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油水集聚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4731发布日期:2020-01-31 13:4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油水集聚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油水集聚式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餐具通常采用一体化设计,主要包括碗沿和底座。现有的餐具虽然可以满足一般的餐饮需求,但并不能满足在特殊餐饮场景中的餐饮需求。

例如:吃火锅的时候,在进食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在锅中夹起食物,放入餐具后食用或放置到油碟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放入餐具后食用,餐具中会带入大量的锅底或香油,特别是在寒冷天气中进食时,餐具中积累的大量锅底和香油会极大的影响食用者的餐饮体验。

再者,常规的餐饮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例如在吃饭的时候,菜碟中的菜品在食用到一半或者是更少时,菜碟中的菜品在食用油浸没后显得没有食欲,造成食物浪费。

使用现有餐具在特殊场景中进食时,油或者汤水容易积累在餐具中,因此,现有餐具存在无法在特殊餐饮场景中使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油水集聚式容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餐具存在无法在特殊餐饮场景中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油水集聚式容器,包括:过滤体和储存体,过滤体和储存体连接,

过滤体包括:容置腔体、第一固定件、以及过滤部,过滤部与容置腔体的底部连接,第一固定件设置在过滤部外周并与容置腔体的外壁连接;

储存体包括:储存腔体、第二固定件、以及储存腔,第二固定件设置在储存腔体的侧壁开口处并与第一固定件匹配,储存腔体通过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的配合与容置腔体连接;

过滤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孔,第一过滤孔与储存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固定件设置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第一固定件通过内螺纹与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二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地,储存体还包括聚油腔体和聚油腔,

聚油腔体设置有连接口,聚油腔体通过连接口与储存腔体的外壁连接,聚油腔与储存腔连通。

进一步地,聚油腔体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地,聚油腔体的端口与容置腔体外壁贴合,

容置腔体开设有第二过滤孔,第二过滤孔通过聚油腔与储存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孔包括多个条形孔,条形孔通过过滤部的中心并两两连接。

进一步地,条形孔边缘设置有第一引导槽。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孔包括多个圆形孔,圆形孔均匀的分布在过滤部上。

进一步地,圆形孔边缘设置有第二引导槽。

进一步地,容置腔体设置有第一连接件,过滤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匹配;

过滤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配合与容置腔体可拆卸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油水集聚式容器,涉及餐饮容器技术领域。该防油水集聚式容器包括:过滤体和储存体,过滤体和储存体连接,过滤体包括:容置腔体、第一固定件、以及过滤部,过滤部与容置腔体的底部连接,第一固定件设置在过滤部外周并与容置腔体的外壁连接;储存体包括:储存腔体、第二固定件、以及储存腔,第二固定件设置在储存腔体的侧壁开口处并与第一固定件匹配,储存腔体通过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的配合与容置腔体连接;过滤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孔,第一过滤孔与储存腔连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油水集聚式容器,包括过滤体和储存体,在餐饮食用时,将带有汤水的食物放置在过滤体的容置腔体内,汤水通过过滤部被收集到储存腔内,食物的汤水不会集聚到盛放食物的容置腔体内,提升了用户的餐饮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餐具存在无法在特殊餐饮场景中使用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防油水集聚式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过滤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提供的储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提供的储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提供的过滤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提供的防油水集聚式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防油水集聚式容器;100-过滤体;110-容置腔体;111-第二过滤孔;112-第一连接件;120-第一固定件;121-内螺纹;130-过滤部;131-第一过滤孔;1311-条形孔;1312-第一引导槽;132-第二连接件;1321-圆形孔;1322-第二引导槽;200-储存体;210-储存腔体;220-第二固定件;230-储存腔;221-外螺纹;240-聚油腔体;250-聚油腔;241-连接口;242-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油水集聚式容器10,包括:过滤体100和储存体200,过滤体100和储存体200连接;

过滤体100包括:容置腔体110、第一固定件120、以及过滤部130,过滤部130与容置腔体110的底部连接,第一固定件120设置在过滤部130外周并与容置腔体110的外壁连接;

储存体200包括:储存腔体210、第二固定件220、以及储存腔230,第二固定件220设置在储存腔体210的侧壁开口处并与第一固定件120匹配,储存腔体210通过第二固定件220与第一固定件120的配合与容置腔体110连接;

过滤部130设置有第一过滤孔131,第一过滤孔131与储存腔230连通。

可以清楚的是,容置腔体110可以根据具体的运用场景设置成不同的款式和形状,例如,容置腔体110可设置成碗式、碟式、以及盘式等不同款式,以及设置成长方形腔体、圆形腔体、以及不规则腔体等不同形状。其中,容置腔体110内壁可以采用收拢式的弧面结构设计,以便于放置在容置腔体110内的食物残余水分可以向过滤部130方向聚集。

具体实施时,将第一固定件120设置在过滤部130外周并与容置腔体110的外壁连接,以及第一过滤孔131与储存腔230连通,有利于向过滤部130方向聚集的水分通过过滤部130直接流入到储存腔230内,防止向过滤部130方向聚集的水分通过过滤部130直接流出防油水集聚式容器10。

其中,储存腔体210也可以根据容置腔体110的款式和形状设计成不同的款式,以使防油水集聚式容器10可以平稳的放置在餐桌上,或卡接在其他需要放置防油水集聚式容器10的外接物体上。储存腔230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设置成不同形状和容量,以收纳通过第一过滤孔131流入的食物残余水分。

