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开启的双开型复合铜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5732发布日期:2020-01-07 09:34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开启的双开型复合铜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开启的双开型复合铜门。



背景技术:

铜门是一种超豪华的玄关,金碧辉煌、沉稳厚重,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铜门,以前常用于深宅要地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护佑门内平安的坚固屏障,如今铜门开始现身于家居被铜门是广泛在全国范围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直至东南亚上海引入公寓、别墅其气度非凡的外观,坚固耐用的特性为用户撑足了面子,铜门的性能特点非常多,最突出的就是其外观特色,铜门之所以百年不衰,也是因为它的气质浑厚,永不过时。

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复合铜门使用时,铜门的门锁都是直接曝露在空气中,若是有小偷对门锁进行撬动时,铜门无法对门锁进行防护,防撬性能较差,且现有的复合铜门使用时,小孩由于力量较小,难以推动铜门打开,不便于铜门的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铜门的门锁都是直接曝露在空气中,若是有小偷对门锁进行撬动时,铜门无法对门锁进行防护,防撬性能较差,且现有的复合铜门使用时,小孩由于力量较小,难以推动铜门打开,不便于铜门的开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开启的双开型复合铜门,包括侧安装板,所述侧安装板的顶端安装有顶安装板,所述侧安装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铜门板,所述铜门板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门把;

所述铜门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省力开启机构,所述铜门板的一端表面对应门把下方位置处嵌入安装有门锁防撬机构,所述门锁防撬机构包括门锁、门锁防护板、防护转板、防撬垫板、扭力弹簧和锁孔;

所述铜门板的一端表面对应门把下方位置处嵌入安装有门锁,所述门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门锁防护板,所述门锁防护板的中部开设有锁孔,所述锁孔的两端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防护转板,所述防护转板与门锁防护板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所述铜门板的另一端对应门锁位置处焊接有防撬垫板。

优选的,所述锁孔的宽度大于两个防护转板的宽度之和,且防护转板的边角为光滑圆角。

优选的,所述铜门板的一端对应门把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标识警示机构,所述标识警示机构包括收纳槽、书写标识板、转动盖板、钢化玻璃防护板、拉把和密封垫;

所述铜门板的一端对应门把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书写标识板,所述收纳槽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盖板,所述转动盖板的一端中心处嵌入安装有钢化玻璃防护板,所述转动盖板的一端对应钢化玻璃防护板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拉把。

优选的,所述转动盖板的一端连接有密封垫,且转动盖板的外侧涂有防水涂料。

优选的,所述省力开启机构包括铜门转轴、安装槽、第一传动齿轮、安装板、第二传动齿轮、转动轴、传动丝线收纳辊、传动丝线、导辊和开启拉手;

所述铜门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铜门转轴,所述铜门转轴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铜门板的一端对应安装槽上方和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转动轴的顶端穿过安装板固定连接有传动丝线收纳辊,所述传动丝线收纳辊的一端表面连接有传动丝线,所述铜门板的一端对应安装槽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导辊,所述传动丝线的另一端连接有开启拉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铜门转轴固定连接,且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门锁防护板一端转动连接的防护转板和扭力弹簧,可在门锁未使用时,扭力弹簧回弹,防护转板翻转至锁孔内,对门锁的锁眼进行保护,结合铜门板一端连接的防撬垫板,可对门锁进行防护,减少了门锁遭受外力时产生损坏的几率。

2、通过拉动开启拉手下移,带动传动丝线移动,结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可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铜门转轴和铜门板转动,力量较小的孩童可利用自身重量,便于将铜门板进行开启。

3、通过拉把将转动盖板翻开,在书写标识板上进行书写,标识使用者外出,来访者可通过转动盖板一端嵌入的钢化玻璃防护板,直观的观察到使用者书写的内容,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外出情况进行标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门锁防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标识警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省力开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侧安装板;2、顶安装板;3、铜门板;4、门把;

5、门锁防撬机构;501、门锁;502、门锁防护板;503、防护转板;504、防撬垫板;505、扭力弹簧;506、锁孔;

