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及其水汽分离出水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6468发布日期:2020-02-21 18:5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饮水机及其水汽分离出水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汽分离出水嘴,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水汽分离出水嘴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通常能够提供热水、温水和冷水功能,已经是广泛使用的家用或商用饮水设备。

传统的饮水机的出水龙头出水嘴只有一个出水口。然而当出水量大(出冷水或温水)时水会灌满整个水腔,出水会比较集中。当出水量小(出热水时)并不能灌满整个水腔,存在出水比较分散,水形不畅,出水很飘,同时伴有水花飞溅,水流无法聚合在一起的问题;同时,针对目前的即热式饮水设备,如果出的是热水,其安全隐患会很大。原因在于:出热水时,为了满足温度的需要,进水前端会有水泵控制进水流速与进水量,因此,水流会比较小,此时较高温度同时流量较小的热水从出水口流出时,将会形成飞溅的高温水花,出水也会不顺畅,水形容易有气泡或炸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传统技术中的一种改进方案如中国专利cn206081913所披露的,分前后两个出水腔与出水孔,其在水量小不能灌满整个腔时,使用出水腔6和出气腔7,实现水汽分离。但水量大能灌满整个腔时其出水腔6和出气腔7可同时做为出水腔。但这种方案形成两个分开的水路,其水形不好看且存在两个水路的形态,具体的:水流下落时,会散开的更快,落地面积大,过程中水滴飞溅更多,因此其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传统技术中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如中国专利cn206120043所披露的,其进冷水管702和热水管703不在同一方向,其内部实质分冷外腔与热内腔,其热内腔的蒸汽可通过冷外腔与热内腔的通道从冷水外管709排出,但这种方案要专门做蒸汽引流通道,结构复杂,部件多,其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出水量下无法保持出水水形问题,提供一种水汽分离出水嘴,及具有这种水汽分离出水嘴的饮水机。

一种水汽分离出水嘴,包括:

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具有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所述第二出水腔环绕所述第一出水腔;

位于所述内腔中的内柱壁,所述内柱壁围成排水汽腔,所述排水汽腔将所述内腔与第二出水腔连通,其中所述排水汽腔的进水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水腔的进水端的高度。

上述水汽分离出水嘴,水量小时,水仅从第一出水腔流出,当水量大时,水从第一出水腔流出的同时,还从排水汽腔处溢流,然后再从第二出水腔中流出,从第二出水腔中流出的水与从第一出水腔流出的水合流,使得出水水形与水量小时接近乃至一致,并且合流使得出水较为集中,落地面积小,过程中水滴飞溅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的内壁于第一出水腔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的导流方向与所述第一出水腔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出水腔的轴向不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进水口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出水腔的轴向平行,且在沿所述第一出水腔的径向的参照平面上,所述进水口的投影和所述第一出水腔的投影错开,所述进水口的投影与所述导流斜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分离器本体、设置在所述分离器本体顶部的盖体,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分离器本体顶部的底部,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所述盖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腔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出水腔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汽腔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扇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腔由所述第一出水壁围成且与所述内腔直接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壁的外周以外设有第二出水壁,所述第二出水壁与所述第一出水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出水腔,其中所述内柱壁同时与所述第一出水壁、所述第二出水壁及所述内腔的内壁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柱壁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水腔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内柱壁的排水汽腔的进水端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汽腔的在进水端处的内壁具有倒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汽腔与第二出水腔之间具有衔接腔,所述衔接腔使所述排水汽腔的轴向和第二出水腔的轴向左右错开。

还提出一种饮水机,包括机体、出水管,还包括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水汽分离出水嘴。

