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7417发布日期:2020-05-26 17:38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电火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火锅。



背景技术:

类似于电火锅、电炖锅等烹饪器具,为了控制其内的用电器件的工作状态,其外壳上往往配置有按压或触控式的控制区域,使用者可以依据烹饪的需要按压或者触摸相应按键,以控制烹饪器具启动/关闭,或者切换至适应于当前烹饪需要的工作状态。

现有这类烹饪器具的控制区域一般设置于侧面,操作时,为了清楚观察控制面板的按键或触控区域,使用者需要平视烹饪器具侧面的控制区域,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火锅,其能够便于使用者操作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可视性好。

一种电火锅,包括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上固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电连接至所述电火锅的内部器件并用于控制所述电火锅的工作状态的线路板,以及固设于所述线路板上并沿竖直方向朝上设置的操作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线路板上的元件器相对应的按键,按压所述按键能够控制所述电火锅的工作状态切换。

上述电火锅中,手柄上设置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的操作面板朝上设置,这样,使用时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柄上的操作面板,观察和控制电火锅在不同工作状态之间依需切换,提高了电火锅的操作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上覆盖有防护膜,所述防护膜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按键的文字/图形标示区。

如此设置,防护膜可以避免锅体组件内溢出或喷溅到手柄上的液体渗入控制面板内部,同时,防护膜上的文字/图形标示区可以指导操作者按压操作面板上的适当按键,以达到控制电火锅工作状态切换的目的;同时,防护膜的颜色与设计风格可以与电火锅的其他部分协调统一,从而提升电火锅的美观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火锅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电火锅工作于不同火力值以及所述电火锅中的加热元件的开启、保温或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锅体组件两侧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控制面板固设于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第一手柄上与所述锅体组件连接的一端形成有过线槽,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内部器件之间的控制排线穿过所述过线槽。

如此设置,过线槽的设置使得控制面板内的控制排线可以穿过第一手柄并电连接至锅体组件内的用电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线路板螺接固定,且两者与所述第一手柄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沿所述锅体组件的锅口至锅底方向,所述第一手柄呈上下贯通设置,所述操作面板卡固于所述第一手柄的内侧壁上。

如此设置,可以便于操作面板与第一手柄之间的装配,并便于后面对控制面板进行维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操作面板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接孔、另一者上设置有能够卡入所述卡接孔内的卡勾。

如此设置,卡接孔与卡勾配合的形式,便于加工制造,有利于进一步简化操作面板与第一手柄之间的装配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与底壳,所述锅体上远离锅口的部分嵌装于所述底壳中,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所述锅体的侧壁形成有支撑至所述底壳上边缘的支撑台阶。

如此设置,手柄设置于底壳上,有利于隔断手柄上的控制面板与锅体之间的热传导。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内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锅体嵌入方向布置的筋条,所述锅体的外侧壁嵌装于多个所述筋条之间。

如此设置,筋条的设置使得嵌入底壳的锅体外壁与底壳的内侧壁之间被支开一定距离,从而避免锅体上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底壳的侧壁上,进而传导至与该侧壁连接的手柄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火锅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电火锅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控制面板的立体结构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面板的结构而移除了防护膜;

图4为图1中的电火锅的剖视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体组件;10、锅体;100、支撑台阶;11、底壳;110、筋条;2、控制面板;20、线路板;21、操作面板;210、卡勾;211、按键;212、显示屏;22、防护膜;3、第一手柄;30、过线槽;31、卡接孔;4、第二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火锅,包括锅体组件1,锅体组件1上设置有用于握持和上抬锅体组件1的手柄,手柄上固设有控制面板2,其用于控制电火锅的工作状态切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控制面板2还可以包括显示屏212,其用于显示电火锅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以便于使用者判断进一步操作的方式,电火锅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电火锅工作于不同火力值以及电火锅中的加热元件的开启、保温或关闭。这样,以当前显示屏212显示电火锅处于保温状态为例,使用者可以先切换电火锅内的加热元件至开启模式,然后再控制火力值的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中所示,锅体组件1上可以在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手柄3和第二手柄4,也可以单独在一侧设置一个手柄,只要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在对称设置有第一手柄3和第二手柄4的实施方式中,控制面板2可以单独设置于第一手柄3或第二手柄4中的一者上,也可以在两者上分别设置两个结构相同或不同的控制面板2,以丰富电火锅的功能。图示中,控制面板2设置于第一手柄3上,以下叙述以此实施方式为例。

控制面板2包括电连接至电火锅内部器件并用于控制电火锅工作状态的线路板20,以及固设于线路板20上的操作面板21,在电火锅处于使用状态时(即锅口朝上的状态),沿竖直方向,操作面板21朝上设置,以使得使用者可以低头俯视操作面板21及控制面板2的其他可视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溢出或喷溅到手柄上的液体流入线路板20影响其工作,操作面板21上表面还覆盖有防护膜22。操作面板21上还设置有与线路板20上的元器件对应的按键211,按压相应的按键211能够使线路板20上的对应元器件产生感应,从而能够控制电火锅的工作状态切换。进一步地,防护膜22上还印制或者以其他方式形成有与按键211对应的图形标示区,用于标示每个按键211的功能,以进一步提升电火锅的可视化操作效果。

在向第一手柄3上安装控制面板2时,首先将线路板20与操作面板21螺接固定,然后以操作面板21朝上的状态固定至第一手柄3上。这样,使用者可以方便的自上而下观察第一手柄3上表面上的控制面板2,并进行相应操作,这种设置方向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控制面板2的可视性和电火锅的操控便捷性。

第一手柄3上与锅体组件1连接的一端形成有过线槽30,线路板20与锅体组件1内的用电器件之间电连接的控制排线可以经过该过线槽30穿出,从而实现第一手柄3内的控制面板2与电火锅内用电器件之间的电连接走线。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内容,控制面板2中的操作面板21与第一手柄3之间卡接固定,从而简化控制面板2与第一手柄3之间的装配过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锅体组件1的锅口至锅底方向,第一手柄3呈上下贯通设置,操作面板21卡接固定于第一手柄3的内侧壁上。其中,操作面板21与第一手柄3之间的卡固关系可以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第一手柄3和操作面板21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接孔31,另一者上设置有能够卡入该卡接孔31并固定两者的卡勾21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卡勾210设置于操作面板21的侧壁上,第一手柄3上相应位置处设置卡接孔31,沿锅体组件1锅口至锅底的方向,向第一手柄3内按压操作面板21,使卡勾210卡入卡接孔31内,即可实现两者的卡接固定。当然,也可以将卡勾210与卡接孔31的位置互换,满足卡接关系即可。

锅体组件1包括锅体10和底壳11,锅体10上远离锅口的部分嵌装于底壳11中,手柄设置于底壳11上。如此设置,可以减少手柄受到来自锅体10的热量影响,同时便于控制面板2的安装。

如图4中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10的侧壁上形成有支撑至底壳11上边缘的支撑台阶100。底壳11的内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锅体10嵌入方向布置的筋条110,这些筋条110也可以沿锅体10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锅体10的外侧壁嵌入多个筋条110之间的区域。如此,可以利用筋条110的高度将锅体10支离底壳11一定的距离,进一步减少锅体10的热量向底壳11上第一手柄3的传递。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