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1889发布日期:2020-04-28 20:4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主要由起尘、吸尘、滤尘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串激整流子电动机、离心式风机、滤尘器(袋)和吸尘附件。一般吸尘器的功率为400-1000w或更高,便携式吸尘器的功率一般为250w及其以下。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的转轴上有风叶轮,通电后,抽风机会以每秒500圈的转速产生极强的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灰尘等杂物依次通过地毯或地板刷、长接管、弯管、软管、软管接头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再由机体尾部排出。其使用方便,除尘效果好,在家庭和企业中使用非常广泛。

现有的吸尘器只具备吸尘功能,而吸尘器吸收的灰尘一般都是细小颗粒,无法将较大体积或较大重量的垃圾吸入内腔,例如破碎的塑料块等。另外,现有的吸尘器也无法将例如塑料袋等物体吸入内腔,这类物体容易缠绕并堵塞吸尘器的吸尘口,不便清理,因此,目前的吸尘器实用性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多功能吸尘器。

一种多功能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和支撑杆,所述吸尘器本体背部设有扫把头装置和扫把盒装置,所述扫把头装置的顶部通过连接杆连接到支撑杆顶部的推压部,所述扫把盒装置的底部开口朝向扫把头装置的底部,所述扫把盒装置的顶部开口连接吸尘器本体的储尘腔,所述扫把头装置顶部设有第一旋转柱,所述扫把盒装置顶部设有第二旋转柱,所述第一旋转柱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旋转柱上设有第二卡槽。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防滑手柄。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挂环。

进一步,所述吸尘器本体内设有红外感应模块、控制器和语音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设于储尘腔的第一壁,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储尘腔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互为对立面,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红外发射器的输入端,所述红外发射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语音模块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吸尘器本体内还设有重力感应器,所述重力感应器设置于储尘腔的底部,所述重力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包括手握杆、长度调节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长度调节杆之间通过第一转折件连接,所述长度调节杆与手握杆之间通过第二转折件连接。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吸尘器本体上增设了扫把头装置和扫把盒装置,通过支撑杆顶部的推压部,能够将扫把头装置推出吸尘器本体背部,使用扫把头装置将大体积或者大重量的物体扫入扫把盒装置;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扫把盒装置的顶部开口连接吸尘器本体的储尘腔,在使用完扫把头装置和扫把盒装置后,可以通过吸尘器本体的吸力将扫把盒装置中的物体吸入储尘腔,实用性高且方便存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吸尘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尘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尘器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多功能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1和支撑杆2,所述吸尘器本体1背部设有扫把头装置6和扫把盒装置5,所述扫把头装置6的顶部通过连接杆4连接到支撑杆顶部的推压部3,所述扫把盒装置5的底部开口朝向扫把头装置6的底部,所述扫把盒装置5的顶部开口连接吸尘器本体1的储尘腔,所述扫把头装置顶部设有第一旋转柱,所述扫把盒装置顶部设有第二旋转柱,所述第一旋转柱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旋转柱上设有第二卡槽。

其中,本实施例在吸尘器本体的背部增设了扫把头装置和扫把盒装置,当吸尘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较大体积的垃圾或者较大重量的垃圾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推压部来将扫把头装置推出吸尘器背部,如图1所示,将扫把头装置的刷头伸出;然后将扫把盒装置调整到如图1所示的位置,即所述扫把盒装置5的底部开口朝向扫把头装置6的底部,所述扫把盒装置5的顶部开口连接吸尘器本体1的储尘腔;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扫把头装置将垃圾扫入扫把盒装置;最终,当用户将大体积垃圾或者塑料袋等垃圾扫入扫把盒后,吸尘器本体通过本身的吸力将扫把盒内的垃圾吸入储尘腔。

本实施例在扫把头装置顶部设有第一旋转柱,然后在第一旋转柱上设置有第一卡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需要,可以通过第一旋转柱将扫把头的方向进行旋转调整,然后通过第一卡槽固定扫把头的具体位置,便于用户使用。

本实施例还在扫把盒装置顶部设有第二旋转柱,然后在第二旋转柱上设有第二卡槽,用户在调整了扫把头的位置之后,还可以调整扫把盒的位置,进而通过第二卡槽固定扫把盒的具体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柱和卡槽都可采用现有的旋转连接件和固定卡槽来实现,其具体结构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仅需这两种结构实现相应的功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防滑手柄。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支撑杆上设置防滑手柄来实现防滑功能,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挂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尘器在闲置的时候,可以通过挂环进行挂放,便于存放。

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尘器本体内设有红外感应模块、控制器和语音模块,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设于储尘腔的第一壁,所述红外接收器设于储尘腔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互为对立面,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红外发射器的输入端,所述红外发射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语音模块的输入端。

其中,红外感应模块,用于实时获取储尘腔内部的红外感应信号,并通过红外发射器将红外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器。红外感应模块可采用现有市面上的红外感应装置来实现,其通过通用i/o接口连接至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根据红外感应模块的感应信号和重力感应器的感应信号,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语音模块,控制器并不涉及数据处理流程上的改进,其信号触发过程可采用现有的mcu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语音模块,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进行音频播放,语音模块可采用现有的音频播放模块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尘器本体内还设有重力感应器,所述重力感应器设置于储尘腔的底部,所述重力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

其中,重力感应器,用于实时获取储尘腔的重力信号,并将重力信号发送至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红外感应模块对储尘腔内的物体体积进行实时监测,本实施例的红外感应模块设于储尘腔的两个对立壁面,当储尘腔内的物体体积达到一定程度,物体会遮挡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之间的红外光线,此时,红外接收器的电平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控制器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语音模块发出相应的音频,例如“储尘腔内垃圾已存满,请及时清理”等。为了提高体积监测的准确度,本实施例将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设置在两壁的顶端。

另外,本实施例通过重力感应器对储尘腔内的物体重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储尘腔内的物体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重力感应信号使得控制器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而使得控制器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语音模块发出相应的音频,例如“储尘腔内垃圾已超重,请及时清理”等。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包括手握杆、长度调节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长度调节杆之间通过第一转折件连接,所述长度调节杆与手握杆之间通过第二转折件连接。

本实施例的支撑杆包括手握杆、长度调节杆和固定杆,不同身高的用户可以通过长度调节杆进行长度调节,使得吸尘器更加便于使用,实用性更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在闲置收纳的时候,可以将扫把头装置和扫把盒装置收纳起来,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3的示意图中,用户首先将扫把盒装置折叠固定到支撑杆底部,本实施例的扫把盒装置采用的是活动链接结构,因此可以将整个扫把盒装置拆分成三个部分来分别设置在支撑杆上。接着,如图4所示,再将扫把头装置折叠固定在扫把盒装置底部,这样就实现了在收纳吸尘器的时候,可以将扫把头和扫把盒整理起来,便于存放。另外,当用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进行正常的细微颗粒除尘时,也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将扫把头和扫把盒固定在支撑杆底部,便于使用吸尘器本体进行细微颗粒灰尘的清理。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