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高低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5339发布日期:2019-10-28 22:0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高低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低床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型高低床。



背景技术:

高低床是近几年兴起的一款适合学生等群体使用的床,适用范围广,高低床一般是为利用空间而使用的。比之单层床相当于多了一张床的位置。对于住宿学生来说,上下床有效的节省了空间,很好解决了校舍不足问题。

其中现在的学生高矮不一,而有些学生就会比较高,但是高低床的规格都是一致的,故每个高低床的尺寸相同,此时当比较高的学生睡在高低床的下铺时,可能会发生高低床长度不够的情况,同时当学生抬头时也可能会发生头部抵触在上铺的情况,最终就会给高个子的学生睡觉带来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型高低床,能够较好的根据学生的身高调节高低床的尺寸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安全型高低床,包括支架、上床板和下床板,所述支架包括位于上铺的第一架体、位于下铺的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位于上床板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两端的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套设在第一杆体的一端上的第一管体、设置在第一杆体与第一管体之间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架体包括位于下床板两侧的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撑杆两端且供支撑柱下端嵌入的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杆体、套设在第二杆体的一端上的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二杆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支撑柱与支撑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柱固定在支撑管内不同高度处的第三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杆体的端部周侧的第一橡胶环、设置在第一管体内且套设在第一杆体上的第一橡胶套、多个开设在第一橡胶套内壁上且沿第一橡胶套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供第一橡胶环嵌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杆体的端部周侧的第二橡胶环、设置在第二管体内且套设在第二杆体上的第二橡胶套、多个开设在第二橡胶套内壁上且沿第二橡胶套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供第二橡胶环嵌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多个开设在支撑柱上且沿支撑柱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限位孔、开设在支撑管上端的连接孔、穿过连接孔后嵌入在任一限位孔内的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一端连接在定位销端部且另一端捆绑在支撑管上的连接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床板包括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侧第一管体上的第一基板、开设在第一基板一端上的第一滑槽、一端嵌入在第一滑槽内的第一加长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床板包括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侧第二管体上的第二基板、开设在第二基板一端上的第二滑槽、一端嵌入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加长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学生的身高比较高时,利用第一杆体的一端嵌入在第一管体内,且第二杆体的一端嵌入在第二管体内,第一杆体即可在第一管体内移动,而第二杆体即可在第二管体内移动,此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即可改变,同时利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进行限位,从而对第一杆体在第一管体内的位置和第二杆体在第二管体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长度可以根据学生的高度调节,此时学生躺在高低床上时即可比较舒适;

其中利用支撑柱的下端嵌入在支撑管上,此时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的距离即可改变,同时利用第三限位件对支撑柱在支撑管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高度调节,此时即可减小睡在下铺的学生抬头时与上床板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最终即可实现较好的根据学生的身高调节高低床的尺寸大小;

2.当需要利用第一限位件对第一杆体在第一管体内的位置进行限位时,利用第一杆体上的第一橡胶环,且第一管体内设置的第一橡胶套,同时利用多个开设在第一橡胶套内壁上的第一环槽,当第一橡胶环在第一橡胶套内移动时,第一橡胶套和第一橡胶环受到相互之间的挤压力,从而使得第一橡胶套和第一橡胶环发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一橡胶环的移动即可嵌入在不同的第一环槽内,从而通过第一环槽对第一橡胶环的位置进行限位,最终即可实现对第一杆体在第一管体内的位置进行限位;

3.当需要利用第二限位件对第二杆体在第二管体内的位置进行限位时,利用第二杆体上的第二橡胶环,且第二管体内设置的第二橡胶套,同时利用多个开设在第二橡胶套内壁上的第二环槽,当第二橡胶环在第二橡胶套内移动时,第二橡胶套和第二橡胶环受到相互之间的挤压力,从而使得第二橡胶套和第二橡胶环发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二橡胶环的移动即可嵌入在不同的第二环槽内,从而通过第二环槽对第二橡胶环的位置进行限位,最终即可实现对第二杆体在第二管体内的位置进行限位;

4.利用多个开设在支撑柱上的限位孔,将定位销穿过连接孔后嵌入在任一限位孔内,最终即可实现将支撑柱固定在支撑管内不同高度处;

5.利用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定位销端部且另一端捆绑在支撑管上,当定位销从连接孔内摘落后,即可减小定位销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6.利用第一加长板的一端嵌入在第一滑槽内,此时第一加长板即可沿着第一滑槽进行移动,从而对上床板的长度进行改变,此时上床板也可以实现根据学生的身高改变长度,最终即可有利于学生舒适的躺在上床板上;

