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7608发布日期:2020-05-26 17:39阅读:1647来源:国知局
茶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茶吧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水的关注已经不仅限于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饮水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追求,传统的饮水机已不能满足人们日渐丰富的需要,一种集传统饮水机功能以及茶炉功能于一体的“茶吧机”已经走进我们视野,逐渐将饮水机替代。

茶吧机一般包括茶吧机主体、与茶吧机主体配合的使用台以及设置在使用台上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水龙头,现有的茶吧机上的固定架一般均是固定设置,如专利号为20182126233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吧机,其控制装置也就是使用台上垂直设置有固定箱,该固定箱即为设置水龙头的固定架,其固定箱垂直固定,在不使用时无法收起,易造成损坏,同时其水龙头的出水端无论在使用还是不使用时均裸露在外,易被沾染灰尘,导致饮用水不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茶吧机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茶吧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茶吧机,包括茶吧机主体,茶吧机主体的上端面上设有使用台,使用台上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出水口,使用台呈方块状且使用台的后侧面与茶吧机主体的后侧面齐平,使用台的另外三个侧面与茶吧机主体的上端面之间形成u形台阶,使用台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转轴,固定架呈u形且两个端部转动的连接在两个转轴上,固定架水平状态时能够恰好容置于u形台阶上,竖直状态时能够与使用台垂直固定。

作为优选,出水口设置于固定架的u形底面上,固定架容置于u形台阶上时出水口与使用台的前侧面接触。在茶吧机非使用状态下对出水口进行封口,避免灰尘沾染出水口,保证水质。

作为优选,固定架包括底臂和两个侧臂,两个侧臂中部分别设有电线通道和水管通道,两个转轴上分别设有与电线通道连通的过线孔和与水管通道连通的过管孔。电线和水管分别从固定架的两侧分布,实现水电分离。

作为优选,底臂包括与侧臂连接的下壳体和与下壳体连接的上壳体,底臂内且位于下壳体与侧臂的连接处设有将底臂与侧臂分隔的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供电线和水管穿过的通孔;底臂内且沿底臂长度方向的设有防水板,防水板将底臂内部分隔成前后两个腔室,电线与水管被分隔板分隔在底臂的前后两腔室内。底臂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固定架内线路与管路的布置与检修。

作为优选,上壳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防水板的下端部固定在下壳体的内表面上,防水板的上端部卡入弧形凹槽内。弧形凹槽与防水板的配合一方面实现对上壳体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另一方面也加强水管与电线的分离质量。

作为优选,防水板的上端部设有螺纹孔,上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穿过上壳体且螺纹连接在防水板的螺纹孔上的螺杆,螺杆的远离防水板的端部连接有把手。螺杆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防水板与上壳体之间的连接,把手能够使得对固定架的转动操作更加便捷。

作为优选,固定架上还设有与其内部电线连接的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将固定架收起的茶吧机,减小茶吧机固定架的损坏,同时还能够对出水口在非使用状态下进行封口,保证饮用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固定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固定架拆除上壳体后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茶吧机主体、2—使用台、3—固定架、4—出水口、5—u形台阶、6—转轴、31—底臂、32—侧臂、33—电线通道、34—水管通道、35—过线孔、36—过管孔、37—显示屏、311—下壳体、312—上壳体、313—分隔板、314—通孔、315—防水板、316—弧形凹槽、317—螺杆、31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茶吧机,如图1-图5所示,包括茶吧机主体1,茶吧机主体1的上端面上设有使用台2,使用台2上设有固定架3,固定架3上设有出水口4,使用台2呈方块状且使用台2的后侧面与茶吧机主体1的后侧面齐平,使用台2的另外三个侧面与茶吧机主体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u形台阶5,使用台2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转轴6,固定架3呈u形且两个端部转动的连接在两个转轴6上,固定架3水平状态时能够恰好容置于u形台阶5上,竖直状态时能够与使用台2垂直固定。

茶吧机主体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设有对固定架3定位的定位块,当固定架3处于垂直于使用台2状态时,固定架3的侧壁与定位块的侧面上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实现对固定架3的定位,也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其他常规手段,如在定位块与固定架3上设置卡条、卡槽形式来实现固定架3的定位。固定架3处于水平状态时,其各个侧面恰好与茶吧机主体1的各个侧面分别齐平,保证固定架3收起时整个茶吧机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出水口4设置于固定架3的u形底面上,固定架3容置于u形台阶5上时出水口4与使用台2的前侧面接触。从而使得在无需接取饮用水时将固定架3收置于u形台阶5上,此时能够利用使用台2的侧面对出水口4进行封口,避免灰尘进入影响水质。固定架3上还设有与其内部电线连接的显示屏37,使用台2上还设有水壶放置座与烧水座,使得茶吧机的使用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

本实用新型固定架3包括底臂31和两个侧臂32,两个侧臂32中部分别设有电线通道33和水管通道34,两个转轴6上分别设有与电线通道33连通的过线孔35和与水管通道34连通的过管孔36。底臂31包括与侧臂32连接的下壳体311和与下壳体311连接的上壳体312,底臂31内且位于下壳体311与侧臂32的连接处设有将底臂31与侧臂32分隔的分隔板313,分隔板313上设有供电线和水管穿过的通孔314;底臂31内且沿底臂31长度方向的设有防水板315,防水板315将底臂31内部分隔成前后两个腔室,电线与水管被分隔板313分隔在底臂31的前后两腔室内。上壳体312的内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316,防水板315的下端部固定在下壳体311的内表面上,防水板315的上端部卡入弧形凹槽316内。

进入固定架3内的电线和水管分别从固定架3的两个侧臂32进入,然后在底臂31内通过防水板315分隔,能够实现水电分离,充分保证了茶吧机的使用安全性,另外固定架3上端部上壳体312采用的是可拆卸式连接,能够对固定架3底臂31内的水管和电线进行合理的布置与检修,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弧形凹槽316与防水板315之间设置密封条,即使水管漏水也不会对电线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防水板315的上端部设有螺纹孔,上壳体312的外表面上设有穿过上壳体312且螺纹连接在防水板315的螺纹孔上的螺杆317,螺杆317的远离防水板315的端部连接有把手318。螺杆317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防水板315与上壳体312之间的连接,保证上壳体312的连接稳定性,螺杆317上设置把手318能够使得对固定架3的转动操作更加便捷。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