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避让的迷你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3628发布日期:2019-12-03 17:2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避让的迷你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



背景技术:

扫地机是指扫地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像白色家电一样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清洁帮手,产品也会由初级智能向着更高程度的智能化程度发展,逐步的取代人工清洁。家用扫地机身为无线机器,以圆盘型为主,使用充电电池运作,操作方式以遥控器或是机器上的操作面板。一般能设定时间预约打扫,自行充电。前方有设置感应器,可侦测障碍物,如碰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会自行转弯,并依每个不同厂商设定,而走不同的路线,有规划清扫地区。因为其简单操作的功能及便利性,现今已慢慢普及,成为上班族或是现代家庭的常用家电用品。

目前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主要是通过安装光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光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通过发射光波和微波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申请号为:cn201210505328.x),该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准全向式光检测器与一指向性光检测器的一扫地机器人。该方法包括当该准全向式光检测器检测一光线时,转动该准全向式光检测器;当该准全向式光检测器检测不到该光线时,停止转动该准全向式光检测器并估计一旋转角度;根据该旋转角度决定一旋转方向;根据该旋转方向旋转该扫地机器人;以及当该指向性光检测器检测到该光线时,控制该扫地机器人机器行为,行为包括运动行为,清洁行为,机器人与互动装置之间的互动行为等。

上述现有技术的扫地机,利用传统的光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只要遇到障碍物就会改变方向,这样不仅增加了机器人的负担,还严重影响打扫的效率。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语音功能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申请号为:201710218026.7),该发明包括主控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视觉模块、环境检测模块、驱动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语音模块、电源模块、视觉模块、环境检测模块、驱动模块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语音模块用于进行语音的输入和输出;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存储机器人的动力能源,实时检测电池的状态信息;所述视觉模块用于采集周围的图片信息,同时检测距离障碍物的距离;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进行清扫、移动及转向。该专利搭载了视觉模块,利用视觉模块和主控模块对障碍物进行探测和分析,进而判断扫地机的改变方向。

但是在扫地机中搭载视觉模块、光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等,不仅会增加扫地机的生产加工成本,还会增加扫地机的重量,影响市场效益以及清扫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避让的迷你扫地机,该装置将万向轮结构应用在扫地机的驱动轮上,利用万向轮与后轮的结合实现扫地机的前后移动和转向,当扫地机碰到障碍物时,万向轮结构会自动调转方向继续移动,而无需利用ic程序和其他传感器来控制扫地机的方向控制,该装置结构简单,减小了扫地机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生产加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避让的迷你扫地机,其至少包括设置在扫地机本体上的清扫机构和吸尘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设置在扫地机本体上的左边刷、右边刷和软胶刷,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组件、吸风口和尘盒,所述软胶刷设置在吸风口处,所述吸风口与尘盒相连通,左边刷和右边刷转动将垃圾扫至吸风口处,吸尘组件和软胶刷配合将垃圾吸至尘盒中;所述扫地机本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吸尘机构和移动机构均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组件和两个后轮,所述万向轮组件设置在扫地机本体底部的前端,所述两个后轮设置在扫地机本体底部的后端,所述万向轮组件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万向轮组件转动后与地面摩擦带动两个后轮转动,进而带动扫地机本体移动,当扫地机本体遇到障碍物时,该万向轮组件会自动调转方向,扫地机本体继续移动。

因万向轮组件作为扫地机本体的驱动轮,其转动时与地面摩擦能带动后轮的转动,实现扫地机本体的前后移动,该驱动方式简单;且由因其为驱动轮为万向轮,当扫地机本体遇到障碍物时,该万向轮组件会自动调转方向,扫地机本体继续移动,该结构简单实用,而无需ic芯片和其他传感器的结合控制扫地机本体的移动方向,减轻了扫地机本体的重量和体积,便于扫地机本体的小型化发展。

进一步,所述万向轮组件包括铁轴、轮子、主动锥齿、从动锥齿和连杆,所述连杆与主动锥齿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与主动锥齿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套接在铁轴上,且所述从动锥齿与铁轴固定连接,所述铁轴的两端设置均有轮子。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主动锥齿转动,主动锥齿带动从动锥齿转动,从动锥齿转动带动铁轴和轮子转动,进而带动扫地机本体的前后移动;因轮子的转动是由主动锥齿和从动锥齿之间的配合实现的,当扫地机本体遇到障碍物时,轮子和铁轴会自动调转角度继续转动,从而实现扫地机本体自动规避障碍物,且该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所述万向轮组件、左边刷、右边刷和软胶刷均与第一马达驱动连接,所述吸尘组件与第二马达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同时带动万向轮组件、左边刷、右边刷和软胶刷的运转,使扫地机本体的移动和清扫同步进行,一个马达多用,节约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扫地机本体的重量和体积,便于扫地机本体的小型化发展。