6、标识警示机构;601、收纳槽;602、书写标识板;603、转动盖板;604、钢化玻璃防护板;605、拉把;606、密封垫;

701、铜门转轴;702、安装槽;703、第一传动齿轮;704、安装板;705、第二传动齿轮;706、转动轴;707、传动丝线收纳辊;708、传动丝线;709、导辊;710、开启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开启的双开型复合铜门,包括侧安装板1,侧安装板1的顶端安装有顶安装板2,侧安装板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铜门板3,铜门板3的一端表面固定安装有门把4;

铜门板3内部填充有岩棉板,铜门板3的一端表面对应门把4下方位置处嵌入安装有门锁防撬机构5,门锁防撬机构5包括门锁501、门锁防护板502、防护转板503、防撬垫板504、扭力弹簧505和锁孔506;

铜门板3的一端表面对应门把4下方位置处嵌入安装有门锁501,门锁50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门锁防护板502,门锁防护板502的中部开设有锁孔506,锁孔506的两端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防护转板503,防护转板503与门锁防护板502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505,铜门板3的另一端对应门锁501位置处焊接有防撬垫板504,为了便于防护转板503翻转至锁孔506内,从而对门锁501进行防护,锁孔506的宽度大于两个防护转板503的宽度之和,且防护转板503的边角为光滑圆角。

铜门板3的一端对应门把4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标识警示机构6,标识警示机构6包括收纳槽601、书写标识板602、转动盖板603、钢化玻璃防护板604、拉把605和密封垫606;

铜门板3的一端对应门把4一侧位置处开设有收纳槽601,收纳槽601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书写标识板602,收纳槽60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盖板603,转动盖板603的一端中心处嵌入安装有钢化玻璃防护板604,转动盖板603的一端对应钢化玻璃防护板604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拉把605,转动盖板603的一端连接有密封垫606,且转动盖板603的外侧涂有防水涂料,增加了转动盖板603与收纳槽601接触处的防水性能。

铜门板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省力开启机构,省力开启机构包括铜门转轴701、安装槽702、第一传动齿轮703、安装板704、第二传动齿轮705、转动轴706、传动丝线收纳辊707、传动丝线708、导辊709和开启拉手710;

铜门板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铜门转轴701,铜门转轴70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702,安装槽702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703,铜门板3的一端对应安装槽702上方和下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04,安装板704的底端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706,转动轴706的外侧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705,转动轴706的顶端穿过安装板704固定连接有传动丝线收纳辊707,传动丝线收纳辊707的一端表面连接有传动丝线708,铜门板3的一端对应安装槽702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导辊709,传动丝线708的另一端连接有开启拉手710,第一传动齿轮703与铜门转轴701固定连接,且第二传动齿轮705与第一传动齿轮703啮合连接,便于第二传动齿轮705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703转动,从而通过铜门转轴701带动铜门板3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便于开启的双开型复合铜门使用时,通过门锁501,使用者可在铜门板3闭合时,将两个铜门板3锁好,通过门锁防护板502一端转动连接的防护转板503和扭力弹簧505,可在门锁501未使用时,扭力弹簧505回弹,防护转板503翻转至锁孔506内,对门锁501的锁眼进行保护,结合铜门板3一端连接的防撬垫板504,可对门锁501进行防护,减少了门锁501遭受外力时产生损坏的几率;

使用者可在外出时,通过拉把605将转动盖板603翻开,在书写标识板602上进行书写,标识使用者外出,来访者可通过转动盖板603一端嵌入的钢化玻璃防护板604,直观的观察到使用者书写的内容,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外出情况进行标识;

力量较小的孩童打开铜门板3时,可通过拉动开启拉手710下移,带动传动丝线708移动,从而带动传动丝线收纳辊707转动,通过传动丝线收纳辊707转动时,带动第二传动齿轮705转动,第二传动齿轮705与第一传动齿轮703啮合连接,可带动第一传动齿轮703转动,从而带动铜门转轴701和铜门板3转动,力量较小的孩童可利用自身重量,便于将铜门板3进行开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