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逃生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6894发布日期:2021-03-05 12:2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逃生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式逃生梯。


背景技术:

[0002]
逃生梯作为一种应急逃生工具,在轨道交通工具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具备能够快速展开的功能。
[0003]
相关技术中,在未使用状态下,逃生梯折叠收纳于车厢中,紧急情况发生时,逃生梯在手动展开后还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插销式锁止机构将其锁止在展开状态,这一操作会增长逃生梯的操作时间,从而浪费非常宝贵的逃生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逃生梯,该逃生梯能够在展开的同时自动锁止,缩短了逃生梯的操作时间。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折叠式逃生梯,所述逃生梯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梯段,任意相邻的两个梯段之间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以能够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相对转动,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止动件和卡止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卡止件可释放地配合,当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位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卡止件脱离配合,以允许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之间的相对转动;当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中的一者相对于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中的另一者转动到展开位置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卡止件实现配合,以限制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之间的相对转动。
[0006]
可选地,每个梯段均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立柱,任意相邻的两个梯段中同一侧的两个立柱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轴铰接,且相铰接的两个立柱分别为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止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卡止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
[0007]
可选地,所述止动件包括弹性件和锁钩,所述卡止件设置有致动部和锁槽,所述锁钩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以能够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弹性件为所述锁钩提供朝向所述锁止位置的弹力,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位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锁钩与所述锁槽脱离配合,在所述第二立柱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从所述折叠位置朝向所述展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致动部与所述锁钩接触并能够驱动所述锁钩克服所述弹力朝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且当所述第二立柱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到达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锁钩与所述致动部分离并能够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落入所述锁槽中并能够保持在所述锁槽中。
[0008]
可选地,所述止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上的安装座,所述锁钩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一铰接轴平行设置,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锁钩,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座。
[0009]
可选地,所述卡止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上的锁台,所述锁台的远离所述第二立柱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锁槽,所述致动部构造为由所述锁台的侧表面形成的楔形面,
所述楔形面与所述上表面相交且成钝角,以引导所述锁钩进入所述锁槽;所述上表面包括所述锁槽的槽口与所述楔形面之间的过渡面,该过渡面形成为弧形引导面,以引导离开所述楔形面的所述锁钩进入所述锁槽中。
[0010]
可选地,所述锁钩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楔形面配合的斜切面;所述锁槽具有底壁和与所述锁钩的内侧面相对的侧壁,该侧壁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以形成为锁止面,所述锁钩的内侧面与所述锁止面摩擦接触,以将所述锁钩限制在所述锁槽中;所述内侧面大致与所述锁止面平行。
[0011]
可选地,所述止动件包括与所述锁钩连接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锁钩构造为杠杆件,所述第二铰接轴为该杠杆件的支点。
[0012]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立柱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止动件的安装座的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轴铰接在一起。
[0013]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端部分别套设有管套,所述管套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轴铰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转动到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管套相互抵接。
[0014]
可选地,每个梯段包括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踏板,该踏板的前端铰接于所述两个立柱,后端在两侧分别通过二连杆结构铰接于对应的立柱,以能够在使用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踏板大致平行于水平面,在所述闲置位置,所述踏板大致平行于所述立柱,每个梯段中设置有多个所述踏板,多个所述踏板在所述后端均与公共连杆铰接。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梯段之间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以能够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相对转动,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其中,锁止机构中的止动件和卡止件可释放地配合,在逃生梯使用时,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中的一者相对于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中的另一者绕第一铰接轴转动到展开位置,止动件和卡止件即刻实现完全配合,以将相铰接的两个梯段锁止在展开位置,从而实现逃生梯在展开的同时自动锁止,缩短了逃生梯的操作时间。