上述的饮水机,水量小时,水仅从第一出水腔流出,当水量大时,水从第一出水腔流出的同时,还从排水汽腔处溢流,然后再从第二出水腔中流出,从第二出水腔中流出的水与从第一出水腔流出的水合流,使得出水水形与水量小时接近乃至一致,并且合流使得出水较为集中,落地面积小,过程中水滴飞溅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汽分离出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水汽分离出水嘴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水汽分离出水嘴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水汽分离出水嘴b-b向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高度”、“深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汽分离出水嘴100,可安装至即热式饮水机的出水管上,用作饮水机的出水部件。水汽分离出水嘴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设有内腔110。壳体10的外壁设有与内腔110连通的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30。参考图3和图4,出水口130为双通道出水口,具有第一出水腔131和第二出水腔132,第二出水腔132环绕第一出水腔131。进水口120的数量不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置了2个进水口120,并排设置在壳体110的侧部。

壳体10内部,也即内腔110中还设有内柱壁140。内柱壁140围成排水汽腔141。排水汽腔141将内腔120与第二出水腔132连通,并且排水汽腔141的进水端的高度高于第一出水腔131的进水端的高度。也就是说,排水汽腔141与第二出水腔132相衔接,相当于将第二出水腔132的进水端抬高至超过第一出水腔131的进水端的位置。这样,自进水口120进入内腔110中的水会先流向第一出水腔131,只有水量较大时,水位高度上升至排水汽腔141的进水端的高度时,水才会同时从第二出水腔132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汽分离出水嘴100,水量小时,水仅从第一出水腔131流出,出水水形由第一出水腔131的截面形状所决定。当水量大时,水从第一出水腔131流出的同时,可从排水汽腔141处溢流,然后再从第二出水腔132中流出。从第二出水腔132中流出的水与从第一出水腔131流出的水合流,使得出水水形与水量小时较为接近,乃至保持完全一致;并且合流使得出水较为集中,落地面积小,过程中水滴飞溅少。

下面以水汽分离出水嘴100在即热式饮水机上的应用,进一步说明水汽分离出水嘴100应用时的效果。

当饮水机出热水时,为了满足温度的需要,进水前端会有水泵控制进水流速与进水量,此时水流会比较小,不能灌满内腔110。故热水仅从第一出水腔131流出,蒸汽则经排水汽腔141、第二出水腔132排出,防止蒸汽与水混合,避免出现水形炸开、飞溅或出现气泡及水形不畅等现象。

当出温水或冷水时,水量较大,当水位高度上升至排水汽腔141的进水端的高度时,水也从第二出水腔132中溢流。此时第一出水腔131和第二出水腔132同时出水且合流,保证出水形态美观,并且合流使得出水较为集中,落地面积小,过程中水滴飞溅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汽分离出水嘴100,出热水时蒸汽可借用第二出水腔132排出,不需要设置单独的蒸汽引流通道,结构简单;并且第二出水腔132流出的水流能够与第一出水腔131流出的水合流以保持出水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水腔131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所围成图形的形状与第二出水腔132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所围成图形的形状一致,这样第一出水腔131流出的水和第二出水腔132流出的水合流后形成的水柱形状仍保证与合流前一致。

例如,第一出水腔131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第二出水腔132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这样第一出水腔131流出的水大致呈圆柱状,与第二出水腔132流出的水合流后水柱变粗,仍呈圆柱状,保持出水水形。进一地,排水汽腔141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扇环。这样,排水汽腔141和第二出水腔132的形状相适应,溢流时,水从排水汽腔141流向第二出水腔132时具有较大面积的入口,利于水更快地流向第二出水腔132。

又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水腔131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第二出水腔132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围成的图形为椭圆形,这样仅第一出水腔131出水时,水柱为椭圆柱形。而第一出水腔131流出的水和第二出水腔132流出的水合流后的水柱形状仍保证为椭圆柱形,保持出水水形。

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和叙述,使用“径向”和“轴向”的术语。具体的,轴向指水流形成的水柱的轴向,径向指水流形成的水柱的径向。

一些实施例中,内腔110的内壁于第一出水腔131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20之间形成导流斜面112,导流斜面112的导流方向与第一出水腔131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具体的,以进水口120的轴向与第一出水腔131的轴向不平行为例。如图2和图3所示,当进水口120设置在壳体110的侧部时,进水口120的轴向沿水平方向,第一出水腔131的轴向为竖直方向,导流斜面112与竖直方向之间呈锐角。这样,自进水口120流入的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第一出水腔131,出水结束时,不存在残余水滴现象。

