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0665发布日期:2020-08-18 16:3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碗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取碗器。



背景技术:

餐厅,食堂,饭店或者家庭在做饭的时候,经常要从热气腾腾的锅中、蒸柜中或者烤炉中等菜肴加工装置中将碗盆等取出来,取出的时候不仅容易被热气烫到,还容易倾倒碗盆等导致碗盆中的菜肴烫伤手。

公告号为cn201920580u的专利公开一种防烫手端碗器,通过夹片、连接杆和握把构成类似剪刀的夹取结构可轻松将锅中的碗碟取出、不烫手、也不容易洒。但该专利中夹片位于连接杆底部,使用时操作者需手握连接杆延长杆上的握把,竖直将端碗器深入锅中,取出碗碟;整个操作过程,使用者的手部、腕部与连接杆之间近似垂直,不容易把握力道,而且如果长期使用,还容易损伤手腕部。

公告号为cn207125672u的专利公开一种防烫端碗夹,夹头固定在碗夹的前端,使用者使用时可较为轻松、省力进行取碗操作。但该结构中,夹头与碗夹固定限制其仅能从高度较低的锅中取碗,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取碗器。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取碗器,包括碗夹和连接于碗夹前端的夹头,所述碗夹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支杆,支杆以铰接部位分成位于前部的支臂、位于后部的握把。所述夹头为弧形片状,夹头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夹头的中间向外凹;夹头有两个,对称安装在支臂前端;所述夹头内侧中部设有一凹槽,凹槽内设有一第一连接孔和复数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凹槽前侧下部,复数个第二连接孔位于凹槽前侧上部或后侧;复数个第二连接孔围绕第一连接孔呈扇形分布,每个第二连接孔至第一连接孔的距离相等;所述支臂前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对应匹配的支臂贯穿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分别与支臂贯穿孔连接安装有可拆卸的螺丝螺母组件;使用时将螺丝螺母组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或第二连接孔、支臂贯穿孔,将支臂与夹头固定连接。使用时,根据锅等的深度选择将碗夹前端的支臂贯穿孔与夹头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通过螺丝螺母组件连接,形成适配的取碗器。碗夹为类似剪刀的结构,操作简便。碗夹与夹头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并可根据需求选择碗夹连接与夹头的角度,有效扩大本发明取碗器的适用范围;使用时,可先采用螺丝螺母组件通过第一连接孔、位于支臂前端的支臂贯穿孔拟连接(非紧固连接),再根据碗碟放置的锅的深度,转动支臂,调整另一支臂贯穿孔对应至合适的第二连接孔外侧,再将螺丝螺母组件锁紧使夹头与支臂紧固固定。同时可提高操作者手腕部的舒适度,也便于操作者把握操作力道。而且夹头与支臂为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本发明取碗器的日常拆洗、节省收纳空间。

所述支杆可为弯曲形状,这样支臂、握把的张合范围可有效缩短至恰当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两支臂靠近铰接部位连接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可为拉簧。弹性连接件可将两支臂的张合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使用时使用者将支臂张开过大而打翻待取的碗碟隔壁的碗碟,也避免本发明被收纳时支臂过度闭合,使两夹头紧密贴合压紧造成损坏。本发明还包括防烫罩;所述防烫罩包括固定部、弹性部和罩部;所述固定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连接于弹性部两侧;所述固定部两侧设有与两支臂对应匹配的套孔;所述弹性部的常态长度不大于两支臂的最小间距,弹性部的最大拉伸长度与常态长度之差不小于弹性连接件最大拉伸长度与常态长度之差;所述罩部连接于固定部、弹性部的边缘,罩部开口朝下;所述罩部与套孔对应的一侧设有开缝,罩部外壁设有延长贴部,延长贴部覆盖于开缝外;延长贴部一侧与罩部固定连接,另一侧可拆贴于罩部;所述位于中间的罩部弹性大于位于两侧的罩部。

增设的防烫罩结构简单,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取碗器的防烫性能,特别是当夹头位于碗夹下端(即碗夹与第一连接孔和位于第一连接孔上方的第二连接孔连接),需要操作者近似竖直向下取碗时,可防止锅中等热气上冒,烫伤操作者。

所示防烫罩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避免影响操作者取碗操作的视线。

进一步的,所述夹头上端部中间外侧嵌装有一水平校准器。操作者使用本发明取碗时,水平校准器可协助操作者保持被夹取的碗碟平衡,防止碗碟中的菜肴倾倒浪费或烫伤操作者等,特别是当碗碟盛放的是汤类菜肴等不利于操作者观察被取碗碟是否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时。所述水平校准器与夹头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防止水平校准器受热损坏。所述水平校准器可为水泡平衡校准器,该水泡平衡校准器内含有一水泡和液体,液体为绿色;水平校准器的外侧、顶壁为透明材质制成,水平校准器的内侧壁为白色或银色等浅色,方便操作者从监视到夹头的平衡状态。

