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厕粪便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4893发布日期:2020-09-25 18:1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旱厕粪便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厕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旱厕粪便处理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厕所,为达到卫生要求,大部分采用自来水冲洗厕所,经过冲洗后的粪尿混合物进入市政管网或化粪池集中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仅仅适用于用水充裕的地区。

对于我国的内蒙古当地干旱少水的地区来说,本身水资源就很匮乏,所以大多还采用露天的厕所,直接排入粪尿坑,且与大气直接接触,夏天蚊蝇乱飞,极不卫生,并且臭味熏天,污染环境,而且在清理的时候,需要人工清理,费工费时且工作环境恶劣,由于粪尿混合,还不利于环保分解,综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旱厕粪便处理机构,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旱厕粪便处理机构,包括地下腔室以及设置于地下腔室顶部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固定设置有便池,便池包括位于左侧的大便池与位于右侧的小便池,大便池与小便池通过隔板分隔,所述大便池的底部设置有大便排放口,大便排放口的底部通过脚踏式开闭机构可同步向下打开的第一大便托板与第二大便托板,第一大便托板、第二大便托板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转动设置在便池的底部;

所述大便排放口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带,大便排放口与输送带的右侧相对应,输送带的左侧下方设置有粪便桶;

所述便池的左侧设置有沙箱,沙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沙口,出沙口处设置有排沙辊,排沙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沙箱上,排沙辊上沿周向均匀的固定设置有多个拨沙板,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沙箱的外侧,并且该端设置有用于拨动排沙辊转动的拨杆,所述大便池的左侧设置有便于沙子滑落并且覆盖在第一大便托板与第二大便托板表面的斜坡结构,斜坡结构的顶部与所述出沙口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脚踏式开闭机构包括脚踏板与活动架,所述活动架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地下腔室内,活动架的顶部与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所述便池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所述脚踏板上下活动的容纳槽,脚踏板的顶部突出便池的表面,所述活动架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竖直齿条与第二竖直齿条,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其中第一齿轮与第一竖直齿条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竖直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地下腔室内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活动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所述地下腔室内分别配合第一竖直齿条、第二竖直齿条设置有第一竖直导向套、第二竖直导向套。

进一步,所述输送带的周围设置有防护板。

进一步,所述盖板上可开闭的设置有清理板,清理板位于所述粪便桶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清理板位于室外。

进一步,沙箱的顶部可开闭的设置有补沙盖。

进一步,所述拨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套装有棘轮套,棘轮套可转动的转动设置在通孔内,棘轮套的周向均匀的设置有棘轮齿,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滑槽,滑槽内活动设置有锁紧块,锁紧块的一端配合所述棘轮齿设置有锁紧齿,锁紧块的另一端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抵紧弹簧。

进一步,所述小便池通过管路连接有储尿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排沙结构,这样以沙土为垫层载体进行排便,以此来解决干旱烧水地区的入厕大便粘黏的问题;并且大便采用输送装置集中送纸粪便桶内,便于后续的集中处理;大便池的底部处于常闭的状态,避免了异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拨杆与转轴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旱厕粪便处理机构,包括地下腔室1以及设置于地下腔室1顶部的盖板2,盖板2通过螺钉等方式固定设置在地下腔室1的顶部,并且参照图1可知,盖板2的一部分位于室内、另一部分位于室外,盖板2上还设置有人孔(未示出),可供操作人员进入到地下腔室1内进行相关操作,人孔上设置有开闭门,盖板2上固定设置有便池3,便池3包括位于左侧的大便池301与位于右侧的小便池302,大便池301与小便池302通过隔板303分隔,大便池301的底部设置有大便排放口304,大便排放口304的底部通过脚踏式开闭机构可同步向下打开的第一大便托板305与第二大便托板306,第一大便托板305、第二大便托板306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轴3051、第二连接轴3061转动设置在便池3的底部。

大便排放口304的下方设置有输送带4,大便排放口304与输送带4的右侧相对应,输送带4的左侧下方设置有粪便桶5,当如厕完毕后,通过启动脚踏式开闭机构打开第一大便托板305与第二大便托板306,使得大便落到输送带4上,通过输送带4的带动,将大便集中输送到粪便桶5内,输送带4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带体,其中主动轮连接有驱动电机。