如图2和图3所示,一个具体的实施结构中,壳体110包括分离器本体114、设置在分离器本体114的顶部的盖体116,出水口130设置在分离器本体114的底部,进水口120开设在分离器本体114的侧部。盖体116与分离器本体114固定连接,其在分离器本体114成型后固定到分离器本体114上。

又如,以进水口120的轴向与第一出水腔131的轴向平行为例。此时,第一出水腔131的轴向仍为竖直方向,进水口120的轴向也为竖直方向,但水平上第一出水腔131和进水口120位置错开,进水口120进入的水会先流到导流斜面112上,给蒸汽留出排出的时间,避免其同热水一起流出而造成水形炸开等现象。因此,在沿第一出水腔131的径向的参照平面(图2和图3的放置角度天,该参照平面可以为水平面)上,进水口120的投影和第一出水腔131的投影错开,进水口120的投影与导流斜面11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如,一个具体的实施结构中,出水口130设置在分离器本体114的底部,进水口120开设在盖体116上,二者在水平上错开。

如图2和图3所示,当设置有2个进水口时,则至少在其中的一个进水口120与第一出水腔131的进水端之间设有上述的导流斜面112。

内柱壁140的数量不限制。具体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内柱壁14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出水腔131的两侧。两个内柱壁140也位于导流斜面112的两侧,这样水进入内腔110中的流动主路径上没有阻挡物,保证出热水时也较为顺畅。

进一步地,两个内柱壁140的排水汽腔141的进水端平齐。即两个排水汽腔141的进水端的高度一致,溢流发生时,水同时从两个排水汽腔141中流入,使得第二出水腔132中更容易形成环形的水柱,进而与第一出水腔132中流出的水柱合流。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排水汽腔141的在进水端处的内壁具有倒角142。倒角142的存在,减小了排水汽腔141的壁厚,使溢流时水更快速的进入到排水汽腔141中。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分离器本体114是一体成型的。此时,如图4所示,第一出水腔131由第一出水壁133围成且与内腔110直接连通,第一出水壁133的外周以外设有第二出水壁134。第二出水壁134与第一出水壁133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出水腔132,其中内柱壁140同时与第一出水壁133、所述第二出水壁134及内腔110的内壁相连接。此处的直接连通,指第一出水腔131位于内腔110的底壁处,直通内腔110,不存在内柱壁140这样的中间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汽腔141与第二出水腔132之间具有衔接腔143,衔接腔143使排水汽腔141的轴向和第二出水腔132的轴向左右错开。具体的,如图4所示,排水汽腔141与第二出水腔132在水平方向上稍微错开,中间通过衔接腔143过渡。这样,由于排水汽腔141的径向面积一般小于第二出水腔132的情况下,衔接腔143的存在,可适当延缓水自排水汽腔141流向第二出水腔132的时间,使排水汽腔141中的水能汇聚成大水流,进而在流向第二出水腔132时能够充满第二出水腔132,形成形态饱满的水柱。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水汽分离出水嘴100的饮水机。该饮水机至少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的出水管。水汽分离出水嘴100的进水口120与出水管连通。饮水机的机体内可设置加热组件、净化组件等,此点本身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的饮水机,出热水时,水量小,水仅从第一出水腔131流出,蒸汽从第二出水腔132中排出;防止蒸汽与水混合,避免出现水形炸开、飞溅或出现气泡及水形不畅等现象。当出冷水或温水时,水量大且不需要排气,水从第一出水腔131流出的同时,还从排水汽腔141处溢流,然后再从第二出水腔132中流出,从第二出水腔132中流出的水与从第一出水腔131流出的水合流,使得出水水形与水量小时接近乃至一致,并且合流使得出水较为集中,落地面积小,过程中水滴飞溅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