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水净化系统和饮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7569发布日期:2020-05-26 17:3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底座、水净化系统和饮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座、水净化系统和饮料机。



背景技术:

饮料机作为一种可制作碳酸饮料、混合果汁等饮品的设备,不仅仅应用于商业场所,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也会购置饮料机作为一种家用电器。

目前饮料机中的储水箱一般与过滤装置连接,储水箱内的原水通过输水机构流入过滤装置内,该原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后,分为纯净水和浓水,其纯净水提供给用户饮用,浓水通过回水机构回到储水箱内。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饮料机一般是商用,因此输水机构和回水机构均独立于储水箱设置,而独立设置的储水机构和回水机构会占据一定空间,从而增大了饮料机的体积,使得饮料机不适合家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水净化系统和饮料机,使得饮料机的体积会减小,从而提高饮料机的实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底座,包含:

座本体,用于承载饮料机的储水箱;

输水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本体上,与所述储水箱的过水口连接,用于将所述储水箱内的原水排向饮料机的过滤装置;

回水机构,设置于所述座本体上,与所述储水箱的回水口连接,用于将经所述过滤装置净化后所产的浓水输送回所述储水箱;

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座本体上,与饮料机的主控系统通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箱内是否有水,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储水箱内有水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信号,主控系统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信号后,将所述饮料机切换至制纯水的待机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底座包括:输水机构、回水机构和检测模块,并且该输水机构、回水机构和检测模块均设置在座本体内,也就是说输水机构、回水机构和检测模块与座本体做成了一体化,从而可避免输水机构、回水机构单独设置而占用额外的空间,进而可减小饮料机的体积,提高饮料机的实用性。

另外,由于底座中还包括检测模块,通过该检测模块可检测储水箱内是否有水,当检测模块检测到储水箱里面有水时,主控模块将饮料机切换成可制纯水的待机模块,从而可避免储水箱里面没水,而导致的饮料机空转,损坏设备,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饮料机的实用性。

另外,所述座本体和所述储水箱可拆卸连接。

另外,所述储水箱的回水口处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有部分穿过所述回水口,另有部分位于所述储水箱内用于封闭所述回水口,所述第一阀体沿所述回水口的轴线方向可滑动;所述座本体上开设与所述回水口连通的回水孔,所述回水孔用于被所述第一阀体部分插入;所述回水机构包括:

回水基座,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所述回水基座内具有与所述回水孔连通的回水通道;

第一顶杆,设置于所述回水基座的回水通道内;所述第一顶杆用于沿所述回水口的轴线方向推动所述第一阀体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阀体用于在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打开所述回水口;

回水管;所述回水管有部分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与所述回水基座连接,并与所述回水通道连通,所述回水管另有部分暴露于所述座本体外用于连接所述过滤装置。

另外,所述回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水通道内的第一滤网。

另外,所述储水箱的过水口处设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有部分穿过所述过水口,另有部分位于所述储水箱内用于封闭所述过水口,所述第二阀体沿所述过水口的轴线方向可滑动;所述座本体上开设与所述过水口连通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用于被所述第二阀体部分插入;所述输水机构包括:

输水基座,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所述输水基座内具有与所述过水孔连通的输水通道;

第二顶杆,设置于所述输水基座的输水通道内;所述第二顶杆用于沿所述过水口的轴线方向推动所述第二阀体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二阀体用于在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打开所述过水口;

输水管;所述输水管有部分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与所述输水基座连接,并与所述输水通道连通,所述输水管另有部分暴露于所述座本体外用于连接所述过滤装置。

另外,所述输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水通道内的第二滤网。

另外,所述输水机构还包括:

进水管,与所述输水基座连接,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

另外,所述储水箱朝向所述座本体的一侧具有一凹槽,所述座本体朝向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形成用于嵌入所述凹槽内的凸台。

另外,所述储水箱朝向所述座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且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有部分位于所述储水箱内,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用于在注入所述水箱内的水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电性导通;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探针,设置于所述座本体上,与所述主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探针还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电性抵持;

第二探针,设置于所述座本体上,与所述主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探针还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电性抵持;

当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座本体连接后,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二探针用于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电性导通后与所述主控系统形成回路,所述主控系统用于在所述回路形成后,获取所述信号。

