轴,20-第一弹簧,21-平面涡卷弹簧,22-第一转轴;

23-第二转轴,24-第一齿轮,25-滑块,2501-矩形块,2502-横轴,26-第二固定板,27-连接杆,28-转动板,29-拨杆,30-第三转轴,31-压缩弹簧;

32-第一支架,33-第二支架,34-横杆,35-限位齿轮,36-内齿圈,37-复位弹簧,38-挡板,39-第一通孔;

40-固定杆,41-三通管,42-第三驱动轴,43-第二螺杆,44-第一杆体,45-第二杆体,46-第三杆体,47-轴承,48-第三伞齿轮,49-第四伞齿轮,50-主管,51-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的可调节折叠座椅,主要包括了底座支架1、支腿2、座椅靠背3、扶手4、座椅靠背5以及腿托6,底座支架1为由四条呈矩形分布的内部中空的且下端无底的杆体组成的框架结构,支腿2包括两组,每组均由两根呈x型分布的长杆组成,两根长杆与中间连接部位铰接,座椅靠背3则由靠背左支架、靠背右支架以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上横梁14组成,其中:

如图2-4所示,底座支架1与支腿2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支腿2高度并且可以将支腿2收起的第一调节装置,具体的,第一调节装置包括两根分别位于底座支架1左右两杆内部的第一螺杆7、一端螺纹连接于螺杆另一端与支腿2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母8、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螺杆7后端的第二伞齿轮10、与第二伞齿轮10啮合相连的第一伞齿轮9,两个第一螺母8分别与支腿2的两根长杆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螺杆7的前部和后部,并且第一螺杆7的前部和后部的旋向相反,如图2所示,第一伞齿轮9轴线垂直于第二伞齿轮10轴线分布,二者啮合相连,并且两个第一伞齿轮9均设有沿轴线分布的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11,通过转动驱动轴11可以带动第一伞齿轮9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伞齿轮1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杆7转动,最终带动前部和后部的第一螺母8分别向前向后移动,从而实现支腿2高度的变化,同时由于支腿2由两根长杆铰接,在支腿2高度变低时,支腿2可以实现如图4所示的收起的状态。

如图5-7所示,底座支架1与座椅靠背3之间转动相连,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角度调节装置,具体的,第二角度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半圆齿15、第一转轴22以及第一固定板17,半圆齿15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底座支架1的左右两杆体上,并且半圆齿15位于座椅靠背3支架的外侧,半圆齿15与座椅靠背3支架支架连接有第一转轴22,座椅靠背3通过第一转轴22与半圆齿15之间转动相连,半圆齿15上啮合连接有锁止块16,如图6所示,锁止块16整体呈板状结构,下端设有和半圆齿15啮合相连的第一轮齿1601,左端设有第二轮齿1602,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台1603,凸台1603呈长条状结构并且下部设有第一弹簧固定孔1604。

如图7所示,第一固定板17呈板状结构,上端与座椅靠背3支架通过两个螺栓和垫片进行固定连接,上部设有长条孔1701,左部设有第二驱动轴孔1702,下部设有第一转轴孔1703,并且长条孔1701与第一转轴孔170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704;锁止块16下端通过第一轮齿1601与半圆齿15啮合相连,左侧通过第二轮齿1602连接有驱动齿轮18二者啮合相连,由于座椅靠背3支架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驱动齿轮18,两个驱动齿轮18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19,锁止块16中间部分则由凸台1603穿过长条孔1701后与第一固定板17滑动相连,此外,在位于半圆齿15外侧的第一转轴22上设置有平面涡卷弹簧21,平面涡卷弹簧21与第一弹簧固定孔1604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0。

当拨动第二驱动轴19后,第二驱动轴19转动带动两个驱动齿轮18转动,从而驱动齿轮18带动锁止块16沿着长条孔1701的轨道向上滑动,此时第一轮齿1601脱离半圆齿15,当第一轮齿1601完全脱离半圆齿15后,此时可以转动座椅靠背3调节座椅靠背3与底座支架1之间的夹角,方便座收起座椅靠背。

