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人字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9079发布日期:2019-12-06 18:17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人字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人字梯。



背景技术:

人字梯:也称折梯,用于在平面上方空间进行工作的一类登高工具,因其使用时,前后的梯杆及地面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看起来像一个‘人’字,因而把它形象的称为‘人字梯’。人字梯分为固定人字梯和活动人字梯。固定人字梯是人们临时搭建工具;活动的人字梯是将两个梯子的顶部用活页连在一起,移动的时候可以合起来,故广泛应用于临时登高操作上。现有技术中人字梯只能处于固定位置,当人字梯需要挪动时,必需先从梯子上下来才能进行移动;可移动的人字梯需要电机带动才能进行移动,稳定性差、安全性能低、架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解决人字梯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移动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人字梯,包括两个交叉放置且顶部铰接的侧梯,所述侧梯均包括第一梯梁和第二梯梁,所述第一梯梁与第二梯梁底部均设有滚轮,第一梯梁通过多个踏板和第二梯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梯梁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通过传动轴和第一梯梁、第二梯梁底部的滚轮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动力轮,所述传动组件底部与动力轮上的凸起部相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穿过第一梯梁的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首尾依次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底部设有钩状件,所述钩状件通过弹簧固定在第一梯梁的底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梯梁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传动杆的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侧梯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

优选的是:所述滚轮为三角滚轮。

优选的是:所述侧梯中部设有伸缩支架。

实用新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在使用过程中可直接移动,方便作业,提高工作效率;靠单纯的机械传动,无需电力,既降低成本和自重,也便于携带;三角滚轮的设置,使得系统更加稳固;将传动机构放置在中空侧梯内部,不影响美观,侧梯之间设置伸缩支架,人字梯的占地小,拿取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图4是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侧梯,2为第一梯梁,3为踏板,4为传动机构,5为传动轴,6为滚轮,7为动力轮,8为凸起部,9为第一传动杆,10为第二传动杆,11为第三传动杆,12为钩状件,13为弹簧,14为伸缩支架,15为第二梯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人字梯,包括两个交叉放置且顶部铰接的侧梯1,侧梯1均包括第一梯梁2和第二梯梁15,第一梯梁2与第二梯梁15底部均设有滚轮6,第一梯梁2通过多个踏板3和第二梯梁15固定连接;第一梯梁2上设有传动机构4,传动机构4通过传动轴5和第一梯梁2、第二梯梁15底部的滚轮6连接。

进一步的是:传动机构4包括传动组件和动力轮7,传动组件底部与动力轮7上的凸起部8相配合;传动组件包括穿过第一梯梁2的第一传动杆9、第二传动杆10和第三传动杆11,第一传动杆9、第二传动杆10和第三传动杆11首尾依次连接,第三传动杆11的底部设有钩状件12,钩状件12通过弹簧13固定在第一梯梁2的底部;第一梯梁2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传动杆9的凹槽;侧梯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滚轮6为三角滚轮;侧梯1中部设有伸缩支架14。

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向下按压第一传动杆9的一端,另一端会向上移动,由于第二传动杆10与第一传动杆9铰接,第二传动杆10向上移动,第三传动杆11也随之向上移动,因为第三传动杆11底部钩状件12与动力轮7的凸起部8相接触,当第三传动杆11向上移动时,底部钩状件12会带动动力轮7上的凸起部8,动力轮7就发生转动;由于动力轮7与三角滚轮6同轴转动,当动力轮7转动时,三角滚轮6必定随之向前移动;当工作人员松开第一传动杆9,第二传动杆10向下移动,与第三传动杆11底部在弹簧13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置;工作人员反复进行下压、松开两个步骤,人字梯会一直移动。

实施例2:工作人员搬动人字梯至指定位置,通过中部的伸缩支架14调节至指定高度,工作人员爬至一定高度后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遇到需要向左边移动时,将手或脚置于左侧梯1的第一传动杆9上,向下按压,人字梯将会向左移动;左侧梯与右侧梯的结构一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向右边移动时,将手或脚置于右侧梯1的第一传动杆9上,向下按压,人字梯将会向右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