另外,所述座本体朝向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开设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探针有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置于所述座本体内,另有部分暴露于所述座本体外,且所述第一探针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轴线方向可滑动;

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回弹部件,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探针抵接,用于朝所述储水箱的方向向所述第一探针施加回弹力;

所述座本体朝向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还开设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探针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置于所述座本体内,另有部分暴露于所述座本体外,且所述第二探针沿所述第二导向孔的轴线方向可滑动;

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回弹部件,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并与所述第二探针抵接,用于朝所述储水箱的方向向所述第二探针施加回弹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水净化系统,该水净化系统包括:储水箱、上述底座和过滤装置,所述储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的所述输水机构和所述回水机构均与所述过滤装置连通。

另外,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储水箱分隔成原水区和浓水区;

其中,所述回水口与所述浓水区连通,所述过水口与所述原水区连通;

另外,所述隔板顶部开设溢流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饮料机,饮料机包括:主控系统、上述水净化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储水箱与底座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2中e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2中f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过滤装置、输水机构和回水机构水路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本体;11、凸台;12、第一导向孔;13、第二导向孔;14、上盖;15、下盖;16、过水孔;17、回水孔;

2、输水机构;21、输水基座;22、第二顶杆;23、输水管;24、第二固定套;25、第二密封圈;26、第二滤网;27、输水通道;

3、回水机构;31、回水基座;32、第一顶杆;33、回水管;34、第一固定套;35、第一密封圈;36、第一滤网;37、回水通道;

4、检测模块;41、第一探针;411、第一回弹部件;412、第一竖直针体;413、第一抵持部;42、第二探针;421、第二回弹部件;422、第二竖直针体;423、第二抵持部;

5、储水箱;51、过水口;52、回水口;53、第一通孔;54、第二通孔;55、第一固定筒;56、第二固定筒;57、隔板;58、原水区;59、浓水区;511、凹槽;

61、第一阀体;611、第一导管;612、第一密封板;613、第一阀芯;614、第一凸缘部;615、第一弹簧;

62、第二阀体;621、第二导管;622、第二密封板;623、第二阀芯;624、第二凸缘部;625、第二弹簧;

7、第一导电部件;8、第二导电部件;

9、安装架;91、第一导向筒;92、第二导向筒;

10、过滤装置;101、过滤网;102、第一连接管;103、纯净水管;104、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底座,如图1、2所示,包括:座本体1、输水机构2、回水机构3和检测模块4,其中,座本体1用于承载饮料机的储水箱5;输水机构2设置在所述座本体1上,并与所述储水箱5的过水口51连接,用于将所述储水箱5内的原水排向饮料机的过滤装置10;回水机构3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上,与所述储水箱5的回水口52连接,用于将经所述过滤装置10净化后所产的浓水输送回所述储水箱5;检测模块4设置在所述座本体1上,与饮料机的主控系统通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箱5内是否有水,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储水箱5内有水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信号,主控系统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信号后,将所述饮料机切换至制纯水的待机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底座包括:输水机构2、回水机构3和检测模块4,并且该输水机构2、回水机构3和检测模块4均设置在座本体1内,也就是说输水机构2、回水机构3和检测模块4与座本体1做成了一体化,从而可避免输水机构2、回水机构3单独设置而占用额外的空间,从而可减小饮料机的体积,提高饮料机的实用性。

另外,由于底座中还包括检测模块4,通过该检测模块4可检测储水箱5内是否有水,当检测模块4检测到储水箱5里面有水时,主控模块将饮料机切换成可制纯水的待机模块,从而可避免储水箱5里面没水,而导致的饮料机空转,损坏设备,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饮料机的实用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本体1与储水箱5之间可拆卸连接,因此,储水箱5可单独取出进行清洗,为了使储水箱5从底座上取下后,储水箱5内的水不会通过过回水口52泄露出去,具体的,如图2和3所示,储水箱5的的回水口52处设有第一阀体61,所述第一阀体61有部分穿过所述回水口52,另有部分位于所述储水箱5内用于封闭所述回水口52,所述第一阀体61沿所述回水口52的轴线方向可滑动;所述座本体1上开设与所述回水口52连通的回水孔17,所述回水孔17用于被所述第一阀体61部分插入,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阀体61包括:第一导管611、第一密封板612、第一阀芯613、第一凸缘部614、第一弹簧615,其中,第一导管611设置在储水箱5的底部的外侧,且第一导管611与回水口52同轴固定连接,且第一导管611的内径大于过水口51的口径,储水箱5内的水会通过回水口52流入第一导管611内,第一密封板612与第一阀芯613同轴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密封板612设置在储水箱5内,堵住回水口52,第一阀芯613可滑动地插入第一导管611内,并能够沿回水口52的轴线方向滑动,第一凸缘部614与第一阀芯613远离第一密封板612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导管611内,第一弹簧615套设与第一阀芯613上,并与第一凸缘部614和储水箱5的底板抵持。