[0016]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的锁止机构位于锁止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的锁止机构位于锁止位置时的断面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的锁止机构位于锁止位置时的
断面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的锁止结构中的止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的锁止结构中的卡止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
[0028]
11-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第一铰接轴,14-管套,15-第三铰接轴,16-二连杆结构,17-公共连杆,18-扶手立柱;
[0029]
2-止动件,21-弹性件,22-锁钩,221-斜切面,222-内侧面,23-安装座,231-第一沉头孔,24-第二铰接轴,25-操作部,26-连接板,27-支撑板;
[0030]
3-卡止件,31-致动部,32-锁槽,321-锁止面,33-锁台,331-上表面,34-固定座,341-第二沉头孔;
[0031]
4-踏板,41-铰接孔,42-防滑凸起,43-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3]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分别对应于图3、图5以及图6的图面中的上方位、下方位。此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34]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折叠式逃生梯,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该逃生梯包括依次铰接的多个梯段,任意相邻的两个梯段之间通过第一铰接轴13铰接以能够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相对转动,进而能够实现逃生梯的展开和折叠。其中,参考图1中所示,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止动件2和卡止件3,止动件2与卡止件3可释放地配合,当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位于折叠位置时,止动件2与卡止件3脱离配合,以允许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之间的相对转动;当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中的一者相对于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中的另一者转动到展开位置时,止动件2与卡止件3实现配合,以限制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之间的相对转动。
[00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折叠式逃生梯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梯段之间通过第一铰接轴13铰接以能够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相对转动,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其中,锁止机构中的止动件2和卡止件3可释放地配合,在逃生梯使用时,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中的一者相对于相铰接的两个梯段中的另一者绕第一铰接轴13转动到展开位置,止动件2和卡止件3即刻实现完全配合,以将相铰接的两个梯段锁止在展开位置,从而实现逃生梯在展开的同时自动锁止,缩短了逃生梯的操作时间。
[0036]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梯段均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立柱,任意相邻的两个梯段中同一侧的两个立柱通过第一铰接轴13铰接,且相铰接的两个立柱分别为第
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止动件2设置在第一立柱11上,卡止件3设置在第二立柱12上。
[0037]
其中,止动件2和卡止件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3至图7中所示,止动件2可以包括弹性件21和锁钩22,卡止件3可以设置有致动部31和锁槽32,其中,锁钩22活动地设置在第一立柱11上以能够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弹性件21为锁钩22提供朝向锁止位置的弹力,以将锁钩22保持在锁止位置。其中,在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位于折叠位置时,锁钩22与锁槽32脱离配合,即止动件2与卡止件3分离,此时,第二立柱12能够相对于第一立柱11绕第一铰接轴13转动,以展开逃生梯;在第二立柱12相对于第一立柱11从折叠位置朝向展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致动部31与锁钩22接触并能够驱动锁钩22克服弹力朝向释放位置移动,且当第二立柱12相对于第一立柱11到达展开位置时,锁钩22与致动部31分离并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落入锁槽32中并能够保持在锁槽32中,以实现逃生梯在展开的同时快速锁止,从而缩短逃生梯的操作时间。
[0038]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止动件2可以包括弹性件21和棘爪,卡止件3可以构造为棘轮,其中,棘爪活动地设置在第一立柱11上以能够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弹性件21为棘爪提供朝向锁止位置的弹力,在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位于折叠位置时,棘爪与棘轮脱离配合,在第二立柱12相对于第一立柱11从折叠位置朝向展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棘爪克服弹性件21的弹力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当第二立柱12相对于第一立柱11到达展开位置时,棘爪在弹力的作用下顺利滑入棘轮轮齿的齿根部,并且棘爪在弹性件21的迫使下能够与棘轮保持接触,以将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锁定在展开位置。其中,由于棘轮自身只能够向一个方向旋转,不能够倒转,因此在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位于展开位置时,棘爪能够稳定地配合在棘轮轮齿的齿根部,从而将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可靠地锁定在展开位置。
[0039]
其中,止动件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立柱11上。为了便于止动件2与第一立柱11的安装,可选择地,参考图3至图7中所示,止动件2可以包括安装座23,安装座23可以设置有第一沉头孔231,以供紧固件穿过将止动件2固定于第一立柱11,锁钩22通过第二铰接轴24铰接于安装座23。其中,第二铰接轴24与第一铰接轴13平行设置,以使得在第二立柱12相对于第一立柱11绕第一铰接轴13转动时,锁钩22能够在致动部31的驱动下相对于安装座23绕第二铰接轴24转动。
[0040]
其中,弹性件2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弹性件21可以构造为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套设在第二铰接轴24上,一端抵接于锁钩22,另一端抵接于安装座23,在第二立柱12相对于第一立柱11从折叠位置朝向展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致动部31与锁钩22接触并挤压扭转弹簧,使得锁钩22能够克服由扭转弹簧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力并朝向释放位置移动,且当第二立柱12相对于第一立柱11到达展开位置时,锁钩22与致动部31分离并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落入锁槽32中,并且储存在扭转弹簧中能量能够将锁钩22保持在锁槽32中,使得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不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将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可靠地锁定在展开位置。
[0041]
