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251发布日期:2019-11-08 23:20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电热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水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市场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水杯作为一种生活常见用品,由于其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和良好的保温效果等特点受到大家的喜爱,因此,市面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电热水杯产品,比如车载电热水杯等。

目前的电热水杯一般由杯体和盖子组成,盖子螺纹连接于杯体的上端,而电加热部件一般设置于杯体的底部,对杯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电热水杯大多是需要打开盖子才能加热煮水,使用十分不方便,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热水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密封性能好的电热水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电热水杯,包括杯体、上盖和电加热机构,上盖盖设于杯体的上端,电加热机构设置于杯体的底部且用于对杯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还包括泄压机构,上盖包括内盖和外盖,内盖盖设于杯体的上端口,外盖罩设于内盖的外周,外盖上端开设有出汽口,内盖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出汽口相对应,泄压机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泄压机构用于将杯体内的产生的蒸汽从出汽口释放。

由此,通过设置泄压机构,使得杯体内的水在加热过程特别是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及时从出汽口排出,进而即使是在加热的情况下,使用者也不需要打开上盖,干净卫生,方便快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泄压机构包括钢珠和弹簧,钢珠和弹簧均设置于内盖的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安装孔的下端从上至下呈收缩状设置,钢珠的下端与内盖的下端相抵,弹簧的下端与钢珠相抵,另一端压紧于出汽口的边缘。由此,杯体内的水在加热过程特别是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向上推动钢珠远离第一安装孔的下端边缘,此时,蒸汽可以从钢珠与内盖的下端边缘形成的间隙跑出,再通过出汽口排出,完成泄压;泄压后钢珠由于重力的作用回落而压紧于内盖的下端。本实用新型的泄压机构包括钢珠和弹簧,利用蒸汽的推力和钢珠的重力实现电热水杯的泄压功能,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热水杯还包括汽网,汽网与出气口的下端边缘相抵,弹簧的上端压紧于汽网。由此,杯体内的水在加热过程和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先经过汽网再经过出汽口排出,汽网能够对蒸汽起到一定的缓冲和阻挡作用,同时避免外界杂物进入杯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热水杯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安装于内盖与外盖之间且位于内盖的上端,第一密封圈的上端与汽网相抵。由此,第一密封圈安装于内盖与外盖之间,可以有效的提高上盖整体密封性能,有效防止蒸汽从内盖与外盖之间的间隙处跑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热水杯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杯体包括内胆和外壳,第二密封圈设置于内胆和外壳之间,且位于内胆和杯身的上端部。由此,杯体由内胆和外壳两部分组成,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第二密封圈能对内胆和杯身进行密封,起到良好的密封和保温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热水杯还包括手提件,手提件包括吊绳和扣针,外盖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吊绳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安装孔内且通过扣针固定于外盖。由此,手提件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携带和使用,而且拆装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通过设置泄压机构,使得杯体内的水在加热过程特别是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及时从出汽口排出,进而即使是在加热的情况下,使用者也不需要打开上盖,干净卫生,方便快捷;泄压机构包括钢珠和弹簧,利用蒸汽的推力和钢珠的重力实现电热水杯的泄压功能,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还设置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安装于内盖与外盖之间,可以有效的提高上盖整体密封性能,有效防止蒸汽从内盖与外盖之间的间隙处跑出,第二密封圈设置于内胆和外壳之间,能对内胆和杯身进行密封,起到良好的密封和保温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密封性能好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热水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热水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热水杯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热水杯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中的附图标记:1-杯体;2-上盖;3-手提件;4-汽网;5-第一密封圈;6-泄压机构;7-第二密封圈;11-外壳;12-内胆;21-外盖;22-内盖;31-吊绳;32-扣针;61-弹簧;62-钢珠;211-第二安装孔;212-出汽口;221-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热水杯。

如图1~5所示,该电热水杯包括杯体1、上盖2、电加热机构、汽网4、泄压机构6、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7。上盖2盖设于杯体1的上端,电加热机构设置于杯体1的底部且用于对杯体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本实施方式的电加热机构可以为发热盘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杯体1包括外壳11和内胆12,外壳11套设于内胆12的外周,内胆12优选为不锈钢内胆12。上盖2包括内盖22和外盖21,内盖22盖设于杯体1的上端口,外盖21罩设于内盖22的外周。外盖21上端面中心开设有一个圆形的出汽口212。内盖22为中空结构且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221。第一安装孔221与出汽口212相对应。泄压机构6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21内,泄压机构6用于将杯体1内的产生的蒸汽从出汽口212释放。

由此,通过设置泄压机构6,使得杯体1内的水在加热过程特别是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及时从出汽口212排出,进而即使是在加热的情况下,使用者也不需要打开上盖2,干净卫生,方便快捷。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泄压机构6包括钢珠62和弹簧61。钢珠62和弹簧61均设置于内盖22的第一安装孔221内。第一安装孔221的上端圆柱形,下端从上至下呈收缩的喇叭状,钢珠62的下端与第一安装孔221最下端的内盖22侧壁相抵。弹簧61的下端与钢珠62的上端相抵,弹簧61的上端压紧于出汽口212的边缘。由此,杯体1内的水在加热过程特别是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向上推动钢珠62远离第一安装孔221的下端边缘,此时,蒸汽可以从钢珠62与内盖22的下端边缘形成的间隙跑出,再通过出汽口212排出,完成泄压;泄压后钢珠62由于重力的作用回落而压紧于内盖22的下端。本实用新型的泄压机构6包括钢珠62和弹簧61,利用蒸汽的推力和钢珠62的重力实现电热水杯的泄压功能,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汽网4与出气口的下端边缘相抵,弹簧61的上端压紧于汽网4。由此,杯体1内的水在加热过程和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先经过汽网4再经过出汽口212排出,汽网4能够对蒸汽起到一定的缓冲和阻挡作用,同时避免外界杂物进入杯体1内。

第一密封圈5安装于内盖22与外盖21之间且位于内盖22的上端,第一密封圈5的上端与汽网4相抵。由此,第一密封圈5安装于内盖22与外盖21之间,可以有效的提高上盖2整体密封性能,有效防止蒸汽从内盖22与外盖21之间的间隙处跑出。

第二密封圈7设置于内胆12和外壳11之间,且位于内胆12和杯身的上端部。由此,杯体1由内胆12和外壳11两部分组成,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第二密封圈7能对内胆12和杯身进行密封,起到良好的密封和保温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热水杯还包括手提件3。手提件3包括吊绳31和扣针32。外盖2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1,吊绳31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安装孔211内且通过扣针32固定于外盖21。由此,手提件3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携带和使用,而且拆装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通过设置泄压机构6,使得杯体1内的水在加热过程特别是沸腾时产生的蒸汽及时从出汽口212排出,进而即使是在加热的情况下,使用者也不需要打开上盖2,干净卫生,方便快捷;泄压机构6包括钢珠62和弹簧61,利用蒸汽的推力和钢珠62的重力实现电热水杯的泄压功能,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还设置了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5安装于内盖22与外盖21之间,可以有效的提高上盖2整体密封性能,有效防止蒸汽从内盖22与外盖21之间的间隙处跑出,第二密封圈7设置于内胆12和外壳11之间,能对内胆12和杯身进行密封,起到良好的密封和保温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密封性能好等诸多优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