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嵌扣玻璃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4743发布日期:2019-12-10 19:0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嵌扣玻璃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抠孔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分体式嵌扣玻璃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新型smc门、玻璃钢门及其他类型的门多采用抠孔结构设计,使其同时具备防盗、安装方便和美观的效果。然而,老式的玻璃门多采用胶合式嵌条,不易于拆卸从而进行清洗或更换。因此,亟需一种新式的玻璃门结构,不仅能够满足上述方便拆装和美观的要求,更能够适用于安装不多种同样式的玻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分体式嵌扣玻璃门,方便对玻璃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方便进行更换或清洗,嵌条为分体式设计还可根据不同的玻璃外形单独拼装,同时使玻璃与门板紧密结合,安装牢固,便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分体式嵌扣玻璃门,包括门片和嵌扣组件;

门片抠孔形成环状安装部,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

嵌扣组件包括卡条和嵌条,卡条为台阶结构,卡条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台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条,第一固定条和台阶结构之间形成固定空间,台阶结构靠近嵌条的一端形成第二凸起;

嵌条包括第二固定条和固定块,第二固定条和固定块呈l型设置,固定块凹陷形成固定槽;

第一凸起和第一安装槽配合将卡条固定在安装部上,第二固定条伸入固定空间且固定槽和第二凸起配合固定连接嵌条和卡条,卡条和嵌条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镶嵌有玻璃。

进一步地,安装部呈长方体,安装部的每条边上的第一安装槽有两道,所述第一凸起有两个,安装部上相邻的两条边上的第一安装槽之间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嵌扣组件的两端各形成有斜向的切削面,相邻的两个嵌扣组件的切削面相互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条与台阶结构之间还形成有第一缓冲空间,第一缓冲空间位于第二安装槽的中轴线处。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条的长度略大于第一固定条的长度,第二固定条伸入固定空间内形成有第二缓冲空间。

进一步地,卡条上形成有第三凸起,嵌条上形成有第四凸起,第三凸起位于台阶结构上远离嵌条的一端,第四凸起位于嵌条上远离卡条的一端;

第三凸起与第四凸起形状大小相匹配,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各朝向第二安装槽并压紧玻璃。

进一步地,嵌扣组件在门片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与门片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卡条与嵌条在垂直于安装部的方向上覆盖玻璃的长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安装槽的相互配合使卡条嵌合固定在安装部上,第二固定条伸入固定空间内,第二凸起和固定槽相互嵌合使得卡条与嵌条相互紧密配合固定,从而使嵌扣组件整体嵌合安装在门片上,最后玻璃紧嵌在第二安装槽内。整体实现了可拆卸安装,从而能够不使用密封胶就能够将玻璃紧嵌在门片内,不仅便于拆卸,更可以根据不同的玻璃样式外形单独拼装,提高了实用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可在长方体安装部上开设两道互相连通的第一安装槽,从而使嵌扣组件能够充分的安装在门片上,提高对玻璃的稳固程度,嵌扣组件的两端各形成有切削面以使相邻的两个嵌扣组件之间紧密贴合,节省了材料。在嵌扣组件内部还设置有第一缓冲空间和第二缓冲空间,以提高玻璃门的防震性能,并通过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来加强对玻璃的压紧效果,最后将嵌扣组件的宽度与门片的厚度保持一致,卡条与嵌条的高度保持一致,不仅保护了玻璃门的外形美观,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玻璃门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分体式嵌扣玻璃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ⅰ处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ⅱ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分体式嵌扣玻璃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卡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嵌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门片、12-安装部、13-第一安装槽、20-嵌扣组件、21-卡条、22-嵌条、23-第一凸起、24-第一固定条、25-固定空间、26-第二凸起、27-第二固定条、28-固定块、29-固定槽、30-第二安装槽、31-玻璃、32-第一缓冲空间、33-第二缓冲空间、34-第三凸起、35-第四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4、5所示,分体式嵌扣玻璃门,包括门片10和嵌扣组件20;

门片10抠孔形成环状安装部12,安装部1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

嵌扣组件20包括卡条21和嵌条22,卡条21为台阶结构,卡条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23,台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条24,第一固定条24和台阶结构之间形成固定空间25,台阶结构靠近嵌条22的一端形成第二凸起26;