便池3的左侧设置有沙箱6,沙箱6内设置有沙子或者土,沙箱6的底部设置有出沙口601,出沙口601处设置有排沙辊7,排沙辊7通过转轴701转动连接在沙箱6上,排沙辊7上沿周向均匀的固定设置有多个拨沙板702,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拨沙板702设置有四处,转轴701的一端延伸至沙箱6的外侧,并且该端设置有用于拨动排沙辊7转动的拨杆703,大便池301的左侧设置有便于沙子滑落并且覆盖在第一大便托板305与第二大便托板306表面的斜坡结构307,斜坡结构307的顶部与出沙口601的位置相对应。

脚踏式开闭机构包括脚踏板8与活动架9,活动架9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地下腔室1内,活动架9的顶部与脚踏板8固定连接,便池3的侧面设置有可供脚踏板8上下活动的容纳槽308,脚踏板8的顶部突出便池3的表面,活动架9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竖直齿条901与第二竖直齿条902,第一连接轴3051、第二连接轴306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3052、第二齿轮3062,其中第一齿轮3052与第一竖直齿条901啮合连接,第二齿轮3062与第二竖直齿条902啮合连接,地下腔室1内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与活动架9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1,通过脚踏脚踏板8,使得活动架9驱动第一竖直齿条901与第二竖直齿条902向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一齿轮3052与第二齿轮3062带动第一大便托板305与第二大便托板306向下方翻转,即图3中箭头的方向,进而使得大便落下,当松开脚踏板8之后,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各个部件恢复原状,第一大便托板305与第二大便托板306重新将大便池301的底部封闭,起到隔离异味的作用。

地下腔室1内分别配合第一竖直齿条901、第二竖直齿条902设置有第一竖直导向套9011、第二竖直导向套9021。

输送带4的周围设置有防护板12,避免大便从输送带4的侧面滑落,保证内部的相对卫生。

盖板2上可开闭的设置有清理板13,清理板13位于粪便桶5的上方,优选的,清理板13位于室外。

沙箱6的顶部可开闭的设置有补沙盖602,通过打开补沙盖602定期向沙箱6内补充沙子。

为了便于拨杆703的操作,在拨杆703与转轴701设置有棘轮结构,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4-5所示,拨杆703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座704,连接座704上设置有通孔7041,转轴701的端部固定套装有棘轮套705,棘轮套705可转动的转动设置在通孔7041内,棘轮套705的周向均匀的设置有棘轮齿7051,连接座704上开设有与通孔7041相连通的滑槽7042,滑槽7042内活动设置有锁紧块706,锁紧块706的一端配合棘轮齿7051设置有锁紧齿7061,锁紧块706的另一端与连接座704之间设置有抵紧弹簧707,以图4的状态进行说明,上述结构实现的效果为:当顺时针拨动拨杆703的时候,由于锁紧齿7061将棘轮齿7051卡住,所以可以带动转轴701顺时针转动,即带动排沙辊7顺时针转动,当逆时针拨动拨杆703的时候,棘轮齿7051与锁紧齿7061无法形成可靠的啮合,所以拨杆703在逆时针转动的时候,转轴701并不会转动,以此实现人在固定的状态下完成拨杆703的操作,而无需往复的弯腰、直腰,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小便池302通过管路连接有储尿罐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人们进行方便的时候,首先通过拨杆703拨动排沙辊7转动,使得沙箱6内的沙子定量的排出,并且滑落至大便池1内,在斜坡结构307的助力下,沙子可以对第一大便托板305与第二大便托板306的上表面进行一定的覆盖,避免第一大便托板305或第二大便托板30与大便直接接触,这样以沙土为垫层载体进行排便,以此来解决干旱烧水地区的入厕大便粘黏的问题,排便结束之后,通过脚踏脚踏板8,第一大便托板305与第二大便托板30向下打开,大便连带沙土一起掉落到输送带4上,并运送至粪便桶5内,进行集中的收集,当粪便桶5内的粪便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打开清理板13,将粪便桶5取出、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