进一步,所述吸尘组件设置在吸风口处,其包括风叶、风叶支架、出风口和固定架,所述风叶和出风口均设置在风叶支架上,所述固定架设置在风叶的上方,所述风叶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马达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风叶与第二马达驱动连接,第二马达直接控制扫地机本体的吸尘功能,增加了吸尘组件的吸力,且将风叶设置在风叶支架和固定架围合形成的空腔内,在利用出风口出风,密闭性好,进一步加强了吸尘组件的吸力;且利用第一马达控制清扫机构和移动机构的运转,合理分配了驱动机构的驱动性能。

进一步,所述左边刷和右边刷可拆卸式设置在扫地机本体的底部,所述左边刷和右边刷均包括刷毛、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相盖合,所述刷毛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且所述刷毛分为三束均匀固定在上盖和下盖之间。将所述左边刷和右边刷可拆卸式固定在扫地机本体上,便于左边刷和右边刷的替换。

进一步,所述吸风口设置在扫地机本体底部的中间,所述万向轮组件设置在扫地机本体的前端,所述软胶刷设置在吸风口处,所述左边刷、右边刷设置在吸风口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后轮设置在扫地机本体后端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扫地机本体的后端可拆卸设置有抹布。该扫地机本体各部件之间的分布合理,有利于充分理由扫地机本体底部的面积,同时也利于扫地机本体的平衡。

进一步,所述尘盒包括盒体、隔片和盒盖,所述隔片设置在盒体的上部,所述盒盖与盒体相盖合,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垃圾吸入盒体内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扫地机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启动按键和顶盖,所述顶盖与尘盒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盖的一端通过固定轴与扫地机本体活动连接,所述顶盖的另一端通过按压式开关与扫地机本体活动连接。利用启动按键便于一键开启扫地机,当需要清理尘盒时,可以通过该按压式开关弹开顶盖,便于尘盒的取出,且该按压式开关比传统的卡扣设置更加方便操作。

进一步,所述尘盒在扫地机本体上的安装位置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取出凹槽。当打开顶盖时,可以将手指放置两个取出凹槽上,便于尘盒的取出。

再进一步,所述扫地机本体内设置有锂电池,所述扫地机本体的侧边上设置有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将万向轮结构应用在扫地机的驱动轮上,利用万向轮与后轮的结合实现扫地机的前后移动和转向,当扫地机碰到障碍物时,万向轮结构会自动调转方向继续移动,而无需利用ic程序和其他传感器来控制扫地机的方向控制,该装置结构简单,减小了扫地机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生产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的扫地机本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的扫地机本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的扫地机本体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的扫地机本体顶盖开启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万向轮组件结构爆炸图。

图6为图1中的吸尘组件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方式:参照图1-5。

一种自动避让的迷你扫地机,其至少包括设置在扫地机本体1上的清扫机构2和吸尘机构3,清扫机构2包括设置在扫地机本体1上的左边刷21、右边刷21和软胶刷23,吸尘机构3包括吸尘组件31、吸风口32和尘盒33,软胶刷23设置在吸风口处32,吸风口32与尘盒33相连通,左边刷21和右边刷22转动将垃圾扫至吸风口32处,吸尘组件31和软胶刷23配合将垃圾吸至尘盒33中;扫地机本体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4和移动机构5,清扫机构2、吸尘机构3和移动机构5均与驱动机构4驱动连接,移动机构5包括万向轮组件6和两个后轮7,万向轮组件6设置在扫地机本体1底部的前端,两个后轮7设置在扫地机本体1底部的后端,万向轮组件6与驱动组件4驱动连接,万向轮组件6转动后与地面摩擦带动两个后轮7转动,进而带动扫地机本体1移动,当扫地机本体1遇到障碍物时,该万向轮组件6会自动调转方向,扫地机本体1继续移动。

因万向轮组件6作为扫地机本体1的驱动轮,其转动时与地面摩擦能带动后轮7的转动,实现扫地机本体1的前后移动,该驱动方式简单;且由因其为驱动轮为万向轮,当扫地机本体遇到障碍物时,该万向轮组件6会自动调转方向,扫地机本体1继续移动,该结构简单实用,而无需ic芯片和其他传感器的结合控制扫地机本体1的移动方向,减轻了扫地机本体1的重量和体积,便于扫地机本体1的小型化发展。

