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斜桌腿式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1048发布日期:2020-02-14 15:00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倾斜桌腿式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倾斜桌腿式升降桌,属于电动升降桌领域。



背景技术:

桌子是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产品,尤其是办公桌之类的,由于现代社会很多工作均是在电脑前完成,故久坐对于办公人员是一个潜在隐患,故现在市面上已经开始流行使用升降桌,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选择站立式办公还是坐式办公,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自身需求不同来调整办公桌的高度问题。

目前这类升降桌通常的结构包括桌板,桌板的底部安装有四根桌腿,这类桌腿通常是升降立柱,是通过电机来控制其自动升降,而目前市面上的升降桌,其升降立柱都是直立式的,其优势在于结构相对简单,但是也存在弊端,这种升降桌,其放置的稳定性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倾斜桌腿式升降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电动升降桌稳定性欠佳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倾斜桌腿式升降桌,包括桌板和安装在桌板下方的若干桌腿,所述升降桌包括至少一组桌腿模组,所述桌腿模组包括前桌腿和后桌腿,所述前桌腿和后桌腿均包括升降立柱,所述前桌腿的顶部和后桌腿的顶部以相向方向倾斜式设置,所述前桌腿和后桌腿,至少一个为动桌腿,动桌腿的底部与地面为活动式接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桌,其桌腿是采用倾斜式设置的方式,前桌腿和后桌腿采用顶部相向的方式倾斜,大致呈“八”字状,前桌腿和后桌腿顶部水平间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倾斜式桌腿的设置方式,能使得前桌腿和后桌腿的底部水平间距变大,底部水平间距大、顶部水平间距小,这类结构会使得升降桌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另外,倾斜式的桌腿,由于在实现升降时,会产生两个方向的分位移,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分位移,一个为竖直方向的分位移,竖直方向的分位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实现桌板的上下升降,而至于水平方向的分位移,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前桌腿和后桌腿中,至少一个为动桌腿,这里所指的动桌腿是指和地面是活动式接触,即可以与地面发生相对水平移动,这样倾斜式桌腿在水平方向的分位移就可以转化为动桌腿的位移能力,故整个升降桌的升降得以顺利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桌包括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同时驱动前桌腿和后桌腿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桌腿模组包括侧支架,所述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前桌腿、后桌腿共同安装在侧支架上,所述升降桌包括两组桌腿模组,两组桌腿模组的侧支架之间连接有横梁。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电机传动轴,所述电机传动轴位于前桌腿和后桌腿之间,电机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联轴器与前桌腿、后桌腿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桌腿和/或后桌腿包括传动丝杆、第一锥齿轮和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带动传动丝杆转动,第二锥齿轮连接有桌腿传动轴,桌腿传动轴与所述万向联轴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动桌腿包括内管和套装在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内管的底部有底端盖,所述底端盖上安装有滚动钢珠或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前桌腿和后桌腿,其中一个为动桌腿,另一个为定桌腿,定桌腿的底部与地面为固定式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定桌腿包括内管和套装在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内管的底部有底端盖,所述底端盖上安装有脚垫。

作为优选,所述前桌腿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后桌腿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步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内管、外管、传动丝杆、传动螺母,所述传动丝杆转动带动传动螺母轴向移动,所述传动螺母移动带动内管和外管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升降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升降桌桌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侧支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升降立柱顶部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从最低位置上升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前桌腿、后桌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升降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倾斜桌腿式升降桌,升降桌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桌板6和桌架,本实施例的主要实用新型点在于桌架部分,安装在桌板6下方的若干桌腿也属于桌架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桌包括至少一组桌腿模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是两组桌腿模组,两组桌腿模组分别位于桌板6的左、右两侧,所述桌腿模组包括前桌腿1和后桌腿2,所述前桌腿1和后桌腿2均包括升降立柱,所述前桌腿1的顶部和后桌腿2的顶部以相向方向倾斜式设置,所述前桌腿1和后桌腿2,至少一个为动桌腿,动桌腿的底部与地面为活动式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桌,其桌腿是采用倾斜式设置的方式,前桌腿1和后桌腿2采用顶部相向的方式倾斜,大致呈“八”字状,前桌腿1和后桌腿2顶部水平间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倾斜式桌腿的设置方式,能使得前桌腿1和后桌腿2的底部水平间距变大,底部水平间距大、顶部水平间距小,这类结构会使得升降桌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另外,倾斜式的桌腿,由于在实现升降时,会产生两个方向的分位移,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分位移,一个为竖直方向的分位移,竖直方向的分位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实现桌板6的上下升降,而至于水平方向的分位移,由于本实施例中前桌腿和后桌腿中,至少一个为动桌腿,这里所指的动桌腿是指和地面是活动式接触,即可以与地面发生相对水平移动,这样倾斜式桌腿在水平方向的分位移就可以转化为动桌腿的位移能力,故整个升降桌的升降得以顺利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桌腿模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两组,还可以是三组、四组,甚至也可以是一组,对于一组的,在实施例二中具体说明。

