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捋头及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7077发布日期:2020-12-08 14:4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捋头及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捋头。



背景技术:

有很多家庭使用设有捋头的拖把桶和拖把进行清洗,但因为挤水的过程中,挤出来的污水会回落,导致之后清洗拖把头的时候是用污水进行清洗,清洗效果差。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捋头,能够充分进行清水与污水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捋头,包括捋头架、滑动设于所述捋头架的辊轮、设于所述辊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承接辊轮挤出的水的承接部以及将水引开的引流部,所述承接部位于所述辊轮下方,所述引流部固定于所述承接部并向一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捋头架设有位于所述导流板下方支撑所述导流板的凸起,所述导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辊轮,所述辊轮带动所述导流板运动,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辊轮的一侧高于另一侧。

优选地,还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捋头架的驱动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驱动架和辊轮,所述驱动架位于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辊轮的一侧的捋头架,所述捋头架还设有限制所述辊轮位移的限位槽,所述驱动架的摆动带动所述辊轮沿着所述限位槽移动。

优选地,所述辊轮的两端设有直接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槽的中心轴,所述限位槽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中心轴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捋头架设有允许拖把杆和拖把头通过的杆槽,所述杆槽位于所述辊轮和驱动架之间,所述驱动架开设有与所述杆槽位置相同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为水平方向,所述驱动架受力转动,通过连接件带动辊轮沿着限位槽运动从而使辊轮与杆槽之间的距离变化。

优选地,所述驱动架靠近所述辊轮的一侧设有滑轮,所述滑轮转动设有副滑轮,所述副滑轮与所述驱动架间设有将所述副滑轮向设有辊轮的一侧推动的弹性件。

优选地,还包括副辊轮、副导流板、副凸起、副连接件、副中心轴和副限位槽,所述副辊轮与副导流板的连接关系和辊轮与导流板的连接关系一致,副凸起与副导流板的相对关系和所述凸起与导流板的相对关系一致,副连接件、驱动架与副辊轮的连接关系和连接件、驱动架与辊轮的连接关系一致,所述副中心轴与副辊轮、副限位槽的相对关系和所述中心轴与辊轮、限位槽的相对关系一致。

一种拖把桶,包括上述的捋头和拖把桶,所述拖把桶包括分成清水区和污水区的桶体、可拆卸设于所述桶体顶部的壳盖,所述壳盖开有两个分别位于清水区和污水区上方的架槽,所述捋头设于位于清水区上的架槽并且所述导流板和副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污水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辊轮设置导流板并使导流板的一侧位于辊轮下方,棉头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经过辊轮的挤压所出的水均落于导流板,再经由导流板离开本区域,从而使污水与净水分开,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捋头及拖把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2,一种捋头,包括捋头架1、滑动设于捋头架1的辊轮2、设于辊轮2的导流板3,导流板3包括承接辊轮2挤出的水的承接部31以及将水引开的引流部32,承接部31位于辊轮2下方,引流部32固定于承接部31并向一侧延伸。

在辊轮2设置导流板3并使导流板3的一侧位于辊轮2下方,棉头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经过辊轮2的挤压所出的水均落于承接部31,再经由引流部32离开本区域,从而使污水与净水分开,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进一步地,捋头架1设有位于导流板3下方支撑导流板3的凸起,导流板3转动连接于辊轮2,辊轮2带动导流板3运动,导流板3靠近辊轮2的一侧高于另一侧。

导流板3转动设于辊轮2,使当辊轮2移动时导流板3可以随之移动,从而使导流板3靠近驱动架4的一侧始终位于辊轮2靠近驱动架4的一侧的下方,不会因为辊轮2的移动而使挤压出来的污水从棉头和导流板3之间的空隙落入本区域,从而使本区域下方的水保持清洁。而凸起的设置可以使导流板3下端不会随着辊轮2的移动而移动到本区域,保证污水与净水的分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设于捋头架1的驱动架4和连接件5,连接件5连接驱动架4和辊轮2,驱动架4位于导流板3靠近辊轮2的一侧的捋头架1,捋头架1还设有限制辊轮2位移的限位槽6,驱动架4的摆动带动辊轮2沿着限位槽6移动。