如图8所示,座椅靠背3支架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扶手4,扶手4由杆状的扶杆401和固定连接于扶杆401前端上方的橡胶垫402,扶杆401内部中空且前端开口,所述橡胶垫402为横截面呈弧形的壳体,在座椅靠背3和扶手4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和固定扶手4角度的第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三角度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固定连接于座椅靠背3外侧的第二转轴23以及位于扶杆401内部并且自后向前依次分布的第一齿轮24、滑块25、第二固定板26、连接杆27、转动板28以及拨杆29,第二转轴23轴线呈左右方向分布在座椅靠背3支架的外侧,并且第二转轴23穿过扶杆401内部后与座椅靠背3固定相连,第二转轴23与扶杆40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4,所述滑块25由矩形块2501和固定连接于矩形块2501前端的横轴2502,矩形块2501可滑动的连接于扶杆401内部,并且矩形块2501左端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轮齿,第二固定板26垂直于扶杆401轴线分布,并固定连接于扶杆401内部,第二固定板26上设有用于横轴2502穿过的通孔,并且矩形块2501和第二固定板26之间的横轴2502上同轴连接有压缩弹簧31,此外在横轴2502伸出第二固定板26的前端上设有一固定孔用于和连接杆27左端固定相连,连接杆27的右端与转动板28固定相连,所述转动板28呈三角形板状结构,并且转动板28上部转动连接于第三转轴30,下部右端固定连接有伸出扶杆401外部一段长度的拨杆29,所述第三转轴30轴线方向沿左右方向水平分布,第三转轴30垂直穿过第二固定板28后与扶杆401内壁固定连接。

当需要将扶手4收起或者改变其角度时,拨动拨杆29使其向上转动,拉动连接杆27以及滑块27向前移动,从而使滑块25与第一齿轮24分离,此时手向上或向下均可以对扶手4的角度进行调节,松开拨杆29之后,在压缩弹簧31的作用下,带动滑块25向左滑动,是滑块与第一齿轮24啮合连接,此时扶手4的位置进行了固定。

如图9-10所示,座椅靠背3的上横梁14处连接有头枕5,头枕5包括头枕骨架和头枕外皮,头枕骨架包括如图9所示的转动连接于上横梁14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3以及横杆34,所述横杆34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3之间的上部,在头枕骨架与上横梁14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并固定头枕5位置的第四角度调节装置,具体的,第四角度调节装置包括限位齿轮35、内齿圈36以及挡板38,所述限位齿轮35同轴固定连接于上横梁14上,并且限位齿轮35位于第一支架32的内侧,在第一支架32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内齿圈36,所述内齿圈36与限位齿轮35啮合相连,如图10所示,内齿圈36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32的内侧面上并且和用于通过上横梁14的第一通孔39同圆心分布,所述挡板38固定连接于靠近第二支架33内侧的上横梁14处,并且在第二支架33内侧面和限位板38之间的上横梁14上设有复位弹簧37。

当需要调整头枕5角度或者将头枕5收起时,只需要用手将头枕骨架向左侧推压,使内齿圈36和限位齿轮35分离,然后旋转头枕35角度即可,松手后由于复位弹簧37的作用,头枕骨架整体复位,头枕的角度固定。

如图11-12所示,底座支架1前端通过金属铰接件与腿托6相连,并且二者之间还设置有第五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腿托6的角度或者用于将脚托6收起,第五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杆40、三通管41、第三驱动轴42、丝杠结构以及杆体,具体的,底座支架1整体呈矩形框架结构,在底座支架1前后方向上水平分布有两根固定杆40,两根固定杆40之间平行分布,并且两根固定杆40之间的后部固定连接有一个三通管41,三通管41由主管50和支管51组成,主管50两端分别与左右(即图11中上下位置)两固定杆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三通管41的三个管口处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轴承47,主管50左端开口处的轴承47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三伞齿轮48,第三伞齿轮48设有中心通孔,第三伞齿轮48中心通孔和主管50右侧的轴承47之间连接有第三驱动轴42,具体的,第三驱动轴42自右向左(即图1中自下而上方向)依次穿过底座支架1右端、右侧固定杆40、主管50右端处的轴承47、第三伞齿轮48的中心通孔、左侧固定杆40,并且第三驱动轴42左端螺纹连接有螺栓,用于对驱动轴4轴向限位,第三驱动轴42右端伸出底座支架1右端一定长度,并且伸出部分固定连接有转动轮用于拨动第三驱动轴42转动,支管51内的轴承内圈固定连接有第四伞齿轮49,第四伞齿轮49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43,第二螺杆43前端螺纹连接有第一杆体44,第二螺杆43可以伸缩至第一杆体44内部,第三驱动轴42转动连接于主管50内的两轴承47之间,并且通过伞齿轮传动来带动第二螺杆43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杆体44沿着第二螺杆43进行前后方向的轴向运动。

当需要对腿托进行角度调节或者将腿托收起、放下等操作时,转动第三驱动轴42,此时驱动轴带动第三伞齿轮48转动,第三伞齿轮48带动第四伞齿轮49转动,第四伞齿轮49驱动螺杆5进行转动,并且第一杆体44沿着螺杆轴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杆体7前后转动,最终第三杆体46在第二杆体45的带动下驱动腿6绕着底座支架1前端进行前后转动。

当需要将座椅收起时,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简单实现,收起状态如附图13所示,整体结构占用空间小,而且操作方便,如附图14所示的是座椅展开的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