另外,如图4所示,与第一阀体61配合的,回水机构3包括:回水基座31、第一顶杆32和回水管33,其中,回水基座31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内;所述回水基座31内具有与所述回水孔17连通的回水通道37;第一顶杆32设置于所述回水基座31的回水通道37内;所述第一顶杆32用于沿所述回水口52的轴线方向推动所述第一阀体61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阀体61用于在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打开所述回水口52;回水管33有部分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内,与所述回水基座31连接,并与所述回水通道37连通,所述回水管33另有部分暴露于所述座本体1外用于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回水基座31呈桶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内部为回水通道37,并且回水基座31的开口与回水孔17相对设置,第一顶杆32设置在回水基座31内,并与回水基座31同轴固定连接。

在实际情况中,当用户将储水箱5从底座上拿开时,由于第一弹簧615套设在第一阀芯613上,并分别与第一凸缘部614和储水箱5的底板抵持,因此通过第一弹簧615的回弹力,能够使得第一阀芯613向下运动,第一阀芯613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第一密封板612一起向下运动,从而可通过第一密封板612将回水口52堵住。

而当用户将储水箱5放置于底座上时,回水基座31内的第一顶杆32与第一阀芯613抵持,并推动第一阀芯613沿所述回水口52的轴线方向向上运动,当第一阀芯613滑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密封板612不再与储水箱5的底板抵持,即第一密封板612将回水口52打开,此时,过滤装置10中的浓水可通过过回水管33进入回水基座31内,然后在通过回水孔17进入储水箱5内。

另外,如图4所示,回水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座本体1内的第一固定套34,该第一固定套34与座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并且与回水孔17同轴设置,回水基座31插入第一固定套34内,同时,为了防止水从回水孔17与回水基座31之间的缝隙中泄露出去,回水机构3还包括:设置于回水基座31顶部的第一密封圈35,该第一密封圈35与回水基座31和座本体1顶部抵持,同时,第一密封圈35还有部分填充于第一固定套34和回水基座31之间,从而可防止水的泄露。

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到储水箱5内,回水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回水通道37内的第一滤网36,该第一滤网36套设在第一顶杆32外,并与回水基座31的内壁同轴固定连接。

另外,为了使储水箱5从底座上取下后,储水箱5内的水不会通过过水口51泄露出去,具体的,如图2和5所示,储水箱5的的过水口51处设有第二阀体62,所述第二阀体62有部分穿过所述过水口51,另有部分位于所述储水箱5内用于封闭所述过水口51,所述第二阀体62沿所述过水口51的轴线方向可滑动;所述座本体1上开设与所述过水口51连通的过水孔16,所述过水孔16用于被所述第二阀体62部分插入,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二阀体62包括:第二导管621、第二密封板622、第二阀芯623、第二凸缘部624、第二弹簧625,其中,第二导管621设置在储水箱5的底部的外侧,且第二导管621与过水口51同轴固定连接,且第二导管621的内径大于过水口51的口径,储水箱5内的水会通过过水口51流入第二导管621内,第二密封板622与第二阀芯623同轴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密封板622设置在储水箱5内,堵住过水口51,第二阀芯623可滑动地插入第二导管621内,并能够沿过水口51的轴线方向滑动,第二凸缘部624与第二阀芯623远离第二密封板622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导管621内,第二弹簧625套设与第二阀芯623上,并与第二凸缘部624和储水箱5的底板抵持。

