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6283发布日期:2020-04-03 13:3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具领域,具体为可折叠的座椅,特别涉及一种改进折叠椅。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申请人之前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205873667,名称为一种折叠椅发明创造的改进,后面简称为前专利。前专利主要通过前撑杆、扶手杆、背杆、坐架形成的四杆机构实现椅子的打开和收拢,并通过同轴连接在背杆和坐架的连接点上的过渡转接杆限制和引导该四杆机构的转动角度和相互位置关系,方便控制折叠椅的打开和收拢。但是该椅子在折叠完全之后,只能寻找外物才能保持竖向站立,如靠墙等,无法自行保持直立,使得座椅在需要在折叠状态下随机进行位置移动时机动性较差,不太便捷,比如在进行地面清扫时。需要指出的是,前专利的在收拢状态时的附图可能给人以可以自行站立的假象,这只是因为前专利的附图只需要补充文字说明即可,作图时没有完全按照尺寸还原;实际情况下,在座椅可折叠作动的各部件尺寸要求的限制下,收拢状态时,前撑杆和后撑杆会因为距离太近无法平稳安放。

另一方面,前专利在收拢状态时,背杆,连同与之连接的扶手杆完全位于后撑杆后部,使得前专利的座椅在收拢时整体尺寸并不是很小,又不能自行站立,收拢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折叠椅,结构简单巧妙,实现座椅快速打开和收拢的同时,在不增加折叠后厚度,甚至减少折叠厚度的前提下,保证椅子可以自行站立,无需外力倚靠。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改进折叠椅,包括分列折叠椅宽度方向两侧的扶手杆、顶端同轴地与所述扶手杆的中部转动连接的前撑杆和后撑杆、前端与所述前撑杆的中部转动连接的坐杆,所述折叠椅还包括上端与所述扶手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下端与所述坐杆的后端转动连接的背杆,一端与所述背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撑杆的下部转动连接的过渡转接杆;所述过渡转接杆与所述背杆的转动轴位于所述坐杆与所述背杆的转动轴的后方。

由此,座椅在收拢状态时,背杆底端的前部与前撑杆抵接,限制和决定了收拢时,前撑杆和后撑杆之间的最小夹角,根据具体的前撑杆和后撑杆的尺寸,合理设置背杆伸入前撑杆和后撑杆之间的长度,从而保证任何尺寸的座椅在收拢状态时,只需要提供很小区域的平整范围都能保持座椅的笔直站立;且虽然前撑杆和后撑杆的两底端因为为了确保座椅自行站立而保留了一定间距,但是背杆底端进入前撑杆和后撑杆之间,减少了背杆外凸于后撑杆的水平方向的长度,整体上并没有增加座椅收拢后的占用空间,不增加折叠后厚度。

作为优选,同侧的所述背杆与所述前撑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部分或完全重叠。从而使得座椅在收拢时,背杆的底端可以顺利与前撑杆抵接,形成稳定的直立状态。

作为优选,座椅处于收拢完全状态时,所述背杆的前端与所述前撑杆的抵接。从而将前撑杆的底端和后撑杆的底端撑开一定角度,确保座椅收拢状态下保持直立。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转接杆在靠近与所述背杆的连接点的末端设有一沿所述折叠椅宽度方向向外凸出于所述后撑杆的卡接部。卡接部主要为了在座椅打开完全的时候与后撑杆抵接,形成限位并支撑座椅在外力作用时维持完全打开状态的稳定,坚挺。

作为优选,座椅处于收拢完全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后撑杆之间具有间隙。防止卡接部和后撑杆的相互位置关系干涉到背杆与前撑杆的抵接,保持收拢状态下座椅直立的位置稳定、状态唯一。

作为优选,座椅处于收拢完全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后撑杆抵接。收拢完全状态时,卡接部与后撑杆的抵接的前提是在同时,背杆与前撑杆形成抵接,由此座椅在收拢时具有两个部位的抵接支撑,使得座椅维持收拢状态稳定的能力大大增强。

作为优选,座椅处于打开完全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后撑杆抵接,且所述坐杆前高后低。由此形成稳定的打开状态和舒适的乘坐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坐杆一体成型并呈“匚”字形,具有两沿座椅前后方向对称设置的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部前端的连接两支撑部的横接部;所述前撑杆和所述背杆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的前端和后端上。

坐杆结构精简,支撑部和横接部一体折弯成型,具有良好的结构刚性和强度,并大大降低了座椅自重。

作为优选,所述坐杆上具有多个用于连接坐垫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接在所述支撑部或横接部并向内水平延伸。

在座椅收拢完全时,坐杆处于接近直立的状态,且坐杆位于同样接近直立的前撑杆和后撑杆之间,使得连接在连接部上的座椅同样大部份位于前撑杆和后撑杆之间,增加了前撑杆和后撑杆维持现有夹角的静摩擦力,且坐垫越重越厚,增加的静摩擦力就越大,座椅收拢时站立的就越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改进折叠椅,通过巧妙调整坐杆、背杆和过渡转接杆的具体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使座椅在不增加折叠后厚度,甚至减少折叠厚度的前提下,保证椅子可以自行站立,无需外力倚靠,又可以在坐杆上方便且平稳地安装较厚的坐垫,且不破坏收拢状态时座椅直立的平衡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去掉扶手杆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改进折叠椅,包括分列折叠椅宽度方向两侧的扶手杆1、顶端同轴地与扶手杆的中部转动连接的前撑杆2和后撑杆3、前端与前撑杆的中部转动连接的坐杆4,折叠椅还包括上端与扶手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下端与坐杆的后端转动连接的背杆5,一端与背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撑杆的下部转动连接的过渡转接杆6;过渡转接杆与背杆的转动轴位于坐杆与背杆的转动轴的后方。

同侧的背杆与前撑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部分或完全重叠。

座椅处于收拢完全状态时,背杆的前端与前撑杆的抵接。

过渡转接杆在靠近与背杆的连接点的末端设有一沿折叠椅宽度方向向外凸出于后撑杆的卡接部61。

座椅处于收拢完全状态时,卡接部与后撑杆之间具有间隙。

座椅处于收拢完全状态时,卡接部与后撑杆抵接。

座椅处于打开完全状态时,卡接部与后撑杆抵接,且坐杆前高后低。

坐杆一体成型并呈“匚”字形,具有两沿座椅前后方向对称设置的支撑部41、位于支撑部前端的连接两支撑部的横接部42;前撑杆和背杆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部的前端和后端上。

坐杆上具有多个用于连接坐垫的连接部43,连接部固接在支撑部或横接部并向内水平延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