从那些较深的锅、蒸笼等烹饪器具中夹取碗碟时,由于夹头和支臂前侧都在烹饪器具内,碗碟更容易发生倾斜、倾倒现象,采用水平校准器可将难于确认的碗碟的平衡情况可视化,甚至高于碗碟中菜肴的最高平面,便于观察平衡状况。

进一步的,所示支臂与夹头之间设有垫块,垫块内侧呈弧形状。垫块可使碗夹与夹头之间连接更为牢固,减小取碗操作过程中,碗夹松动。

进一步的,所述防烫罩设于弹性连接件与铰接部位之间,避免防烫罩在取碗过程中下滑,影响防烫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延长贴部内侧缝制有魔术贴刺面;所述罩部外壁与延长贴部对应的位置缝制有魔术贴毛面。该结构便于防烫罩拆、装于支臂。

进一步的,所述支臂前侧向下弯折。支臂前端的弯折设置,可使当支臂前端呈近似竖直状态时,支臂后端及握把向外弯折,减轻当碗夹的支臂需近似竖直伸入锅中取碗时操作者手腕部的不适感。

进一步的,所述支臂中部向下弯折,支臂前侧与支臂后侧平行设置,该结构可在操作者于较深的锅中取碗时,便于保持碗碟的平衡,防止其倾倒打翻。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可以是在握把上套装防滑套,或者在握把后端设置防滑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夹头内壁设有防滑层,防止取碗过程中,碗碟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螺丝螺母组件的内侧厚度不大于凹槽的深度,减小螺丝螺母组件对夹头内壁的凸出干扰,保持夹头内壁趋于平滑。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结构为半环状的套部,套部连接于握把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碗夹与夹头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并可根据需求选择碗夹连接与夹头的角度,有效扩大本发明取碗器的适用范围。

2、夹头与支臂多种连接角度,可提高操作者手腕部的舒适度,也便于操作者把握操作力道。

3、增设的防烫罩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取碗器的防烫性能,特别是当夹头位于碗夹下端,需要操作者近似竖直向下取碗时,可防止锅中等热气上冒,烫伤操作者。

4、操作者使用本发明取碗时,水平校准器便于操作者观察、保持被夹取的碗碟平衡,使碗碟中的菜肴保持水平,避免菜肴倾倒浪费等。

5、支臂前端的弯折设置,可使当支臂前端呈近似竖直状态时,支臂后端及握把向外弯折,减轻当碗夹的支臂需近似竖直伸入锅中取碗时操作者手腕部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碗夹与夹头连接状态局部图;

图3为本发明夹头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夹头侧视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碗夹侧视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碗夹侧视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碗夹;11、支臂;12、握把;13、支臂贯穿孔;14、防滑限位块;2、夹头;21、凹槽;22、第一连接孔;23、第二连接孔;24、防滑层;3、螺丝螺母组件;4、弹性连接件;5、防烫罩;51、固定部;52、弹性部;53、罩部;54、套孔;55、开缝;56、延长贴部;6、套部;7、垫块;8、水平校准器;81、水泡;9、隔热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内、外等方向用语,仅是参考说明书附图1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仅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记载一种取碗器,包括碗夹1和连接于碗夹1前端的夹头2,所述碗夹1包括两根中间铰接的支杆,支杆以铰接部位分成位于前部的支臂11、位于后部的握把12。所述夹头2为弧形片状,夹头2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夹头2的中间向外凹;夹头2有两个,对称安装在支臂11前端;所述夹头2内侧中部设有一凹槽21,凹槽21内设有一第一连接孔22和复数个第二连接孔23,第一连接孔22位于凹槽21前侧下部,复数个第二连接孔23位于凹槽21前侧上部或后侧;复数个第二连接孔23围绕第一连接孔22呈扇形分布,每个第二连接孔23至第一连接孔22的距离相等;所述支臂11前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23对应匹配的支臂贯穿孔13;第一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23分别与支臂贯穿孔13连接安装有可拆卸的螺丝螺母组件3;使用时将螺丝螺母组件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2或第二连接孔23、支臂贯穿孔13,将支臂11与夹头2固定连接。使用时,根据锅等的深度选择将碗夹1前端的支臂贯穿孔13与夹头的第一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23通过螺丝螺母组件3连接,形成适配的取碗器。碗夹1为类似剪刀的结构,操作简便。碗夹1与夹头2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并可根据需求选择碗夹1连接与夹头2的角度,有效扩大本发明取碗器的适用范围;同时可提高操作者手腕部的舒适度,也便于操作者把握操作力道。