另外,如图6所示,与第二阀体62配合的,输水机构2包括:输水基座21、第二顶杆22和输水管23,其中,输水基座21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内;所述输水基座21内具有与所述过水孔16连通的回水通道37;第二顶杆22设置于所述输水基座21的回水通道37内;所述第二顶杆22用于沿所述过水口51的轴线方向推动所述第二阀体62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二阀体62用于在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打开所述过水口51;输水管23有部分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内,与所述输水基座21连接,并与所述回水通道37连通,所述输水管23另有部分暴露于所述座本体1外用于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输水基座21呈桶状结构,并且输水基座21的开口与过水孔16相对设置,第二顶杆22设置在输水基座21内,并与输水基座21同轴固定连接。

在实际情况中,当用户将储水箱5从底座上拿开时,由于第二弹簧625套设在第二阀芯623上,并分别与第二凸缘部624和储水箱5的底板抵持,因此通过第二弹簧625的回弹力,能够使得第二阀芯623向下运动,第二阀芯623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第二密封板622一起向下运动,从而可通过第二密封板622将过水口51堵住。

而当用户将储水箱5放置于底座上时,输水基座21内的第二顶杆22与第二阀芯623抵持,并推动第二阀芯623沿所述过水口51的轴线方向向上运动,当第二阀芯623滑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二密封板622不再与储水箱5的底板抵持,即第二密封板622将过水口51打开,此时,储水箱5里面的水就可以通过过水口51流入输水基座21内,又由于输水管23与输水基座21的回水通道37连通,因此输水基座21内的水又可以流入输水管23内。

另外,为了方便给储水箱5上水,输水机构2还包括:进水管,该进水管与输水基座21连接,用于与外部水源连接,第二密封板622将过水口51打开时,外部水源中的水可通过进水管进入输水基座21内,然后在通过过水孔16进入储水箱5内,具体的,该外部水源可以是自来水,当然也可以是桶装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不包含进水管,而是将输水管23与过滤装置10分离开,在将输水管23与外部水源连接,也一样可以实现储水箱5的上水。

另外,如图6所示,输水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座本体1内的第二固定套24,该第二固定套24与座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并且与过水孔16同轴设置,输水基座21插入第二固定套24内,同时,为了防止水从过水孔16与输水基座21之间的缝隙中泄露出去,输水机构2还包括:设置于输水基座21顶部的密封圈,该密封圈与输水基座21和座本体1顶部抵持,同时,密封圈还有部分填充于第二固定套24和输水基座21之间,从而可防止水的泄露。

另外,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到储水箱5内,输水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回水通道37内的第二滤网26,该第二滤网26套设在第二顶杆22外,并与输水基座21的内壁同轴固定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2所示,储水箱5朝向座本体1一侧具有一凹槽511,而座本体1朝向储水箱5的一侧形成用于嵌入凹槽511内的凸台11,另外,座本体1包括:上盖14和下盖15,上盖14安装与下盖15上,上盖14和下盖15之间形成一容置去,输水机构2、回水机构3和检测模块4均有部分位于容置腔内。

另外,具体的,为了使检测模块4能够检测到储水箱5内是否有水,如图7所示,所述储水箱5朝向所述座本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部件7和第二导电部件8,且所述第一导电部件7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8有部分位于所述储水箱5内,所述第一导电部件7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8用于在注入所述水箱内的水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电性导通;具体的,如图7所示,储水箱5的底部开设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同时,储水箱5内还设置有第一固定筒55和第二固定筒56,第一固定筒55与第一通孔53同轴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筒56与第二通孔54同轴固定连接,第一导电部件7和第二导电部件8均为一块圆形金属板,例如铜板,第一导电部件7嵌设在第一固定筒55内,并与第一固定筒55的筒壁紧密贴合,从而可防止储水箱5内的水经第一通孔53泄露出去,第二导电部件8嵌设在第二固定筒56内,并与第二固定筒56的筒壁紧密贴合,从而可防止储水箱5内的水经第二通孔54泄露出去。

另外,适应性的,如图8所示,所述检测模块4包括:第一探针41和第二探针42,第一探针41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上,与所述主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探针41还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7电性抵持;第二探针42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上,与所述主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探针42还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8电性抵持;当所述储水箱5与所述座本体1连接后,所述第一探针41和所述第二探针42用于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件7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8电性导通后与所述主控系统形成回路,所述主控系统用于在所述回路形成后,获取所述信号。

