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果汁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7106发布日期:2020-01-07 08:2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果汁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果汁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汁杯被广泛使用,但是现有的充电式果汁杯不能加热,这个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携式果汁杯,通过发热体设置在杯体的底部以及刀头设置于杯体的顶部,发热体可连接外部220v电源对杯体内液体进行加热甚至烧开,满足用户的需要,达到饮用健康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便携式果汁杯,包括上下均两端开口的杯体、底座以及盖体,所述杯体分别与底座以及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设置于杯体的上端开口,所述底座设置于杯体的下端开口,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榨汁用的刀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给杯体内液体加热到0-100摄氏度的加热体。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陷部,在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在所述杯体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部。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在所述透气孔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挡片。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杯体的外侧上设置有防烫的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周向设置有多个向下凸出的限位凸起,在所述底座的上边沿上设置有多个与该限位凸起对应的凹槽。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杯体的上端也设置有外螺纹,该第二内螺纹和外螺纹对应。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连接支架以及设置于连接支架外侧的壳体,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电源以及第二电路板,在所述连接支架内设置有驱动刀头的电机,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与电机以及电源电性连接。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给所述电源充电的充电模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果汁杯,通过发热体设置在杯体的底部以及刀头设置于杯体的顶部,发热体可连接外部220v电源对杯体内液体进行加热甚至烧开,满足用户的需要,达到饮用健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果汁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果汁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果汁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果汁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参见附图1-4,一种便携式果汁杯,包括上下均两端开口的杯体1、底座2以及盖体3,所述杯体1分别与底座2以及盖体3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3设置于杯体1的上端开口,所述底座2设置于杯体1的下端开口,所述盖体3上设置有榨汁用的刀头31,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给杯体1内液体加热到0-100摄氏度的加热体23。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凹陷部21,在所述凹陷部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22,在所述杯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22对应的外螺纹11,现有杯体的内部空间高度从杯体与底座分界线处开始到顶盖,在本技术方案中,杯体1的内部空间高度是从杯体1与底座2分界线下方的凹陷底部开始到顶盖,这就增大的杯体1内部空间的,提高了杯体1的容量。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体23设置于所述凹陷部21的底部,所述发热体23为电热管或者ptc或者电热膜,该发热体23连接外部220伏电源,所述发热体23连接外部电源插孔25。

优选地,在所述底座2上还设置有第一电路板26,该第一电路板26与发热体23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的底面设置有底盖24,所述底盖24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41,在所述透气孔241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挡片242,既起到透气降温的作用同时可以避免大件垃圾和虫子进入底座2。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的外侧上设置有防烫的外壳12,在所述外壳12的底部周向设置有多个向下凸出的限位凸起121,在所述底座2的上边沿上设置有多个与该限位凸起121对应的凹槽26以便于安装外壳12和固定外壳12。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3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33,所述杯体1的上端也设置有外螺纹11,该第二内螺纹33和外螺纹11对应,该杯体1的上侧和下侧一致以便于安装盖体3和底座2,降低辨识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3上设置有连接支架34以及设置于连接支架34外侧的壳体37,在所述连接支架34的上方设置有电源35以及第二电路板36,在所述连接支架24内设置有驱动刀头31的电机32,所述第二电路板36分别与电机32以及电源35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路板36上还设置有给所述电源35充电的充电模块。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