7.利用第二加长板的一端嵌入在第二滑槽内,此时第二加长板即可沿着第二滑槽进行移动,从而对下床板的长度进行改变,此时下床板也可以实现根据学生的身高改变长度,最终即可有利于学生舒适的躺在下床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杆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杆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床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床板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支架;11、第一架体;111、第一支撑杆;1111、第一杆体;1112、第一管体;1113、第一限位件;101、第一橡胶环;102、第一橡胶套;103、第一环槽;112、支撑柱;12、第二架体;121、第二支撑杆;1211、第二杆体;1212、第二管体;1213、第二限位件;1201、第二橡胶环;1202、第二橡胶套;1203、第二环槽;122、支撑管;2、上床板;21、第一基板;22、第一滑槽;23、第一加长板;3、下床板;31、第二基板;32、第二滑槽;33、第二加长板;4、第三限位件;41、限位孔;42、连接孔;43、定位销;431、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安全型高低床,参照图1,该种安全型高低床包括支架1、上床板2和下床板3,其中支架1包括位于上铺的第一架体11和位于下铺的第二架体12,而第一架体11包括第一支撑杆111和支撑柱112,第一支撑杆11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床板2的两侧,而支撑柱112也设置有四个且分别焊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杆111的两端。

参照图1、图2,第一支撑杆111包括第一杆体1111、第一管体1112和第一限位件1113,其中第一杆体1111的一端嵌入在第一管体1112上,此时第一杆体1111即可沿着第一管体1112进行移动,其中第一限位件1113包括第一橡胶环101、第一橡胶套102和第一环槽103,第一橡胶环101套设在第一杆体1111位于第一管体1112内的一端上,且第一橡胶环101粘结在第一杆体1111上,而第一橡胶套102则是嵌入在第一管体1112内,且第一橡胶套102的周侧外壁粘结在第一管体1112内壁上,同时第一环槽103设置有多个且均开设在第一橡胶套102内壁上,而多个第一环槽103沿着第一橡胶套102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中第一环槽103即可供第一橡胶环101嵌入。

参照图1,第二架体12包括第二支撑杆121和支撑管122,第二支撑杆12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下床板3的两侧,而支撑管122也设置有四个且分别焊接在两个第二支撑杆121的两端;其中支撑管122用于供支撑柱112的下端嵌入,从而实现支撑柱112可以沿着支撑管122进行上下移动,同时支撑柱112与支撑管12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支撑柱112固定在支撑管122内不同高度处的第三限位件4。

参照图1,该种第三限位件4包括限位孔41、连接孔42和定位销43,其中限位孔41设置有多个且均开设在支撑柱112上,且多个限位孔41沿着支撑柱112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同时连接孔42开设在支撑管122的上端,定位销43则是用于穿过连接孔42后嵌入在任一限位孔41内,其中支撑管122上设置有一端捆绑在定位销43端部且另一端捆绑在支撑管122上的连接绳431。

参照图1、图3,第二支撑杆121包括第二杆体1211、第二管体1212和第二限位件1213,其中第二杆体1211的一端嵌入在第二管体1212上,此时第二杆体1211即可沿着第二管体1212进行移动,其中第二限位件1213包括第二橡胶环1201、第二橡胶套1202和第二环槽1203,第二橡胶环1201套设在第二杆体1211位于第二管体1212内的一端上,且第二橡胶环1201粘结在第二杆体1211上,而第二橡胶套1202则是嵌入在第二管体1212内,且第二橡胶套1202的周侧外壁粘结在第二管体1212内壁上,同时第二环槽1203设置有多个且均开设在第二橡胶套1202内壁上,而多个第二环槽1203沿着第二橡胶套1202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中第二环槽1203即可供第二橡胶环1201嵌入。

参照图1、图4,上床板2包括第一基板21、第一滑槽22和第一加长板23,其中第一基板21的两侧分别焊接在两侧的第一管体1112外壁上,而第一滑槽22开设在第一基板21的端部,同时第一加长板23的一端嵌入在第二滑槽32内。

参照图1、图5,下床板3包括第二基板31、第二滑槽32和第二加长板33,其中第二基板31的两侧分别焊接在两侧的第二管体1212外壁上,而第二滑槽32开设在第二基板31的端部,同时第二加长板33的一端嵌入在第二滑槽32内。

原理:当学生的身高比较高时,利用第一杆体1111的一端嵌入在第一管体1112内,且第二杆体1211的一端嵌入在第二管体1212内,第一杆体1111即可在第一管体1112内移动,而第二杆体1211即可在第二管体1212内移动,此时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21的长度即可改变,同时利用第一限位件1113和第二限位件1213进行限位,从而对第一杆体1111在第一管体1112内的位置和第二杆体1211在第二管体1212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的长度可以根据学生的高度调节,此时学生躺在高低床上时即可比较舒适。

其中利用支撑柱112的下端嵌入在支撑管122上,此时第一架体11与第二架体12之间的距离即可改变,同时利用第三限位件4对支撑柱112在支撑管122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高度调节,此时即可减小睡在下铺的学生抬头时与上床板2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最终即可实现较好的根据学生的身高调节高低床的尺寸大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