当储水箱5放置于底座上时,第一探针41插入第一固定套34内,与第一导电部抵持,第二探针42插入第二固定套24内,与第二导电部抵持,当水箱内有水时,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电性导通,此时,第一探针41和第二探针42之间形成回路,主控系统设置于该回路上,因此可接收到电流信号,当主控系统接收到该电流信号号,将所述饮料机切换至制纯水的待机模式。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检测模块4还包括:控制器与蓝牙设备,控制器位于第一探针41和第二探针42之间,并分别与第一探针41和第二探针42电性连接,且控制器还与蓝牙设备电性连接,当控制器接收到电流后,向蓝牙设备发送信号,蓝牙设备再将该信号发送给主控系统,从而使得检测模块4与主控系统之间能够无线通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探针41和第二探针42设置在座本体1外部时,储水箱5不方便放置于座本体1上,因此,优选的,可将第一探针41和第二探针42部分埋入座本体1内,具体如下:所述座本体1朝向所述储水箱5的一侧开设第一导向孔12,第一导向孔12位于上盖14上,所述第一探针41有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12置于所述座本体1内,另有部分暴露于所述座本体1外,且所述第一探针41沿所述第一导向孔12的轴线方向可滑动;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回弹部件411,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内,并与所述第一探针41抵接,用于朝所述储水箱5的方向向所述第一探针41施加回弹力。

具体的,如图8所示,底座还包括:设置于座本体1内的安装架9,该安装架9固设于座本体1内,且安装架9上具有第一导向筒91,该第一导向筒91与第一导向孔12同轴设置,第一探针41包括:第一竖直针体412、第一抵持部413,该第一抵持部413与第一竖直针体412同轴固定连接,且设置于第一竖直针体412中部,该第一抵持部413的外径大于第一导向孔12的内径,可放置第一竖直针体412弹出,第一竖直针体412可滑动地插入第一导向筒91内,第一回弹部件411为弹簧,第一回弹部件411套设于第一竖直针体412上,并与第一抵持部413和第一导向筒91的筒底抵持。该第一回弹部件411与第一抵持部413抵持,使得第一竖直针体412与第一导电部件7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从而可防止第一探针41与第一导电部件7之间接触不良。

另外,如图1、8所示,所述座本体1朝向所述储水箱5的一侧还开设第二导向孔13,所述第二探针42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13置于所述座本体1内,另有部分暴露于所述座本体1外,且所述第二探针42沿所述第二导向孔13的轴线方向可滑动;

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回弹部件421,设置于所述座本体1内,并与所述第二探针42抵接,用于朝所述储水箱5的方向向所述第二探针42施加回弹力。

具体的,如图8所示,安装架9上具有第二导向筒92,该第二导向筒92与第二导向孔13同轴设置,第二探针42包括:第二竖直针体422、第二抵持部423,该第二抵持部423与第二竖直针体422同轴固定连接,且设置于第二竖直针体422中部,该第二抵持部423的外径大于第二导向孔13的内径,可放置第二竖直针体422弹出,第二竖直针体422可滑动地插入第二导向筒92内,第二回弹部件421为弹簧,第二回弹部件421套设于第二竖直针体422上,并与第二抵持部423和第二导向筒92的筒底抵持。该第二回弹部件421与第二抵持部423抵持,使得第二竖直针体422与第二导电部件8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从而可防止第二探针42与第二导电部件8之间接触不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情况中,如图1、9所示,过滤装置10为一个具有过滤网101的过滤装置10,该过滤装置10通过第一连接管102与输水管23连通,同时该过滤装置10还与纯净水管103连接,将经过滤网101过滤后的水输送给外部,同时,过滤装置10还通过第二连接管104与回水管33连接,将未经过过滤网101的浓水输送给储水箱5。

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水净化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储水箱5内设置有隔板57,所述隔板57用于将所述储水箱5分隔成原水区58和浓水区59;其中,所述回水口52与所述浓水区59连通,所述过水口51与所述原水区58连通。

另外,隔板57的顶部还开设溢流口,当浓水区59内的水过多时,可通过溢流口流入原水区58中。

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饮料机,该饮料机包括:主控系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水净化系统。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