可以清楚的是,过滤体10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20与第二固定件220的匹配直接放置在储存体200上;同时,过滤体100也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20与第二固定件220的匹配卡合在储存体200上;或,过滤体100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与储存体200连接。例如:第一固定件120采用向内倾斜的磨砂环面结构,第二固定件220均采用向外倾斜的磨砂环面结构,进而过滤体100可以通过向内倾斜的磨砂环面结构与向外倾斜的磨砂环面结构的相互配合直接放置在储存体200上。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选地,第一固定件120设置有内螺纹121,第二固定件220设置有与内螺纹121匹配的外螺纹221,第一固定件120通过内螺纹121与设置有外螺纹221的第二固定件220连接。

可以清楚的是,放置在容置腔体110内的食物残余水分向过滤部130方向聚集后,通过第一过滤孔131流入到储存腔230内,长时间的积累储存腔230内的残余水分可能将储存腔230完全占用。第一固定件120通过内螺纹121与设置有外螺纹221的第二固定件220密封连接,有利于在残余水分将储存腔230完全占时,防止残余水分通过第一固定件120与第二固定件220之间的缝隙流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油水集聚式容器10,包括过滤体100和储存体200,在餐饮食用时,将带有汤水的食物放置在过滤体100的容置腔体110内,汤水通过过滤部130被收集到储存腔230内,食物的汤水不会集聚到盛放食物的容置腔体110内,提升了用户的餐饮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餐具存在无法在特殊餐饮场景中使用的技术问题。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至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储存体200还包括聚油腔体240和聚油腔250,

聚油腔体240设置有连接口241,聚油腔体240通过连接口241与储存腔体210的外壁连接,聚油腔250与储存腔230连通。

通过设置聚油腔体240,有利于提升收纳食物残余水分的容纳空间。同时,在使用时,只需对聚油腔体240进行把持就能移动或端起防油水集聚式容器10。其中,通过设置聚油腔体240,第一固定件120与第二固定件220之间匹配但不用密封连接,在储存腔230中装满残余水分时,残余水分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20与第二固定件220之间的缝隙流入到聚油腔250中。

可选地,聚油腔体240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路242。

通过在聚油腔体240的外壁设置防滑纹路242,有利于在对聚油腔体240进行把持时,提升手掌与聚油腔体240外壁之间的摩擦力。

可选地,聚油腔体240的端口与容置腔体110外壁贴合,

容置腔体110开设有第二过滤孔111,第二过滤孔111通过聚油腔250与储存腔230连通。

具体实施时,聚油腔体240的端口与容置腔体110外壁贴合设计,聚油腔体240的端口可以对储存体200起到支撑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防油水集聚式容器10的过滤体100和储存体200之间的稳定性。其中,设置第二过滤孔111有利于增加过滤体100的过滤面的范围,同时有利于聚油腔体240与储存腔230和外界连通,保证聚油腔体240与储存腔230处于大气压状态。

可选地,第一过滤孔131包括多个条形孔1311,条形孔1311通过过滤部130的中心并两两连接。

具体实施时,通过设置多条条形孔1311,有利于防止食物对过滤孔完全堵塞,残余水分可以通过多条条形孔1311流入到储存腔230内。同时,通过设置多条条形孔1311,有利于容置腔体110内的残余水分快速的进入到储存腔230内。

可选地,条形孔1311边缘设置有第一引导槽1312。

通过设置第一引导槽1312有利于将第一引导槽1312周围的残余水分引导到条形孔1311内。

可选地,第一过滤孔131包括多个圆形孔1321,圆形孔1321均匀的分布在过滤部130上。

具体实施时,第一过滤孔131可根据食物的不同设置成不同孔径的过滤孔组,其中,可以将第一过滤孔131设置为多个圆形孔1321,通过将第一过滤孔131设置为多个圆形孔1321可以提升产品的美观度,还可以防止实物通过圆形孔1321落入到储存腔230内。

可选地,圆形孔1321边缘设置有第二引导槽1322。

通过设置第二引导槽1322有利于将第二引导槽1322周围的残余水分引导到圆形孔1321内。

可选地,容置腔体110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2,过滤部130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32,第一连接件112与第二连接件132匹配;

过滤部130通过第一连接件112与第二连接件132的配合与容置腔体110可拆卸连接。

具体实施时,过滤部130通过第一连接件112与第二连接件132的配合与容置腔体110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食物的不同更换不同的过滤部130。其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接、或采用边缘叠合的方式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油水集聚式容器,涉及餐饮容器技术领域。该防油水集聚式容器包括:过滤体和储存体,所述过滤体和所述储存体连接,所述过滤体包括:容置腔体、第一固定件、以及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与所述容置腔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过滤部外周并与所述容置腔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储存体包括:储存腔体、第二固定件、以及储存腔,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储存腔体的侧壁开口处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匹配,所述储存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配合与所述容置腔体连接;所述过滤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与所述储存腔连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油水集聚式容器,包括过滤体和储存体,在餐饮食用时,将带有汤水的食物放置在过滤体的容置腔体内,汤水通过过滤部被收集到储存腔内,食物的汤水不会集聚到盛放食物的容置腔体内,提升了用户的餐饮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餐具存在无法在特殊餐饮场景中使用的技术问题。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