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吸式清洁车过滤吸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4528发布日期:2019-12-13 18:1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自吸式清洁车过滤吸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自吸式清洁车过滤吸尘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人流车流的剧增,道路垃圾和粉尘越来越多。目前用于道路清扫的环卫清洁车种类较多,既有大型的燃油型道路清洁车辆,也有小型的路面清扫车辆。大型燃油型道路清洁车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性差,排放高,不符合日益严苛的环保需求;体积过大导致在道路清扫过程中存在死角,道路侧边和侧角清扫不到;清扫及垃圾倾倒过程中会有扬尘,带来二次污染。而小型路面清洁车由于具有机动灵活、清洁彻底的特点而受到环卫部门的青睐。但现有的小型路面清洁车均不能实现自动过滤吸尘和自动垃圾分类,存在着人工清扫作业产生二次扬尘,人工操作捡拾分类,费时费力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过滤吸尘和自动垃圾分类,避免产生二次扬尘和人工操作捡拾分类,省时省力的电动自吸式清洁车过滤吸尘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自吸式清洁车过滤吸尘结构,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车底吸尘装置和安装架,在安装架上安装有吸尘风机和过滤布袋;

其特殊之处是:在机架后端固定有竖直布置的垃圾箱,在垃圾箱内设有主吸尘管,主吸尘管为倒置的u型且两端分别由垃圾箱密封穿出,并与车底吸尘装置的二个圆形出口通过软管对应连接,主吸尘管中部设有一个开口向下的主吸口;

在垃圾箱内的底板上对应主吸口下方设有进风口,并与设在安装架上的风道入口连接;在垃圾箱内位于进风口处设有半圆球形过滤网,用于对吸入吸尘风机内的尘土进行过滤。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主吸尘管中部的主吸口上通过卡环固定有滤袋,以便对主吸尘管吸入的尘土进行过滤。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主吸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波纹胶管,并在垃圾箱两侧对应波纹胶管中部分别设有可旋转插入波纹胶管的下闸板,用于控制主吸尘管的通断。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垃圾箱内上端安装有副吸尘管,副吸尘管位于垃圾箱内一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副吸口,副吸尘管另一端由垃圾箱引出并通过波纹胶管连接有快速接头,用于连接延长管清理远处的尘土。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副吸口上通过卡环固定有滤袋,以便对副吸尘管吸入的尘土进行过滤。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垃圾箱外侧对应副吸尘管另一端的波纹胶管中部设有可沿纵向滑动的上闸板,用于控制副吸尘管的通断。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垃圾箱后端一侧铰接有箱门,用于实现垃圾箱的密封。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机架上位于垃圾箱的下面通过滑道设有可抽拉的下抽匣,用于收集吸入垃圾箱内的垃圾。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机架上位于所述滑道底面设有顶紧装置,顶紧装置启动后可将下抽匣顶起使下抽匣顶在垃圾箱底面实现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主吸尘管为倒置的u型且两端分别由垃圾箱密封穿出,并与车底吸尘装置的二个圆形出口通过软管对应连接,通过主吸尘管能够将车底吸尘装置吸入的尘土排入垃圾箱内;并通过设在垃圾箱内进风口处的半圆球形过滤网进行过滤分离,较细的尘土被吸尘风机吸入过滤布袋内,较大的颗粒和垃圾留在垃圾箱内,能够实现自动过滤吸尘和自动垃圾分类,避免产生二次扬尘和人工操作捡拾分类,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去掉箱门)。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车底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安装架2,集尘箱3,主吸尘管4,垃圾箱5,过滤布袋6,出口601,副吸尘管7,快速接头8,滤袋9,滤袋10,过滤网11,电动推杆12,连杆13,顶紧轴14,下抽匣15,滑道16,车底吸尘装置17,闸板支架18,下闸板19,波纹胶管20,吸尘风机21,风道22,上闸板23,闸板支架24,曲柄25,箱门26,万向轮27,滑套28,提升架29,光杆30,电动直线导轨31,固定架32,电动推杆33,圆形出口34,吸尘壳体35,密封条36,支架37,侧导向轮3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动自吸式清洁车过滤吸尘结构,包括一个机架1,在机架1上安装有车底吸尘装置17和安装架2,在安装架2上安装有吸尘风机21和过滤布袋6,吸尘风机21的入口与设在安装架2上的风道22出口连通,吸尘风机21的出口插入过滤布袋6内。在安装架2两侧插入有可抽拉的集尘箱3,过滤布袋6通过网架支撑在安装架2上且两侧的出口601分别插入对应的集尘箱3上口,使过滤布袋6过滤后的尘土落入集尘箱3内。

