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篮组件及安装其的电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3972发布日期:2019-12-13 18:0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篮组件及安装其的电烤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炸篮组件及安装其的电烤箱,属于电烤箱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烤箱是利用电热元件所发出的辐射热来烘烤食品的电热器具,利用它可以制作烤鸡、烤鸭、烘烤面包、糕点等。根据烘烤食品的不同需要,电烤箱的温度一般可在50-250℃范围内调节。目前烤箱的功能太过单一,不做结构改动,无法实现无油煎炸。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篮组件,可在现有的烤箱上增加配件,实现无油煎炸,给用户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一个烤箱多种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空气炸篮组件,包括炸篮筒、炸篮盖和炸篮架;

所述炸篮筒呈圆管状,所述炸篮盖包括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炸篮筒两端的前炸篮盖和后炸篮盖,所述炸篮架包括用于固定炸篮筒的限位部、及对称设置在限位部两端的安装部,所述炸篮筒水平放置在限位部内。

作为改进,所述炸篮架由不锈钢丝弯折而成。

作为改进,所述限位部采用与炸篮筒形状匹配的圆弧状。

作为改进,所述前炸篮盖和后炸篮盖分别采用设有网孔的滤网。

作为改进,所述前炸篮盖和后炸篮盖的直径分别与炸篮筒的直径相匹配。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所述空气炸篮组件的电烤箱,包括烤箱体,还包括安装在烤箱体内的风扇、设置在风扇外侧的发热管、及设置在风扇与空气炸篮组件间的风扇罩;所述空气炸篮组件通过炸篮架安装在烤箱体的内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炸篮筒与风扇同轴安装。

作为改进,所述风扇罩上设有与炸篮筒配合的带有网孔的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烤箱内部的风扇将烤箱内部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强行吹入(吸入)炸篮筒,热量能一直在炸篮筒内外进行循环,从而快速把炸篮筒里面的食物(如薯条)炸熟。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烤箱上增加配件,实现无油煎炸,给用户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一个烤箱多种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与烤箱体分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与烤箱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炸篮盖,2、炸篮筒,3、前炸篮盖,4、风扇罩,5、风扇,6、烤箱体,7、发热管,8、安装部,9、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空气炸篮组件,包括炸篮筒2、炸篮盖和炸篮架;

所述炸篮筒2呈圆管状,所述炸篮盖包括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炸篮筒2两端的前炸篮盖3和后炸篮盖1,所述炸篮架包括用于固定炸篮筒2的限位部9、及对称设置在限位部9两端的安装部8,所述炸篮筒2水平放置在限位部9内。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炸篮架由不锈钢丝弯折而成,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限位部9采用与炸篮筒2形状匹配的圆弧状,确保炸篮筒2能稳固的安装在炸篮架上,以快速的空炸食物。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前炸篮盖3和后炸篮盖1分别采用设有网孔的滤网,确保发热管7产生的热量能快速的吹入或吸入炸篮筒2内,然后再进行内外循环。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前炸篮盖3和后炸篮盖1的直径分别与炸篮筒2的直径相匹配,安装方便,且能有效确保食物不会从炸篮筒2内掉落。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所述空气炸篮组件的电烤箱,包括烤箱体6,还包括安装在烤箱体6内的风扇5、设置在风扇5外侧的发热管7、及设置在风扇5与空气炸篮组件间的风扇罩4;所述空气炸篮组件通过炸篮架安装在烤箱体6的内壁上。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炸篮筒2与风扇5同轴安装,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罩4上设有与炸篮筒2配合的带有网孔的滤网。确保发热管7产生的热量能直接、有效、快速的吹入或吸入炸篮筒2内。

使用时,将待烹饪的食物放置在炸篮筒2内,启动烤箱后,电机驱动风扇5转动,同时发热管7开始产生热量,风扇5将发热管7的热量经风扇罩4上的滤网、前炸篮盖3吹至或吸至炸篮筒2内,再经后炸篮盖1吹出,实现热量在炸篮筒2内的循环,从而快速把炸篮筒里面的食物(如薯条)炸熟。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烤箱上增加配件,实现无油煎炸,给用户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一个烤箱多种用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