为了优化结构,所述升降桌包括括驱动电机31和传动机构4,所述驱动电机31通过传动机构4同时驱动前桌腿1和后桌腿2升降,利用一个驱动电机31来同时驱动前桌腿1和后桌腿2,首先在成本上更节省,省去了一个驱动电机31,其次在体积方面也更小,最后比较重要的是,利用一个驱动电机31来同时驱动,能够保证较佳的同步性,尤其是本实施例中,前桌腿1和后桌腿2是倾斜设置的,如果前桌腿1和后桌腿2的升降同步性不佳,则容易产生升降不顺畅的问题。

对于传动机构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4优选是包括与驱动电机31连接的电机传动轴41,所述电机传动轴41位于前桌腿1和后桌腿2之间,电机传动轴41的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联轴器42与前桌腿1、后桌腿2传动连接,利用万向联轴器42的特性,可适用于大部分倾斜角度的桌腿,对于生产制造而言,即便是不同规格的升降桌,如果存在桌腿的倾斜角度不同的情况,只要利用万向联轴器42便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万向联轴器42的结构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大量公开,本文不作过多阐述。

为了使得桌架部分更加模块化,本实施例中所述桌腿模组包括侧支架5,所述驱动电机31、传动机构4、前桌腿1、后桌腿2共同安装在侧支架5上,侧支架5、驱动电机31、传动机构4、前桌腿1、后桌腿2基本就构成了一个整体,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桌包括两组桌腿模组,两组桌腿模组的侧支架5之间连接有横梁7,横梁7优选有两根,在组装时,只需要利用横梁7就可以将两组桌腿模组整体组装起来。

本实施例中,前桌腿1、后桌腿2均采用的是升降立柱,现有市面上的升降立柱的基本结构是包括传动丝杆、传动螺母、内管11、外管12,其主要原理是传动丝杆转动,带动传动螺母沿传动丝杆轴向移动,传动螺母与内管11或外管12其中一个连接,从而最终带动内管11、外管12相对移动,而本实施例中电机传动轴41的轴向方向相对于升降立柱而言为径向方向,而前桌腿1、后桌腿2中的升降立柱,其内部的传动丝杆是轴向方向,为了使得动力能够顺利传递,本实施例所述前桌腿1和后桌腿2,其内部的升降立柱的顶部设置了第一锥齿轮45和与第一锥齿轮45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6,其中第一锥齿轮45与传动丝杆同轴连接,第二锥齿轮46则同轴连接有桌腿传动轴43,桌腿传动轴43与所述万向联轴器42连接,具体可参见图3和图4。

为了使得传动机构4更稳定,本实施例侧支架5包括了两个定位板51,定位板51内设置有轴承,电机传动轴41分别穿过两个定位板51,此外侧支架5还包括有电机支架52,电机支架52有电机容置腔,驱动电机31安装在电机容置腔内。另外,侧支架5还包括一封板,将传动机构4的部件封盖起来,封板在图2至图6中未示出。

另外,对于动桌腿的数量,本实施例优选是将前桌腿1和后桌腿2中,其中一个设置为动桌腿,另一个则设置成定桌腿,本实施例中前桌腿1为动桌腿,后桌腿2为定桌腿,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指的定桌腿和动桌腿,指的是桌腿的底部相对地面在水平方向上是否会发生位移,定桌腿指的是桌腿的底部与地面在水平方向上不会发生位移,而动桌腿是桌腿的底部与地面在水平方向上会发生位移。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设置为动桌腿,另一个设置成定桌腿,这样升降桌在升降过程中,其后侧支撑点是保持不动,只有前侧会支撑点发生水平位移,这种单侧移动的移动方式更为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并不局限于这种单侧移动方式,将前桌腿1、后桌腿2均设置成动桌腿,即双侧移动的方式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对于动桌腿和定桌腿,其内部的升降立柱是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底部结构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动桌腿内管11的底部有底端盖111,所述底端盖111上安装有滚动钢珠13或滚轮。本实施例中,优选是用滚动钢珠13,因为对于钢珠而言,可以隐藏式安装在内管11底部,而如果是滚轮,想要做到隐藏式,则需要内管11的内径足够大,另外,滚动钢珠13的承载力也相对较大。

而对于定桌腿,其内管11的底部也有底端盖111,该底端盖111上安装是一个脚垫14,该脚垫14与地面是平面接触,摩擦力较大,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脚垫14优选是万向脚垫14,也称万向调节脚垫14,利用这种万向脚垫14,可适用于不同倾斜角度的桌腿。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升降桌的桌腿模组只有一组,同时为了保证桌子的稳定性,前桌腿1和后桌腿2的底部,在升降立柱的内管底部加装一根稳定横杆8,而滚动钢珠或滚轮则安装在稳定横杆8的底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桌腿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后桌腿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步运行。实施例一中,是利用一个驱动电机通过一个传动机构来实现对前桌腿、后桌腿的同步驱动,而本实施例中前桌腿、后桌腿自带电机,为了保证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同步性,加入一个控制器来实现同步控制,利用控制器来控制同步性是较为常见的技术,现有的直立式上,当有多个升降立柱时,便是利用控制器来同步控制多个升降立柱的同步升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过多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