在机架1后端固定有竖直布置且开口向后的垃圾箱5,在垃圾箱5内设有主吸尘管4,主吸尘管4为倒置的u型且两端分别由垃圾箱5密封穿出,并与车底吸尘装置17的二个圆形出口34通过软管对应连接。在主吸尘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波纹胶管20,并在垃圾箱5两侧对应波纹胶管20中部分别设有闸板支架18,在闸板支架18上铰接有可旋转插入波纹胶管20内的下闸板19,用于控制主吸尘管4两端的通断。

在主吸尘管4中部设有一个开口向下的主吸口,主吸口为跑道状的扁口,在主吸尘管4中部的主吸口上通过卡环固定有滤袋10,以便对主吸尘管4吸入的尘土进行初级过滤。

在垃圾箱5内的底板上对应主吸口下方设有进风口,该进风口与所述安装架2上的风道22入口连接;在垃圾箱5内位于进风口处固定有半圆球形过滤网11,用于对吸入吸尘风机21内的尘土进行过滤。

在垃圾箱5内上端安装有副吸尘管7,副吸尘管7位于垃圾箱5内一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副吸口,副吸尘管7另一端由垃圾箱5引出并通过波纹胶管20连接有快速接头8,用于连接延长管清理远处的尘土。在副吸口上通过卡环固定有滤袋9,所述滤袋10和滤袋9均为布袋,以便对主吸尘管4和副吸尘管7吸入的尘土进行初级过滤。

在垃圾箱5外侧对应副吸尘管7另一端的波纹胶管20中部固定有闸板支架24,在闸板支架24上安装有可沿纵向滑动并插入到波纹胶管内的上闸板23,用于控制副吸尘管的通断。

在垃圾箱5后端一侧铰接有箱门26,用于实现垃圾箱5的密封。在箱门26另一侧与垃圾箱5之间设有门锁(图中未示出),在机架1上位于垃圾箱的下面通过滑道16安装有可抽拉的下抽匣15,用于收集吸入垃圾箱内的垃圾。

在机架1上位于所述滑道底面设有顶紧装置,顶紧装置启动后可将下抽匣15顶起使下抽匣15上口的密封胶条顶在垃圾箱底面实现密封。所述顶紧装置包括并列铰接在滑道底面的二根顶紧轴14,二根顶紧轴14中部通过一根连杆13相互连接实现联动,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支臂连接在二根顶紧轴14中部,在机架1上位于滑道一侧铰接有电动推杆12,电动推杆12的活塞杆下端与其中一根顶紧轴14一端通过曲柄25连接,使电动推杆12伸出后可带动二根顶紧轴14同时旋转将下抽匣15顶起。每根顶紧轴14是由长度不等的二根长杆并列焊接而成,其中长度较长的长杆铰接在滑道底面,旋转后通过长度较短的长杆顶起下抽匣15。

如图6所示,所述车底吸尘装置17包括固定在机架1底部的固定架32,在固定架32上安装有电动直线导轨31和一根光杆30,在光杆30上通过支架37连接有吸尘壳体35,支架37一端通过滑套28套装在光杆30上并与电动直线导轨31的滑块连接,用于在电动直线导轨31的驱动下带动吸尘壳体35横向往复运动;在吸尘壳体35底面设有矩形吸口并在矩形吸口四周设有密封条36,在吸尘壳体35上面并列设有二个分别与矩形吸口连通的圆形出口34,用于连接软管将吸入的粉尘排入所述垃圾箱内;在吸尘壳体35后底部对称安装有定向轮,在吸尘壳体35前端对称安装有万向轮27,用于作业时支撑吸尘壳体35。在吸尘壳体35两侧后部对称设有侧导向轮38,侧导向轮38外缘凸出吸尘壳体35两侧边缘,以便在路边作业时靠在路边石上减小摩擦。在固定架32上铰接有一个提升架29,提升架29由设在支架37上的横梁穿过,在提升架29一端连接有电动推杆33,电动推杆33上端固定铰接在机架上,用于通过提升架29带动支架37和吸尘壳体35实现升降。

清扫作业时,吸尘风机21启动后在垃圾箱内产生负压,通过主吸尘管4和车底吸尘装置17将尘土吸入垃圾箱内,通过主吸口上的滤袋对吸入的尘土进行初级过滤,过滤掉树叶、烟头等较大的垃圾。然后通过过滤网11过滤,过滤掉石块等较大的颗粒落入下面的下抽匣内,过滤后的尘土被吸尘风机吸入过滤布袋内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布袋过滤后的尘土落入集尘箱3内。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