嵌条22包括第二固定条27和固定块28,第二固定条27和固定块28呈l型设置,固定块28凹陷形成固定槽29;

第一凸起23和第一安装槽13配合将卡条21固定在安装部12上,第二固定条27伸入固定空间25且固定槽29和第二凸起26配合固定连接嵌条22和卡条21,卡条21和嵌条22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槽30,第二安装槽30内镶嵌有玻璃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起23与第一安装槽13相互配合使卡条21嵌合固定在安装部12上,同时,第二固定条27伸入固定空间25内,第二凸起26和固定槽29相互嵌合使得卡条21与嵌条22相互紧密配合固定,从而使嵌扣组件20整体嵌合安装在门片10上,最后玻璃31紧嵌在第二安装槽30内。整体实现了可拆卸安装,从而能够不使用密封胶就能够将玻璃31紧嵌在门片10内,不仅便于拆卸,更可以根据不同的玻璃31样式外形单独拼装,提高了实用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安装部12呈长方体,安装部12的每条边上的第一安装槽13有两道,所述第一凸起23有两个,安装部12上相邻的两条边上的第一安装槽13之间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安装槽13整体环绕门片10,从而使嵌扣组件20能够充分的安装在门片10上,提高了对玻璃31的稳固程度,从而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

同时,本技术方案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3的数量为两道,只要是采用安装槽与凸起相嵌合的方式,无论槽的数量与深浅是多少,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嵌扣组件20的两端各形成有斜向的切削面,相邻的两个嵌扣组件20的切削面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相邻的两个嵌扣组件20之间也能够紧密贴合,且不会造成多余的材料浪费,不仅节省了空间,更起到了美观的作用效果。同时,无论何种样式的安装部12,相邻的两个嵌扣组件20之间均可通过切削面的相互配合实现紧密连接,本实施例中斜向的切削面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该切削面的形状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条24与台阶结构之间还形成有第一缓冲空间32,第一缓冲空间32位于第二安装槽30的中轴线处。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条27的长度略大于第一固定条的长度24,第二固定条27伸入固定空间25内形成有第二缓冲空间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啊,使玻璃门在受到冲撞或敲击发生震动时,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能够防止玻璃31的震动影响嵌扣组件20本身的稳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玻璃门的防震性能,同时也防止了在安装时用力不当而造成嵌扣组件20损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卡条21上形成有第三凸起34,嵌条22上形成有第四凸起35,第三凸起34位于台阶结构上远离嵌条22的一端,第四凸起35位于嵌条22上远离卡条21的一端;

第三凸起34与第四凸起35形状大小相匹配,第三凸起34和第四凸起35各朝向第二安装槽30并压紧玻璃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玻璃31受到卡条21与嵌条22的受压面积更小,从而提高了受压力,进一步提升了玻璃门的稳固性能。

进一步地,嵌扣组件20在门片10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与门片10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卡条21与嵌条22在垂直于安装部12的方向上覆盖玻璃31的长度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大程度上的节省了嵌扣组件20的材料使用成本,且不会对玻璃门的整体结构造成影响,不仅保护了玻璃门的外形美观,更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玻璃门的表面进行修饰与改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凸起23与第一安装槽13的相互配合使卡条21嵌合固定在安装部12上,第二固定条27伸入固定空间25内,第二凸起26和固定槽29相互嵌合使得卡条21与嵌条22相互紧密配合固定,从而使嵌扣组件20整体嵌合安装在门片10上,最后玻璃31紧嵌在第二安装槽30内。整体实现了可拆卸安装,从而能够不使用密封胶就能够将玻璃31紧嵌在门片10内,不仅便于拆卸,更可以根据不同的玻璃31样式外形单独拼装,提高了实用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可在长方体安装部12上开设两道互相连通的第一安装槽13,从而使嵌扣组件20能够充分的安装在门片10上,提高对玻璃31的稳固程度,嵌扣组件20的两端各形成有切削面以使相邻的两个嵌扣组件20之间紧密贴合,节省了材料。在嵌扣组件20内部还设置有第一缓冲空间32和第二缓冲空间33,以提高玻璃门的防震性能,并通过第三凸起34和第四凸起35来加强对玻璃的压紧效果,最后将嵌扣组件20的宽度与门片10的厚度保持一致,卡条21与嵌条22的高度保持一致,不仅保护了玻璃门的外形美观,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玻璃门的实用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