所述螺丝螺母组件3的内侧厚度不大于凹槽21的深度,减小螺丝螺母组件2对夹头2内壁的凸出干扰,保持夹头2内壁趋于平滑。

所述支杆可为弯曲形状,这样支臂11、握把12的张合范围可有效缩短至恰当范围。

所示支臂11与夹头2之间设有垫块7,垫块7内侧呈弧形状。垫块7可使碗夹1与夹头2之间连接更为牢固,减小取碗操作过程中,碗夹1松动。

所述夹头2内壁设有防滑层24,防止取碗过程中,碗碟滑落。

所述握把12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可以是在握把上套装防滑套,或者在握把后端设置防滑限位块14(如图1或图6所示)。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所述两支臂11靠近铰接部位连接有弹性连接件4;所述弹性连接件4可为拉簧。弹性连接件4可将两支臂11的张合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使用时使用者将支臂11张开过大而打翻待取的碗碟隔壁的碗碟,也避免本发明被收纳时支臂11过度闭合,使两夹头2紧密贴合压紧造成损坏。本发明还包括防烫罩5;所述防烫罩5包括固定部51、弹性部52和罩部53;所述固定部51由两部分组成,分别连接于弹性部52两侧;所述固定部51两侧设有与两支臂11对应匹配的套孔54;所述弹性部52的常态长度不大于两支臂11的最小间距,弹性部52的最大拉伸长度与常态长度之差不小于弹性连接件4最大拉伸长度与常态长度之差;所述罩部53连接于固定部51、弹性部52的边缘,罩部53开口朝下;所述罩部53与套孔54对应的一侧设有开缝55,罩部53外壁设有延长贴部56,延长贴部56覆盖于开缝55外;延长贴部56一侧与罩部53固定连接,另一侧可拆贴于罩部53;所述位于中间的罩部53弹性大于位于两侧的罩部53。

增设的防烫罩5结构简单,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取碗器的防烫性能,特别是当夹头2位于碗夹1下端(即碗夹与第一连接孔22和位于第一连接孔22上方的第二连接孔23连接),需要操作者近似竖直向下取碗时,可防止锅中等热气上冒,烫伤操作者。

所示防烫罩5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避免影响操作者取碗操作的视线。

所述防烫罩5设于弹性连接件4与铰接部位之间。该结构可限制防烫罩5下滑。

所述延长贴部56内侧缝制有魔术贴刺面;所述罩部53外壁与延长贴部56对应的位置缝制有魔术贴毛面。该结构便于防烫罩5拆、装于支臂11。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或2,如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夹头2上端部中间外侧嵌装有一水平校准器8。操作者使用本发明取碗时,水平校准器8可协助操作者保持被夹取的碗碟平衡,防止碗碟中的菜肴倾倒浪费或烫伤操作者等,特别是当碗碟盛放的是汤类菜肴等不利于操作者观察被取碗碟是否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时。所述水平校准器8与夹头2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9,防止水平校准器8受热损坏。所述水平校准器8可为水泡平衡校准器,该水泡平衡校准器内含有一水泡81和液体,液体为绿色;水平校准器8的外侧、顶壁为透明材质制成,水平校准器8的内侧壁为白色或银色等浅色,方便操作者从监视到夹头2的平衡状态。

本发明夹取碗碟时,夹头与碗碟呈相对稳定的关系,此时夹头上面的水平校准器的平衡状况即可表示碗碟内菜肴的水平状况。因此通过水平校准器可视监视碗碟平衡状况极为可靠。

从那些较深的锅、蒸笼等烹饪器具中夹取碗碟时,由于夹头和支臂前侧都在烹饪器具内,碗碟更容易发生倾斜、倾倒现象,采用水平校准器可将难于确认的碗碟的平衡情况可视化,甚至高于碗碟中菜肴的最高平面,便于观察平衡状况。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如图5所示,所述支臂11前侧向下弯折。支臂11前端的弯折设置,可使当支臂11前端呈近似竖直状态时,支臂11后端及握把向外弯折,减轻当碗夹1的支臂11需近似竖直伸入锅中取碗时操作者手腕部的不适感。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如图6所示,所述支臂11中部向下弯折,支臂11前侧与支臂11后侧平行设置,该结构可在操作者于较深的锅中取碗时,便于保持碗碟的平衡,防止其倾倒打翻。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如图4所示,所述防滑结构为半环状的套部6,套部6连接于握把12外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