其中,卡止件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在第二立柱12上。可选择地,参考图8中所示,卡止件3可以包括固定在第二立柱12上的固定座34,固定座34可以设置有第二沉头孔341,以供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等)穿过将卡止件3固定连接于第二立柱12。
[0042]
其中,参考图3至图6以及图8中所示,卡止件3可以包括锁台33,该锁台33与固定座
34相连接且设置有第二沉头孔341,以供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等)穿过将卡止件3稳定地固定在第二立柱12上,并且在锁钩22进入到锁槽32中时,紧固件的设置不会对锁钩22造成干涉。其中,锁台33的远离第二立柱12的上表面331设置有锁槽32,致动部31构造为由锁台33的侧表面形成的楔形面,楔形面与上表面331相交且成钝角,以通过楔形面驱动锁钩22从锁定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同时引导锁钩22进入锁槽32。
[0043]
其中,为了使得锁钩22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入锁槽32中,上表面331包括锁槽32的槽口与楔形面之间的过渡面,该过渡面可以形成为弧形引导面,以减少锁钩22进入锁槽32中的阻力,引导离开楔形面的锁钩22进入锁槽32中。
[0044]
此外,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锁钩22设置有用于与楔形面配合的斜切面221,能够增大锁钩22与楔形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楔形面的磨损,而且斜切面221与楔形面的相互配合能够减小锁钩22从锁定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的阻力。
[0045]
由于逃生梯在使用的过程中,相铰接的两个立柱之间有相对转对的趋势,为了避免锁钩22从锁槽32中脱出,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锁槽32具有底壁和与锁钩22的内侧面222相对的侧壁,该侧壁倾斜设置且与底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以形成为锁止面321,用于将锁钩22锁止在锁槽32中。在此需要解释的是,“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中的方位词“内”是基于止动件2进行定义的,认为在锁止位置时锁钩22背离卡止件3所面向的方位为内,反方向为外。
[0046]
其中,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与锁止面321摩擦接触,当相铰接的两个立柱有转动趋势时,锁止机构受到拉力,即转换为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与锁止面321之间的正压力,由此产生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与锁止面321之间的摩擦力,随着转动趋势的增加,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与锁止面321之间的摩擦力会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锁钩22从锁槽32中脱离的难度,以将锁钩22限制在锁槽32中。
[0047]
其中,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锁钩22从锁槽32中脱离的难度,锁钩22的内侧面222大致与锁止面321平行,以增加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与锁止面321之间的接触面积,将锁钩22限制在锁槽32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大致”意在表示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与锁止面321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允许或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存在一定角度的偏差。
[0048]
另外,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与锁止面321之间相互摩擦接触但成一定角度,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转动趋势的增加,锁钩22的内侧面222与锁止面321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加,因而也增加了锁钩22从锁槽32中脱离的难度。
[0049]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操作止动件2从锁止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止动件2可以包括与锁钩22连接的操作部25,手动按压操作部25,使得锁钩22绕第二铰接轴24相对于安装座23转动,以从锁止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从而使得第二立柱12绕第二铰接轴24相对于第一立柱11转动,进而将逃生梯从使用状态改变为闲置状态。其中,操作部25和锁钩22可以构造为杠杆件,第二铰接轴24为该杠杆件的支点,操作部25对应于杠杆件的动力臂,锁钩22对应于杠杆件的阻力臂,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而在将锁钩22从锁止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的过程中,比较省力。
[0050]
其中,参考图3至图6中所示,操作部25的靠近第一立柱11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板26,止动件2的安装座23的相对于操作部25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27,连接板26和支撑板27
通过第二铰接轴24铰接在一起,以将止动件2铰接在第一立柱11上。
[0051]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中所示,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的端部分别套设有管套14,两个管套14通过第一铰接轴13铰接在一起,在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转动到展开位置时,两个管套14相互抵接,以使得第一立柱11的端和第二立柱12的端部在展开位置时对齐,增强相邻梯段之间的稳固性。
[0052]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每个梯段包括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踏板4,该踏板4的前端通过第三铰接轴15铰接于两个立柱,后端在两侧分别通过二连杆结构16铰接于对应的立柱,以能够在使用位置和闲置位置之间转动,在使用位置,踏板4大致平行于水平面,在闲置位置,踏板4大致平行于立柱,以易于收纳。其中,参考图8中所示,踏板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三铰接轴15和二连杆结构16铰接的铰接孔41,两端的铰接孔41关于踏板4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以便于踏板4的安装,减少装配错误。参考图1中所示,每个梯段中设置有多个踏板4,多个踏板4在后端均与公共连杆17铰接,以使得每个梯段中的多个踏板4能够同时转动。在使用位置时,踏板4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实现踏板4的自然打开。在此需要解释的是,“前端”和“后端”中的方位词“前”和“后”是基于逃生梯进行定义的,认为在使用时逃生梯所面向的方位为前,反方向为后。
[0053]
其中,参考图9中所示,踏板4的相对的两表面分别设置有防滑凸起42,两表面的防滑凸起42关于踏板4的厚度方向对称设置,当踏板4的一个表面的防滑凸起42磨损后,能够将踏板4翻面后继续使用,大大增加了逃生梯的使用寿命。此外,踏板4还设置有沿踏板4的厚度方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减重孔43,以减轻逃生梯的整体重量,降低材料成本。
[0054]
此外,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逃生梯的一个末端梯段中的两个平行设置的立柱构造为扶手立柱18,以用于供使用者握持。
[0055]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56]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7]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