利用驱动架4、连接件5和辊轮2以及限位槽6形成曲柄滑块机构,将棉头背板对驱动架4的压力和摩擦力转化为辊轮2的运动,棉头向下运动时拖把对驱动架4施加向下的力,驱动架4靠近辊轮2的一侧向下运动从而使辊轮2向驱动架4的位置移动,从而使辊轮2对棉头造成的形变量变大,使挤压更加彻底;而在棉头向上运动时,棉头背板对驱动架4施加向上的力,驱动架4靠近辊轮2的一侧向上运动从而使辊轮2向远离驱动架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辊轮2对棉头造成的形变量变小,减少阻力。

进一步地,辊轮2的两端设有直接滑动设于限位槽6的中心轴21,限位槽6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中心轴21的直径。

限位槽6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中心轴21的直径,保证了辊轮2可以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对棉头造成的形变量。

进一步地,捋头架1设有允许拖把杆和拖把头通过的杆槽7,杆槽7位于辊轮2和驱动架4之间,驱动架4开设有与杆槽7位置相同的开口。

进一步地,限位槽6为水平方向,驱动架4受力转动,通过连接件5带动辊轮2沿着限位槽6运动从而使辊轮2与杆槽7之间的距离变化。

进一步地,驱动架4靠近辊轮2的一侧设有滑轮8,滑轮8转动设有副滑轮81,副滑轮81与驱动架4间设有将副滑轮81向设有辊轮2的一侧推动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副辊轮20、副导流板30、副凸起、副连接件50、副中心轴210和副限位槽60,副辊轮20与副导流板30的连接关系和辊轮2与导流板3的连接关系一致,副凸起与副导流板30的相对关系和凸起与导流板3的相对关系一致,副连接件50、驱动架4与副辊轮20的连接关系和连接件5、驱动架4与辊轮2的连接关系一致,副中心轴210与副辊轮20、副限位槽60的相对关系和中心轴21与辊轮2、限位槽6的相对关系一致。

设置副辊轮20、副导流板30、副凸起、副连接件50、副中心轴210和副限位槽60,使一次使用行程即可完成两次挤压脱水,从而达到了双倍的清洁效果。

一种拖把桶,包括上述的捋头和拖把桶9,拖把桶9包括分成清水区91和污水区92的桶体93、可拆卸设于桶体93顶部的壳盖94,壳盖94开有两个分别位于清水区91和污水区92上方的架槽95,捋头设于位于清水区91上的架槽95并且导流板3和副导流板30的下端延伸至污水区92。

通过设置清水区91和污水区92,并且将导流板3的下端延伸至污水区92,使净水与污水分开存放,即节省水资源,又强化了清洗效果。

具体实施例:

在清水区91内装入清水,污水区92内不装水。

将擦地后的棉头插入捋头,棉头背板挤压摩擦驱动架4靠近辊轮2的一端,从而使驱动架4靠近辊轮2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连接件5运动并带动辊轮2沿着限位槽6向靠近驱动架4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辊轮2对棉头造成的形变量加大,从而使挤水效果更强,辊轮2沿着限位槽6移动时,带动导流板3运动,导流板3向驱动架4的方向移动的同时,由凸起支撑并发生转动,导流板3靠近驱动架4的一侧紧贴棉头,棉头挤出的水直接落于导流板3,经由导流板3流入污水区92;完全插入后,棉头吸收清水区91中的水,将棉头拔离捋头,棉头背板挤压摩擦驱动架4靠近辊轮2的一端,从而使驱动架4靠近辊轮2的一端向上运动,带动连接件5运动并带动辊轮2沿着限位槽6向远离驱动架4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辊轮2对棉头造成的形变量减小,从而使受力较小,易于抽离捋头。

副辊轮20、副导流板30、副凸起、副连接件50、副中心轴210和副限位槽60的实施方式与上述相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辊轮2设置导流板3并使导流板3的一侧位于辊轮2下方,棉头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经过辊轮2的挤压所出的水均落于导流板3,再经由导流板3离开本区域,从而使污水与净水分开,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实用新型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