在本实施例中,万向轮组件6包括铁轴61、轮子62、主动锥齿63、从动锥齿64和连杆65,连杆65与主动锥齿63固定连接,主动锥齿63与驱动机构4驱动连接,从动锥齿64与主动锥齿63传动连接,从动锥齿64套接在铁轴61上,且从动锥齿64与铁轴61固定连接,铁轴61的两端设置均有轮子62。驱动机构4驱动主动锥齿63转动,主动锥齿63带动从动锥齿64转动,从动锥齿64转动带动铁轴61和轮子62转动,进而带动扫地机本体1的前后移动;因轮子62的转动是由主动锥齿63和从动锥齿64之间的配合实现的,当扫地机本体1遇到障碍物时,轮子62和铁轴61会自动调转角度继续转动,从而实现扫地机本体1自动规避障碍物,且该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马达41和第二马达42,万向轮组件6、左边刷21、右边刷22和软胶刷23均与第一马达41驱动连接,吸尘组件31与第二马达42驱动连接。第一马达41同时带动万向轮组件6、左边刷21、右边刷22和软胶刷23的运转,使扫地机本体1的移动和清扫同步进行,一个马达多用,节约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扫地机本体1的重量和体积,便于扫地机本体的小型化发展。

在本实施例中,吸尘组件31设置在吸风口处32,其包括风叶311、风叶支架312、出风口313和固定架314,风叶311和出风口313均设置在风叶支架312上,固定架314设置在风叶311的上方,风叶311与驱动机构4驱动连接。具体的,第二马达42设置在固定架314上,风叶311与第二马达42驱动连接,第二马达42直接控制扫地机本体1的吸尘功能,增加了吸尘组件的吸力,且将风叶311设置在风叶支架312和固定架314围合形成的空腔内,在利用出风口313出风,密闭性好,进一步加强了吸尘组件的吸力;且利用第一马达41控制清扫机构2和移动机构3的运转,合理分配了驱动机构4的驱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左边刷21和右边刷22可拆卸式设置在扫地机本体1的底部,左边刷21和右边刷22均包括刷毛211、上盖212和下盖213,上盖212和下盖213相盖合,刷毛211设置在上盖212和下盖213之间,且刷毛211分为三束均匀固定在上盖212和下盖213之间。将左边刷21和右边刷22可拆卸式固定在扫地机本体1上,便于左边刷21和右边刷22的替换。

在本实施例中,吸风口32设置在扫地机本体1底部的中间,万向轮组件6设置在扫地机本体1的前端,软胶刷23设置在吸风口32处,左边刷21、右边刷22设置在吸风口32的左右两侧,两个后轮7设置在扫地机本体1后端的左右两侧,且扫地机本体1的后端可拆卸设置有抹布8。该扫地机本体1各部件之间的分布合理,有利于充分理由扫地机本体1底部的面积,同时也利于扫地机本体1的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尘盒33包括盒体331、隔片332和盒盖333,隔332片设置在盒体331的上部,盒盖333与盒体331相盖合,盒体331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垃圾吸入盒体内的开口334。

在本实施例中,扫地机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启动按键11和顶盖12,顶盖12与尘盒33的位置相对应,顶盖12的一端通过固定轴13与扫地机本体1活动连接,顶盖12的另一端通过按压式开关14与扫地机本体1活动连接。利用启动按键11便于一键开启扫地机,当需要清理尘盒33时,可以通过该按压式开关14弹开顶盖12,便于尘盒33的取出,且该按压式开关14比传统的卡扣设置更加方便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尘盒33在扫地机本体1上的安装位置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取出凹槽15。当打开顶盖12时,可以将手指放置两个取出凹槽15上,便于尘盒33的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扫地机本体1内设置有锂电池9,扫地机本体的侧边上设置有充电接口91。

本扫地机本体的工作方式为:

按下启动按键,左边刷、右边刷和软胶刷和吸尘组件同步启动,扫地机本体按照特定程序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左边刷和右边刷转动将地面垃圾扫至吸风口位置,软胶刷和风叶高速运转所产生的强劲吸力会将垃圾吸至尘盒内,同时吸尘口后方的抹布会将地面余下的灰尘擦拭干净,依此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万向轮结构应用在扫地机的驱动轮上,利用万向轮与后轮的结合实现扫地机的前后移动和转向,当扫地机碰到障碍物时,万向轮结构会自动调转方向继续移动,而无需利用ic程序和其他传感器来控制扫地机的方向控制,该装置结构简单,减小了扫地机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生产加工成本。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